第五百五十九章 放假、大肆採購、衣錦還鄉

這次全軍放假分別給出了一定的時間段,五天一個批次輪流離京。

率先獲得假期的是孫傳庭組建的原秦軍、現勇衛營一部,共計近兩萬人。

按照朱由檢制訂的規矩,秦軍將士可以在五日內到京師各個市場採買物資,然後離京返鄉。

朱由檢的這一決定受到了全體參戰將士們的熱烈歡迎。

在關外拼殺了半年之久,將士們的心理疲勞期已到達最高峰值,是時候該徹底放鬆一下了。

家,就是修養身心最好的港灣,父老鄉親、兄弟姐妹、長輩晚輩們的面容和話語纔是人們心中最爲期盼的東西。

這次所有參戰將士全都立功受賞,朝廷賞賜如此多的財物是絕大部分士卒們從沒有見過的,這樣豐厚的獎賞足夠改變絕大多數人的家境。

富貴不還鄉,如衣錦而夜行。

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渴望着被認同、被誇讚,而擁有大量的財富正是被他人認同的基礎,也是成功的象徵之一,這個道理亙古不變。

這次全軍放假就是給了將士們一個能被家鄉父老廣泛認同的機會,也是所有人都期盼的事情。

在接下來的數日內,京師各個市場以及城內的大小商鋪都是人滿爲患。近兩萬名原籍陝西各府的秦軍將士攜帶着大量的貴重金屬蜂擁而至,瘋狂的採購着各種各樣的商品貨物,其中尤以布匹、鞋帽、糕點糖果、米麪、油脂、食鹽、火腿、廉價的胭脂水粉首飾等等生活日用品爲最多。

這些都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每個家庭都會用到,在這個物資匱乏、大多數都處在貧困線以下的北境家庭來說,能夠裹腹保暖的就是最好的。

至於首飾水粉,或許是給自家的孃親姐妹,或許是自家婆姨,或許是自己的意中人買的,這在當時來說,再廉價的水粉首飾,對普通人家的女性也是屬於奢侈品了。

至於綢緞錦帛這些能當做貨幣的貴重物品則是鮮有士卒去採買,只有少數將官採購少許,這讓眼瞅着隔壁布莊賣斷貨的的綢緞鋪的掌櫃們心頭像是在滴血一般。

四海商行早就提前得知了這一消息,依照這些精明掌櫃們的眼光,當然知道什麼東西最受軍卒們的歡迎。

在京城的四海商鋪已是備足了貨品,基本都是將士們需要的日用品,短短五天之內,朱由檢賞出去的銀錢,又以另一種方式流轉回來。

但這次雖說營業額暴增,可利潤卻是幾乎沒有,甚至是有些許的虧損。

四海商行名下的商鋪對軍卒們售賣的商品,全都是以成本價加上運費後零利潤出售,這都是遵照朱由檢的命令進行的。

現在的內帑根本不缺銀子,朱由檢更不想用這種方式去賺取將士們的血汗錢,這種昧良心的銀子掙到手又能怎樣?花着心裡會有罪惡感。

本來依着自己的性子,朱由檢是打算把這些日用品免費或者半價售賣給將士們的,但考慮到這樣做的話會破壞了京城正常的商業秩序,所以還是改爲成本價對軍卒銷售。

經過五天的大肆採購,原秦軍將士們開始以籍貫所在的州縣爲單位集結,待處理完後續的相關事宜後離京返鄉。

爲了方便將士們歸家,除了動用日漸完善的郵遞系統力量外,四海商行還調集了京畿一帶所有的馬車,僱傭了大批的手推車和車伕,在這種巨大外力的作用下,近兩萬名秦軍又花費了數日才全部走出了京城。

這些運輸工具和人力產生的費用全部由朝廷和四海商行負擔,秦軍將士們只需跟隨看好自己採買的商品即可。

四輪貨車在這次大規模的運輸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在生產了幾十輛乘用車之後,朱由檢下旨,將作局生產馬車的工坊停止乘用車生產,轉而全力製造四輪貨車,此舉爲的就是加速貨物的流通,促進大明商業的繁榮和發展。

將作局的馬車工坊在半年內一再擴建,招收了大批的工匠和學徒。

因爲採用了流水線工序的緣故,加上各種計件和獎勵措施的及時到位,數百名工匠和學徒爆發出驚人的能量。

隨着夏日的來臨,白晝變長,夜晚很短,在工坊工人們的強烈要求下,工坊的開門時間由原來的辰時中,提前到了卯時中,也就是後世的六點,整整提前了一個時辰的時間,而晚上下工的時間也同樣延長了一個時辰,由每日的申時末延長到了酉時末。

這樣算來,工人們每天的工時足足有六個時辰、後世的十二個小時之多,這還是朱由檢考慮到人性化後的結果,本來依着絕大多數工人的要求,是打算讓工坊管事點上燈籠幹到戌時的。

計件發錢是最大的動力,多幹就意味着月初多拿一份銀錢,在這個從不認爲幹活是辛勞的時代,絕大多數普通人都沒有把付出勞動當做一回事。

人活着不就是幹活嗎?

北方人口中的活路活路,不幹活哪有路?不幹怎麼活?

既然有這麼豐厚的薪資可拿,多幹點不是應該的嗎?

在這種普遍認知下,在銀錢的驅動下,四輪貨車以每天十輛的驚人速度生產着,而且隨着工人們熟練度提升,這個日產量經常被刷新着,預計再過半年,四輪馬車的日產將達到二十輛,那樣每月將會有六百輛承載量更大的四輪馬車被投放到市場。

伴隨着北地,尤其是京畿地區道路的拓寬平整,這些新增的馬車將會極大的提高大明的貨物運輸能力,進一步促進商品的流通速度,直接推動大明經濟的快速發展。

四輪馬車在半年前剛一投放市場,四海商行便率先以每輛五十兩銀子的價格採購了五十輛,以便用於京師到張家口堡一帶的商品運輸。

這條官道也是除了京畿地帶之外,朱由檢下令最先開始拓寬平整的一條道路,爲的就是方便與塞外歸附的蒙古部落進行貿易往來,在獲取大量塞外商品的同時,給這些相對溫順的蒙古部落提供大量的日用品,安撫住這些不羈之心。

一年多來的實踐證明,此舉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隨着最早歸附過來的那批蒙古人生活水平的迅速提升,更多的蒙古部落聞訊而來,在邊牆外放牧牛羊的同時,從商隊中獲取到了包括茶葉、布帛、鞋帽、鐵鍋、糧食、細鹽、白糖、成藥等等在內的大量生活必需品,小日子過得一天比一天滋潤起來。在這種情況下,你就是趕也趕不走這些蒙古人了。

當初的入寇搶掠,更多的目的,也不過是爲了奪取一些生活物資而已,現在既然不用搶就能得到,那爲啥還要搭上自家丈夫兒子的性命去搶?何況還不一定搶的來。

經過幾天轟轟烈烈的大采購,以及後續按籍貫裝車分組,在朱由檢下達放假令的第十天,近兩萬名原秦軍將士全部離京,傷殘者坐車,完好無損者步行,所有人滿懷着憧憬和期待踏上了回家的路程。

新婚的李進忠這次並沒有隨同大軍一起返鄉。

他從養濟院中給表兄挑選了一名六歲男童作爲承嗣者,並交給了升爲了千總的二弟帶回西安府家中,交由父親照看撫養,隨後他以趙小娘子母病弟幼、無法脫身爲由留在了京城。

其實他是怕他爹對趙小娘子不滿意逼着他休妻而已,李進忠打算等多生幾個娃之後再帶着娃回家,那樣他爹就沒什麼不滿了。

第五百五十一章 恢復大唐安西四鎮第八百八十三章 首輔之子第一百四十三章 中產第五章 皇莊1第六百零四章 孔家與反賊有過勾連?第五百五十七章 終成眷屬、賜銀第六百二十六章 密會第八百一十六章 被打懵的聯軍第四百一十四章 四輪馬車第五百三十二章 來到大明就得守規矩!第八百九十二章 北美大陸是必佔之地第六百一十章七章 閻王好見,小鬼難纏第五十四章 探路第七百一十三章 議定出兵第二百七十四章 登州第四十五章 鄭芝龍第五十五章 襲殺第六百五十八章 摧毀江南利益集團核心第八百三十九章 變通第一百零八章 宮內第二百六十四章 廢籍第七百五十二章 吃肉與喝湯的道理第五百七十五章 皇帝打算與天下官紳爲敵第一百六十五章 蠱惑第七百五十三章 西北建設兵團第一百八十九章 佛郎機炮第二百零八章 懲處第五百七十七章 都盯上海貿這塊大蛋糕第二百五十二章 情弊第一百五十三章 危機第六百零七章 以拿賊的名義第六百四十六章 分級制度第四百四十八章 料敵與佈置第八百七十四章 用你的金子買你的人才第五十九章 追擊1第四百三十六章 後路之憂第八百八十六章 長遠規劃第四十章 大戰4第五百八十章 佈置妥當第五十九章 追擊1第七百一十八章 屠殺事件的真正凶手第一百四十一章 番薯第二百零五章 逃荒第五百八十章 佈置妥當第五百九十八章 納稅就從天家開始第一百一十章 鹽商第一百一十八章 迎敵第四百三十一章 白杆悍卒 白甲兇猛第九十三章 城外第八百五十九章 大兵壓境下,沒忘了分化鄭家第四百六十六章 北進中的插曲第一百七十一章 奇兵第一百七十八章 移鎮第七百八十五章 設立新的基層政權第八百一十一章 日本鐵炮與大明火銃誰更強第二百五十章 寧遠第七百二十五章 閩人藉機復仇第二百三十一章 登島第四百一十五章 工匠第四百八十九章 誰強跟誰混第六百八十八章 殿下,你夜裡還敢安睡嗎?第七百零三章 想培養人才地朱慈烺第一百章 心安第四百七十五章 賭命的祖大壽第一百五十三章 危機第八百七十八章 善後、向日本移民第四百八十三章 戛然而止的戰事第四百五十一章 從流賊到王師第一百八十九章 佛郎機炮第八百五十三章 各有算計第六百二十八章 勳貴們的猜測和打算第六百八十五章 穆丹烏拉、極有可能的大清內訌第六百一十一章 朕有一個夢想第八百四十二章 新概念、新思路第一百三十七章 宗藩第四百八十一章 錯誤的排陣第二百三十九章 起因第三百二十九章 骨肉第四百一十八章 就學第五百五十八章 凱旋、郊迎第三百六十五章 登陸第二百二十二章 封駁第八百六十三章 想收藏日本盔甲的太子第八百二十九章 溫體仁的心思第五百一十四章 是戰是走第二百七十章 圍城第一百六十二章 遊擊第三百章 證據第二百五十四章 困擾第五百八十三章 後宮閒話第四十九章 城破第五百一十九章 葡萄牙教官第三百六十九章 激戰第七百二十五章 閩人藉機復仇第八百一十五章 帷幕拉開第八百五十九章 大兵壓境下,沒忘了分化鄭家第三百六十六章 情弊第三百四十三章 求援第六十章 追擊2第五十五章 襲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