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三章 歐洲人與蒙古部落差不多

在當下白糖奇缺的歐洲,還缺一樣與白糖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的商品:鐵鍋。

鐵鍋可是熬煮糖汁的必備品,廣東佛山出產的口徑四尺的大鐵鍋,一鍋可熬煮七百斤的糖汁,從根本上提升了蔗糖的產量,也使得海外大量白銀被源源不斷地流入大明境內。

而這種巨型鐵鍋的背後,就是強力核心技術的支撐------烘模法。

烘模法是有明一代佛山獨有的制鍋技術,它以佛山當地特有的紅山泥製成內外雙層的泥模,然後將其用高溫烘烤,再將鐵水注入其中製成。

這種技法造出來的鐵鍋尺寸巨大,並且結實耐用,方法也較爲簡單高效,日產量也是極高,成品鐵鍋深受制糖業主的喜愛,成爲了製糖業不可或缺的產品。

而在現今同時期的世界各地,鐵鍋同樣是稀缺產品,大型鐵鍋更是一鍋難求,也正因如此,佛山出產的各類型鐵鍋才成爲了各國爭搶的搶手貨,不僅是大明的這些近鄰們,就是遠涉重洋而來的歐洲船隊,也將鐵鍋列爲了必購商品之一。

大明平民家中一口鐵鍋也就幾錢銀子,賣到不遠處的日本就高大四五兩銀子之多,要是販運到歐洲各國,價格還要翻上一倍或兩倍,如此暴利足以使鐵鍋賣斷貨了。

這種從全世界搶錢的行爲,也是到了大清才被終結。

這項烘模技術同樣被傳教士們竊取後帶回了歐洲,也使之成爲成爲了近代工業所需大型鋼鐵件的必備技術,並且一直沿用到了朱由檢穿越過來之時。

由此可見,核心專利技術的保密是何等重要,一旦技術泄露,造成的損失將會是難以估量的。

佛山鎮現在已經被劃爲了重點保密地區,也同樣禁止所有大明之外的外國人進入這片區域,四海鋼鐵廠也已建成並投產,各種型號的鐵鍋生產出來後,將會被四海商行自己的船隊銷往日本和朝鮮、琉球這些儒家文化圈的國家。

至於歐洲人嗎,你們不是喜歡吃五成熟的牛排和蔬菜沙拉嗎?

那就先吃着吧,鐵鍋暫時不賣給你們了,啥時候賣要看大明皇帝的心情。

當然了,朱由檢並不是不打算賣,也不是距離太過遙遠的緣故,而是他想着藉機狠狠地宰這些後世訛詐中國的歐洲人一把。

朱由檢已經下旨,白糖、白紙、鐵鍋這三種商品暫停對西夷商船售賣,一經發現有商人把上述物品賣給尼德蘭、英國、西班牙等國商隊,那等待他的將會是錦衣校尉的登門拜訪。

現在這些物品,歐洲人還有點存貨,還能用上一陣子,如果不多了,那就先委屈一下歐洲朋友們,我們正在加緊組織生產,麪包會有的,牛奶也會有的。

等到一年之後,估摸着這些稀缺物資在歐洲已經斷貨的時候,朱由檢會下令以四海商行爲主,組建一支大型的遠洋船隊,滿載着歐洲人民翹首以盼的此類商品傾銷過去,以高於往常一倍的價格賣給歐洲這些尊貴的朋友們,以此來表達大明人民對他們的深情厚誼。

四海商行的船隊現在只有三艘的規模,主要是以大明到墨西哥的航線爲主,由於距離遙遠的緣故,三艘商船隻跑過一次,將隨船裝載的大量絲綢、瓷器經銷到了墨西哥。

四海商行的這種跨越萬里重洋的舉動其實已經是相當震撼人心的了,此時的大明商船航線基本是以東南亞各國爲主,很少有海商敢組織船隊橫跨東西大洋,進行超長距離的販運。

就連擅長馳騁於大洋上的尼德蘭人,每年也只有三四艘商船來往於大明和歐洲之間,浩瀚無邊的大洋上充滿了不確定性,不知何時便會降臨的極端惡劣天氣,還有一不小心便會遇到的各國海盜,成爲了阻礙東西方交流最主要的障礙。

朱由檢在查看過相關奏報後才知道,後世人人皆知的主要出口商品的茶葉,其實現在主要銷售對象便是歐洲,尼德蘭的商船到達大明後,會採購相當數量的產業帶回歐洲。

東南亞一帶雖然跟着大明學會了喝茶,並且逐漸在各國內盛行,但茶葉的種植和炒制並不是什麼高科技,南亞各國已經開始廣泛種植製作茶葉,對大明的茶葉並沒有太大的需求,而歐洲對茶葉的巨大需求量還要再過百年纔會到來。

看來還是要迅速提高白糖的產能,然後將白糖作爲主要出口產品之一,強佔整個世界市場。

四海糖業的誕生將加速這項產業的發展勢頭。

原先興化縣雖然蔗糖產量不低,但由於蔗農的收入不算太高,所以制約了他們擴大種植面積和規模的積極性,而四海糖業的成立,使得這一局面立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

據不完全統計,四海糖業成立前,興化縣的甘蔗種植面積只有一千餘畝,按約爲八千餘斤的畝產量來計算的話,全縣每年只能產甘蔗一億斤左右,在拋去各種損耗後,實際用到製糖的甘蔗約剩下八成左右。

若充分利用的話,能出糖四十餘萬石,而按照烏糖和白糖的出產比例來算,每年大約只能生產白糖不到四萬石,約合六十萬斤左右,這與後世中國每年一千萬噸的白糖產量來說,根本不值一提。

而在四海糖業大幅度提高甘蔗收購價格後,嚐到甜頭的興化縣農戶開始大量種植甘蔗,截止到今年甘蔗收穫爲止,興化縣的蔗田面積已達一千八百畝左右,並且這種擴種的勢頭正在延續當中。

在朱由檢的要求下,當地官府已經僱請了種植甘蔗多年的老農,將當地種植面積大的蔗農組織起來,傳授和交流甘蔗增產的各種經驗,爭取使甘蔗畝產量有一個較大幅度的提高。

朱由檢知道,後世東南地區的甘蔗產量動輒每畝十幾萬斤,現在這不到一萬斤的產量也太多寒酸了,所以必須在種植面積不擴大的情況下研究如何增產,那也意味着甘蔗的出糖量也會有很大的提升,出產的白糖甜度也會更高。

愛吃甜食是人類的天性,在可預見的將來,隨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數量的大幅上升,糖將會成爲人們日常生活離不開的食物之一,所以種植和生產是前景極爲廣闊的朝陽產業,也是能夠賺取外國銀錢的重要手段。

說到賺錢,朱由檢不禁對出訪歐洲使團的歸來充滿了期待。

他已經叮囑鄭芝鳳,除了爭取多帶回來一些科學家之外,還要多帶各種工匠回來,其中就包括鑄幣機以及相關人員。

大明流通的金屬貨幣必須要做出改變,那纔是最省力的賺錢方式。

第一百九十六章 戰後第五十一章 親情第一百零八章 宮內第一百六十九章 懷柔第四百九十五章 豐收在望第六百二十六章 密會第六百六十八章 要想升遷,只靠着納糧可不夠第二百四十八章 條陳第七百六十六章 西班牙軍隊登陸第四十三章 看望第五百四十三章 荷蘭人的考量第八百五十六章 議定出兵、太子監軍第六百八十五章 穆丹烏拉、極有可能的大清內訌第八百三十九章 變通第六百一十章七章 閻王好見,小鬼難纏第四章 洪承疇第五百九十六章 侯卿別擔心,銀子馬上就有第三百一十四章 悠閒第十五章 譁變第四百八十一章 錯誤的排陣第八百八十六章 長遠規劃第三百零七章 避害第二百四十二章 勸說第十三章 誠意伯第六百八十九章 孫傳庭納妾第十九章 孫傳庭第一百六十四章 遣將第五百四十七章 陳奇瑜的狠招第二百二十八章 調任第五百七十三章 對自己人下手要狠一點第七百七十八章 荷蘭人想找大明做幫手第七百六十三章 大明的海上巨無霸第一百四十三章 中產第二十八章 告捷第八百五十六章 議定出兵、太子監軍第三百七十三章 爭搶第六百九十六章 解民之難第三百九十六章 戰起第七百三十九章 戰略意圖、天大的人情第一百五十一章 愁城第五百八十七章 有錢不一定智商高第八百八十四章 孫克敵的執政之路第八百三十九章 變通第二百二十六章 請見第五百四十八章 開海面臨的阻礙第二百六十三章 血戰第八百五十二章 求援第七百五十三章 西北建設兵團第七百零三章 想培養人才地朱慈烺第三百六十九章 激戰第二百零一章 助力第二百二十章 憂慮第五百六十七章 國子監裡不是有人嗎第五百四十一章 合作纔會雙贏第一百一十七章 佈置第一百五十三章 危機第六百六十二章 世家公子和海盜之間的關係第一百零九章 家人第七百二十二章 伏擊、斃殺敵酋第二十九章 整頓第二百四十一章 父子第六十四章 邊軍第一百一十八章 迎敵第二百零二章 禁運第二百零一章 助力第八百七十四章 用你的金子買你的人才第六百一十三章 分贓大會第七百九十二章 大明軍事觀察團第一百七十四章 盛京第二百八十三章 溺斃第三百九十五章 兵至第七百六十九章 減稅、太子游學第六百零八章 又發財了第二十四章 赴任第五十三章 援軍第八百六十七章 實踐是檢驗真理唯一標準第三百六十四章 敵至第六百八十九章 孫傳庭納妾第十三章 誠意伯第二十八章 告捷第七百零八章 未雨綢繆,亡羊補牢第一百三十六章 謀劃第六百三十二章 錦衣衛彈得琵琶不是你認知中的琵琶第八百八十四章 孫克敵的執政之路第一百六十七章 思緒第七百三十九章 戰略意圖、天大的人情第七百六十章 笛卡爾的新生活第六百一十五章 致仕和退休、養老金第二十七章 初戰第六百七十章 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解剖第五百零六章 建言與爭議第六百八十九章 孫傳庭納妾第三百一十五章 偶遇第七百七十二章 一直憋屈的高起潛第六百六十九章 讓農戶增產的同時還能增收第七百九十五章 海戰史上的奇蹟第六百一十章七章 閻王好見,小鬼難纏第五百七十三章 對自己人下手要狠一點第三章 改變戰略第三百一十五章 偶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