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一章 前世故人來

崇禎十七年六月,夏收時節剛剛過去,北直隸鉅鹿縣賈莊寬闊平整的場院裡一片繁忙熱鬧的景象,男女老少正趁着夏日晝長夜短、傍晚時分沒有日曬的時候,忙着給自家新收的麥子打場脫粒。

豐收帶來的喜悅在高溫下醞釀着、發酵着,所有人的臉上都是發自內心的笑容,大人們一邊揮汗如雨的忙碌着,一邊大聲說笑着,三五成羣的孩童相互追逐着、嬉笑打鬧着,歡樂的氣氛着向四下蔓延開來。

也難怪農戶們如此的開心,因爲今年又是一個豐收年。

在朝廷投巨資打造的水利設施灌溉下,在地方官府依據司農寺印製的農田增收手冊的指導下,華北平原已經是連續第三年豐收了。

就拿賈莊這個只有不到八百丁口的小村莊來說,大多戶均二十畝上下的田地,畝產應達到了一石二斗,也就是說,每家僅僅是夏糧便能有近三十石、四千多斤左右的收成,如果按照青壯勞力每人每天兩斤糧食、婦孺老弱一斤的食量計算,單是夏糧,就能讓一個五口之家一年到頭都可以吃上飽飯,要是再加上紅薯雜糧等秋季農作物的收成,大人孩子敞開了吃也是毫無問題。

當然了,這一切是建立在不用繳納賦稅的前提下的,要是按照十三的賦稅額度,四千斤糧食就要被朝廷拿走一千兩百斤。

對於繳納賦稅一事,農戶們心裡沒有絲毫的抵制和不滿。

草民們生來不就是給大老爺們幹活的嗎?何況大老爺們這幾年對咱們草民那可是相當的好,又是給咱打井又是給咱修渠,還教咱如何施肥,要不是能得了朝廷這些利,咱這些薄田哪有如此好的收成?

再說原先這些活計都要莊裡出人出糧服徭役的,現在居然是朝廷拿着錢僱請,並且還管兩頓飽飯,這樣的好朝廷可是從未聽說過,皇帝爺爺跟這些大老爺們就該長命百歲、富貴延綿,咱們這些草民能攤上這樣的老爺。也不知道是上輩子積了多少德。

而就在夏糧即將開鐮收割之時,鉅鹿縣官府發下告示:接聖喻,自崇禎十七年夏收起,賦稅由十三減爲十一,若有地方官府私自多徵者,所有人等皆可往御史及錦衣衛所告狀,一經查實,地方主官罷職爲民,永不敘用。

政令已經發布,天下震動。

賈莊男女老少在再三確認消息爲真時,在里正的帶領下,齊齊來到村口大槐樹下,面朝京師方向跪倒磕頭不止,很多老人更是涕淚交流,最後在里正的倡議下,全村人自發出人出物,在村子的中心位置,給朱由檢修建了一座生祠,每日間也是香火不斷。

賦稅減了高達兩成之多,這就意味着多年以來被迫吃兩頓飯的習慣,可以變成和那些大戶人家一樣吃三頓了,並且還是頓頓能吃飽的那種,這可是大恩大德啊。

鉅鹿縣錦衣衛百戶所得知此信後,專門將此事上稟宮中,朱由檢得知後心裡也是感慨不已。

因爲某個情結的原因,他對賈莊這個從未引人關注的地方格外的上心。

崇禎十六年,在朱由檢的授意下,吏部銓選地方官時,將新科進士、盧象升的從弟盧象觀放到了鉅鹿,擔任知縣一職。

朱由檢之所以刻意如此,完全是這個不起眼的小村莊,曾經因一人而聞名天下。

歷史上的崇禎十一年十二月,就是在這片華北平原廣袤的大地上,五省理臣盧象升所部六千人被數萬清軍精銳包圍,在高起潛於數十里外坐擁數萬關寧騎兵見死不救的情形下,盧象升披甲執刃立斬數十名清軍悍卒,但最終獨木難支,身中三刀四槍十箭後壯烈殉國。

在大戰之後,給盧象升收屍的就是盧象升的部下以及賈莊的父老鄉親。

“野外遍尋,終獲盧公遺體,甲下尚着麻衣白網(服父喪),三郡之民聞之,痛哭失聲,聲震天地。”

在現世,朱由檢每每看到已成爲內閣重臣的盧象升時,總是感覺恍惚不已。不知不覺間,腦海中就會自動浮現出眼前這位身材瘦弱的文臣,手持大刀血灑疆場的畫面,在這種潛意識的影響下,每逢盧象升入宮奏事,朱由檢都會不自覺坐正身子,以最莊重的姿態來面對這位民族英雄。

夏收過後的某一天,就在農戶們沉浸在頓頓能吃飽飯的巨大喜悅中時,小小的賈莊突然來了一位不可一世的大人物,此人不是別人,正是此前擔任內官監掌印太監、司禮監秉筆,崇禎十一年時被朱由檢打發到了尚衣監的高起潛。

高起潛之所以毫無緣由的來到賈莊,是因爲奉了朱由檢口諭來的,傳旨的小太監告知高起潛,皇爺讓他即刻前來賈莊,說是有一位“故人”十分想念他,讓他前來尋訪會友。

於是,一肚子莫名其妙的高起潛帶着尚衣監的數名侍從火者,在十幾名錦衣衛的護衛下,擺明車架自京師來到了賈莊。

作爲原先朱由檢潛邸時的老人,在崇禎登基稱帝后,高起潛自然是水漲船高,成爲內廷有數的大鐺之一。

他先後在內官監、御馬監、司禮監等內廷要害部門擔任過要職,在宮裡的地位僅次於曹化淳、王之心、王德化等幾人,不論走到哪裡,都會被人尊稱一聲高公公。

尤其在內廷,更是無數太監巴結的對象,鼎盛時,乾兒子幹孫子就有百人之多,日常時也是起居八座、坐食山珍海味,可以說除了皇室之外,他高起潛不把任何人放在眼中。

可是就在高起潛春風得意時,突然之間不知道出於什麼原因,被皇帝一句口諭就給打落凡塵,直接被從內官監掌印太監、司禮監秉筆這樣的高位,一下子黜落去了尚衣監這種沒有權勢的部門。

沒過多久,高起潛便嚐到了種種人間冷暖。

百餘個乾兒子幹孫子中的絕大部分很快便與他斷絕了關係,平日裡一口一個老祖宗喊着的那些人,就算與他走個對面也是愛答不理,全然忘記了十幾天前還在親自給他洗腳捶背,端茶倒水,這讓高起潛心中鬱憤之極的同時,暗地裡也是百思不得其解。

如此處置他的只有皇爺,可是高起潛晝思夜想也沒想到自己哪裡有冒犯天顏的地方,他知道自己的權勢來自於誰,所以日常對皇爺一家那可是謙卑已極,目的就是想維持住自己擁有的一切,可是皇爺忽然在毫無徵兆的情況下,就把自己擁有的一切給大部分收走了,這裡面肯定有什麼原因。

難道是王承恩這個老貨進的讒言不成?

第一百一十九章 接戰第三百章 證據第一百二十二章 伏擊2第八百七十三章 城鎮化是安居樂業的基礎第五百二十章 開花彈第一百七十二章 出塞第二百五十四章 困擾第三百五十二章 請封第四百九十六章 西夷特使想拜見皇帝第二百七十六章 插曲第七十二章 京營2第五百三十四章 我皇明萬勝!第六百七十二章 擴大支柱產業規模第三百八十六章 準備第六百三十九章 這回忍了,下回呢?第七百三十一章 建立國中之國第五十二章 攻城第一百九十三章 周王第一百一十一章 鹽利第六百九十一章 有了平臺,才能更好地發掘人才第五百六十七章 國子監裡不是有人嗎第八百六十七章 實踐是檢驗真理唯一標準第一百六十三章 圍困第二百二十五章 使者第一百九十九章 出路第八百二十七章 世界新秩序的規劃第一百五十八章 留名第八百五十五章 向大明求援第六百一十三章 分贓大會第七百九十九章 太子大婚日期、倭國的態度第四百四十三章 周後眼中的夫君第七百七十七章 飛梭、大明第一項壟斷產業第五十一章 親情第八百零八章 衝突與應對第六百六十七章 四海酒業推出的新酒第四百四十二章 深諳人心的王德化第三百四十二章 升級第五百六十四章 推廣和反對第八章 皇莊4第七百五十三章 西北建設兵團第一百零九章 家人第五百八十章 佈置妥當第五百八十一章 以權勢保富貴第六百八十六章 兩個漢奸奴才教導新主子第八十一章 打算第七百一十七章 大明海軍抵達馬尼拉第八百四十七章 長公主殿下召見第七百四十四章 輿論的重要性第四百八十五章 待不住了第八百五十七章 新的公務支出第二百七十六章 插曲第六百八十章 銀子多了愁的怎麼花出去第四百九十章 懲戒與栽培第三百四十六章 舉薦第二百九十二章 鄭芝鳳第七百三十章 雖遠必誅不止是口號第一百一十四章 壟斷第二百六十一章 炮擊第五百三十四章 我皇明萬勝!第五百八十九章 有人慌了神第二百八十章 父女第八百六十五章 打靶表演賽第八十四章 決心第三百七十章 壯烈第七百三十八章 駐軍是爲了保護你們的安全第六百五十三章 歐洲人與蒙古部落差不多第五百四十七章 陳奇瑜的狠招第五百一十八章 蠱惑人心第七百七十二章 一直憋屈的高起潛第七百四十七章 反響和思考第三百七十一章 承乾宮第四百九十九章 斬將潰敵第七百二十四章 兵臨城下、搜撿土著第八百七十七章 與日本的“江戶條約”第四百二十九章 一觸即發第六百五十三章 歐洲人與蒙古部落差不多第五百九十九章 猜測皇帝心思的溫體仁第七百五十八章 大明銀幣、朝臣建議擴大藩屬數量第十六章 平叛第六百三十八章 軟的不吃就來硬的第七百八十七章 歐亞大陸的怪獸第五百七十一章 朱由檢的底線第四十一章 大戰5第四百三十三章 突然出現的怪物第四百三十一章 白杆悍卒 白甲兇猛第二百五十一章 問計第一百八十一章 投賊第二百六十三章 血戰第四百五十九章 誅心之言第六百七十九章 瞧不上首輔之子的侯方域第八百八十三章 首輔之子第七百七十七章 飛梭、大明第一項壟斷產業第五百七十四章 懲處和人事調整第八百五十四章 瓦解第八百章 太子聽政、安撫鄭芝龍第六百四十九章 宗藩改革初見成效第五百六十五章 皇帝不高興第二百四十六章 出關第二百一十三章 敲打第七百二十三章 米涅槍第一次實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