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五章 帷幕拉開

聽完松潘次郎提出的計劃後,與會大名都陷入沉思,而關注點不一樣的藤堂虎高打破沉寂的氣氛發問道。

“藤堂君且安心,鄙人雖不敢大放狂言說會聚殲來敵,但倘若九州島上的親藩、譜代組成聯軍來犯,我平戶藩還真的不至於短時間內被其擊破!”

松潘次郎面色輕鬆地回答道,諸位大名都是帶着將信將疑地神色看向他。

雖說此次與會大名中,論武士數量以及綜合實力數平戶藩最強,但衆人也都知道,平戶藩滿打滿算頂多能湊齊三千人馬,其中精銳也就千人左右;而九州島上親藩、譜代大名有五名之多,若是傾其所有聚衆來襲,至少會有五千到七千人,但從兵員數量上,聯軍就超過平戶藩差不多一倍,而松潘次郎顯然也清楚雙方底細,那爲何還會如此自信呢?

“諸君,倒幕可是事關在場諸人身家性命之大事,在此等事上,我松潘次郎怎會說笑?

鄙人只希望,諸君如若覺得此計妥當,那到時就依計行事。

待抄了這幾家後路後,在將消息尋機傳出去之同時,分兵沿路前來平戶藩,若是我軍還在與聯軍對峙,那諸君可襲其後陣,我等分路夾擊,定致其大敗!

若是此時敵軍已敗,那諸君正好順路擒殺潰兵,到時將其收爲己用,豈不妙哉?”

松潘次郎並未過多解釋,而是帶着強烈地自信向諸人提出自己的要求。

“次郎,若是此計最終成功,我等大獲全勝,那抄掠之田地人口財產該當如何分派?

再就是,既是決議倒幕,那我等須得公舉一位首領纔是,若是羣龍無首,關鍵時刻生亂可不是好事,諸君意下如何?”

松潘次郎的老朋友池田輝政再次提出兩個關鍵性問題,其他大名聞言也紛紛稱是,各人心中自是明白池田輝政的用意,這是擺明了要大傢伙表態奉松潘次郎爲主唄。

池田輝政最是瞭解松潘次郎,他知道這個比自己大十歲的世交兄長向來謹慎,絕不會因爲一時衝動而做出後悔終生之事,松潘次郎既然如此堅定,那肯定就是有王牌在手,於是他順水推舟,提出了對松潘氏最爲有利地問題。

首領意味着將來一旦倒幕成功,不論是不是成立新幕府還是還政天皇,帶頭之人都會順理成章的上位,成爲最高權力執掌者,而以與會大名的實力和名望來看,松潘氏當仁不讓,松潘氏將來上位成功,作爲世交的池田氏也會跟着沾光。

而九州島五名親藩、譜代大名的名下,雖說田地人口都不算很多,但蚊子再小也是肉,各家名下能增添多少,大小也是一筆外財,此役若是成功,出大力的可是平戶藩,其餘人等都是撿漏的,那說啥也不能讓出力最多的人吃了虧、

這事必須實現講清楚,要不然的話,到時衆人裝聾作啞,誰也不肯把吃到嘴裡的肉吐出來,事後無論採取什麼措施,都會傷了這個鬆散聯盟的士氣,要是幕府再派遣大軍來攻,指不定會出現什麼幺蛾子呢。

“我池田氏願奉平戶藩爲首!諸君若有更佳人選儘可提出,我等再議!”

眼看衆人都沒有表態,池田輝政旗幟鮮明地表態道。

藤堂虎高猶豫片刻之後,也順勢贊同池田輝政地提議,剩下諸人雖然也都想到將來倒幕成功後的巨大利益,對首領之位也是有了些許野望,但短暫思量過後還是紛紛表態,支持池田輝政提議的人選,於是,松潘次郎終於成爲諸人公認地倒幕聯盟首領。

“既然諸君選鄙人爲首領,那輝政君所提田地人口分派之事,鄙人再次表個態:我平戶藩只從每家取三成,剩餘的田地人口由諸君自行留用?諸君覺着如何?”

本着投桃報李的想法,松潘次郎頗爲慷慨地對戰利品一事表明了態度,此言一出,在座大名紛紛叫好,都對平戶藩的大方表達了熱烈歡迎之意,言稱這纔是成大事者之格局,就衝着首領這心胸,倒幕必會成功。

本來衆人以爲,平戶藩起碼要分去五成,沒想到人家只要三成,這可真是出乎衆人所料,有此可見,平戶藩並非只想着割據九州島,而是真真切切地要想把德川幕府給推翻。

再加上剛剛贈給諸人的軍械,這兩件事連在一起,先不說最終結局到底如何,單單是這份胸懷和眼界,那也是值得衆人尊崇。

衆人不知道的是,正是因大明贈予的火器甲冑之犀利,才讓松潘次郎的野心猛然間變得大了起來。

因爲鄭七已經放言:大明朝廷會根據事態進展情況,隨時爲平戶藩提供後續援助。

松潘次郎和幾名家臣心裡清楚,幕府軍所使用的軍械甲冑,和他們平戶藩並無二致,幕府強就強在能夠動用更多資源人口而已,但戰陣勝敗看的並不是人數多少,如果一方軍隊只能捱打不能還手,那人數再多,最後也是潰敗的局面。

大明火銃、弓箭的射程和威力,絕對能夠做到讓幕府軍只能捱打卻無法還手,前幾輪火銃、弓箭轟打過後,幕府軍除了敗陣別無選擇。

在相關策略陸續制定和完善後,池田輝政提議衆歃血爲盟,以示永不背叛之意,隨後衆人或是真心或是被迫,都割破手指,將鮮血滴在酒碗中混合後分別喝了下去。

要是有人患着甲肝的話,這些人可是一個也跑不掉了。

會商過後,爲了不引起幕府巡見使和目付的關注,大名們今天走一個、後天走兩個的,用了數日方纔全部離開平戶藩,松潘次郎贈送的軍械也都僞裝成商隊模樣被各人帶回藩國。

一個月後,等到確認倒幕聯盟都已準備妥當後,松潘次郎下令,對駐地的巡見使、目付動手。

常駐於長崎地一名巡見使、三名目付以及其他隨員,在一個月黑風高之夜,被平戶藩百名武士斬殺殆盡,只有一人趁着黑夜翻牆而逃。

又是一個月過去,得到消息地德川家光大怒,立刻下令駐九州島親藩、譜代組成聯軍,討伐平戶藩,倒幕事變正式拉開帷幕。

第四百七十八章 你有我也有第二百九十六章 收網第三百六十四章 敵至第七百九十七章 直擊老巢、簽署不平等條約。第八百一十八章 大敗虧輸第四百二十九章 一觸即發第八百三十五章 爲女兒婚事發愁的皇帝第七百二十三章 米涅槍第一次實戰第七百三十六章 貴國歲入幾何呀?第八百四十五章 聖源乳業的模式第八百六十二章 以堂堂之陣擊敗你第五百四十七章 陳奇瑜的狠招第七百八十三章 天下良心第八百八十章 想挑起世界大戰的皇帝第一百二十六章 立威第二百六十五章 變化第二百七十一章 迎敵第一百七十六章 撬動第二百八十一章 準備第七百九十三章 對交趾的蠶食政策第四十九章 城破第三百九十六章 戰起第七百四十七章 反響和思考第一百四十四章 新政第五百四十三章 荷蘭人的考量第二百一十二章 瑣事第四百二十三章 求援第二百三十九章 名聲第六百三十五章 嚇破膽子的士紳們第五百二十九章 紅夷特使聯合到訪大明第七百四十七章 反響和思考第五百二十一章 城門爭奪戰第七百一十四章 北海艦隊的第一次備戰第七百八十九章 培育海外新興市場第四百六十九章 城中清軍第六百五十七章 皇帝要大開殺戒第六百五十七章 皇帝要大開殺戒第一百三十四章 擒賊第三百三十六章 武備第八百八十三章 首輔之子第四百三十七章 阿濟格的夢想第一百零三章 心機第三百三十四章 朝堂第三百五十四章 緩圖第八百二十一章 民生工程第六十一章 範家第五百五十一章 恢復大唐安西四鎮第六百三十四章 許某讀書少,你可不要騙我。第六百一十二章 表態站隊第一百三十七章 宗藩第五百一十四章 是戰是走第五百六十一章 新建行省、野有遺賢第七百七十章 首位現任高官致仕第六百二十章 父女反目第二百九十二章 鄭芝鳳第四百九十三章 新內閣 新章程第五百二十一章 城門爭奪戰第八百六十六章 毫無懸念第五百三十六章 文貴武賤必須改變第五百二十八章 內閣中的實用型人才第六十五章 上門第五百二十三章 逐街逐屋爭奪第八十章 困難第四百一十八章 就學第六百九十三章 你想打我?我想把你給揍了再說。第八百二十九章 溫體仁的心思第三十一章 商議第三百八十七章 狹路第七百八十八章 科技成果是水到渠成第七百章 官府投資、西北經濟發展計劃第九十三章 城外第四百二十九章 一觸即發第五百五十七章 終成眷屬、賜銀第四百七十二章 善後第六百九十二章 恩賞、佈防圖第一百六十五章 蠱惑第六十一章 範家第七百零五章 南涯行省、嚴打第三百八十八章 勇者勝第七百四十七章 反響和思考第九十七章 佯攻第五百零七章 秋後算賬第五百零八章 多爾袞和多鐸第六百三十二章 錦衣衛彈得琵琶不是你認知中的琵琶第七百五十五章 西班牙人要來複仇第七百七十八章 荷蘭人想找大明做幫手第六百六十章 得有個好身體,帶家裡人去擼串第四百三十六章 後路之憂第五百七十一章 朱由檢的底線第五十三章 援軍第七十三章 處置第九十三章 城外第七百四十六章 準備就緒第六百三十四章 許某讀書少,你可不要騙我。第二百三十八章 驚變第六百八十八章 殿下,你夜裡還敢安睡嗎?第三百六十九章 激戰第十六章 平叛第六百九十六章 解民之難第一百零九章 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