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一章 未來閣臣

崇禎二十五年末,因爲在任五年期間政績卓著,任期已滿的孫克敵以三十一歲的年紀,被吏部破格拔擢爲同知青州府,品級由從六品升爲正五品,距離四品高官已是近在咫尺,如果不出什麼意外的話,五年之後不到四旬的他便可以邁入大明高官行列。

果真如此的話的,這是繼溫侃之後,又一位首輔之子被越品提拔,大明政壇另一顆新星正在冉冉升起,一時之間,朝堂上下對這兩位名臣之後的關注度再次增加不少。

雙流縣縣丞楊哲元被擢爲郫縣知縣,雙流主簿鄭源道被破格擢爲雙流知縣一職。

孫克敵被越級提拔的消息,是與皇明週報頭版頭條發佈的一篇,針對雙流縣全面而詳細的報道前後腳發佈的,通篇讀完這篇報道後,本欲對吏部這次任命表達不滿的某些官員集體陷入沉默之中。

這篇報道自然是在朱由檢授意下刊發的,目的就是用輿論來引導地方官員們,進一步開闊思路,以更加切實開放地舉措,發揮本地優勢,增加本地民衆收入,促進當地經濟多樣性的發展。

文章中列舉雙流縣五年來人口數量、經濟規模、上繳收稅額度、糧食年均產量、全縣民衆年收入、物價漲幅等等多項具體數據,以強有力地證據佐證了孫克敵五年間取得的巨大成就。

在孫克敵的五年任期內,雙流縣本地人口增加九千四百餘口,上繳稅收由崇禎二十年的四千餘銀幣增長爲兩萬三千銀幣,增長幅度爲之前的五倍還多,並且這個數字還將會持續增加。

崇禎二十五年,全縣民衆年收入比之五年前平均增加四倍有餘,農村農戶的年收入增加了近十倍,數萬農戶的收入遠超縣城市民,雙流縣也因此而一躍成爲四川布政使司最爲富裕的望縣,各方面綜合實力遙遙領先於其他同級縣府。

也就是說,雙流縣上繳稅收的鉅額增長,並不是建立在對百姓強加賦稅的基礎上達成的,而是以全面經濟發展實現的,當地百姓的收入也並未低於稅收的增長幅度,而當地平穩地物價也證明了民衆生活水平的大幅提升。

截止到崇禎二十五年底,雙流縣種植油桐一萬六千畝、油茶四千畝、間種藥材十餘個品種,由於藥材藥性和成熟期不同,給農戶帶來的收益暫時還無法做出統計。

油桐所產生的巨大經濟價值是雙流百姓個人財富增長的關鍵原因,目前市面上桐油售價已達一錢左右,而桐油的發售價格也水漲船高,給當地農戶帶來了持續而穩定的收益。

文章指出,通過相關數據表明,海外市場對桐油的需求也是處在激增的態勢中,桐油市場潛力巨大,前景十分光明,朝廷應當制定相關政策,在雲貴川陝以及湖北湖南等布政使司大力推廣油桐種植,在增加稅收的情況下,提高民衆的收入,改善百姓的生活水平和質量。

在經濟發展勢頭迅猛異常的同時,雙流縣糧食及其他農作物的產量也呈現出穩步增長的勢頭,崇禎二十五年的糧食總產量達到創紀錄地三十六萬石之多。

五年來,在縣衙的督導下,全縣共開墾荒地三萬畝,糧食種植面積增加一萬畝,油菜、大豆玉米。紅薯等經濟作物種植面積增加兩萬畝,這也爲當地經濟發展和物價穩定提供了充足的保障。

除了這些附加值很高的經濟作物之外,雙流縣衙還出臺若干政策,鼓勵市民農戶養殖家畜家禽、開挖魚塘養魚鱉蝦蟹。

在糧食連續增產的情況下,大豆、紅薯、玉米等農作物成爲副食和飼料的觀念已被廣泛接受,正是在這些優質飼料作用下,本縣農副產品市場上的肉蛋雞鴨水產品貨源充足,也吸引不少商人前來大量收購後運到臨近的成都府進行銷售,這也成爲雙流百姓收入的一個重要來源。

在大力發展農業相關產業的基礎上,縣衙還陸續從四海票號貸款若干,建起了諸如飼料加工、舟車製造、蜀繡製造及印染、釀酒、食品加工等官辦作坊,這些產業的相繼投產,也將會給雙流帶來更多的稅收。

經過孫克敵等人五年的精心治理,雙流縣已經從一個單一農業縣向種養殖和手工業並舉的繁華縣城轉化,後續只要保持現在這種發展路線和勢頭,雙流縣將會超越江南富庶州縣,成爲大明境內全民富裕的典型代表。

自從現在的駙馬都尉錢穆當年發表在皇明週報上,對發展集體經濟的思考的文章後,內閣隨後相繼出臺一系列政策,鼓勵地方官府因地制宜,在轄區內城區及鄉村大力發展集體所有制經濟模式,以此來實現全民增收、徹底改善百姓收入不均衡的局面。

幾年來,在朝廷政策的推動支持下,不少有頭腦和眼光的官員也在本地開建了若干有特色的產業,帶動了本地區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增加了官府收入,也讓治下不少百姓受益良多,總體來說,效果還是不錯的。

但現在孫克敵執政雙流縣五年的政績,通過皇明週報這個唯一媒體,在全大明發布宣傳後,各地官府所取得的成就頓時黯然失色。

這也是朱由檢知會皇明報社對其政績進行全面報道的原因。

因爲早就知道孫克敵能力突出的緣故,加上有孫傳庭這位首輔老爹,所以朱由檢對大明這些表現突出的後起之秀格外關注,駐雙流的錦衣衛百戶所也定期將相關信息和數據送達紫禁城內,以供朱由檢御覽。

在看到這位首輔之子執政地方五年,便交出瞭如此驕人的答卷後,朱由檢也不禁讚歎不已。

一個溫侃,一個孫克敵,都是出身高貴的貴公子,以他們的身份,本不用如此拼命便可以有不錯的前程,但人家卻撲下身子踏實肯幹,以實際行動捍衛了父親和家族的名譽,這一點着實難能可貴。

以二人出色的能力和眼光,將來接班是板上釘釘之事,大明執政者後繼有人,這也足以讓朱由檢感到欣慰。

第二百六十三章 血戰第二百二十八章 調任第五百四十九章 孫傳庭、盧象升的反應第七百四十二章 出訪艱辛、 驚喜、睚眥必報第六百五十四章 以大義爲名,目的還是利益第五百八十八章 豪門講究的是與衆不同第一百七十章 包抄第七百三十一章 建立國中之國第八百七十四章 用你的金子買你的人才第三百三十五章 拔擢第三百七十一章 承乾宮第六百五十四章 以大義爲名,目的還是利益第二百三十八章 驚變第二百五十五章 定策第四百四十九章 李定國第四百八十二章 重甲擋不住第四百零三章 慘敗第四百五十四章 建州困境第四百九十六章 西夷特使想拜見皇帝第六百一十二章 表態站隊第三百二十九章 骨肉第二百五十三章 懼敵第七百七十三章 公公,請您上路吧!第二十六章 西安左衛2第六百零二章 都是皇帝的工具第四百一十五章 工匠第一百六十九章 懷柔第五百五十五章 趙小娘子的婉拒第七百零六章 代差型武器誕生第七十九章 鳳陽第五百七十一章 朱由檢的底線第一百五十一章 愁城第七十三章 處置第二百七十七章 覲見第二百七十九章 後宮第五章 皇莊1第五百零六章 建言與爭議第八百七十章 人才不問出處第四百七十六章 左翼騎兵的狀況第二百五十九章 哨探第二百二十五章 使者第十四章 大生產第四百一十九章 伴讀第一百六十三章 圍困第四百三十四章 清軍的反應和對策第一百六十八章 邊鎮第三章 改變戰略第六百五十五章 把搶來的資源填海第一百九十六章 戰後第五百五十章 改制以及新的戰略第六百五十八章 摧毀江南利益集團核心第六百三十九章 這回忍了,下回呢?第六百二十七章 皇帝到底想幹什麼呢?第五百八十二章 蠱惑和算計第三百九十三章 錦州第二百一十三章 敲打第三百四十五章 溫體仁第八百六十二章 以堂堂之陣擊敗你第四百七十二章 善後第三百一十八章 拿贓第四百六十章 遣使議和第三百三十二章 內政第八百一十九章 發展是讓最廣大者受益第四百九十一章 朱由檢的籌謀第六百四十章 不幹都不行了第一百九十五章 自盡第一百一十六章 衝突第二百二十一章 徵稅第三百二十九章 骨肉第五十三章 援軍第一百七十章 包抄第七百四十七章 反響和思考第三百六十七章 重火槍第四百二十三章 求援第六百零四章 孔家與反賊有過勾連?第一百五十四章 天算第六百九十一章 有了平臺,才能更好地發掘人才第三百九十九章 料敵第三百二十章 示威第四百六十五章 皇太極應對之策第二百四十一章 父子第二百六十九章第一百九十五章 自盡第三百三十六章 武備第六百九十一章 有了平臺,才能更好地發掘人才第六百八十九章 孫傳庭納妾第七百二十五章 閩人藉機復仇第六百七十一章 減稅與股份變更第一百零九章 家人第三百四十九章 佈局第三百五十三章 恩賞第五百七十九章 朕可以給你,但你要拿東西來換第四百二十一章 錢莊銀票的目的和作用第七百零九章 現皇后找前皇后訴苦第四百七十四章 孫白谷怒斥祖都督第八百五十章 變生肘腋第一百二十章 激戰第六十二章 秘議第六百四十三章 敗逃、得信第五百一十四章 是戰是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