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五章 曲終人散(大結局)

孫傳庭致仕後不久,朱由檢決意禪位,但是在此之前,他決定辦一件大事。

崇禎三十五年初夏某一日,一道特別聖旨從乾清宮發出,一隊隊錦衣衛從京城各個城門馳出,奔赴大明各地。

這道聖旨針對的就是各地藩王。

聖旨措辭十分嚴厲,內容是要求各地郡王以上宗室,必須在崇禎三十五年年底前,舉家遷往南涯行省以及北美新大陸,違者以謀逆論處,其在大明本土所有財產全部變現,款額由太倉支付。

也就是說,這些藩王郡王們名下的田地、商鋪、工坊、宅邸從此之後不再歸個人所有,而是成爲朝廷公有財產。

其中各地王府將會進行改建後作爲當地高等學堂使用,其他不動產對外出租,所得費用用於補貼學堂、醫院所耗,其權益歸屬當地官府。

這次遷移令中明確要求,江北之地藩王宗親一律移往南涯行省,地處江南者全部遷往北美新大陸。

經過十幾年的建設,四海商行對北美大陸的開發已經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一些地區的基礎設施也已初俱規模,他們選取一條大河上游(密西西比河)附近作爲落腳點,後續的開發以此爲基點向四周擴散着,拖家帶口的藩王宗室們將會成爲開發的新動力。

考慮到藩王宗室對這道聖旨的極強抗拒性,錦衣衛奉命派出大批人員分赴各地,他們將會“協助”這些宗室進行遷移,四海商行名下的車馬行、船運公司會給與鼎力協作和支持。

藩王這顆毒瘤不能留給後代子孫去頭疼,既然自己要退位,那就最後做一次壞人吧。

從今往後,大明封藩將全部移往海外,本土不再賜封土地。

同年秋,緬甸王弟莽白殺其兄莽達後篡位,朱由檢聞訊大怒,隨即遣官軍出雲南擊之,斬緬甸大兵兩千餘,俘獲莽白並殺之,另立莽達幼子爲緬甸王。

由於其年幼無知,故遣雲南大儒數名進駐緬甸王宮,教授其正宗儒家文明,因怕其遭受莽白勢力反噬,特遣官軍三千名留駐緬甸,護其王室及緬甸國家之安危,並收繳緬甸全境武備,遣散軍隊。

莽白是原先歷史中咒水之難的製造者,正是他下令將永曆帝的護衛全部殺死,並最終將這位南明最後一位皇帝交給了吳三桂。

本來朱由檢早就將其遺忘,但合該這廝命當該絕,居然還如原來歷史中一樣篡位謀逆,正巧無意中提醒了朱由檢並表明了自己的存在,給了大明一個控制緬甸的機會,大明艦隊也由此多了幾處印度洋出海口。

在做完這幾件事情之後,朱由檢與崇禎三十五年十一月下達在位期間最後一道明發天下的詔書,言稱自己年老多病,日常處置國事大有力不從心之感;太子有仁君之姿,正值壯年,當即位登基替父操勞,故自即日起朕退位休養,天下軍民皆應一體領命爲盼。

因爲早就提前放出風聲,不管是朝堂還是民間,早就耳聞皇帝有欲退位讓賢之意,所以詔書在京城中並未引起太大的波動,沒有人去聯想到其他。

在發佈詔書後的當天,朱由檢與周後、田貴妃、袁妃等人分乘數輛四輪馬車,在一百名錦衣緹騎的護衛下悄然離京,開啓了遊遍大明的旅程。

已經年過六旬的王承恩也一同隨行,這次旅程的一應事務由他一手安排。

朱由檢一行的首站定在濟南府,在領略大明湖的風采後向南直奔泰安,在拜祭這座五嶽之尊後前行至東昌府,由此乘船沿大運河去往揚州,然後在煙雨江南度過春天。

等到遊玩歸來返京,朱由檢以及後宮嬪妃們將會入駐整修一新的西苑,從此如無特殊情況,終生不再踏入乾清宮。

得知父母離京遠遊的消息後,朱慈烺親自驅馬飛奔去尋,朱由檢一行卻早就杳然無蹤,朱慈烺跪地南向大哭後返回東宮。

首輔盧象升邀約內閣重臣以及在京文武百官以及一衆勳戚,齊聚東宮,請太子繼位,朱慈烺辭讓三次,無奈之下只得於乾清宮加冕登基接受百官朝拜,是爲大明第十八代帝王。

新皇登基後發佈第一道詔書,遙尊朱由檢爲太上皇,加尊號爲“文成武德聖皇帝”,並言明,太上皇之意即爲朕之意,天下但有不從者以欺君論處,此前規矩一如既往。

次年,朱慈烺改年號爲“承乾”元年。

當年年底,朱由檢結束爲期一年的遊玩返京,當晚,承乾帝夫婦攜三個孩子,與永王、定王以及朱媺娖夫婦赴西苑探望父母,一家人言談甚歡,期間朱慈烺再次提出將皇位還給父親,但被朱由檢含笑拒絕。

承乾八年,首輔盧象升致仕,承乾帝聖旨特賜其太子太傅、華蓋殿大學士、特晉紫金光祿大夫、配享太廟。

同年原閣老陳奇瑜病逝,太上皇遣特使悼念,追授諡號“文成”,並準其配享太廟。

承乾十二年,田貴妃病逝。

承乾十四年,歸家養老的秦良玉去世,太上皇大慟,特遣閣臣溫侃親往石柱土司弔唁,並追贈諡號“武毅”,準其配享太廟,另贈其家人銀幣一萬枚。

承乾十七年,原首輔孫傳庭逝世,年近七旬的太上皇親往府上拜祭並灑淚當場,追贈諡號“文正”,準其配享太廟,另贈銀幣一萬枚。

承乾十八年,袁貴妃離世。

承乾十九年,王承恩病逝,太上皇親自扶棺送其安葬,王承恩的目的就在朱由檢陵墓一邊,這是歷史上首次有人以太監的身份葬於皇帝陵寢旁。

承乾二十三年,原首輔盧象升逝世,已經七十四歲的太上皇不顧年老體虛,堅持親往府上吊唁,已經很少動感情的他親自瞻仰這位忠臣儀容,不禁哽咽難言。

事後追贈盧象升諡號“文正”,準其配享太廟,親寫祭文一篇奠之。

陳奇瑜、秦良玉、孫傳庭、盧象升等人先後去世,代表着一個時代的結束,正是以他們爲首的這些忠臣義士的奮不顧身,方纔有天下百姓的安居樂業。

承乾二十八年,周皇后逝世。

至此,能與朱由檢說話的人一個皆無。

承乾三十一年初夏,太上皇病危,在服藥後不久恢復如常,但幾日後病情突然惡化,承乾帝及永王、定王、朱媺娖夫婦及一衆兒孫重孫日夜守候在榻前,祈求天上神靈庇佑太上皇平安過關。

第三日,太上皇陷入昏迷狀態,水米不進,身體驟然消瘦,一衆兒孫無不暗自垂淚,承乾帝宣佈罷朝,直到太上皇復原再說。

此時的朱由檢對外界任何動靜已是一無所知,但他的腦海中卻猶如影片回放一樣,許許多多的畫面一幀幀清晰地掠過。

他看到無數男女老幼在烈火中絕望地掙扎。

他看到盧象升高大消瘦身軀披甲圓睜雙目揮刀怒劈。

他看到孫傳庭神色冷峻、疾言厲色地痛斥帳下一衆軍將。

他看到秦良玉以六旬的年紀,率領石柱白桿兵跋涉于山水之間。

而他自己,則是端坐在御座上,殿內羣臣忽而化作禽獸,正對着花白頭髮、沮喪神情地他張牙舞爪。

天色突然暗了下來,黑暗頓時籠罩大地。

迷迷糊糊中,眼前無盡的黑暗忽然被一束從天而降的白光照的明亮無比,緊接着,朱由檢看到天空中出現了一張既熟悉又陌生的女子面孔。

她是那麼的美麗,那麼的溫婉,臉上的微笑是如此親切,猶如觀世音菩薩一般,全身散發着聖潔的光輝,看向自己的眼神中是滿滿的慈愛之意,朱由檢在瞬間便確定,這個女子一定就是他前世素未謀面的媽媽,她是來帶自己回家的!

媽媽!

朱由檢想呼喊着撲到她的懷中,流着淚大聲向她傾訴:媽媽,我想你了!

你當初到底爲了什麼拋棄了我啊!

我等了你一輩子、找了你一輩子、也想了你一輩子啊!

可是,不知什麼原因,他整個人卻如同被仙人施了法術一般,口中無法發聲,身子一絲一毫動彈不得,只能在錐心裂肺般的痛苦中,在肆意流淌的淚水中,目送着那張世上最美的面孔在天空中慢慢消散。

媽媽,月光之下,靜靜地,我想你了。。。。

靜靜,淌在血裡的牽掛。。。。。。

在朱慈烺以及一衆兒孫的悲聲中,本來已經發不出聲的朱由檢,喉嚨裡突然哼唱着奇怪的歌謠,眼角隱有淚痕,臉上帶着無限期盼和遺憾,走進了另外一個世界。

未完待續,先看看其他書:
第七百零八章 未雨綢繆,亡羊補牢第六百七十章 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解剖第六百八十四章 軍醫制、西北邊鎮現狀第四百六十八章 奪門第二百七十一章 迎敵第四百零五章 斬將第六百七十四章 普及義務教育的難點第二百三十八章 驚變第一百五十六章 建祠第五百八十四章 慈善是人性的光輝第四百一十四章 四輪馬車第四十四章 孫承宗第八百九十三章 太子做官第三百五十七章 辦學第一百九十五章 自盡第三百一十一章 急症第二百五十九章 哨探第四百二十八章 難拆的拒馬第八百零三章 想做富婆的朱媺娖第七百二十八章 捷報第八百六十七章 實踐是檢驗真理唯一標準第八十二章 驕橫第五百七十四章 懲處和人事調整第十八章 容情第四百一十九章 伴讀第三十三章 安排第六十七章 招供第五百七十四章 懲處和人事調整第四百二十三章 求援第一百五十三章 危機第一百八十一章 投賊第二百二十五章 使者第二百三十九章 起因第八百一十六章 被打懵的聯軍第六百七十八章 財富再分配是朝廷的重要職責和使命第一百七十六章 撬動第五十四章 探路第三百四十一章 打鬥第七百二十五章 閩人藉機復仇第四十五章 鄭芝龍第八十一章 打算第五百一十九章 葡萄牙教官第一百二十一章 伏擊1第一百八十六章 攔截第三百四十八章 司農寺第一百九十八章 放假第八百三十五章 爲女兒婚事發愁的皇帝第二百九十五章 目的第八百五十三章 各有算計第三百六十二章 修改第四百六十一章 楊嗣昌的擔憂第七百八十六章 皇帝撐腰第八百四十五章 聖源乳業的模式第八十二章 驕橫第五百六十三章 農業不僅僅是種田第五十四章 探路第六百二十章 父女反目第二百零五章 逃荒第五百二十七章 大明第一輛四輪馬車上路第二百三十二章 複雜第七百六十一章 跨國婚姻第七百八十二章 盛世裡也有掙扎存活之人第八百四十九章 全面推廣的難題第二十五章 西安左衛1第八十七章 苦難第一百八十六章 攔截第一百三十八章 殺俘第四百章 佈防第五百零一章 新設府縣與駐軍第三十九章 大戰3第八百五十八章 遠征和目的第五十二章 攻城第四百一十六章 選官第二百六十八章 料敵第七百一十一章 廢除選秀女制度第五十章 殘暴第二百七十章 圍城第一百九十章 改變第四百零八章 彈雨第五百六十三章 農業不僅僅是種田第三百九十九章 料敵第四十六章 投機第一百零五章 夜襲第八十六章 心思第三百五十六章 女醫第四百零一章 開戰第十九章 孫傳庭第四百零二章 危急第三百四十七章 新規第一百二十八章 風波第七百六十四章 進軍西域、 逆賊成擒第五百三十二章 來到大明就得守規矩!第四百零一章 開戰第四百五十章 皮島第四百一十二章 對峙第七十九章 鳳陽第五百一十四章 是戰是走第六百零五章 就是明着栽贓,你能怎樣?第二百五十五章 定策第七章 皇莊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