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9 紙幣

當然,走了四個,就要再補充四個,崇禎皇帝又親自去了一趟內書堂,從即將畢業的內侍中以面試的方式挑了四個出來,讓藍天保他們四個帶着。

這個事情,到後來形成了慣例。唯一的區別是選的內侍有多有少,選得時間有長有短,並不是固定的。

一般來說,皇帝身邊的宦官,都是在太子或者皇子時候,由皇帝撥出來從小服侍的宦官。太子當了皇帝,他們就必然會替換前朝老宦官,掌握內廷的核心權力。這種做法,也可以說是任人唯親,但也是初任皇帝所必須的,要不然,沒法放心。

但這種做法也有一個不好的地方,就是身邊宦官得勢之後,不一定能做好該做的事情。等皇帝掌握穩了權力,執政一段時間後,知道自己需要什麼樣的得力手下,選拔可塑造的內侍按自己心意進行培養,用新血換舊血,哪怕只是讓那些宦官老人受到威脅,不敢有所懈怠,也算是一種非常好的方式。

而內書堂的內侍,是還沒有被內廷官場污染,或者說是受到污染最小的,就是一個很好的培養人才的來源。如此一來,只要有內書堂的內侍被選上,那就等於一直伺候在皇帝身邊,等未來時候皇帝認爲滿意了,是會一下得到重用,完全可以說是內侍的鯉魚躍龍門之路,因此被宮內私下稱爲“殿試”。

崇禎皇帝做完這個事情之後,便又微服出宮,去體察民情了。

這個時候,還糧的事情,已經再次推動,大街小巷,都在說着這個事情,畢竟差不多關係到每家每戶的事情,自然是談論的重點了。

崇禎皇帝就在一個茶樓的大堂一角,靜靜地喝茶聽着京師百姓在討論,心中美滋滋的。

“真是沒想到啊,皇上竟然如此重承諾,大家都說不用還了,可皇上還是堅持要還!”

“這有什麼沒想到的,你也不看看皇上是什麼,那可是金口玉言,一言九鼎的,又豈能兒戲?”

“話可不能這麼說!”有一人接過這個話題,做賊似地掃視了下週圍,嗓門低了一點說道:“以前皇帝可不是哦!”

“對啊,這還糧還是按銀行利息來還,皇上那是要額外多付出不少糧食的。”

“是啊,皇上這麼做,真是沒得說的,把我們老百姓真正的當一回事,實在是絕無僅有的好皇帝啊!”

“……”

聽着這些讚賞,崇禎皇帝的心情很愉快。讓周圍暗中護衛的便衣廠衛,也都是很高興,一切其樂融融,氣氛非常的融洽!

聽到後來,崇禎皇帝就聽到他們開始跑題了。

“……”

“這次的借糧,就等於我們是把糧食存在銀行,這比放在自個家裡還好多了。只是很可惜,如今銀行是不收糧食的,要不然,我就把家裡存着的糧食,全部放銀行去了!”

“那可不!真要這樣,誰傻啊,不都把糧食存銀行去好了,反正只要當今皇上在位,那就不可能少了我們的,還能多賺一點利息糧,多美的事!”

“其實,就算沒有利息,只要能換來銀票,那其實也是很划算的!”

“對對對,你這麼一說,確實是,現在的銀票,那是越來越貴了啊!”

“……”

聽到這話,崇禎皇帝稍微有點意外。自己一直關注軍國大事,在外領兵打仗,這個銀票貴是怎麼回事?

於是,他便開口問剛纔說話的一個胖子道:“這位朋友,這銀票越來越貴是怎麼回事?”

聽到問話,大堂內的這些人就都聞聲看向他,見崇禎皇帝氣質不凡,心中有點奇怪,這樣的人物,應該不至於在大堂,而是到二樓雅間去的吧?

不過他們沒有認出崇禎皇帝來,也就如此一想而已。只是對於崇禎皇帝的問題,他們不自覺地更願意回答。

只聽那胖子笑着對崇禎皇帝說道:“這位兄弟,看來是剛來京師的話,要不然,你也不至於不知道。”

說到這裡,他頓了頓之後一指掌櫃方向,然後又道:“這銀行開了這麼多年,這銀票的信譽那是絕對沒得說的。任何時候,只要拿這個銀票去銀行,必然是能換回實物銀子。而且朝廷還有舉辦那什麼拍賣會的時候,銀子都是要存銀行的。那大家自然是信得過,平日裡的一些買賣,只要數額大一點的,都會用銀票來交易,方便,非常的方便!”

崇禎皇帝聽得點點頭,心中又是感到滿意。這個銀票信譽的建立,看來是成功的了。

“買賣多了,大家又都喜歡用這銀票,自然而然地,這銀票就緊俏起來了。”另外一人,看似是一個商賈,也跟着湊熱鬧解釋道,“到了後來,銀票有點不夠用了,大家爲了圖方便,就認了銀票比票面所定價格高一點也無妨!”

之前那胖子一聽,連忙搶過話題繼續說道:“一來二去,這銀票就越來越貴,如今,都快用不起了。”

一直陪同在皇帝身邊的錦衣衛指揮使李若璉,看到皇帝如此關心這個事情,但作爲錦衣衛指揮使的他,卻沒有關注這些民生,沒有及時把消息稟告上去,心中有點不安。當然,同時他也想不明白,看了下崇禎皇帝,見他好像不介意的樣子,便開口問那胖子道:“怎麼會這樣呢?要是沒銀票了,就拿銀子去銀行換好了,只要你有銀子,那就不會差銀票的,這銀票,怎麼會越來越緊俏,越來越貴呢?”

對於李若璉的這個問題,崇禎皇帝來自後世,對於經濟方面的瞭解,自然比他們都要多,那兩個茶客一說,他就大概有數了。

果然,就聽到那個胖子回答李若璉道:“這位兄臺有所不知,做生意,主要是圖方便,快捷。銀票比起實物銀子,不用擔心成色問題,也不用整天拿秤帶在身邊,還要糾結那秤是否有問題,是秤得多點少點,反正用實物銀子來做買賣的話,有的時候會有不少糾紛的。但是,用銀票,就完全沒有這個問題了!因此,在金額少的時候,可能還不明顯,一旦這交易數額很大時,那不管是誰,全都是願意用銀票來做買賣的。“

頓了頓,連口茶水都不喝,就好像怕被別人搶着去說,沒他顯擺的機會一樣,就又立刻接着說道:“如此一來,原本五百兩生意的,如果你肯用銀票交易,那隻給四百九十九兩,我也認了。到了後來,銀票非常受歡迎,如今已經到了四百九十兩,都有人會認。你說,這銀票是不是越來越貴了?”

聽到這話,李若璉算是明白了,不過對這種情況有點不以爲然。

但是,崇禎皇帝卻不這麼看。因爲他心中很明白。如今的銀票和銀子是一比一兌換關係。那麼市面上流通的銀票,就一定會受限銀子的數量。這個胖子給出的解釋,其實只是一個很小的縮影。

從全盤經濟上來說,銀票,也就是銀子變得越來越貴,這是必然的事情,並不一定是銀票更受歡迎。而是大明的經濟隨着戰亂平息,自己又給出不少惠民之策,生產力比起崇禎初年,提高了不少。另外,自己每年又有大量的銀子拿去買糧食什麼的。這麼一來,大明國內,物資越來越多,可是,用於交易物資的銀子(銀票)就越來越少,如此一來,自然是銀子(銀票)越來越貴了。

這一點,自從張居正實施一條鞭法,都以銀子爲貨幣之後,就必然存在的一種情況。國內的銀子數目和經濟總量不相匹配時,就必然會影響經濟,影響百姓的生活。根據後世得到的結論,溫和的通貨膨脹纔是健康的模式。

銀子少,貨物多,這會導致通貨緊縮。原來的明末就受這個影響,也算是明亡的原因之一了。

這個道理,這個時代的人,估計都不可能知道。甚至可以說,在這個時候,全世界所有人中,就只有自己知道這其中的厲害。

也是因此,自己纔會創建這大明銀行,並用銀票來建立信譽。如今朝廷的信譽,嗯,還有自己的信譽,應該都是差不多了。這次的糧食還完之後,就可以把銀票正式向貨幣職能轉變。也就是說,不再和實物銀子一比一,而是用朝廷相關的抵押物,再後來就是朝廷的信譽來發行銀票。只有如此,才能不受國內銀子不匹配生產力的制約。

當然,小面值的交易,還不值得印銀票(紙幣),就還是用銅錢交易好了。不過,也得回收市面上的銅錢,統一由朝廷印製新的銅錢,嚴禁民間私自印製。

這麼想着,崇禎皇帝心中又記下了這個事情。等回宮,就要把這個事情安排下去纔好。

心中有事,他也就不想多待了。向李若鏈示意了一下,由他去結賬,而皇帝自己便站起來先走了。

崇禎皇帝這一走,頓時,周圍看似毫無關係的不少茶客紛紛結賬離開,頓時引得大堂內不少人驚訝。

586 雨季942 對策51 老油條的處世不一定有益573 自己看着辦686 一個很大的驚喜46 三條妙計480 點石成金217 年輕的吳三桂(爲推薦票四萬加更)295 怒火中燒32 賈莊145 真香161 諸軍免送730 能臣先壓着427 只是想靜靜914 我是老花眼664 看猴戲338 金牌臥底559 炸毛的母老虎379 又一口老血吐了出來497 新一代戚家兵372 就來找我李來亨733 嚇到了69 伍忠的表演536 天下之大變局846 薩非王朝的天賜良機399 李存勖第二75 表功47 對付晉商894 面面相覷8 內書堂87 密查463 威脅遼東腹地189 抓人661 殺殺殺麼878 大明再無衍聖公764 要死7 懸而未決555 盛京,是盛京!19 傻眼了590 釜山海戰(爲掌門風起葉落V加更4/5)515 有本事終歸是能出彩的940 流星火雨593 似曾相識937 盧象升來了763 偷襲得手830 何等的霸氣847 老夫聊發少年狂595 朕說話算話(爲掌門風起葉落V加更5/5)425 人心惶惶(爲盟主岳氏肥牛加更1/11)416 “友軍”703 消息來了68 萬歲萬歲萬萬歲301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595 朕說話算話(爲掌門風起葉落V加更5/5)707 安南人傑551 傻了(爲盟主岳氏肥牛加更10/11)143 一羣豬隊友517 公佈細作身份291 又是五百萬收入934 兔死狐悲601 吃飯看病94 威脅432 父子不同695 居安思危718 想多了229 談笑風生(爲五月月票四百加更)658 後招321 絕對不行838 被明國皇帝跑了56 九頭牛都拉不回825 滅國之戰228 犯大明者誅7 懸而未決124 因糧均輸之爭439 斷子絕孫268 馬祥麟和吳三桂的安排158 建虜跑了(爲老衲欲成魔長老加更1/4)646 以夷制夷373 盧象升的考慮854 如意算盤365 不順利纔好937 盧象升來了850 明奸903 戰局657 陳述事實514 內訌755 問話碰撞765 出氣包432 父子不同81 良心被狗吃了793 生育之策555 盛京,是盛京!960 忽悠486 代善的下場318 明軍打來了啊啊啊77 天塌下來本官頂着467 專門打臉931 智慧男人265 天災人禍364 皇上明天白天怕是不好和大家見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