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大炮便是真理

隨後,楊增新親自率部迎接楊森部進入迪化城。

楊森進城後立刻命部貼安民告,讓各部休整,緩緩最近的疲憊氣。同時向尹昌衡發電彙報疆省光復之事。

尹昌衡得知後迅速給楊森回電:“將原疆省所有軍隊全部讓教導處派人按照以前政策進行改編,原疆省巡撫袁大化繼任疆省省長,所有原疆省新軍協軍校以上的軍官全入投誠班,由西北混成旅暫時駐守疆省負責善後。”

他又決定再組建兩個師:西北第二師,西北第三師,並讓西北第一師南下駐守六盤水。新建兩師主要從十六師、十七師抽調士兵,在西北講武堂抽調軍官。西北一師師長由楊森接任,西北混成旅旅長由西北混成旅旅參謀長張國宏中校接任,授上校銜,西北第二師師長由十六師師參謀長孫清江任,授少將銜,劉湘升任西北第三師師長,授少將銜。原劉湘部編入警衛旅,升警衛旅爲警衛師,由陶澤坤上校升任師長授少將銜,徵兵辦與教導處馬上補充各師所缺兵源。”

而袁大化卻出乎意料的推掉了尹昌衡的任命,說:“一臣不輔二主,爲亡清願退出官場,永不從政。”

尹昌衡也沒必要什麼禮賢下士,便批准了辭呈,準袁大化回到安徽老家養老,享天倫之樂。

尹昌衡讓西北混成旅旅長張國宏上校對疆省境內的不服西北軍政府的人全部秘密殺了,以示鎮威。

俄國得知後,馬上派了一支臨時組建的民兵隊,組成了一個旅團,駐紮在疆省與俄國邊界。

在寧夏這邊,周駿派了一個旅奪下同心、海原二地,自己則在平羅城這兒繼續碰壁。

王博率巡防營守城,周駿久攻不下,同時尹昌衡催他快速奪下整個寧夏,用於南下,並限其十五日內搞定。眼看着已經過了五天,他連個平羅都沒攻下,萬一自己辦事不利,落下個與彭光烈一樣的下場,奪了兵權,那他到時候連哭都沒地方哭去。於是他決定既然攻不成,那就招撫他們。

在平羅城內縣衙,王博身穿清朝傳統武將馬褂,頭戴頂戴,腳穿皁靴,這時的他臉上露出了一絲憂慮。

因爲他知道,如今他是孤守,根本不好也不可能有援軍,上次出城馬站,騎兵只回來了五十幾個人,並且步兵在這幾天的守城戰中也傷亡慘重,城內的武器彈藥也不多了,城門幾次差點被攻破,雖成功守住,但再進過幾次攻城,肯定守不住了。

他撫摸着桌上的地圖,看着地圖,他嘆了口氣。

而這時,一個士兵上來道:“大人,門外有人求見大人。”

王博聽後問道:“他說他是什麼人?”

那人搖了搖頭。

王博說:“那將他帶進來吧。”

“是”。

過了一會兒,那個士兵重新進來,身後還跟了一個身穿西裝的男人。

王博看到後,馬上站了起來,問道:“敢問先生是?”

那個男的答:“在下姓李名清是周將軍派來的。”

王博聽後繼續問:“敢問周將軍是何人?”

李清答:“正是城外的十六師師長周駿將軍。”

王博聽後盯着李清嚴肅的大聲道:“趁我不想殺你,快滾,不然我一轉念你怕是走不出去了。”

李清聽後說:“將軍,我想問你幾個問題,然後就走。”

王博聽後說:“講。”

李清說:“大人如今清已亡,你孤守平羅爲誰而守?”

王博聽後說:“爲了忠誠而守。”

李清接着問:“忠誰?”

王博答:“大清。”

李清聽後說:“如今大清已亡,你口口道忠清,忠清,爲已亡之朝盡愚忠,何談忠?”

王博聽後無話可說,便沉默不語。

李清接着說:“我周師長給出的條件:只要歸順衛國軍,去投誠班上一個月,出來便是團長。其部只要歸順者發五塊大洋,當兵者入伍,不當者再發一塊大洋爲路費,絕對不殺一人。”

王博聽後陷入沉思,如果自己不投誠,死守平羅,衛國軍還是會攻入平羅,到時候所有人都會被殺,到時候再降,效果絕對不一樣了。

於是他說:“此事需要與幾個軍官商議一下,明天早上10點如果我們不出城,那就打吧。”

李清點了點頭說:“這沒問題,那就告辭。”

說罷,他轉身走了出去。

出來後李清也沒在城裡多留,他馬上出城,到十六師師部,找到了周駿。

周駿正看着地圖與幾個軍官商量着什麼。

李清走過去打斷他們的對話,對周駿說:“師座,談了。”

周駿有點生氣沒有轉身問道:“怎麼說的?”

李清答到:“說明天早上10點,如果他們投降,便開城門,如果10點一過不開城門,便不投降。”

周駿聽後點了點頭說:“你下去吧。”“是”。說罷走了出去。

周駿馬上對那幾個軍官說:“兩個旅在兩邊駐守,炮兵團建立高地,只要明天不降,打,大炮便是真理!”

“是”。衆軍官齊答

第三十二章 何豐林的決定第六十五章 奉蒙初戰第十五章 南北第一次談判第六十七章 會議第七十七章 熱河歸奉第四十六章 滇軍回昆第八章 德使魏司第六十六章 廣西歸北洋了第七十八章 蔡鍔復出第八十一章 北伐危第七十章 各方行動第四十五章 貴州戰事第七十六章 要打仗了第八十章 入陝第三十九章 滇桂聯軍第五十七章 滇北戰事第十八章 訂軍械第五十七章 滇北戰事第二十二章 大敗第五十三章 昆明激戰(三)第二十章 滇軍入黔第五十八章 平樂第二十八章 張作霖第五章 初戰第七十九章 閻錫山的選擇第四十一章 西北財政第四十二章 通化激戰第五十八章 平樂第四十四章 西南自治第三十六章 大炮便是真理第三十三章 復重慶第八十章 入陝第八十章 入陝第二十二章 大敗第十五章 南北第一次談判第十一章 清帝退位第五十三章 昆明激戰(三)第四章 對策第七十三章 大婚第十二章 衝突第六十四章 誤會第二十九章 奪六盤水第十三章 兵敗歸川第十五章 南北第一次談判第八十一章 北伐危第七十八章 蔡鍔復出第三十五章 楊增新的兵變第十八章 訂軍械第三十九章 滇桂聯軍第七十一章 黎元洪辭職了第三十五章 楊增新的兵變第二十一章 各方拉攏第七十二章 福建亂第六十一章 掃平黔滇第七十六章 要打仗了第三十一章 馬戰第三十章 殺段芝貴第四十四章 西南自治第三十七章 平羅兵亂第九章 逼宮 驚變第七十四章 北伐受損(一)第八十一章 北伐危第五十四章 昆明激戰(四)第六十一章 掃平黔滇第二章 裁軍第六十八章 視查西北製造局第五章 初戰第五十三章 昆明激戰(三)第三十三章 復重慶第七十七章 熱河歸奉第七十二章 福建亂第四十八章 不服?反目?第四十八章 不服?反目?第七十六章 要打仗了第四十七章 黑省歸奉第三十六章 大炮便是真理第四十四章 西南自治第十八章 訂軍械第十一章 清帝退位第三十九章 滇桂聯軍第五十章 桂軍內亂第四十二章 通化激戰第三十七章 平羅兵亂第四十三章 吉林歸奉第二十章 滇軍入黔第七十八章 蔡鍔復出第五十二章 昆明激戰(二)第八十一章 北伐危第七十六章 要打仗了第十八章 訂軍械第七章 英使來訪第五十二章 昆明激戰(二)第六十八章 視查西北製造局第五十五章 密謀第四章 對策第三十八章 收復寧夏第十二章 衝突第六十四章 誤會第八十一章 北伐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