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本土:財稅

特遣艦隊已經出發一個多月了,國內的經濟狀況在跌入谷底後目前已經穩定了下來。雖然由於物資短缺,某些商品的價格仍舊高高在上。但是在嚴格的價格管制措施之下,一些貿易商人們卻也不敢胡亂漲價,不然等待他們的將是內務部警察的一紙逮捕令。

爲了穩定經濟形勢,增加財政收入,打擊由於戰爭而引起的日益飛漲的物價,工商部出臺了一連串的措施,其中最重要的莫過於新近釐清的國家財稅制度。

說實話,國家成立好幾年了,之前的稅收完全就是一筆糊塗賬。目前,國家的主要財政收入分爲兩類,即一般財政收入和特別財政收入。

其中一般財政收入又分兩塊:國營企業上繳的利潤和海軍私掠收入(由於海軍私掠幾乎每年都要進行,姑且把這也歸入一般財政收入之中)。至於其他的土地贖買金、罰款收入等等由於並不是固定收入,因此將其歸類爲特別財政收入。

一般財政收入中,國營企業諸如平安織造廠、北方兵工廠以及物資部下屬的國家儲備糧庫(出口土豆、皮毛)是上繳利潤的大頭。其他諸如第一機械廠、平安鋼鐵廠(處於半停工狀態)、平安煤礦、蜂窩煤廠、焦化廠(半停工狀態)、染料廠(籌建狀態)、長山鐵礦、河南玻璃廠、鎮海造船廠、錨鏈廠等一系列的企業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並沒有產生大量的利潤,有些廠甚至完全是虧損的。不過從總體來說,這些國營企業是現階段國民經濟的支柱,給政府貢獻了大量的財政收入。

至於海軍的私掠收入,之前三年每年固定收到分成約10萬元左右。當然按照約定,其中相當一部分仍要以海軍特別造艦經費的方式再回饋給海軍。因此,事實上每年可用於其他支出的這部分收入約爲5萬元左右,仍然是國家財政收入的重要補充。

而對於特別財政收入,目前主要來源是以下幾個方面:一、華夏東岸共和國自由民爲自己連續耕作三年以上的土地繳納每畝五元錢的土地贖買金。二、罰沒收入。主要包括對被法院或軍事法庭宣判有罪的自由民和軍人的罰款、沒收財產;風紀警察對違反風紀規章(崇拜原始宗教、拒絕使用漢語、保留原民族風俗等行爲)的自由民的罰款收入;其他形式的罰款收入。三、發放企業營業執照收入。目前工商部爲豐富國內商品市場,決定加速發放私人企業營業執照,並依據行業不同對每個企業執照申請人徵收10-20元不等的執照費。

應當指出的是,目前一般財政收入佔到了國家財政總收入的95%以上,特別財政收入在其中所佔的比例實在有些微不足道。

自從去年和英國佬的那些殖民貿易公司陷入敵對狀態之後,東岸共和國的海上交通線遭到了極大的打擊,幾乎全線陷入了癱瘓之中。東岸的海軍雖然通過護航、打擊敵軍艦船等措施盡了自己最大的努力,並且還取得了一些戰術上的勝利。無奈雙方之間的海上實力實在相距太遠,戰術上的勝利並不能改變戰略上仍然遭到敵人封鎖的窘境。

海上交通線被封鎖後,東岸經濟的三駕馬車——紡織品出口、農產品出口、軍火出口幾乎全線癱瘓。尤其是紡織業的棉花原料來源被英國人掐斷,更是導致機器紡織廠、平安織造廠兩家大中型紡織企業停產,給政府造成了巨大的財政負擔。目前,失業的紡織工人甚至在平安鎮種棉花、種亞麻,依靠政府發放的基本工資,勉強維持着生活。

據不完全統計,和英國人交戰以來的一年,東岸共和國差不多已經遭受了40-50萬元的直接和間接損失。至於其他的一些諸如高物價造成的民衆不滿、無法履行和法國代理商之間的合約之類的隱形損失,那就更是難以估量了。

由於戰爭的爆發,瞬間失去了大部分財政收入的執委會和財政部,面對着不知道何時結束的戰爭以及維持國家最低限度運轉所需要的資金壓力,不得不絞盡腦汁增加新的財政收入來源。

而鑑於此種形勢,中央執行委員湯圓和肖明禮二人高調向執委會提交了關於釐清稅制的提案,其核心內容就是面向國內徵稅。很多以前沒有徵收的稅、很多以前沒有明文法規應繳納的稅接下來都要一一釐清,並在國內各個城鎮派員進行徵收,以補充日益枯竭的中央財政。

在他們的方案中,首先要進行徵收的便是財產稅,即對每個自由民的財產進行清查,包括土地、房屋、工場、礦山等不動產,以及牲畜、糧食、生產資料等動產。然後給每個自由民的財產數量進行登記造冊,並按照2%的比例進行徵稅。其中,財產估值在50元以下的免於徵稅。這些稅收可以是現金,也可以是實物徵收,但實物的比例不得超過一半。當國內發生天災、戰爭破壞等不可抗拒的事情後,政府可以酌情減免一定的稅收。

其中,不動產的清查統計每三年進行一次;動產則由納稅人每年自己估算申報,徵稅機關則有權進行覈查,並對偷稅漏稅的行爲予以嚴懲。

排在財產稅之後的是所得稅,即對每個人的收入進行徵稅。令人值得注意的是,在湯圓兩人的提案中,並沒有對各個收入階層的人進行區分,而是採取了所有人一律徵收10%所得稅的方法(月收入低於1元者免徵所得稅)進行徵稅。

所得稅之外,還有消費稅、營業稅、關稅等一系列的稅種。其中,營業稅徵收對象是國內各大國有、私營企業以及個體戶,每半年徵收一次,稅率未定。暫定由企業經營者每年單獨與徵稅機關協商出一個固定的繳稅額度,然後統一徵收。比如,現階段東岸公司這種超大型企業每年就要向徵稅機關上繳兩萬元固定額度的營業稅。

消費稅目前是特定稅收,即面向紅酒、菸草、高級皮毛、高檔傢俱、珠寶、絲綢、茶葉、瓷器等奢侈品徵收的關稅,稅率統一定爲15%。由銷售商人主動向徵稅機關申報並繳納稅金,徵稅機關可以隨時派員覈查。

而關稅,則是對從國外輸入國內的商品進行徵收的稅種。依據某種商品對華夏東岸共和國的重要性,其稅率也有所不同。比如,東岸急缺的火藥、烈酒、銅、鉛、生鐵、石墨、硬木、棉花、羊毛等物資就完全是零關稅;而對於蔗糖、可可、牲畜、皮毛、葡萄乾等一般消費品則是徵收3%-15%不等的稅收;對於紡織品、皮革製品等與東岸存在競爭關係的外國商品,以及一些奢侈品,則徵收50%-200%的懲罰性關稅。

湯圓在執委會上信心十足地表示,只要釐清稅制,那麼中央每年財政收入保守估計可增加6-7萬元。而且隨着經濟總量的攀升和經濟的日漸繁榮,這部分收入還會水漲船高,最終成爲中央財政的重要收入。

事實上湯圓等人的這份提案在現階段最大的徵稅對象就是國營企業、穿越衆以及部分身家豐厚的移民軍官和高級工匠。因此,這份提案在執委會下發到各個單位徵詢意見時引起了很大的非議。

雖然明白以前那種不徵稅的好日子是不正常的、非常態的,但很多人總是善財難捨的,尤其是財產稅的徵收還要對每個人的田產、工場進行登記造冊,這令部分人感到難以接受。

不過這個提案在軍方和相當一部分技術宅穿越衆那裡卻得到了大力支持。這部分人對一些在政府行政部門上班,還私下裡開辦工場並還挺高調的人早就看不過眼了,他們聯合了一部分較爲理智開明的穿越衆,在1637年5月5日臨時召開的全國代表大會上投了贊成票,這使得湯圓、肖明禮二人的這個提案以69%的支持率險險通過。

提案通過並開始執行後,第一步開展的便是所有財產在50元以上的國民的個人財產統計。

這是一項浩大的工程。清查田畝、房產好辦,因爲各地政府部門裡面都有記錄,但是清查一些別的方面就比較麻煩了。比如你要挨家挨戶地去清查他家裡有多少斤糧食、多少頭豬、多少隻羊,如果這家還擁有一片果林或者魚塘,你還要對其進行估值,這裡面需要的人力委實太過驚人。而且,目前執委會手底下也沒有培養出那麼多能寫會算的幹部出來進行統計。

因此,這項工作註定要是拖延下去的,至少今年看起來是很難完成了。沒奈何之下,執委會也只能臨時委託各個村的村長、民兵主任等基層幹部將本村每家每戶的財產先自己進行一個估算,然後統一上報到上級部門,彙總後由中央派出徵稅官進行統一徵稅。

第四十三章 平安堡(五)第二十九章 本土:鄉間(一)第四百六十章 北方新變化第四十章 杭州灣(一)第四百九十八章 塵埃落定第一百零八章 煙臺(三)第三百五十四章 西地中海的盛夏(三)第八十二章 大河以西(五)第四百十六章 抱犢崮第一百零三章 火爆的貿易第十二章 鬚鯨港的戰鬥第一百七十九章 渾水(八)第九十四章 再次出航前的準備(四)第三十九章 血河(二)第三百二十五章 策應(六)第九十四章 附屬地建設(一)第一百零九章 遠東根基第九十八章 好望堡的新主人第二章 還是政治任務第四百二十六章 逐漸復甦的經濟(三)第三百八十五章 東線無戰事(三)第二百三十八章 東岸人在黑龍江上(二)第七十七章 集體婚禮第四百六十章 北方新變化第四十章 河中堡的困境(四)第五十九章 艱辛的建設第二十八章 新華堡(一)第四百六十八章 巴塔哥尼亞(一)第四章 荷蘭紀行(二)第四十一章 河中堡的困境(五)第三百十七章 軍隊與財政(二)第二百二十三章 經濟工作(三)第六十章 海上收費站(二)第四百七十四章 從南到北(三)第一百五十章 亂局(十二)第二十四章 本土:教育第一百七十九章 渾水(八)第二十二章 進擊的艦隊(四)第一百八十五章 丘區(一)第八十章 收割及預備役第一百九十七章 卡法(一)第一百四十五章 哈巴羅夫的抉擇(二)第一百零八章 煙臺(三)第八十二章 東方港的奧斯曼人(二)第七十五章 目標:蘇伊士港(三)第二百八十九章 集中護航(二)第三百五十五章 黑龍江的新秩序第七十三章 烏江之畔(四)第三十一章 黑河之濱(二)第一百十三章 市政建設第一百零三章 火爆的貿易第十三章 糧食問題第三百六十一章 空虛的山東第六章 風起雲涌(三)第三百六十九章 意識形態第二十一章 帕斯奎爾家族第三十一章 新華堡(四)第十七章 港口炮臺建設第三百六十八章 清算銀行體系第一百四十三章 底線不容侵犯第二百五十七章 一路向西第二十九章 聖奧古斯丁(七)第三十八章 濟南(五)第二百九十一章 東地中海的盛夏(二)第三章 荷蘭紀行(一)第一百二十九章 東南太平洋(二)第二百三十八章 東岸人在黑龍江上(二)第一百二十三章 東印度公司(二)第四十章 河中堡的困境(四)第七十一章 海盜與海軍(六)第一百二十三章 新華夏、新危機(四)第一百十一章 有線電報第六十三章 艱難的工業進步(一)第三百二十七章 黑水城的新客人第九十六章 附屬地建設(三)第七十八章 邊貿市場(一)第二百九十四章 去國離鄉(二)第一百零五章 新華夏、新危機(一)第一百三十二章 民族(二)第十二章 南巴塔哥尼亞(五)第五十七章 黑水大開發(三)第五十章 南非駐屯軍第一百二十九章 東南太平洋(二)第四十九章 火地島之行(下)第五十六章 黑水大開發(二)第二百三十四章 僵持與突破(二)第一百二十五章 澳洲第四百二十九章 漂洋過海(四)第十四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第十二章 貝齊米薩拉卡人的噩夢(四)第八十六章 偉大的航行(十一)第一百八十三章 影響(二)第三百四十一章 冬日(一)第三十九章 平安堡(一)第四百六十一章 紛擾的歐洲局勢(一)第九十六章 附屬地建設(三)第一百十七章 烏江之畔(六)第二十五章 貿易摩擦(一)第一百二十九章 東南太平洋(二)第二百九十八章 起義(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