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七章 魏氏經濟學(二)

光是開進碼頭的這五艘蒸汽機帆船就攜帶了三千餘明人百姓及大量物資,同船的還有4箇中隊的挺身隊士卒。這近九百名挺身隊士卒在外出徵了兩個多月纔回來,大家的臉上都帶着一絲疲憊之色,不過如果單就精神狀態而言的話,他們卻又是極爲亢奮的。這也難怪,大夥兒在外面屢挫強敵、數次擊敗如日中天的清軍,並且還解救了大批願意逃離滿清“魔掌”的百姓、虜獲了大量糧食金銀牲畜,這怎麼都算是一件極爲有面子的事情。

其實,軍隊的自信心就是這樣一點點培養起來的。這些人中有新招募的泥腿子、有來自日本的野武士及後裔、有來自大順的殘兵、有來自北方的野人、更有部分來自清軍的降兵,經過多年的集體生活、訓練和作戰,大家的自信心是越來越強,戰鬥力也是越來越強。至少那些清軍綠營他們是不放在眼裡了,即便是漢八旗也敢於面對面廝殺。至於說滿清八旗兵,雖然面對時仍有些不自信,但至少不像最初時一點都不敢直視了,現在如果戰前動員做得好的話,大家也是敢於上陣和八旗兵比劃比劃的。

高萃環不等小船停穩,並一個縱躍,從交通艇甲板跳上了大泊港鬆軟的海灘。海灘上那兩千多名來自揚州府的百姓正費力地將一包包的物資拉到岸上來,而在大泊港碼頭上,大批身着天藍色牛仔服的明人流民正在幹部們的組織下列隊前往海灘,準備接收轉運物資進倉庫——嗯,倉庫又要擴建了,誰讓此次出征所獲頗多呢。

“魏先生。”高萃環看到披着灰色呢絨外套的魏博秋在隨從們的簇擁下走了過來,立刻上前立正行了個禮。魏博秋是憲兵隊副司令,對他們這些挺身隊官兵們不論大小一律都有監視之權,因此他還是很敬畏對方的。再加上魏博秋同時還主持黑水地區的經濟工作,在高萃環眼裡儼然是軍師一類的智囊角色,而他老高又一直對讀書人異常尊敬,因此行禮時全身崩得筆直,不敢有一絲怠慢。

“哦,高副大隊長,你來得正好。趕緊收拾一下東西,隨我去一趟濟州府。”魏博秋一看第二大隊副大隊長高萃環正站在前面,立刻欣喜地說道。

“是!”高萃環大聲答應,答應完後他又摸着頭說道:“魏先生,我也沒啥可收拾的,東西都在船上呢。嗯,去濟州府的話,要不要我帶上一隊兒郎在身邊?秦尚行、翟從諤那幫人不可信,爲防魏先生孤身前去吃虧,我看還是把這四個中隊都帶上比較穩妥。”

“難得你有心了。”魏博秋有些嘉許地看着高萃環,笑着說道:“弟兄們征戰日久,也都有些乏了,此時再跟着我舟車勞頓地去濟州,我也於心不忍。這樣吧,你挑兩個完整的中隊五百人隨我出發,至於剩下的兩個中隊就留在大泊休整。這裡剛剛來了這麼多流民,還卸下了這許多物資,我不是很放心,就留兩個中隊在這裡維持秩序。”

“那就把第18、19中隊留在這裡吧,第17、20中隊帶去濟州。”高萃環很快做出了決定,在得到魏博秋首肯後,便立刻去安排屬下了。

在等待高萃環安頓手下的時候,魏博秋也站在旁邊百無聊賴地觀察起了這些新來之人。特別是其中有約七八十名八旗俘虜——都是在揚州之戰及後來的白蒲鎮之戰俘獲的少量旗人傷兵,此刻他們都被垂頭喪氣地押解到了大泊港,等待他們的是伐木場裡無盡的勞動改造。

“留辮不留頭,留頭不留辮!”一名大泊港勞改營的管教提着把軍刀搖搖晃晃地走了過來。按照規定,這些清軍俘虜首先需要將自己頭頂那礙事的辮子給割掉——這是沒有商量的硬槓子,按照莫大帥的手令,那就是“留頭不留辮”,誰都無法違反!

在現實的威脅下,這些尚帶着腳鐐的八旗兵們可比明人現實多了,他們很爽快地剃了個光頭,然後被管教們一一押解到了伐木場內安頓了下來。按照東岸人的說法,接下來就是他們爲自己對抗東岸大軍贖罪的日子了,如果表現好的話還有被大赦的一天,如果再不老實幹活那麼可就要被絞死了。

高萃環很快安排好了自己的事物,並帶着兩個中隊五百名長矛手在碼頭邊整齊列隊,等待魏博秋進一步的命令。魏博秋看看天色不早了,便囑咐自己的學生陳碩在大泊港支持日常工作,然後他挑了一艘看起來狀況尚好的船隻,在五百名士兵的護衛下調頭朝濟州島駛去。

7月11日,載着魏博秋的蒸汽機帆船緩緩駛進了濟州島上最大的一座港口——濟州府。這個碼頭也剛剛從一片忙碌之中解脫出來,此戰繳獲的大量牲畜物資被送到了濟州島存放——就是先期回來的那四艘戰艦和18艘中型漁船所載物資。濟州府雖然是翟從諤的防地,但其碼頭卻歸東岸人管理,東岸人在這裡修建了一些木質倉庫,用於臨時存放各類物資。畢竟冬天的時候很多移民就是從這裡登船出發前往澳洲的,因此預先儲存大量物資是很有必要的。

這次總計22艘先期返回的船隻共運回來了大約六千石糧食、五百頭牲畜,以及三千多名志願離開大陸的明人百姓(多爲反正的如皋縣鄉兵及其家屬)。這些人此時正被安置在碼頭上,“陪同”他們的還有孫守忠帶着的那千餘名鄉兵。

孫守忠在東岸大軍兵臨如皋縣城下時,率部擒殺了幾名力主抵抗東岸大軍的清廷官員,算是立了個不大不小的功。看如今這意思,莫大帥多半會讓孫守忠帶着自己的部屬去旌義縣駐防,以後那裡就是他的老巢了,算是作爲對他的獎賞,順便也填補一下王家忠率部離開後的空缺。聽說東岸人離開旌義縣後,那裡的朝鮮人頗有些不老實,那麼就讓孫守忠率部去彈壓一下,教教那些朝鮮棒子如何做人。

至於島上最富庶的濟州府,則仍然由翟從諤統領。這傢伙此番隨軍征戰兩個多月,麾下兩千人馬損失不輕。特別是在揚州城外和城內與清軍綠營交戰時出現的兩次潰散,更是讓他損失了數百名士卒——其中包括被莫大帥下令斬首以正軍法的百餘名潰兵。如果再算上因病減員的,此番出征時齊裝滿員的兩千人此刻就只有約一千三四百人跟他回到了濟州府,讓翟從諤不由得黯然神傷。

不過莫大帥賞罰公平,對於願意奮力作戰的部屬從不吝於賞賜。翟從諤部打仗時固然表現不佳,但這和他們部隊的素質有關,不能說他們不努力。至少從旁觀者的角度來看,此番出征及上一次進攻朝鮮慶尚道時翟從諤本人並沒有消極避戰、保存實力的舉動,因此莫大帥不但賞賜了大量財物和牲畜給翟從諤部,同時還將約五百多名清軍降兵撥給了他以補充損失,最後還許他再募數百士兵,將部隊人數湊到兩千五百,依然是濟州三部裡最強的一支。

魏博秋對碼頭上的這些閒雜人等沒什麼興趣,他在找來翟從諤部的一名軍官詢問後得知,莫大帥本人似乎帶着剩餘的船隻前往煙臺港做維護保養去了。因此他也不遲疑,立刻在高萃環等人的簇擁下直接進了濟州府城,然後命翟從諤來見他。

翟從諤一個勢窮來投的附庸將領,對魏博秋這種黑水地區的實權人物的召見自然不敢怠慢,因此很快便趕來相見。魏博秋也不廢話,直接讓翟從諤立刻統計濟州府轄境內朝鮮人的數量,然後上報給他。他明確地當着翟從諤的面指出,這些朝鮮人都要被當豬仔一樣販賣去南洋,讓他立刻組織兵丁按戶籍冊蒐羅。

如今濟州島上的數萬名朝鮮人,倒有一半以上(約兩萬人)集中在濟州府,每年要給翟從諤及其部下上貢繳稅,算是他們的財源,翟從諤如何肯放他們走。不過在看到魏博秋不豫的臉色及隨他而來的高萃環危險的眼神時,這貨立刻審時度勢地答應了下來,然後苦着臉下令部下去操辦此事。

考慮到翟從諤也算是“從龍”較早的外系將領,魏博秋也不願逼迫過甚,他很快又告訴翟從諤,與他的部下聯姻的朝鮮女子及其家人可繼續留在濟州府居住。此外,他損失的人口東岸人也會予以補足,每賣掉一個朝鮮人魏博秋便給他補一個明人,保證他的利益不受大的損失。

在魏博秋制定的“振興經濟”的計劃中,販賣朝鮮人口給荷蘭人可是與擴大內需一起並列他魏氏經濟學的三大政策呢。至於三大政策的最後一項,則是經略朝鮮和阿穆爾河地區,並將這些地區納入東岸人的經濟殖民地——當然這是一項以十年爲單位的大工程。

第三百七十一章 戰爭催化(一)第四百二十八章 漂洋過海(三)第二十三章 漂洋過海(十三)第六十一章 炮艦外交(一)第三百八十九章 大帥的臨別獻禮(二)第六十九章 農業問題第四十八章 恢復性發展(二)第二章 安齊拉納納(二)第八十五章 東方港的西班牙人(一)第二百八十章 火燒營房事件(二)第四百二十一章 黑海亂象(二)第二十四章 聖奧古斯丁(二)第六十四章 所謂的偷渡航線第四百九十二章 篳路藍縷(二)第一百二十八章 東南太平洋(一)第八章 風起雲涌(五)第二十一章 深固根本(七)第十一章 大建設(三)第四百五十一章 社會變遷(三)第四百二十五章 逐漸復甦的經濟(二)第六十三章 決戰:主題(一)第八章 安齊拉納納(八)第三百三十五章 錢荒與票據(二)第九十三章 南方戰區(五)第四百零三章 新青島,新生活(四)第一百六十章 伊河(三)第二百零七章 血肉磨坊(六)第四百七十二章 從南到北(一)第一百四十一章 南方戰區(九)第八十五章 財富與銷贓(三)第二百六十六章 網(四)第二百六十六章 網(四)第二百七十六章 市面(二)第四十五章 貿易與殖民(四)第二百八十一章 火燒營房事件(三)第六十二章 非洲航線(續二)第十七章 港口炮臺建設第十七章 海陸聯合作戰第三十四章 談判(二)第七十一章 南巴塔哥尼亞(九)第二百六十六章 網(四)第二十一章 進擊的艦隊(三)第三十二章 不期而遇(二)第七十一章 南巴塔哥尼亞(九)第四百十二章 且戰且退(一)第四十九章 戰備之軌道(二)第三百二十八章 混亂的巴黎第七十八章 偉大的航行(三)第三百七十一章 戰爭催化(一)第一百二十三章 東印度公司(二)第一百五十一章 亂局(十三)第一百四十四章 哈巴羅夫的抉擇(一)第三百五十九章 虎兕出於柙第二百二十四章 經濟工作(四)第六十九章 農業問題第三百四十三章 冬日(三)第六十三章 困難與希望(一)第三百四十九章 判斷(二)第四百四十三章 漂洋過海(六)第四百三十四章 博覽會(一)第二百十七章 熱帶沃土(三)第九十四章 再次出航前的準備(四)第二十二章 私掠第四十章 杭州灣(一)第二百六十三章 網(一)第八十一章 偉大的航行(六)第七十八章 偉大的航行(三)第十四章 新華夏殖民地的春天(二)第三百九十二章 來自荷蘭的壞消息第四百二十七章 逐漸復甦的經濟(四)第九十一章 再次出航前的準備(一)第二百零三章 血肉磨坊(二)第三百三十八章 進攻戰與防禦戰(二)第三百六十一章 空虛的山東第一百八十七章 丘區(三)第四十二章 血河(五)第一百二十一章 見聞(四)第四百二十一章 黑海亂象(二)第一百四十七章 新華夏、新危機(六)第四十六章 波爾多風雲(三)第八章 狼羣(三)第一百九十四章 梅統第五十三章 南方的英國人(一)第一百六十五章 捕鯨(二)第七十二章 烏江之畔(三)第四百十五章 圍攻第二十一章 濟南(四)第三十三章 大河以西(二)第七章 安齊拉納納(七)第二百零二章 血肉磨坊(一)第二百五十九章 與生意人的外交(二)第五章 護航分艦隊第二十四章 卡瑪部落第四百六十一章 紛擾的歐洲局勢(一)第一百零一章 本土的準備(二)第八十八章 表兄(一)第二十三章 聖奧古斯丁(一)第十八章 深固根本(四)第一百六十二章 羅洽(一)第八十四章 財富與銷贓(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