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章 新政(一)

整個二月份北中國的局勢都處於一片混亂之中。先是黃衣賊大鬧山東而使得清廷北方諸省的兵力被大量抽調至此,從而導致清軍在山西、陝西、四川等地的行動非常不順,進展極爲緩慢。到了二月底,清軍纔在四川境內勉強兜住了張獻忠,並一戰摧破其主力,張本人中矢負傷而遁,餘部分頭逃命。

目前該部清軍仍舊在四川境內清掃張獻忠殘部,同時收編包括南明武裝在內的諸路人馬,無奈此時清廷的威信已不如歷史上那麼強,被黃衣賊屢屢抽臉甚至連揚州這種名城都被攻破的尷尬境地讓清廷失分不少,再加上強制剃髮易服帶來的強大阻力,四川境內願意降清的武裝頓時少了不少。對了,該部清軍統帥是尼堪,豪格目前已經被幽禁了——因爲他在山東對面黃衣賊時拙劣的表現。

清軍在陝西四川不順,而在山東就更是大失顏面了。莫大帥在抱犢崮一役中全殲了七總兵中的王牌軍、最能打的前明山海關總兵所部主力一萬五千餘人,高第本人帶着千餘騎狼狽奔逃徐州而去。擊破高第部後,東岸大軍至贛榆、海州一縣補給休整,同時將大量戰利品轉運回已經開始解凍的煙臺港。

休整補給完畢的東岸大軍隨後在新任總指揮茅德勝的率領下,緩緩西進,在端了沂州總兵牛成虎的老窩後,東岸軍隊原地停留了下來,然後茅德勝派出多位信使前往煙臺,準備說服新任開拓隊隊長邵樹德撤銷之前的撤軍命令,讓自己帶着部隊再和清軍耗上幾個月。

他明白眼下曹州李化鯨起義,與東平土賊連兵十餘萬,再加上吵鬧不休的榆園軍十多萬人,以及各地蜂擁而起的渠帥、首領、大王,此時山東清廷能完整控制在手裡的,恐怕僅有一個濟南府和半個東昌府了。至於登萊青三府及兗州府,清廷在當地的統治秩序已經基本瓦解了,就連支持他們的士紳力量(主要爲地主和商人)也多遭打擊,實力大不如前,而這顯然給邵樹德在登州實行所謂的新政打下了基礎。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在邵樹德的規劃中,登州和黑水地區是完全兩個體系,即登州是交給陳之龍、董學禮此類僕從軍管理,如董學禮據登州、陳之龍據寧海州、謝遷佔威海衛;而黑水地區(包括煙臺、濟州島、利尻島、庫頁島、外東北及北海道)則是自己在經營,嗯,其實是魏博秋在搞。

當然了,作爲這些降兵降將們名義上的宗主,邵樹德認爲自己也有義務指導這些搶錢搶糧搶娘們極爲精通、但治國經世卻一塌糊塗的丘八土匪們治理轄地。比如,他前陣子大張旗鼓地在登州推行的所謂“減租減息”運動,讓登萊二府殘存不多的地主們減輕地租,讓農民們得以休養生息。事實上此時山東的地主們迫於人口稀少也已經開始下調地租了,邵樹德也只是進一步推動了這個趨勢而已。

此外,由於多年戰亂,登州的人地矛盾已經不那麼突出了。在萬曆年間曾經戶口超百萬(約400萬人口)的繁華之地如今據估算只剩下了不足六十萬人,也就鼎盛時期的一成多一點而已。這樣的人口數量撒在如此廣闊的登州大地上,還真如撒胡椒麪一樣一眨眼就被稀釋掉了。

和登州相比,萊州的人口略有不如,但也不少。比如1644年張好千裹挾亂民圍攻膠州,就多達十餘萬人,由此可見萊州的人口也是相當之多的的。而且東岸軍隊在山東也從不擅殺百姓,軍紀比清軍好上太多了,因此萊州的人口雖然沒有增加,但也不會大幅度減少,估計此時四五十萬人口還是有的。

這兩個府就已經破百萬人了。雖然相比此時整個大明近七千萬人口(1645年清廷統計不到1700萬丁口,換算成人口約六七千萬)是大有不如,但比起東岸本土可憐巴巴的十五萬人口簡直不可同日而語。再加上從半年前開始東岸人就在登萊青濟四府搶割地裡的糧食,然後又吸引了大量貧苦農民拖家帶口跑來登州,如今保守估計登萊二府的人口已破一百二十萬,且其數量還在持續增加中。

邵樹德與前任莫大帥不同,莫大帥生怕多來的人口吃垮脆弱的黑水經濟,因此每次蒐羅的人口數量都事先有數。不過邵樹德主政黑水後,開始讓投靠過來的僕從軍們敞開接收從萊州、青州乃至濟南府進入登州的百姓,然後將大片荒地分發給他們並登記造冊。而爲了安他們的心,他還給這些貧民頒發了由黑水開拓隊出具的地契,這招一下子就籠絡了相當的民心。

荒地分發完畢後(主要在東岸僕從軍駐地附近,野外其實仍有大片土地撂荒),接下來便是轟轟烈烈的大生產運動。雖然此時還沒到春播的時候,但將那些撂荒已久的土地重新開墾起來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況且一些水利灌溉設施年久失修,也正好趁着冬天枯水期搞一搞。

邵樹德以前在本土幹慣了建設項目,不過到山東後由於水土不服且年事已高,身體大不如前,因此便將很多活扔給了緊急從前線監軍位置上召回的魏博秋去幹。魏博秋其實對邵樹德的“山東新政”腹誹頗多,他認爲在登州搞建設純屬扯淡,因爲這裡一不小心就會成爲戰區,將來這些農田指不定都會被拉鋸交戰的各方給破壞掉。

況且他對邵樹德均分地主土地(很多荒地被地主趁亂搶佔)、強制減租減息、針對地主富商大量徵稅的行爲也不是很同意,因爲這很不利於統戰這些士紳,但他所有的意見都被邵樹德一句“我是共產黨員”給噎回去了,半天沒回過神來:合着遠東走了個軍國主義狂人莫大帥,現在又來了個據說幹建築包工頭時從未拖欠過工資的共黨分子邵樹德,這山東的百姓以後要面臨什麼恐怕真的很難講了,這畢竟是在與全天下的士紳爲敵啊。

不過本土至今對遠東也沒有一個清晰的方略,他們唯一在意的只是人口,每一任黑水開拓隊隊長只要能給本土保質保量輸送大量人口,那麼他就是合格的、稱職的。如果你再能給本土時不時地輸送一些金銀的話,那簡直就是政績卓異了。因此,邵樹德在山東搞什麼政策魏博秋也懶得去管,反正登州也不是黑水開拓隊直轄的地盤,而是通過僕從軍間接管理的地區,他魏博秋還是好好經營庫頁島、北海道和外東北,將這些地方逐漸變爲東岸共和國在遠東的基本盤,同時也順便爲自己撈取大量的政治利益乃至經濟利益。

在這樣一種情況下,邵樹德的山東新政在悄然間已經推行了兩月有餘。在這兩個多月間,煙臺、登州、寧海州、威海衛四地共分出去了超過一百萬畝的田地(包括復墾的撂荒地),平均每個成年男子15畝左右。在這其中,幾部僕從軍的官兵們都被告知分到了地,因此其士氣也大爲提升。

當然在這個分地的過程中也不是都一帆風順的。一些原本對東岸人頗爲順從的地主士紳們在看到自己的田地要被“土改”掉後,也顧不得力量懸殊了,他們帶着家奴進行了武裝對抗。而由於缺乏幹部,此番主持分地行動的人員多是挺身隊及僕從軍各部軍官,他們都是外來人,因此對這些武裝抵抗的地主士紳們自然是毫不留情地鎮壓掉了,這使得這場分地行動似乎帶上了那麼一絲悲壯的色彩。

魏博秋對這個所謂的土改過程頗爲看不上眼。他覺得要不了十年,如果東岸人在山東沒有失敗的話,這些分到地的僕從軍各級軍官士兵們又會逐漸演化爲大大小小的地主,社會繼續回到原有的秩序上,大家依舊按照原有的生活方式繼續生活。

不過他倒也不是反對分地,畢竟那些被鎮壓的地主也不是什麼好鳥。當初這些成片的土地上可也是有一些小地主或自耕農的,但這些士紳們趁着天下大亂將這些力量不及他們的人都一股腦兒地收拾掉了,他們手上得血債可也不少呢。再說了,接下來大量僕從軍涌入登州,總得給人家點好處吧,不然誰爲你繼續賣命啊!而土地、女人顯然就是最好的賞賜,也是最能籠絡住僕從軍官兵們心的東西。

相信隨着時間的推移,當東岸人將這些僕從軍汰弱留強、整肅完畢後,他們依託山東奇葩的地形(半島)和必要的堡壘等防禦設施,沒準還真能在登州站住腳呢。而一旦讓東岸人成功地在登州穩住局面,那麼清軍想要奪回這裡希望可就不大了,除非他們調集二十萬以上的兵力來攻(後勤線漫長,需部署重兵防衛),但從現在全國的局勢來看可能性卻又不大。因此,山東問題彷彿就像清廷軀體上一個越來越嚴重的腫瘤,早晚有一天會將這具軀體的健康整個都摧毀掉。

第一百九十九章 山雨欲來(一)第三百六十二章 嬗變的局勢第二十九章 烏江之畔(二)第一百三十九章 商業與外交(二)第二百七十章 澳洲的牛鬼蛇神第三百五十四章 西地中海的盛夏(三)第四百七十九章 南鐵公司(二)第十三章 新發展(二)第四十二章 血河(五)第一百三十八章 創業與發展(三)第四百八十二章 西北鐵路(二)第七十五章 目標:蘇伊士港(三)第六十章 南方的英國人(八)第六十九章 海軍與海盜(四)第六十七章 新定居點第二百十四章 福爾摩沙來客(二)第八十三章 東方港的奧斯曼人(三)第四十四章 血河(七)第二十三章 漂洋過海(十三)第五十章 金融市場(二)第八章 狼羣(三)第三十二章 不期而遇(二)第八章 狼羣(三)第六十九章 決戰:間奏(二)第一百十章 煙臺(五)第十一章 貝齊米薩拉卡人的噩夢(三)第一百零八章 殖民統治與朝鮮人第二十六章 餘波第一百二十章 打草谷(四)第四十七章 恢復性發展(一)第五十九章 海上收費站(一)第十二章 新發展(一)第二百三十五章 僵持與突破(三)第四百七十七章 外交風險(二)第四百五十九章 山東新形勢第一百九十二章 微調(二)第一百六十五章 真想不出標題第六十四章 困難與希望(二)第四百二十八章 漂洋過海(三)第一百七十七章 渾水(六)第四百四十五章 共和寨第三百四十五章 冬日(五)第六十七章 決戰:主題(五)第三百三十章 加勒比海的新客人(一)第六十一章 塔城煤礦(二)第三十二章 戰爭機器(一)第一百三十章 東南太平洋(三)第二百四十八章 拉普拉塔暗流第十二章 南巴塔哥尼亞(五)第四百七十八章 南鐵公司(一)第一百六十三章 羅洽(二)第十章 狼羣(五)第四百六十二章 紛擾的歐洲局勢(二)第一百十八章 鬆前藩第二百三十二章 穩固的後方第八十六章 新歐洲貿易秩序(一)第六十七章 決戰:主題(五)第一百四十三章 商業與外交(六)第一百零三章 火爆的貿易第一百零二章 本土的準備(三)第一百二十八章 東南太平洋(一)第四百十四章 且戰且退(三)第八十一章 偉大的航行(六)第二百九十四章 去國離鄉(二)第二百四十一章 東岸人在長江上(二)第三十九章 血河(二)第四十六章 聖維森特協定第九十七章 重返黑水港(一)第四十五章 巴西局勢(一)第三百三十六章 錢荒與票據(三)第八十二章 東方港的奧斯曼人(二)第二百三十三章 僵持與突破(一)第三百八十一章 戰爭與和平(二)第二十二章 漂洋過海(十二)第三百五十七章 魏氏經濟學(二)第三百九十六章 挖掘根基(二)第三百六十三章 不能放棄的土地第二百十三章 福爾摩沙來客(一)第二百九十三章 去國離鄉(一)第四十四章 戰爭結束的曙光(一)第二十三章 深固根本(九)第七十六章 決戰:尾聲(三)第九十九章 西大荒(五)第三十章 新華堡(三)第一章 必須是穿越第一百三十二章 民族(二)第六十二章 塔城煤礦(三)第二百八十六章 聖菲,指日而克!(一)第六章 鴨子湖(二)第三十二章 不期而遇(二)第一百三十三章 湖西(一)第一百三十九章 商業與外交(二)第六十七章 新定居點第七十四章 海軍與海盜(九)第四百十五章 圍攻第八章 安齊拉納納(八)第一百四十五章 亂局(七)第二百三十八章 東岸人在黑龍江上(二)第七十一章 換血計劃第九十二章 再次出航前的準備(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