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五章 煌煌大明萬年青

“瞧你這話說的,難道沒有賞賜,我們就不擁護定王當皇帝了嗎?你這小子說話可忒沒良心。”

“不不不,我可不是這意思,我就是說着玩的,老哥你別當真。”

一衆百姓你一言我一語,好不熱鬧。

最後還是吳選材壓壓手,衆人這纔是安靜下來。

“你們別吵了,像殿下這般的人物,當皇帝那自是一定的,不過這當皇帝畢竟也是天大的事,那也不是見一次面就能決定的,

小老兒與幾位兄伯說好了,三日後小老兒再來登門拜訪,到時候咱們再請一次願。”

“好好好,有吳爺爺您這句話,我們就放心。”

而後百姓們自然也是一一散去。

而吳選材他們三個,還有其餘那十幾二十個老人家卻都是沒有回去。

他們在家族小輩的陪同下,前往拜訪南京京城各個高門大戶,勳貴府第。

意思自然也是不言自明,就是讓他們也加入到勸進李起的行列當中。

別看此時李起接管了京城,但是因爲李起並沒有大起誅連,所以許多的高官顯貴,他們還是得以留在原有的官職上。

不過因爲這些人都不是李起的人,再加之以前他們先是跟隨弘光皇帝,後又是跟隨朱常淓。

而這兩任皇帝對李起都是恨之入骨。

所以這些大臣此時心中都是惶恐,都知道李起一旦穩定大局後,便會起用自己的人,

到時候,即便自己僥倖逃了一死,但是官位絕對是保不住的。

所以這時候他們最希望的,當然是可以有機會討好李起。

對於一個男人來說,最高的境界莫過於醒掌天下權,醉臥美人膝。

而李起距離這一步,只差那臨門一腳。

而就是這最關鍵的一腳,正需要他們這些人來哄擡。

所以當吳選材他們找上門來的時候,這些官員無不是各個歡呼雀躍。

高興之餘,他們心裡也是後悔的直罵娘,心說這麼一個大好的機會,怎麼自己就沒看見,反而是讓這些賤民搶了先機。

不過這也沒關係,只要自己還有參與的份就可以。

於是這些人都是紛紛積極參與進來,爲李起登基稱帝而搖旗吶喊。

其中搖旗吶喊歡叫的最甚的人,竟然是那前任首輔馬士英!

這個已經被弘光皇帝驅逐出朝廷的人,這時候他竟然積極跳出來,爲李起造勢。

只見此時,南京京城翰林院府門前,那早已致士還鄉的馬士英竟然突然出現。

而後他發表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說,引得數以百計的翰林院學子紛紛駐足觀望。

只聽馬士英慷慨激昂道:“我煌煌大明三百年,自太祖高皇帝開基創業以來,便是代代明君,歷歷賢主,這纔是有了洪武盛世,永樂盛世,仁宣盛世,成化盛世,弘治盛世,嘉靖盛世,隆慶盛世,萬曆盛世。

這盛世王朝一個又一個,試問我華夏五千年,何朝何代曾有如此偉業?”

一衆翰林院學子聽的都是點頭稱是,深以爲然。

馬士英這話也確實是事實。

要說歷代王朝哪一個王朝的盛世最多,那便首推明朝。

明朝的盛世真可謂一個接一個,從洪武盛世開始,到萬曆盛世,盛世多達八個,綿綿之長,亙古未有。

也正是因爲有如此這般成就,這才使得煌煌大明三百年,正統地位深入人心。

即便是大明王朝覆滅了三百年,依然有人喊出反清復明的口號,爲復興大明而奔走。

見一種學子都是認同,馬士英又是慷慨激昂道:

“我煌煌大明代代賢主,無不是精鋼鐵骨,從不折腰,即便刀架在脖子上,也從不認輸。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不稱臣,不納貢,不和親,不割地,三百年鐵一般的事實擺在這裡,試問歷朝歷代又有誰能做到?”

一衆學子又是贊同不已,心悅誠服。

這又確實是事實,別看大明王朝到了滅亡的時候,有許多的不堪。

但是那鐵一般的歷史卻是擺在那裡。

不稱臣,不納貢,不和親,不割地,這確實是中華歷朝歷代都沒有出現過的一個奇觀。

即便是強盛如漢唐,也有和親之舉,即便繁榮如兩宋,亦有割地賠款之措,更枉談其他王朝了。

但是偏偏明朝卻是一個例外,不管到了什麼時候,他從未向外族敵國屈服,割地,賠款,和親,納供,這些更是想都不要想。

而這一點也一直爲後世之人所津津樂道。

馬士英又道:“而我大明曆代先皇,以太祖成祖最爲英雄,其次便以烈皇爲最。

想那李闖逆賊,以百萬亂軍包圍京城,烈皇不屈不撓,竟然殺身成仁,在那煤山自縊。

試問歷朝歷代之君主,又有幾人做到如此這般!”

“不錯,烈皇之雄烈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真真大丈夫也。”

“然也然也,烈皇不畏艱險,殺身成仁,實乃我輩學子之楷模,我輩當以烈皇爲榜樣,爲國效死,以全忠義。”

“是極是極。”

馬世英見一衆學子人人歡騰,積極響應,心中也是高興。

馬士英又是高聲唱道:“弘光皇帝被亂臣賊子所害,駕崩仙去,有道是國不可一日無君,家不可一日無主。

定王殿下乃是烈皇龍裔,率領手中虎狼痛殺韃奴十萬,兩撅名王,光復神都。戰績彪炳,光耀千秋,試問當今天下,除定王,又有何人能擔此大任?”

“不錯,殿下危難之際挽狂瀾於即倒,實乃再造大明之擎天之柱,非定王,不可安天下。”

“非定王,不可安天下。”

一衆學子被馬士英說的熱血沸騰,人人都是高聲唱叫。

馬士英要的就是這效果,今天他就是要打響這一炮,爲自己付出政壇而做準備。

雖然說馬士英在之前也曾和弘光皇帝合謀暗害李起,

但那畢竟也只是暗地裡的勾當,在明面上他和李起可是沒有撕破臉皮的,

甚至李起爲了維護馬士英,還打了那張廣延的巴掌。

因爲此事,世人皆傳李起和馬士英乃是莫逆之交。

第四百四十八章 李起不死第八十二章 馬長樂第六百三十八章 不好對付第四百二十五章殺第三百四十一章 憂心的馬士英第四百四十二章 驚訝不已第四百四十一章 還是太仁慈了第四百九十二章 出身無貴賤高低之分第三百七十章 兵敗如山倒第六十九章 攻城第一百八十二章屠夫陳永福第三百零六章 爲大清江山清理門戶第三百七十六章 定王,你就不要嚇我了第四百二十四章鰲拜第五百二十五章 發瘋的女人第六十五章 燃燒罐第五百七十八章 李自成大怒第五百三十七章 爾等更待何時第兩百五十一章 有兵就是草頭王第三百四十七章 親密無間第七百一十五章 事出反常即爲妖第一百六十四章 謝升之驚第七百四十二章 你爲何讓我去送死第四百五十九章 齊聚一堂第六百四十一章 張獻忠大怒第七百五十六章 這還得了第六百四十一章 張獻忠大怒第六百九十八章 軍民一心第一百九十八章 營救李起第七百一十章 不知所謂第五十二章 吉人自有天相第十八章 降而復叛第四百六十三章 憤怒的代善第三章 突遇闖軍第兩百四十九章 李起大怒第三十五章 遇襲 求收藏求推薦第四百九十四章可敢和本藩賭一局第兩百六十八章 驚喜來的太突然了第五章 村中搏殺第一百五十六章 峰迴路轉第四百三十六章 如何能忍第四百零六章 京城轟動第一百八十二章屠夫陳永福第一百五十四章 天不遂人願第三百四十章 直房遇上了奸臣第三百八十六章 議定第十五章 你到底是誰第三百三十四章 大跌眼鏡第二十章 伍長第六百八十八章 脣槍舌戰第四百七十三章 不爭氣的兒子第四十九章 老於世故第六百二十八章 雙李戰第一百六十八章 計較議定第六百七十三章 難當大任第四百七十三章 不爭氣的兒子第六百六十三章 都是騙人的第七百二十四章 用人也沒什麼講究第五百八十五章 絕處逢生第六百九十八章 軍民一心第四百三十二章 殘忍的韃子第六百四十二章 賭注第一百七十二章 陣腳大亂第六百六十三章 教訓第兩百七十八章 驚爲天人第兩百六十三章 好狠的心啊第四百五十八章 以假亂真第五百九十八章 痛心疾首第三百八十三章 你敢戲耍本官第七百七十三章 大明的尊榮第四百零七章 滿朝譁然第七百一十二章 母愛氾濫的陳圓圓第七百六十二章 沒那麼容易第十一章 回軍山海關第三百一十八章 兩難抉擇第四百三十五章 看破不說破第八十一章 落湯雞第六百一十三章 武進侯第六百九十五章 由不得你第三百零三章 咬牙切齒的多爾袞第三百四十三章 此一時彼一時第五百二十九章驚變第一百四十一章 安排第一章 國破家亡第三百七十一章 尚可喜之死第五百零一章 再見寇白門第一百零八章 李起之謀第一百九十九章 夜戰第三百八十三章 你敢戲耍本官第四百四十二章 驚訝不已第五百七十二章 老子能怎麼辦第七百四十七章 戰鬥激烈第四百九十一章 信人不如信己第兩百五十六章 賭一把第一百零九章 口舌之歷第六十八章 韃子旗主巴顏第四百一十一章 難道是她第兩百二十章 哭笑不得第兩百八十九章 這是真的嗎第五百八十八章 鍋與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