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5 印書砸屋

235 印書,砸屋

因爲請了柴秀才當先生,可家中無書,蘇玉一想到買書那價錢,就覺得十分肉疼,不過要讀書認字,總得花些錢的。可不巧的是書坊卻早早的關了門,她壓根就沒地方買去。

柴秀才知道這事,便說道:“你只需買些筆墨,還有宣紙,我能買以前背過的四書五經寫下來,《論語》《史書》還有孔孟亦是記得,倒時候我一一寫下來,再教你那兩個弟弟。”這樣他也佔了便宜,可以將以前的識論再加深一遍。

筆墨都有,就是紙有些少,不過寫個幾本書倒是夠了。蘇玉一臉佩服的看着柴秀才:“先生可真是厲害,竟都記得,不如這樣,等過年了,那些書鋪開業,我再去多買幾刀宣紙,先生若是能將以前的記下的書都默出來,那先生上京的盤纏我便包了,如何?”

柴秀才心中一喜,道:“五十兩?”他試探的問了一句。

蘇玉咬咬牙:“三十兩,不能再多了,先生也知道,我這是小本買賣,就算掙上兩個月也不定能掙到這麼多錢呢。”其實,蘇玉這小吃食倒是極爲掙錢的,除了第一日因爲午時開業少掙了些外,之後的日子每天都能淨掙五兩,這還是除開菜錢跟工人錢。

這麼說,一個月大約能淨錢一百五十兩,這還只是個開頭。

柴秀才在心裡算了一下,三十兩,從這裡去京城肯定夠了,還能餘下些錢,可是,京中的物價極高,住房也貴,這可怎麼辦。

柴秀才用商量的語氣跟蘇玉說道:“蘇小哥,你看這樣成不,三十兩算是盤纏,事成了,再借我二十兩,我若中了舉人,肯會還你錢的。”

蘇玉自然沒有應下,她想了想,道:“這樣,你先教着,若是他們學得好,咱們說這事,反正現在還早,你容我想想。”

柴秀才點了點頭,心裡也鬆了口氣,蘇小哥沒有拒絕,那說明還是有希望的。

時間過得極快,一晃就到了除夕,這天晚上極爲熱鬧,縣裡還放了煙火,爆竹聲不斷,外面極爲熱鬧,蘇玉與小寶只在院中看着,她並不許孩子出門。除夕熱鬧歸熱鬧,但是外面人多,也亂,孩子弄丟是常有的事,小寶還小,高平腿又傷着,出去逛也沒意思,再說了,家中長輩親人不在身邊,到底有幾分傷心。

蘇玉做了一桌的菜,還將兩個廚娘跟柴秀才一道叫來了,人多熱鬧嘛,桌上雞鴨魚肉樣樣不缺,蘇玉還煮了餃子,小寶最愛吃這個了。

吳知也是頗爲感概,不禁想起了遠在州府的爹,他想去州府的心思又冒了出來。

除夕夜的這頓飯,讓大夥親近了不少,事後,那兩個廚娘估事更盡心了,連柴秀才在教小寶兩人時都認真了幾分。

蘇玉也想跟着學,可是沒空,不過,倒了晚上,她會也自己練字,現在有了穩定的進項,她倒不在乎那幾個買紙的小錢了。

書得另算,一本好幾兩呢,還有幾十兩的,如今柴秀才能默出來,她何必費錢去買。

小吃食的早餐還是做了起來,雖說累些,可是每日掙的錢又多了一兩,每日又多掙了三十兩,爲了這筆錢,累些也算值得。

因爲冬日的菜少,蘇玉還自己做起了豆芽,豆腐,因爲早上要賣豆腐佬,所以這豆腐做的還挺多,這做着做着,鄰居知道了,還有早起過來買的,這又成了一道進項,倒可真是無心插柳柳成蔭。

一個月就這麼過去了,蘇玉不僅還清了找吳知借的錢,還存了幾十兩,徐師傅跟柴秀才的工錢她給的大方,還有吳知,她覺得吳知幫了她不小的忙,她將小吃食的三成股給了吳知,第一個月底底,蘇玉就將那六十兩悄悄的給了吳知,再加上之前零零總總的五十兩,一共是一百一十兩,吳知乍見蘇玉給了他這麼多銀子,還嚇了一跳呢。

開始他還不肯收,道:“你可沒借這麼多銀子,怎麼一下子給我這麼多?”

蘇玉一臉真誠道:“吳大哥這裡幫了我們兄弟三人不少的忙,再者,這小吃店吳大哥也是盡了力的,你算是半個老闆,我自然得給你三成的股,吳大哥,可不要嫌少,唉,我如今還有兩個兄弟要養。”

吳知直搖頭:“我知道,我家中小有富餘,不需要你這樣。”

蘇玉固執道:“你若是推遲,那就是不把我們當兄弟,事情就這麼定了。”

吳知有些發愁的看着蘇玉:“可是,我要去州府了。”

蘇玉沉聲問道:“什麼時候去?”

吳知道:“五天後吧。”

蘇玉算了算時間,現在是二月初了(以後按陰曆算),三月就入春了,高平的腿傷也好得差不多了,等三月,她就帶着兩個弟弟回安定縣,她肯定不會去縣裡,她直接去張家村,找姥姥他們。

蘇玉問他:“你還回來嗎?”

吳知非常肯定的說道:“自然要回來的,我還要這裡說書呢,反正,我就是過去瞧一眼。”說書現在是他的差事啊,而且,現在這店有他的一份,他怎麼可能走。

蘇玉點頭道:“那好,吳大哥你可以在州府多住些時日,三月之前回來就成,三月過後,我想帶着兩個弟弟回安定縣一趟。”

吳知聽到這話,猶豫道:“安定縣現在能去嗎?咱們店的夥計可說了,亂得很。”

蘇玉道:“我不去縣裡,我繞過去,直接去張家村,反正那邊也不能住人了,等我找到了我娘,就將他們接過來,我在這邊也有小鋪,肯定是不愁吃穿的。”

吳知了然道:“確實如此。”他本想說蘇宇若是心急,現在就可以去的,可同時他又想到,現在天還是冷,雪時不時的下,湖面都結了冰,可不是出行的好時候,若非他要去的是州府,有官路,恐怕也是不敢冒然前去的。

他打聽到有去那邊的商隊,這才動了一塊去的心思,那商隊的人他認得,不用擔心出事。

他就是捨不得說書的差事,大夥聽着他的故事,時哭時笑,頗有感促,他很開心。

蘇玉見吳知這神情,便知他所想何事,於是便提議道:“吳大哥,你這一個月講的故事也不少了,若是去了州府,何不在家中找個會寫字的人,讓他將故事寫下,將書印出來,在封面上寫上你的名號,到時候擺在書坊書鋪去賣,若是出了名,也是好事啊。”

吳知心動得很,他早就有這個打算了。

蘇玉又道:“州府的人多,學子多,書坊書鋪比這邊多,你若是有門路,可以捎得遠些,讓京中江南那片也能得你的書,當然了,咱們這地,還有鄰縣,一定能擺上的。”

她知道這是吳知的愛好,並不是掙錢,所以她纔會這樣講。

吳知眉開眼笑:“你覺得這樣真的行嗎?”

蘇玉狠狠點頭:“當然,這人生在世,圖的不過是一個開心,你若真想做,還可以自己開個印刷坊,專印書。”後面這句她不過是這麼一提,吳知卻記在了心上。

過了會,吳知才小心的看了蘇玉一眼:“那,三國演義我可以印嗎?”

蘇玉想了想,問道:“當初你跟咱們掌櫃的說過三國演義的版權了嗎,我記得西遊記跟西廂記的賣出去了。”

吳知哼了哼:“他不是沒給銀子嗎?”

蘇玉指了指小吃食:“可他給了咱們這店鋪啊。”

吳知垂頭喪氣:“好像是說了,唉,算了,三國暫且擱一擱吧。”

蘇玉笑道:“你的故事也不是頂好看的嗎,你想好名號了嗎?比如什麼居士之類,聽着怪好的。”

吳知沉思道:“讓我想想。”

過了五日,吳知果然跟着商隊去了州府,他在州府呆了近兩個月,他磨着他爹盤下了一個印刷的書坊,還將自己的那一百多兩的私房全出了,印了好幾百冊自個寫的話本,而且,走了關係將話本放在了州府的書坊書鋪,他回來的時候,只過了十多本,這是準備送給自己人的,他想着,柳陽縣的人聽他說了故事,這書可不容易銷出去。

吳知回來的時候還託他家的小廝盯着那些擺賣的書,讓他們隔二兩就來封信,主要是告訴他那話本的銷量。

讓吳知意外的是,他的話本才擺了十天,就賣了個精光!

後來他爹一揮手,趕緊讓印刷坊加緊印,這一印,又是幾百本,吳知樂到不行,他本想再去州府一趟的,可惜,蘇宇帶着兩個弟弟還有徐進師傅去了安定縣。

現在已是三月底了,蘇玉急得很,一看吳知回來,就帶着人回鄉了,若不是怕店裡沒人看顧,她早就回去了。

再說那些柴秀才,二月中旬就往京中去了,蘇玉見他教得盡心,也沒食言,不僅給了五十兩,還借了他二十兩,算起來,足足有七十兩呢,還有衣物,不僅將之前的全給了他,還又給了做了兩身,柴秀才感動得不行。

說是借,其實蘇玉只當是給他了,柴秀才確實有本事,將以前的讀過的書全默了下來,還做了註解,粗粗算來,有快近百本書了,若不是時間不夠,恐怕還會更多了。之前蘇玉是說讓柴秀才講故事抵飯錢的,可是後來見柴秀才這麼厲害,便將這事免了,直接管吃管住,還將柴秀才移到了蘇玉那邊的屋子去住,這樣纔好教書啊。

柴秀才走的時候,小寶都高平都萬分不捨,蘇玉本想說柴秀才若是考不中,只管回來找他們,一定會請柴秀才再當老師的,對考生來說,這可不是什麼好話,蘇玉便將這話嚥了下去。

柴秀才離開後,小寶跟高平依舊日日背書,高平的腿好了,早上出來走幾圈,小寶則是習武,這三個月下來,小寶壯實了不少,還會了那麼幾招,都是徐師傅的功勞。

蘇玉一行人駕着馬車,走了二十多天,纔到張家村。

張家村倒是沒怎麼辦,蘇玉進村之後,倒是鬆了口氣,可是當馬車停到張大舅家門前的時候,她那口氣又提了上來。

張家的屋子,被人砸了個稀巴爛!

蘇玉臉色一變,對趕車的徐師傅說道:“繼續走,不要停,去前面那顆老樹那。”徐師傅聽到這話,便駕着馬車往前去了。

等馬車停到了那棵老樹下,蘇玉對小寶他們說道:“你們留在這,我去打聽打聽,看張家到底出了什麼事。”

徐師傅轉頭跟他說道:“不如你留在車中,我去打聽,我臉生,他們不認得的。”

蘇玉搖了搖頭:“不用,我去也是一樣。”她現在身上穿的是男裝,衣服比之前的也好上許多,張家村人不一定能認出她來。

蘇玉跳下了車,見到不遠有一口老井,幾個媳婦婆子正在那些洗衣呢,蘇玉走了過去。

她邊走邊打量着張家村,幾月不見,張家村的人口幾乎少了一半,不知是因爲瘟疫的事還是因爲山賊的事呢?

一人面生的小媳婦端着洗衣盆朝她走來,蘇玉站在那小媳婦面前,恭了恭手,道:“這位小嫂子,請留步。”

那小媳婦見出聲的是個俊俏的小郎君,面上微紅,道:“何事?”若不是蘇玉看着年紀小,恐怕她是不會接話的。

蘇玉指着張家被砸壞的屋子問道:“敢問嫂子,那家人去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