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此事

第306章 此事

夏日的天亮得早,朱詠走到宮門前的時候,來的官員還不多,三三兩兩。

看到朱詠走過來,諸人都微微怔了怔。

雖然同爲上朝,但先前並不是誰都認識誰,尤其是朱詠這個不起眼的小編修。

現在朱詠在朝堂上一句皇后娘娘聖明,大家都認識了。

朱詠走過來,所有的官員們都向一旁避了避,有人冷漠,有人厭惡,有人冷笑。

“竟然還有臉來上朝?”

“怎麼還沒罷免抓起來?”

“他可不會被抓起來,反而他能讓皇后在外到處抓人呢。”

“我們還是擔心自己吧,指不定哪天就被龍衣衛破門而入了。”

朱詠獨立在原地有些尷尬,其實事情出了後,他一直沒來上朝,在家收拾好行李,遣散僕從,等着被革職趕出京城或者抓起來,但等啊等啊,始終無人上門,直到幾個好友偷偷跑來送消息。

“皇后娘娘爲了給你審鄭夏案,簡直瘋了。”

原本要立刻處決的鄭夏被龍衣衛搶走了,龍衣衛衝進了國子祭酒家抓人,龍衣衛和兵馬司和京兵打起來了,太傅在後宮和皇后也打起來——這個是據說。

事情還沒完,龍衣衛去了荊州,龍衣衛在荊州抓了很多人,荊州都亂了——

朱詠這才知道外邊發生了什麼,不知道是激動還是驚嚇瑟瑟發抖,但不管怎麼抖,他決定走出家門來上朝。

皇后爲了他做出這麼瘋狂的事,他不能縮在家中等。

宮門前來的官員越來越多,都避開了朱詠,無數的視線盯着他,低聲的議論凝聚在一起嗡嗡,什麼難聽話都能聽清,朱詠只當聽不到,站在原地一動不動,他看到同僚好友也來了,但也沒敢靠近他,只悄悄使個眼色。

上朝的時間終於到了,朱詠走在隊列最後,沉默着邁進朝殿,俯身恭迎皇帝皇后,一切如舊。

朝堂上如舊,但也不太如舊。

朱詠站在最後,聽到有官員稟告“荊州城衛和禁衛發生衝突,傷十人。”“荊州郡城民衆受驚,謠言四起。”“荊州郡守上書——”

官員們只是稟告,並沒有質問皇后,而且當皇后開口說“這件事本宮知道——”之後,他們立刻如先前一般沉默。

皇后宛如自說自話一般,但她沒有絲毫停頓,將要說的話說完。

官員們繼續沉默,直到鄧弈開口:“此事是朝廷之過,吏部今日選定人員,赴荊州安撫民心,撥亂反正。”

官員們應聲是。

朱詠聽得心驚肉跳,看起來沒有爭吵,但表達的意思比爭吵還嚇人,太傅接下來要做的安撫民心,也是煽動民心——皇后的名聲要遭了。

所謂的撥亂反正,太傅這邊是正,皇后是亂。

他見慣了這種構陷推波助瀾,這種手段多數用在官員身上,現在也可以用在帝王身上。

帝王名聲不好也就罷了,皇后畢竟不是帝王,如果真壞了名聲,民怨沸騰,太傅是有資格廢后的。

朱詠站在隊尾,垂下的手微微發顫。

他那天,是不是不該衝動站出來——

鄭夏都已經認命等死了。

他也想好怎麼照看鄭夏的家人了。

現在這樣做鄭夏死定了,他也死定了,家人也沒人照顧了。

朝堂裡官員們開始新話題的討論,皇后不再說話,朱詠茫然無神,他這次是真完了。

“報——龍威軍校尉丁錘,參事殷同求見陛下。”內侍高聲的呼喝蓋過了朝堂的聲音。

殿內一陣安靜。

御史愣了下,站出來呵斥:“不得喧譁,打斷朝議!”“龍威軍非升朝官,不得進殿。”

走進來的內侍臉色微白,這些大臣收斂脾氣不當面罵皇后,但對內侍們可不用好脾氣。

別說罵了,拖出去打都沒問題。

“這不是打斷朝議。”皇后的聲音響起,“他們就是爲了朝議之事來的。”

御史頓了頓,想到大家商議好的,皇后的話不用理會,就當沒聽到,那麼接下來他只需要接着呵斥,讓內侍“速速退下——”

但皇后比他搶先一步。

“傳——”

迫不及待離開的內侍立刻轉身奔出大殿,高聲喊“傳——”

其實不用高聲傳,那兩個龍威軍本來就站在殿外了,皇后的聲音響起他們就邁進來了。

看着走進來兩個禁衛,身上竟然還帶着兵器——這些龍威軍是後宮值守,進皇城不用卸去兵器,再想到龍衣衛這些日子的表現,御史想了想,如果喊殿內值守將兩人趕出去,可能會看到禁衛在殿內打起來的場面。

太荒唐。

罷了罷了。

不管他們說什麼,不理會就是了。

丁大錘無視殿內青紫紅袍官員們,徑直走到前方:“臣奉命查荊州中正訪問鄭夏案已經有了結果。”

比預想中快,楚昭高興道:“好,快講來。”

丁大錘退到一旁,接下來的事他不擅長,殷參事將拎着的箱子打開,拿出案卷開始介紹。

“經過調取案卷,荊州郡城走訪,查找相關人等,查出真正的案犯,荊州中正遲於,遲於已經供認不諱。”

“這是罪狀。”

他展示給諸人看,遲於的筆跡,鮮紅的手印。

殿內一片安靜,如同面對皇后說話,無人迴應。

但與先前又不同,不少官員們神情微動,眼神交流,些許躁動。

殷參事並不在意無人迴應,從箱子裡依次拿出文冊,講述查辦過程,詢問筆錄,證據,略有些陰柔的聲音迴盪在殿內,語調沒有起伏,宛如流水一般流過每個人的耳邊。

站在隊列末尾原本失神茫然的朱詠漸漸凝聚,他不由探身向前看,不止他,站在後列的官員們都晃動着身體,向前看去。

荊州中正售賣考題,三個考生買了,但其中一個腦子不太靈光,被一個讀書人發現,然後不僅不安撫,還把這個讀書人打了一頓狠狠威脅,這個讀書人想不開又憋屈,留下一封血書懸掛在橋邊,自己投河自盡。

事情鬧大了之後,荊州中正當然不會自己認罪,把鄭夏當成替罪羊。

“遲於知道鄭夏能左手寫字,在問詢時授意差役打斷了鄭夏左手,這是差役供狀。”

“我們從鄭夏少時讀書的書院,找到了他留下的詩文集,其中有左手書寫字跡,左右手字跡果然不同。這是證物。”

“爲了給鄭夏定罪,遲於送國子祭酒黃金百兩,這是兩人之間書信往來證據。”

這個案件並不複雜,可以說非常簡單。

唯一複雜的是人。

能買考題的人,是荊州世族大家子弟,跟荊州上下官員彎彎繞繞有關係。

售賣考題的中正官,出身名門,聲名顯赫。

而國子祭酒就更不用說,遠在京城的高官,一個州郡的讀書人在他眼裡螞蟻一般不起眼。

官衙差役不會去仔細查問他們,更不會也不敢拷問。

所以這些人隨意動動手一推,鄭夏這個出身單薄無權無勢的小官吏死路一條。

“如今一干案犯皆押進京城等候發落。”

殷參事說道,將最後一個物證放進箱子,結束了宣講。

楚昭看着滿滿證物供狀的箱子,面色沉沉,又帶着幾分嘲諷:“原來如此,說他們把這當小事吧,定品評級,文聖之事,徇私舞弊,死了讀書人,知道要定罪官員死刑來警示,說這是大事吧,上上下下都不當回事,隨便推個人去死——”

她收回視線看向殿內的官員。

“丁校尉,將你們查證的證據,案犯都交給刑部,由刑部重新發落。”

丁大錘應聲是。

刑部侍郎沉默不語,但又想,這時候沉默對不對?沉默會不會表示接受了?是不是要說一聲反對?他忍不住去看太傅。

鄧弈沒有看他,只看着諸人,道:“還有何事啓奏?”

一如先前,這時候就該殿內官員們立刻接話。

“臣——有本奏。”

有人高聲喊,同時走出來。

前方的官員你看我我看你,都看不到對方走出來,再看鄧弈,視線越過他們看向後方,諸官也紛紛向後看去。

隊列末尾,朱詠大步站出來,向前幾步。

是他啊,官員們的神情變幻。

鄧弈看着他:“你有何事?”

朱詠沒有看鄧弈,而是看向龍椅後的女子。

他俯身叩拜:“臣請皇后賜臣爲欽差御史前往荊州,與刑部一起,了結此案。”

此言一出,比當初他站出來說冤案還讓朝臣們震驚。

如果說爲好友喊冤是人情衝動,那此時他不說請陛下允許,也不說模糊請示誰的一個請字,而是點明請皇后賜——

這分明就是投靠皇后,表明自己只聽皇后。

瘋了吧!

殿內沒能保持先前的沉默安靜,些許譁然,站在朱詠四周的官員更向一旁躲去。

鄧弈看着朱詠,面色木然,沉默不語。

“準。”皇后的聲音響亮落下。

朱詠謝恩起身,看着龍椅上的女子,高聲道:“臣定不負皇恩。”

“這個朱——”

大理寺卿有點胖,一面疾步跟上鄧弈,說話有點氣喘,話到嘴邊又忘記這個人叫什麼——這等官員他以往哪裡放在眼裡。

要家世沒家世,要前程沒前程。

“朱詠。”旁邊戶部侍郎揣着手提醒。

“管它什麼諸狗。”大理寺卿氣道,“他是不是瘋了?瘋了就立刻趕出去。”

說這話轉頭尋找。

“李學士呢?還等什麼?”

翰林學士在鄧弈這裡也是沒資格跟隨的——

“去讓人找他,不,讓他一起也滾蛋。”

前方沉默邁步的鄧弈道:“不用理會,他就是走投無路,只能投向皇后了。”

那倒也是,這個案子就算查清了又如何,你朱詠對皇后奴顏婢膝,這朝堂是絕對待不下去了。

爲了前程,朱詠只能投靠皇后,期望皇后能保住他。

“就算皇后保住他讓他繼續當官,又有什麼用?一個小編修。”吏部侍郎在後輕輕笑。

皇后可以讓龍衣衛橫行霸道,但皇后可沒有封官的權利。

“她難道還指望這個小編修也滿街橫衝直撞抓人打架?”

聽到這句話大家都笑起來。

“那樣更好。”大理寺卿冷聲說,“他可沒見過先帝,打不了奉先帝旨意的名號,敢有胡作非爲,五城兵馬司當街打殺就是了。”

官員們再次笑起來。

鄧弈再次道:“這些小事不用理會,先撫慰民心要緊,皇后此次亂爲驚擾民心。”

刑部侍郎冷笑補充:“你們或許還不知道,皇后是怎麼審案的,荊州中正直接被龍衣衛打斷了腿。”

官員們譁然。

“這什麼查案啊,這是刑訊逼供。”

“我聽說了,姜祭酒被關在秘密牢房,別說探視,生死都不知。”

“他們有什麼資格巡查緝捕,真是亂了規矩!”

鄧弈喝止官員們嘈雜,道:“所以要讓荊州官民知道,讓世人知道,這件事與朝堂無關,不是大夏朝廷沒了規矩。”

這件事的關鍵不是案子是不是冤案,而是就算是冤案也不能這樣查。

這件事的關鍵是皇后沒了規矩,無視朝廷,仗權行事,肆意妄爲。

這種沒規矩的皇后,史書上也常見,下場好的被廢,下場不好的——賜死。

諸官明白了,紛紛應聲是。

鄧弈擡腳邁進大殿,看着其內食案上御膳房送來的早朝後的飯菜,略沉默一刻。

賜死倒沒這個必要,被廢,也不至於,讓她回後宮待着就好。

本就不該臨朝聽政。

太傅殿內官員散坐,有人提筆,有人沉思,出謀劃策。

大理寺卿翻看了幾本文書,有小吏來送茶,他接過,想到什麼讓小吏去喚翰林李學士,旁邊的吏部侍郎聽到了,皺眉道:“你怎麼還是惦記那個小編修?”

大理寺卿看着坐滿人的殿內,但太傅殿再大,也比不過朝堂,人再多,也並不是滿朝官員都在其中,整個朝堂還有很多官員未在這裡——

他低聲說:“我不是在意那個小編修,我是擔心,其他人學那個小編修。”

吏部侍郎哈哈笑了:“是嗎?我倒要看看是誰,謝氏那邊的人是不是裝不下去了?”

自從皇后開口乾政以來,謝燕芳以及黨羽都沉默不語,似乎與他們無關。

“與他們無關纔怪。”吏部侍郎冷笑,“他們就是皇后黨羽。”

不說話是,說話更是,正等着他們跳出來呢。

大理寺卿摸了摸鼻頭,有心說那個小編修不是謝氏黨羽,但正因爲不是纔有走投無路,朝中其他人麼,沒幾個這樣的,都有家有業的有名望,沒必要自尋死路。

他示意小吏下去,不用喚李學士了。

(本章完)

第234章 落石第288章 落子第369章 夢焉第350章 可以第360章 解惑第211章 煽風第13章 盜取第378章 昭告第222章 夜見第380章 辦法第241章 送命第52章 反責第164章 瑣事第235章 拖延第18章 拒絕第226章 不醒第22章 家人第334章 向前第232章 一線第282章 突然第49章 所見第129章 入園第202章 領命第76章 猖狂第120章 隨意第122章 簡單第368章 拋去第167章 細細第105章 路窄第133章 夜濃第43章 春景第48章 皇子第93章 氛圍第379章 議論第246章 給予第327章 其言第98章 珍愛第283章 口角第283章 口角第123章 提點第170章 交代第307章 何爲第230章 請君第31章 爭辯第33章 城門第360章 解惑第310章 他問第76章 猖狂第369章 夢焉第184章 信任第165章 議論第215章 不動第137章 有宅第358章 困惑第123章 提點第251章 叫陣第262章 心底第264章 宵夜第344章 見到第307章 何爲第305章 過問第375章 新年第55章 有思第68章 在意第12章 溪邊第18章 拒絕第266章 請茶第188章 坦言第123章 提點第360章 解惑第195章 希望第207章 家回第158章 漸明第269章 吉時第247章 斷絕第172章 相報第302章 難當第194章 靜候第193章 山間第136章 斷生第210章 隨手第249章 拼死第195章 希望第261章 靜坐第102章 請帖第15章 死生第9章 人間第137章 有宅第301章 遠近第252章 廝殺第166章 安然第229章 靜悲第89章 人心第47章 家事第69章 燕芳第332章 安睡第145章 夜色第248章 未定第241章 送命第179章 道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