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章 會師

ps:有事出門,今天先這樣了

雖然春秋末葉也處於一個溫暖期,平均溫度比後世要高,但周曆十一月中旬的天氣已經有些寒冷了,攻城之後,四周更顯沉寂陰霾,偶爾有壓低了聲音的淒厲哭聲傳來。

氣氛十分凝滯,得知一前一後兩個壞消息後,無恤和所有人一樣,心裡都像壓着一塊沉重的大石頭般。他擡頭望着風雲捲動,思緒卻飛到了複雜的戰局上。

如今的情況是,在範氏、邯鄲賣隊友的行爲下,趙氏東西兩支大有被齊、衛夾擊的架勢。

雖然這一切都在事先預料之中,只不過是最壞的設想,竟然還是走到了這一步。

“這該如何是好!”得以知道這一機密的衆人勃然色變,連一向自詡爲大膽的闞止亦然。

趙無恤卻鎮靜了下來。

恐懼?他是有的,任誰聽說自己即將遭遇五倍於己的大敵,都會膽戰心驚。

但人唯有恐懼時方能勇敢。

或許是因爲這一個多月來他憋足了勁後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緣故,或許趙鞅也在百里之內,背後多了一雙手支撐的緣故,或許是因爲他和張孟談先前料敵於先,做了不少後手的緣故,無恤心中的恐懼和怯懦漸漸消退了。

他在前世曾讀過一本書,上面說人類文明生長髮育的動力,無非是挑戰與應戰兩種。

一個文明、民族、邦國的的成長、衰弱和滅亡,同樣是挑戰與應戰的結果。對於持續不斷的挑戰能夠持續成功地應戰,文明就不斷地成長,一旦挑戰消失,或者人類不能成功應戰,那麼文明就趨於衰弱和解體。因此文明的成長和發展需要源源不斷的挑戰,更重要的是能夠成功地應對這些挑戰!

宗周沒能成功應對犬戎的挑戰,於是覆滅了。春秋以降,諸夏在霸主的帶領下成功應對了蠻夷戎狄的挑戰,便轉危爲安。越發興盛。宋襄公欲爲霸,結果在泓水之畔被楚人的挑戰打得落花流水,結果無疾而終。晉文公欲爲霸,城濮將楚國子玉的挑戰迎頭擊退,於是乎一朝雌飛!

同理,如果新興的趙無恤勢力不能承受住周遭勢力的挑戰,那他只有滅亡一條道路!

誰叫他重生於大爭之世。被時代的浪濤推到了不得不爭的焦點。

這是春秋,禮樂崩壞的春秋。戰爭已經脫離了貴族遊戲的溫情外表,變得面目猙獰起來。齊桓公爲諸夏主持公道的霸業的時代已經過去了,一旦吞城奪地的兼併行爲開始,便再也無法停止下來。

誰叫他當年走投無路之下,偏偏選了這麼一個四戰之地呢?

於是選擇只有兩個,像雪球那樣越滾越大,亦或者,在陽光下被曬成一灘水,再蒸騰殆盡!

於是他沉吟片刻後。對身邊的面色凝重的軍吏們說道:“也罷,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先與我父會師,合軍一處再說!”

若是糾合西魯諸大夫,還有郵無正的兩千余車騎,他手裡有五六千人。趙鞅那邊加上溫縣的援軍。共有七千餘人,合軍一萬三千,膽氣也能更壯些。

因爲對岸範、邯鄲兩家的不配合,趙鞅孤軍身處敵境,自然無力獨自阻止衛軍還師,他如今已經離開楚丘。此時正經過濮陽城郊,也想先東來與無恤會師,至於雙方會師的地點……

趙無恤將目光轉向恭謹站在身旁的青年,他裹着幘巾,儒雅斯文,氣度不凡,卻是一位從陶丘而來的衛國商賈。

“子貢。我所說之事,曹伯意下如何?”

子貢瞥了一眼額角流汗的闞止,此人是司寇的新寵,他聰明機智,只是有一顆無視禮儀的心。子貢與闞止性格衝突,三言兩語便會矛盾重重,此時見他舉止失措,便在心裡嘿然冷笑一聲,拱手回答道:

“司寇離開陶丘前便有過囑咐,賜歷時數月,終於不辱使命。曹伯已經應允,他不日便會帥曹軍北上,與中軍佐、司寇會獵於洮!”

……

來訪的隊伍如同一條由青銅、皮革和木杆交融而成的璀璨河流,浩浩蕩蕩涌進曹國洮邑城郊。他們爲數一共七千人,在衛國境內橫衝直撞數百里也沒有任何折損,由大夫、家臣、門客與小宗組成,冰冷的北風拍打着他們頭頂高舉的十數面旗幟。

儘管距離尚遠,無法看清旗幟上的圖案,但透過迷朦霧氣,趙無恤依舊瞧得出那是白底的旌旗,中間墨黑與焰紅相間的一圖案只可能是趙氏的炎日玄鳥。

⊕Tтkǎ n⊕co

一會兒,待那支軍隊從薄霧中走出後,他更是確定無疑。

“是吾父到了!二三子,速速與我去前方迎接。”他輕踢馬刺,快步朝前奔去,身後的軍吏們或策馬,或駕車追隨於尾後。

趙無恤第一眼看到的,便是一身漂亮黑底描紅戰甲,青銅胄上有長長的白羽,眼神威嚴,美須飄飄的趙鞅,他身高七尺半,手持代表征伐的斧鉞弓矢,站在高車上更是如巍然巨塔,在衆人之中似鶴立雞羣。

看來在醫扁鵲的調理下,趙鞅上次風疾後的衰弱已經完全恢復了,據說此次扁鵲也隨軍而來,希望他能夠解決趙無恤頭疼的兵卒傷病和寒冬帶來的凍瘡。

但連神醫扁鵲也掩蓋不住的,是趙鞅眉角隱隱的皺紋。

於是趙無恤滾鞍下馬,遠遠就朝趙鞅下拜行禮道:“見過父親!”

原來,趙鞅在得知範氏和邯鄲的所作所爲後勃然大怒,卻很快冷靜了下來,他的謀士傅叟已經分析過這種可能出現的情況,他先派人回晉國將範氏的縱敵告知晉侯,又再度遣人去申飭邯鄲稷。

而他,則率領車馬較多,機動能力較強的趙兵突然北上,在臨近檀淵的對岸將已經開始渡河的衛軍嚇了回去,不少衛人淹死在河裡。隨後又將南岸的船隻一把火燒了個乾淨,岸邊廣射稻草人,在霧中乍一看還以爲是站得密密麻麻的趙兵,光憑這個,至少又讓衛侯兩天內不敢渡河。

完成這一出兵法上的“以進爲退”後,這才向東南面轉移,前往趙無恤告知的會師地點洮邑。

時隔一年半,父子再度相見於濮上,兒子看父親又衰老了半分,父親見兒子則又高了幾寸……

第660章 卿士之死(上)第52章 冬至(一)第1070章 太宰嚭第342章 盜亦有道(中)第823章 碧血丹心第98章 攪動全局第963章 得國之正第435章 青丘九尾第1139章 歸雁入胡天第952章 連橫(下)第1152章 塞外天子番外2 我老秦人路在何方?第871章 韓子盧,東郭逡第684章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第105章 端木之風第695章 趙氏包圍網(中)第1218章 絕筆春秋第743章 想跑?第369章 千金市馬骨第1064章 棠之戰(下)第667章 攻城利器(上)第1146章 遊牧者的抉擇第864章 光復舊土第414章 堅壁清野第101章 嘉禾重潁第744章 濟濟多士第809章 魏策第310章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第1134章 東胡第102章 微服出行第1042章 君莫舞第872章 勢均力敵第1071章 徐州相王第1175章 平衡的兩端第159章 心亦憂止第960章 銅鞮宮第192章 孟談三策(下)第530章 牝雞司晨第2章 可惜是姐弟第1084章 死於安樂第951章 連橫(上)第414章 堅壁清野第1179章 朝鮮第648章 大風(5)第530章 牝雞司晨第818章 道可道第882章 秦歌一曲(上)第1041章 心悅君兮君不知第632章 牧野洋洋(上)第43章 畏此簡書第171章 守燎之人第352章 將治魯第430章 治國之英才,亂國之桀雄第451章 天下誰人不識君?第189章 暗潮涌動(下)第660章 卿士之死(上)第526章 弒君者(中)第1033章 列爲諸侯(上)第625章 季嬴的秘密第618章 約爲兄弟第893章 階下囚第212章 飛蛾撲火第1018章 吾家之千里駒!第802章 知瑤之死(下)第722章 公孫勝第260章 傾城傾國第780章 臨淄亂(下)第697章 攜芍藥以求兮(上)第957章 合縱(下)第411章 父子相見第21章 四子分封第1132章 東郭先生與狼第411章 父子相見第476章 疾風烈火第399章 驅虎吞狼第575章 趙氏幕府(下)第1145章 犁庭掃穴第502章 邂逅相遇,適我願兮第1212章 脣亡齒寒第1108章 齊桓晉文之事第727章 跳樑小醜第1166章 夫差之亡第66章 韓氏有女第308章 格物致知第188章 暗潮涌動(上)第1085章 徐偃王第1196章 列禦寇第725章 韓氏之敗第424章 人生何處不相逢第1100章 杞人憂天第670章 又死了一個卿(上)第326章 一山不容二虎(下)第378章 虎入平陽第861章 中山第574章 趙氏幕府(上)同人《若使人生如初見》第206章 君子有召第614章 日月當空第776章 獅子大開口(下)第794章 壁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