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6章 復辟

ps:12點前還有一章

鄴城趙宮不顯奢華,未見金玉之飾,但內裡卻五臟俱全。正中殿堂寬敞,是趙無恤招待賓客的場所,案几從殿首擺到殿尾,酒水和美食絡繹不絕地被豎人女婢端上來,席間觥籌交錯,不亦樂乎。

按照禮制,婚禮當夜,男家要“爲酒食以召鄉黨僚友”,而鄉黨僚友則要帶着禮物前來祝賀。趙氏作爲天下第一強卿,能充當他家“鄉黨僚友”的當然非同一般,除了趙廣德、趙伊等宗族同輩,董安於等家臣長者外,在座者無不是來自中原列國的卿士、大夫,這其中,甚至還有位國君!

這場婚宴也是諸侯使者與趙氏的重要外交場合,伸手不打笑臉人,想必在這場的大喜日子裡,趙卿不會輕易拒絕賓客的請求。

趙氏轄地甚廣,所以婚宴上表演的歌舞樂曲也別有一番風情:來自柏人的白狄女子跳着跕屣舞,擊鼓鳴瑟遊媚而入;魯國的鐘樂則厚重古板,聽得人昏昏欲睡;接着還有衛侯送來的“桑間濮上之音”,因爲是大喜之日的緣故,所以趙氏也來者不拒。

筵席過半,一支來自曹國的樂隊走到殿堂中央,開始奏響曹國舞樂《浮游》。

“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憂矣,於我歸處……”

“蜉蝣之翼,采采衣服。心之憂矣,於我歸息……”

來自曹國的舞人穿着長長的窄袖,恍如浮游那對透明且修長的翅膀,她們在殿中飄舞,姿態纖巧而動人,或聚或散,或起或伏。昏禮顧名思義,在黃昏舉行,這場舞蹈也如蜉蝣喜歡在日落時分成羣飛舞,又在死後墜落地面,引人矚目,又給人以驚心動魄之感。

一曲過後,滿堂喝彩,賓客們並未被其中的淡淡哀傷感染,依舊歡樂嬉笑,只是其中卻夾雜着一個不諧的悲愴哭聲……

衆人紛紛直起身體,朝哭聲的位置看去,卻見那裡距離趙無高高在上的主座很近很近。

趙無恤也放下了酒盞,問道:“曹君,何故悲愴而涕?”

失聲哭泣者正是四年前陶丘之變後,避難於趙氏領地的曹伯陽,他身體比過去胖了不少,此時艱難地起身,用寬袖擦着臉上的鼻涕眼淚道:“今日聞曹地舞樂,一時間悲從中來,不可斷絕,故而流淚,讓子泰見笑了……”

他微微一停頓,隨即急促地說道:“當年我受公孫疆所惑,做出了背誓叛趙之事,幸虧子泰念着舊誼,將我庇護在朝歌,錦衣玉食從未斷絕,一有閒暇也約我去狩獵。但冀州雖好,卻不是先君墳墓所在之地,吾心東悲,無日不思。還望子泰放我回到陶丘,規復曹國社稷,從此之後唯趙氏馬首是瞻,對晉國的職貢加倍!”

滿堂賓客都爲曹伯的大膽而驚訝,同時也好奇趙上卿會作何反應。

趙無恤微微沉吟,隨即笑了起來,說道:“我雖然是晉國上卿,爲國君主盟諸夏,但也沒到一句話就決定一國命運的程度。此事當稟報君上,再召集曹國的大夫來從長計議,今日喜宴,莫談國政,樂師,奏樂,二三子再飲!”

衆人見趙無恤不想提及此事,心裡便有了計較,也換上笑臉端起酒樽,然而曹伯陽在異國他鄉憋了四年,乘着酒勁,今日卻也豁出去了。

他踉踉蹌蹌地走到殿堂中央,竟然不顧自己尚未被剝奪的諸侯身份,一頭拜倒在地,帶着哭腔懇求道:”子泰,念在你我多年老友的份上,就算不讓我歸去,也可以讓吾子回到陶丘罷,曹振叔的社稷不可無人祭祀,曹國,也不可一日無君啊!“

這就是給臉不要臉了,趙無恤大喜日子被攪,頓時心情全無,臉色陰沉下去,嚇得堂下衆人戰戰兢兢。趙卿一怒,還不知會有幾家絕滅,亦或是伏屍十萬,流血百里呢……

“曹君言過了,自從公孫疆死,曹君去國之後,這幾年間陶丘蒸蒸日上,照我看來,曹國並非不可無君!”

一言驚起千層浪,衆人目光轉向殿堂後部,一位錦服短鬚的大夫端坐案後,外表文質彬彬,一張口卻是脣槍舌劍,正是如今操持曹國政務,號稱“陶朱”的端木賜!

……

子貢見趙無恤面沉如水,明白他不喜曹伯在這時候提出這種請求,當面拒絕又不妥當,便站出來接過了話。

“曹君在時,敲詐剝奪曹國的骨髓,離散曹人的子女,以供奉自己一人的荒淫享樂,還把這視作理所當然,並洋洋得意地對公孫疆說:這些都是曹叔振傳給寡人的產業利息呀!汝把曹國千千萬萬百姓的生死,看成與老鼠的生死沒有什麼兩樣。既然這樣,作爲曹國最大的禍害,便是曹君你了!如今沒有了君主,曹人卻都能得到自己的東西,大夫爲政,百工興業,商賈往來,農夫耕耘,女子事桑麻織造,人人都能得到自己的利益,故曹國非但可一日無君,縱然百世、萬世無君,我看也並沒有什麼不可以!”

“你你你……”

曹伯陽氣得半死,他不敢怨恨趙無恤,所以一直以來都把子貢看做竊取了自己君位的篡奪者,但口頭上卻被子貢那張利嘴打得一敗塗地……

他索性一跺腳,大聲疾呼道:“子泰……上卿,諸位大夫,不殺此人,天下必亂,只怕人人都會宣揚這無君無父之言!”

面對在場衆人怪異的目光,子貢只感覺自己走到了懸崖邊上,不但將被天下有國有家者視爲洪水猛獸,更與夫子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道偏離,成了儒者中的異端。

“無君無父之儒……”原憲等人似乎是這樣稱呼他的。

他已經沿着當年師曠所說的”豈其使一人肆於民上“,國人可自行驅逐昏君的理論,一躍而上,到一種“小國寡民之邦,無君亦可自治”的新境界了。

不過好在,殿堂正中,趙無恤的目光是支持和信任的。

所以子貢也大着膽,宣揚自己的理論,他朝趙無恤的位置恭敬地一躬身:“古時候天下的人都愛戴他們的君主,把他比作父親,擬作青天。若有賢明如上卿的君主,自當如此。”

隨即挺起胸膛指着曹伯陽道:“然而如今曹國的人都怨恨他們的君主,將他看成仇敵一樣,稱他爲‘****’,被驅逐,甚至讓曹叔振的社稷斷絕,本來就是他應該得到的結果!”

眼看堂下曹伯已經一邊倒地被子貢說得無地自容,看似中立的裁決者也差不多該出場了。

趙無恤拍了拍手道:“既然汝二人爭執不下,我也只能代替寡君加以裁斷。按照舊例,當年衛獻公被國人驅逐,魯昭公被季氏驅逐,都來請求晉國裁決,晉國秉承的原則是,依照禮法來判斷,但實際如何,還是要交由衛、魯的大夫和國人自己決定。如今曹君見逐,也不能因爲我的一句話就能歸國復辟,還是得看曹人願意與否,不然就算強行派兵將你送回,晉軍前腳剛走,當年喋血曹宮的悲劇再度上演,反倒不美。”

見曹伯果然面帶猶豫,無恤嘴角露出了一絲笑,復辟得需要一種不撞南牆不死心的氣勢,還得看好時機,否則可沒那麼容易啊。

“等秋收農忙結束後,在曹國舉行一場公議吧,讓大夫、商賈、百工等有產者,有權議政者匯聚毫社,一起商量曹國的未來,曹國有君亦或是無君,就由這場公議來決定!”

子貢當即下拜:“謹遵上卿之命!”

曹伯陽也只能拱手感謝,接受了這個結果。

這場爭執過後,管絃笙簫繼續,曹伯悶悶不樂地喝着酒吃着菜,已經無心欣賞舞樂,趙無恤也不再理會這個沒用利用價值的出奔之君,接受衆人賀喜後,便起身更衣。

不過他卻是走進了殿後的一間暗室中,方纔還在殿上舌燦蓮花的端木賜,也早已恭謹地等候在此。

趙無恤一隻手虛擡:“你今日做的不錯,曹國的事情,也差不多該定下來了,秋收後陶丘的公議,你可有把握?”

子貢胸有成竹:“這數年來,僕臣一直在宣揚曹伯、公孫疆之惡,他們做的錯事在曹人心中不斷被提及、放大,加上害怕報復,曹人絕不會接納曹伯復辟。大夫、商賈,以及百工、豪長的代表過了四年自由的日子,也不願意有國君再在頭上掣肘,所以曹伯想讓太子歸國繼位的想法也行不通,這場公議之後,曹叔振的社稷算是亡了!”

“做的好,我也不打算讓曹君一系回到曹國了。”

趙無恤誇獎他道:“陶丘的共和行政做的不錯,適合曹的國情,也適合以寬鬆自由的政策發展商業,這四年來源源不斷地給趙氏提供錢帛,就像我的錢袋子一般。,至少未來十年內,曹和陶丘就由你來操持,曹國之內,汝等大可放心自治。”

子貢欣喜道謝,趙無恤卻拍了拍他的肩膀,手上微微用力,聲音也徒然變得低沉:“但其中分寸,你可得把握好了!這種政體,我是絕不會放任它流毒到曹國之外的!”

端木賜凜然,連一手創造了曹國今日局面的上卿,也視共和爲洪水猛獸麼?他不敢多想,立刻下拜頓首道:“僕臣明白,等曹國無君之後,天下有國有家者,只怕都會殺我而後快,賜的生死,陶丘共和的興廢,都在主君一念之間。”

現在的曹國名義上雖然仍然獨立,但其實和趙氏控制的一個大縣並無區別,有趙氏駐軍,子貢每個月都會將所施之政,以及上計明細遞交鄴城,讓趙無恤過目,碰上大的決策,也得趙卿點頭才能做。

但另一方面,曹國也是一個獨樹一幟的特區,是趙無恤心血來潮,也是策劃已久的試驗田。他很想看看,這顆不一樣的種子會發出怎樣的芽,當然,他也不會放任其自由生長,在根深蒂固的封建諸侯包圍下,沒了趙氏庇護,陶丘的“共和”一瞬間就會灰飛煙滅!

趙無恤盯着子貢看了半響,這才換上如沐春風的笑臉道:“你明白便好,起來罷。”

子貢恭敬地起身,隨着趙氏控制的勢力越來越大,過去初識時兩人親密無間的朋友之誼,也漸漸被不可逾越的君臣關係取代,他也說不上這是好是壞。

趙無恤本待回到筵席上,但見子貢欲言又止,便回頭問道:“還有事?”

“唯……僕臣有一個想法,也不知合不合適,故想請主君抉擇。”子貢攤着笑臉,人是會變的,到了什麼位置,就會自動去適應改變。他也不再說那個自由行走諸國的商賈了,他的一言一行,都牽涉到曹地十餘萬百姓的利益。

“但說無妨。”

子貢擡起眼睛,認真地說道:“陶丘想要效仿衛國,在泗水和濟水之間,修一條運河……”

第857章 絕域輕騎催戰雲第1147章 華夏邊緣第430章 治國之英才,亂國之桀雄第139章 裡應外合第1070章 太宰嚭第912章 沸鼎(下)第130章 射分四耦第293章 初聞盜跖第660章 卿士之死(上)第573章 夷爲郡縣第96章 莫如兄弟第794章 壁壘第750章 國之之鼓第754章 車壘雖然有奇效第766章 宥之?殺之?第474章 風起於青萍之末第490章 天地君親師第1002章 跖之徒第1194章 沐猴而冠第875章 虎牢關(下)第1136章 樓煩第211章 鼓聲隆隆第330章 放虎歸山第165章 下谷之法第229章 冬至前夜第778章 美哉室!其誰有此乎?第798章 走投無路第346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下)第263章 曹伯好田獵第95章 劍擊之技第988章 叛國罪第992章 蒲阪之戰(下)第532章 深夜訪客第980章 飲馬河渭第1146章 遊牧者的抉擇第1139章 歸雁入胡天第238章 大車檻檻第447章 交鋒第700章 鄭國的未來在何方?第897章 越有處女第16章 春秋數學家第406章 爭渡,爭渡!第1160章 鼎之輕重第663章 六卿的平衡(上)第685章 天人之辯第567章 列爲正卿第764章 糧食問題第1102章 有嬀之後番外1 《史記.西秦世家(上)》白話譯文第648章 大風(5)第423章 雪橇第986章 韓之戰(下)第1101章 不絕如縷第402章 這不是減竈計第122章 不同的路第932章 鹽粒第110章 暴雨將至第485章 夾谷之會(上)第157章 周室之亂第510章 宋朝之美第706章 孫子.吳問第751章 反覆無常第355章 公輸紙第516章 訪賢第707章 南國金鼓第6章 亂序者死第1006章 決戰風陵渡(下)第1029章 王孫歸不歸?(中)第567章 列爲正卿第723章 謀於暗室第734章 亡國之音 上第179章 青史留名第339章 中都的燈滅了第1040章 山有木兮木有枝第1097章 萬里長城萬里空第796章 千夫所指又如何?第1051章 擒賊先擒王第572章 軍功授田第426章 上陣父子兵(上)第584章 不患寡而患不均第655章 大風(12)第207章 聞戰不懼第453章 春種一粒粟第35章 豎子敢爾!第193章 趙卿已死?第885章 此之謂戰勝於制度第798章 走投無路第696章 趙氏包圍網(下)第842章 藏寶符於恆山第1192章 季羋畀我第724章 張孟談第358章 世子之位第668章 攻城利器(下)第1039章 和氏璧第309章 可以使爲政乎?第537章 南子的歸宿第962章 趙無恤之心(下)第219章 秋日之陽(終)第1221章 惟草木之零落兮第1037章 大開明堂受朝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