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6章 兵家

19“凡興師十萬,出征千里,百姓之費,公家之奉,日費千金;內外騷動,怠於道路,不得操事者,七十萬家。相守數年,以爭一日之勝,而愛爵祿百金,不知敵情者,不仁之至也,非勝之主也……”

趙無恤既沒有承認也沒有否認,而是用孫武自己的一席話加以回答,意思已再明瞭不過了,他不是那種拘泥正道不用間諜的人,就算屈敖是趙氏間諜,那又如何?

“何況吳國若無懈可擊,君臣同心,朝政清明,區區幾個內間又能怎樣?不過從先生離開吳國,伍相邦被申飭而太宰受到重用來看,吳王並非知人善用之君啊。先生若是心懷舊主,與其操心趙氏,還不如操心一下楚、越爲好,它們,纔是吳國如芒在背的大敵。”

他和孫武雖然不知道範蠡曾預言:十年之內,趙吳必有一戰!但天下形勢已經再明瞭不過,北方趙氏最強,南方則是吳楚並強,趙無恤周邊可以攻伐的鄰居衆多,對遙遠的南方暫時只是埋棋子以備不測,尚無與吳國直接交兵的意思,若夫差不北上作死,他也不會貿然南下刺激他。

這個道理,孫武自然是懂的,方纔只是聊到順口一提,他現在是吳國逃犯,又有什麼資格爲吳國興師問罪呢?

他無奈地搖了搖頭,真是習慣了,還把自己當吳國大將呢。三十年了,他率軍走過的路程何止萬里,流着淚的征夫換了一批又一批,誰料將軍已白髮……

“也對,孫武已是閒雲野鶴,吳國的事,與我無關了。”

趙無恤又問:“先生此番北上,不知有何打算?”

孫武眯起了眼:“季札北觀諸侯禮樂,老朽也想效仿之,一觀中原諸侯之兵。”

“尤其是趙氏之兵?”

孫武承認:“不錯。”

趙無恤拍了拍手,讓人將孫武畫的地圖和趙軍兵營佈置拿上來。

“先生以爲這亢父之地如何?”

孫武的本意,是靠近趙軍看一看究竟就離開,繼續自由雲遊。不料卻身份暴露,如今在趙營里名爲上賓,趙無恤一個不高興,他就會變成囚犯。這種情況下,也沒有藏私必要了,正好趙無恤也待之以誠,沒有對趙軍佈置遮遮掩掩,他便一展所長,談起地勢來頭頭是道。

“趙卿控扼的這處據點十分重要,樑父山在東北,亢父在西南,二者皆爲險地。就我所見,樑父在之險在於險峻,亢父之險在於沼淖。道路多艱險泥濘,少有寬闊的通途,車不得方軌,馬不得並行,百人守險,千人不能越過。用兵之法,有九種地勢,我先佔領對我有利,敵先佔領對敵有利的地區,叫做爭地。亢父就屬於必爭之地,邾國北有樑父爲屏障,不好攻取,但若從亢父進入,卻可以直達其腹地,趙卿駐兵於此,在地勢上,已是佔盡先機了。”

孫武說完後,趙無恤俯手稱讚:“先生剖析的精妙,無恤麾下無一人能將亢父地勢分析得如此透徹者。”

倒不是對名人盲目的迷信,在暗中試探孫武一番後,他發現這的確是爲了不起的大軍事家,不僅在於他曾經幫助吳國擊敗強楚的戰績,更在於他創建了一整套的軍事理論,《孫子兵法》被編爲武經之首,成了歷代將帥必讀的教科書,影響深遠。

記錄戰爭過程的人,一個略通文字的筆吏就能做到,趙氏最缺的,其實還是能夠在繁雜的戰例中總結軍事理論,然後以此培養一批優秀將領的人啊……

這樣的人,纔是真正的兵家。

趙無恤自己忙碌於政務,沒有那麼多功夫去鑽研此道,所以他很想將孫武留下,他是太公和司馬穰苴之後不世出的兵法大家。

於是無恤話音一轉,故作爲難地說道:“不過,魯國律法嚴格,就算若先生做這些不是爲了爲別國窺探趙軍虛實,爲防泄露出去,只好請先生留在軍中……”

……

孫武放下了杯子:“趙卿這是要囚禁我?”

“豈敢,趙氏領地,任先生來去,不過是去是留,先生且先看過這些東西再說不遲。”他又拍了拍手,讓人將幾卷文書遞到了孫武案前。

孫武打開一看,不由一驚,“這是……”

這些卷宗上描繪記錄的,竟是趙軍歷次作戰的過程,濟西之戰、孟諸之戰、凡共之戰、朝歌之戰、汶水之戰、長平之戰、滅代之戰、伐齊河間之戰、少樑之戰……十多年來的每一戰,都變成了黃紙黑字,從字裡行間,孫武可以完美地還原這些戰事的場面,比起道聽途說來的傳聞可靠多了。

而且趙軍在戰爭裡運用的那些神乎其神的秘密武器,他也能從中窺見其原貌,這可是爲將者夢寐以求的東西啊。

“自古以來,左史記言,右史記事,但惟獨對於軍旅之事,因爲軍中多粗鄙武人,而列國將卿也對此不夠重視的緣故,記錄尤爲疏漏。比方說牧野之戰,只有寥寥數語,周軍如何佈陣不得而知,商軍如何佈陣不得而知,甚至連作戰的人數也有數種說法。到了平王東遷之後,對於列國征戰,更只是記載某某伐某某,某某拔某城,某某敗之,如晉楚繞角之役,湛版之役,史官吝惜筆墨,沒有一點細節,後人只好妄加猜測……”

孫武讚道:“趙卿能讓人如此詳細地記錄戰事,對於後世而言,已是大功一件啊。”世上君主,無不渴望戰勝敵人,但能將戰勝敵人的過程也當做寶貴財富好好保留的,寥寥無幾。

他的手已經開始微微發抖了,現在只恨不得離開宴會,找一處清靜的地方好好翻閱。

可趙無恤還笑眯眯地在旁邊看着呢,孫武只能強迫自己合上卷宗,意味深長地說道:“此物乃趙氏機密,看了之後,老朽就更走不了了罷。”

“不錯。”趙無恤點了點頭:“還請先生留下,無恤必奉爲上賓,先生這把年紀,與其奔波勞累,還不如在臨漳安居,鑽研兵學,豈不樂哉?”

孫武品着酒,有些難以抉擇,這次北上之旅,已經完全脫離他的計劃了,他一個叛吳無主之人,已經成了一朵浮萍,被捲入洶洶大浪裡,就能難脫身了,何況,接下這些東西,他這次北上中原的目的便能達到,只是以此換取自由之身,真的划算麼?

可縱然此身自由,可他的心,卻一直還停留在殺聲震天的戰場上,他想要總結從古至今的戰爭,找出它隱藏在刀光劍影下真正的本質。

“也罷……”孫武嘆了口氣:“既然趙卿覺得我這個無用之人值得挽留,孫武豈能拒絕好意。”

“我只有兩個請求,第一,不會在趙氏擔任官職,第二,但凡有戰事,還望趙卿能讓我親臨戰場旁觀……”

“求之不得。”趙無恤欣然應諾。“明日大軍便要開始伐邾,先生可與我同車觀戰戰事,趙軍若有不足之處,還望先生點明!”

ps:晚上還有一章(~^~)

第1091章 獅子回頭望虎丘第516章 訪賢第141章 上善若水第342章 盜亦有道(中)第576章 繼業者第851章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第1147章 華夏邊緣第756章 奈何趙軍有弩砲 下第303章 陪臣執國命第657章 大風(14)第30章 鄉中三吏第800章 忠臣烈士第507章 桐宮之囚(下)第718章 圍衛救魯第136章 大射儀(中)第918章 眼看他樓塌了(下)第655章 大風(12)第342章 盜亦有道(中)番外13 秦皇紀(上)第610章 我的兄弟姐妹(上)第105章 端木之風第1024章 中原北望氣如山(上)第49章 有女如雲第402章 這不是減竈計第440章 靈鵲(下)第1023章 令尹之嘆第58章 雨夜驚變(下)第704章 葉公子高第605章 我回來了!(中)第577章 失敗者第364章 漁翁得利第441章 用人第729章 曹國也要來爭霸?第170章 七月流火第698章 攜芍藥以求兮(下)第1049章 ”禁酒時代“第391章 趙鞅出征第343章 盜亦有道(下)第1215章 百無一用第1045章 怒海爭鋒(下)第270章 甄邑攻略(上)第1023章 令尹之嘆第817章 河西第403章 善者勝於未戰之時第237章 道路輿第761章 降 上第1058章 好高騖遠第537章 南子的歸宿第537章 南子的歸宿第455章 黑鐵時代第497章 再笑傾人國第47林1章 羽林孤兒第924章 禍亂之源第551章 我見泰山崩於前(下)第378章 虎入平陽第393章 大盜的綱領第569章 譬如北辰第1019章 裔不謀夏,夷不亂華第782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下)第1063章 棠之戰(中)第986章 韓之戰(下)第111章 暴雨將至第358章 世子之位第4章 單騎走馬第376章 棋走邊角第1120章 人生不滿百第1120章 人生不滿百第143章 欲言又止第1197章 白露未晞第611章 我的兄弟姐妹(中)第871章 韓子盧,東郭逡第1029章 王孫歸不歸?(中)第986章 韓之戰(下)第1170章 自古誰能辨忠逆?第162章 狄服騎射第753章 背水一戰第1098章 濟南第611章 我的兄弟姐妹(中)第394章 圈套第1058章 好高騖遠第495章 墮四都!第935章 人道彌第535章 鬼神第968章 大盜與王孫第811章 大國上卿(上)第277章 前進的方陣第640章 投機者第92章 劍名獬豸第688章 邯鄲九月(下)第531章 投其所好第800章 忠臣烈士第85章 中原有菽第208章 成之誓第251章 新時代(第一卷終)第6章 亂序者死第1029章 王孫歸不歸?(中)第439章 靈鵲(上)第159章 心亦憂止第742章 暴行第67章 大都無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