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0章 答題

“你不懂,這叫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盛苑抽空回了句話,而後繼續沉浸於答題裡。

既然她選擇了採用復古辦法,自然要選擇符合典籍裡的古人處事風格。

畢竟考官可以挑剔她的不是,總不能認爲先賢們的選擇、和歷史印證了的辦法不好吧!

在這個思路宗旨的指導下,盛苑給出的辦法裡分爲三步走。

第一步自然是整合。

雖然題目裡沒有說明她手下士兵數目,但是想來建制應該還算完整,要不然也不用考慮怎麼守城了。

同樣,城內的兵器也許不夠精良,但是應該不是極爲短缺,不然,題目肯定有所聲明。

故而,盛苑將此作爲前提。

畢竟,只要有人就不怕。

首先要將城門把住,內防奸細、外防攻入,很多時候城門都是不經意間讓人悄悄打開的。

其次則要整軍,清點人員和裝備。

士氣低迷不怕,能讓士兵低迷的無非是對內失望對外絕望。

那就速戰速決,在軍前斬幾個貪官污吏,令老弱婦孺哭訴夷狄破城之苦,再選擇重金作爲獎勵。

總之一句話,進,還能等來援軍;退,則全城人一起轉生。

等來援軍,憑着殺敵成績有望加官進爵,一起轉生,那肯定啥都不剩。

這樣詳細簡短利落的分析,暫時提高士氣應該沒問題。

最後,則是整合城內資源,包括富戶豪紳。

這時候自當有人出人有力出力有錢出錢,給士兵的封賞就指着這些人慷慨解囊了。

當然,這些人要是不配合也不怕,拎到城牆上當作內奸論處,震懾一下夷狄、提振一下士氣,順帶着殺雞儆猴也是一樣。

“嗯……”

寫嗨了的盛苑忽然想到了什麼,筆尖兒一頓後,順手將這辦法給刪掉了。

她旋即改成了“以德服富紳,以理勸豪門,以仁義忠義俠義令城內百姓鹹服,城內上下一致,無有不服。”

至於怎麼個德、怎麼個理、怎麼個仁義、忠義、俠義,她則絕口不提。

沒有主政經驗的學子答題,天真單純些也很正常。

盛苑想到這兒,繼續勾勒框架,言及全民動員。

全民動員,這意味着老幼婦孺殘都有用武之地。

畢竟飯要有人做,傷藥要有人制、物資要有人送,這些不好動用寶貴的士兵和正當時的勞動力。

此處勞動力包括郎君和女郎。

畢竟作爲女郎答題,肯定時時刻刻要讓女子的作用突顯。

盛苑此刻還有些幼稚的孩子氣。

她想着,你們不是不樂意讓那個女郎參考出仕?那我就偏偏要將女子作用寫出來,還要寫得你沒辦法反駁,最後只能咬着牙承認可行性。

哪怕你不給我打高分,但是隻要你沒有理由把我試卷淘汰,那就是認同,我就沒輸。

系統感覺到盛苑的幾分意氣,猶豫着要不要提醒她這是考試,還是要以名次爲重,剛想開口,竟然訝異的發現,自己讓主系統給噤聲了。

盛苑對系統和主系統之間的問題一無所知,她沉浸在設想的守城保衛戰裡。

第一步,通過仁義之法慷慨陳詞提升了士氣,掌握了城內資源和人口,那麼第二步就是要經營了。

這一步依然有三個要點,其一是要保證敵人不能攻進來,其二是保證城內不能亂,其三則要留後路。

保證敵人不能攻進來,就要利其器,不光是傳統長弩、弓箭、火藥的攻擊,像是辣椒水、胡椒粉、塵沙灰土皆可下投。

正所謂塵沙可以迷敵眼,荊棘也能沒馬蹄,有用沒用,先扔爲敬。

盛苑唰唰唰地寫完這些,又想象力大開的寫了許多更富有創造力的辦法。

當然,這些事關細節的辦法,寫到最後,又讓她一筆勾銷了。

轉而換成“身先士卒、與守城士兵同吃同戰,箭雨敵之,引其衆而退之。”

在確保對敵可持續戰鬥同時,要確保無內憂,則令民互爲監督,隱則同罪,告則論功。

確保水源安全,沒有密道爲敵人提供捷徑之餘,要發揮城內百姓潛能,以功勞獎賞使能者出。

至於後路,則是令百姓修暗道以藏身藏糧,真若城門打開,百姓還有逃脫之望。

以上兩步是僵持階段的準備,一般來說,重點在於題目裡說的一旬和月餘這兩個時間之間。

一旬是城內資源的支撐期限,月餘是援軍可能到來的時間。

所以第三步則是和前兩步同步進行的。

夜襲!

盛苑覺着夷狄不比中原,面對他們扣邊攻城,講理是沒法子講理的,想要騙他們都不容易。

當然,這不是說他們智商多高,主要是既然打算攻城而入,那些人未必樂意和他們周旋。

故而,盛苑覺着這應該兩手抓,一方面還是要試試能不能騙到,一方面,則是要尋找偷襲之機。

“以微言大義充斥夷狄,以聖賢語教化其,不受,擊之。”

盛苑努力將行徑描述的充滿正義。

哪怕此刻在捱打。

打不打得過,現將道義擺在跟前兒。

盛苑答題的主題思想是“自救”,同時體現出了大義、忠義、節義。

她在草稿上寫得天花亂墜,準備寫到考卷上時,還是有所刪減,該整理的語句還是儘量往典籍上的言語靠的。

復古麼,就要讓人讀着有種看史書的感覺,那就對了!

寫到最後,盛苑難免因爲考慮閱卷官的接受度而略作調整,不顧不要緊,她只要將個人形象往遵古賢、有節義、有堅持、不畏懼、有原則……這些很突出、很讓人喜歡佩的特製上靠就是了。

第一題寫到最後,盛苑採用了包括但不限於像是偷襲、下毒、放火、虛張聲勢、反間嚇唬等手段,將攻城戰變成了拉鋸戰。

“餘不知援軍何時可至矣,然以全城之力保民之生機,傷敵之戰力,削夷狄之氣勢,以援軍、後人之逸,待夷狄攻城之勞,後城可存也。本城雖破,一郡一州一國可保,乃守城之要義。失地存人,人地皆存,以城保國,無悔無懼。”

第28章 誰出的主意第9章 關於女學第104章 書院請家長函第607章 兄妹見面第974章 反駁說第901章 談判(上)第515章 發案第448章 院試前的考試第388章 接着寫卷子第730章 後續(上)第539章 盛菡的盤算第725章 排隊第700章 對奏(三)第753章 準備見第951章 京都裡第951章 京都裡第189章 施夫人第19章 一家同遊第950章 湖畔小垂釣第756章 彼此說第336章 不靠譜的王爺第418章 靜王至皇莊第981章 提者無意第577章 自省第247章 盛苑讀書日常第487章 太后第1047章 安排和舊賬第868章 要考覈第822章 儲位第889章 謹慎第1051章 怒第786章 細說內情第43章 誰怕誰第734章 調解第902章 談判(下)第252章 開學第595章 禮物第372章 主意第840章 翻譯第859章 見面第19章 一家同遊第362章 變化第468章 期許第138章 盛向涯的理由第756章 彼此說第878章 各執詞第612章 不見第690章 繁忙的翰林院生活第706章 盛苑很忙第736章 好言語第187章 盛家的前輩們第604章 洛安府第1004章 岑太妃第176章 系統聽不懂第192章 施夫人之請第499章 答題思路第339章 計成第851章 守安城第72章 當太子挺好第730章 後續(上)第41章 大家一定進來看看啊!第932章 應戰第522章 姑侄第671章 會元第885章 賈裳第400章 考前閒聊第381章 漏風第564章 容夫子的建議第619章 先生的興趣第553章 各緣由第260章 蒙學課程(上)第746章 不離開的小遙第972章 朝庭上的稅收第304章 罰跪第935章 洛都山外秦晉第317章 很不同第718章 皇帝要召見第317章 很不同第517章 姐妹第890章 代言第573章 皇恩浩蕩第311章 同第975章 戶部尚書很累第625章 抗議第264章 塗惠榮第148章 百果宴第588章 隊伍已出發第157章 苑姐兒真高興第838章 朝會上第264章 塗惠榮第649章 聽話第1022章 精彩第210章 孤單的太子爺第499章 答題思路第578章 讓誰賺第356章 皇帝的詔令(下)第682章 得逞第95章 楊氏苦心教女第519章 簪花第669章 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