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4章 劉秀!

第564章 劉秀!

“兄長,爲什麼要追隨諸侯王?”

“妖后禍亂大漢社稷,權臣把持劉氏皇權,你說我爲什麼要追隨諸侯王?”

“可四王他們放任賊軍向長安而去,做下這等親者痛、仇者快的事,難道是值得追隨的嗎?”

“成大事者不拘小節!”

“兄長,你有想過這天下會變成什麼樣子嗎?

你有想過自己要在這天下之間充當什麼樣的角色嗎?

伱有想過如何才能安定天下的社稷嗎?”

“想那些做什麼,只要刀兵在手,何處不能有一個你我兄弟的位置呢?”

“兄長,你錯了。

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

從南陽郡出來的這些時日,我們橫穿了整個中原,見到了無數流離的場景,難道你就沒有發現嗎?

如今這天下戰亂紛起,百姓遭受着苦難,大亂的根源卻不僅僅在於百姓,而在於遍佈天下的豪強,是他們讓天下大亂起來的。

解鈴還須繫鈴人,想要讓天下最快的安定下來,就要讓豪強安穩的待在郡縣之中,讓這些豪強安穩的進入朝廷秩序之中。”

“可是打擊豪強纔是大漢的國策,王莽的改制雖然失敗,但是打擊豪強纔是對的,收回兼併的土地是必須要做的。”

“是啊,打擊豪強纔是對的。

但是這天下的流離失所就是代價啊,無處不在的戰爭、隨時可能出現的瘟疫、倒在路邊的白骨、郡縣之中的空城,這些就是打擊豪強的代價啊!

剛剛走出南陽郡時我夢想着成爲執金吾,執行皇帝的諭令去打擊豪強,維護漢家的社稷。

但是現在,我想問還要流多少血?

還要死多少人?

等到徹底戰勝了豪強,難道不會再有新的豪強出現嗎?

大漢的元氣就在這其中耗光了,四周的敵人難道不會趁着這個機會入侵嗎?

漢室的社稷還能不能在這樣的大亂之中存留下來?

我現在只想讓天下安定下來,哪怕是對豪強妥協。

我要戰亂從中原大地上消失,我不想再看見那一幕幕的人間慘劇。

我要大漢的社稷繼續存續,不要看見現在這樣的風雨飄搖。

王莽和那位公子琪的改制或許以後是對的,但現在我不認可了。

我要用自己的方式去讓天下安定下來,讓大漢的天命依舊存留高天之上。

兄長,那四個諸侯王目光短淺,成不了大事。

跟弟弟回南陽郡吧,我們加入朝廷的軍隊,擊潰那些賊軍。

既能防止大漢的天命傾頹,又能吸收那些賊軍的實力,這是最好的壯大的方法。

等我們的實力強大,就能夠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了。”

……

劉秀騎着馬在直道之上狂奔,身邊則是數百名武士,耳邊兄長的聲音彷彿還在繚繞,“阿秀,你帶着這數百兄弟回去吧,我們兄弟就此別過了,希望戰場之上不會遇到。”

想着這些,劉秀只覺心中宛如刀絞一般。

他雖然是個經學士子,但卻不是那種比較瘦弱的經學士子,而是一個能衝陣的猛人。

義軍越過樑國之後,就在洛陽周邊和朝廷的官兵大戰,曠日持久,面對氣勢如虹以及對兵事愈發熟練的義軍,朝廷這一方節節敗退。

直到三河騎士回到了自己的家鄉,才徹底穩住。

朝廷不敢把軍隊全部派到三河地區,因爲現在的朝廷對所有的漢室宗親都抱有懷疑,南陽郡和關中之間只隔着一個武關。

萬一禁軍出了關,然後直接被堵在關外,關中空虛的情況下,漢室宗親的軍隊直接破入關中,那該怎麼辦?

羽林孤兒和六郡子弟就是應付那些可能會對關中造成威脅的人,以及後續對付諸侯王。

劉秀以漢室宗親的名義加入了剿匪的大戰之中,被任命爲校尉,他作戰勇猛兼之謀略得當,很快就小有名聲。

漢朝的豪強也不都是反對朝廷的,他們只是反對朝廷均田的政策,但是出於傳統的士大夫忠誠的心理,對漢室還是忠心的,目標是換掉如今的統治者,四位諸侯王的麾下就有許多這種豪強。

對於赤眉、東海這些起義軍,自然是瘋狂的鎮壓,與此同時,荊州刺史部的起義軍同時開始蜂起,南陽郡首當其衝,一下子成了衛護關中的前沿陣地。

南陽郡的宗親以及豪強開始投奔他,這些豪強宗族都是同族子弟,熟悉器械,戰鬥素養極高,根本就不需要訓練,而且一來就是數百甚至上千人,還自帶兵器,劉秀的實力迅速的膨脹起來。

邦周千年,鎬京城只做了兩百年的國都,洛陽則做了八百年,在洛陽周圍,有數座關隘。

起義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衝破了虎牢關後,鎮守在其他關隘之中的守軍和義軍,針對這些關隘展開了激烈的爭奪,反而是洛陽這座主城被雙方所忽視。

隨着劉秀聲名漸起,擁有數千人的劉秀很快就成爲了義軍的眼中釘,在叛徒的出賣下,東海軍近五萬人包圍了劉秀的軍隊。

上天無路,入地無門之時。

竟然陰雲密佈,下起了雨,黑暗之中視線不明。

劉秀趁着這個機會果斷率領着騎兵出擊,在漫天的狂風之中,突襲義軍的兵營。

震天的呼喊之中,義軍首尾不能相顧,四散奔逃,死傷慘重。

劉秀當場格殺了東海王,沒有任何人看到,當他殺死東海王時,一點紫星衝到了他的體內。

一戰擊潰了一支義軍,還格殺了一個反王,這一戰讓劉秀聲名大噪,被朝廷任命爲平寇將軍、升爵關內侯,對劉秀勢力來說,還招降了大量的義軍,對劉秀個人來說,成家立業,這一戰都完成了。

雖然沒有成爲執金吾,但卻娶到了陰麗華,人生大願算是完成了一半。

一躍成爲洛陽地位實力較強軍閥之一的劉秀,依舊恪守着之前的道路,他繼續勇猛的作戰,勢力越打越強,個人能力同樣越打越強。

不僅僅是義軍,諸侯王聯軍同樣如此,在麾下人馬超過三萬時,劉秀就給四位諸侯王去信,言辭懇切的說道:“天子在中央統御,諸侯王在四邊鎮守,這樣大漢的天命就不會失去。

現在諸位這樣進逼,是劉氏之間的內耗啊,無論勝敗,劉氏終究是輸了,列祖列宗在上,見到這一幕難道不會垂淚嗎?”

這封信剛到就直接被丟棄了,事情發展到這個地步,怎麼可能停下,劉秀自然是知道這一點的,但經過這一番說和,在天下之間卻流傳着他忠孝兩全、顧全大局、立志興漢的名聲。

劉秀的異軍突起使起義軍進軍關中的願望突然落空,這些沒有根據地的流民武裝的缺陷暴露一空。

劉秀連續的和義軍組織會戰,熟練的使用了誘敵深入的戰術,雙方之間殺的血肉紛飛,劉秀的勢力受損,但是義軍同樣是連遭重創,最大的三支起義軍都被他打得傷筋動骨。

劉秀在這過程中,已經爵升列侯。

但是一個誰都沒想到的轉折點在這個時候到來了,眼見起義軍被劉秀不斷重創,諸侯王聯軍竟然坐不住了,直接越過了虎牢關,進攻劉秀。

劉氏諸侯王竟然和起義軍聯合起來,進攻一個劉氏宗親!

這誰能想得到?

而且朝廷認爲經過重創的農民軍已經不能再構成威脅,同樣要求劉秀進攻諸侯王軍,朝廷將諸侯王聯軍斥責爲“叛逆”。

不過對朝廷來說,諸侯王聯軍和農民軍倒的確是沒有什麼區別,這兩撥人進了長安,從皇太后他們開始,王莽他們恐怕沒幾個人能活下來。

劉秀自然是不會奉詔的,他直接向長安寫下了一封信,“如今賊寇雖然有所疲態,但賊寇宛如火星,這混亂的天下就是乾柴,若是放任,很快就會重新燃起熊熊大火。

朝廷與諸侯王之間應該通力合作。

朝廷應該撤銷新政中有關於土地的部分,使天下的豪傑能夠安穩的爲朝廷效力。”

這一番話幾乎稱得上是政治表態,劉秀忐忑不安的等待着長安的消息,這是他爲天下的局面選擇的最好的解決方法,是他對大漢朝境況的最後努力。

他已經敏銳的察覺到,隨着農民軍漸漸走向衰微,他的軍中同樣開始有異樣的心思,那些先前支持自己的豪強,從思想上倒向了諸侯王軍。

這是一個極其不好的信號,朝廷武力強大,但是關東豪強合力是勝過關中的,這雙方的大戰,一定異常的激烈,不知道會打成什麼樣子纔會結束。

如果朝廷願意妥協,他就能從中斡旋朝廷和豪強之間的關係,既而平定諸侯王之亂。

劉秀匆匆回到城中,急聲問道:“聖旨在何處?”

等到陰麗華將聖旨送來,劉秀連忙打開一看,頓時天暈地旋,王莽厲聲呵斥了他,說他一個戰將,只要聽從朝廷之命征戰即可,朝廷大政豈是他可以談論的!

劉秀從中卻看出了無限的對於劉氏宗親的不信任,朝廷這是懷疑他的用心了。

聖旨的消息很快就散播了出去,加盟劉秀的豪強見到這麼一封措辭激烈的聖旨,心中徹底的升起了轉投諸侯王軍的想法。

劉秀對這種情況自然是心知肚明的,他遙望四周,只覺一陣絕望,這洛陽之地現在是他的困局了,這大漢的天下要如何才能挽救呢?

朝廷、諸侯王、豪強,都在掘大漢社稷的根基,陰麗華陪在劉秀身邊,望着自己的夫君,一位頂天立地的大英雄溫聲道:“良人,天下不爲,君可自爲!

天下之間還有忠臣,關東之地還有列侯,您現在是大豪傑,或許五氏七家都在等着您出現呢?

誰說不能再興復漢室呢?”

陰麗華的這一番話,宛如雷霆炸響,宛如清泉直入心間,讓劉秀一個激靈,雖然想要讓五氏七家認可,難如登天但那也好比在這裡宛如坐困囚龍強得多。

“家有賢妻,秀之福分。”

劉秀下定了決心。

……

“劉君侯何在,皇太后有聖旨到。”

“文叔公往五家之地而去了!”

信使面色蒼白,山洪耽擱了幾日,竟然找不到正主了。

————

上攬豪傑,奮於河洛,羣盜稍平,然諸王陰詭,王莽弄權,竟至分離,慨然曰:“羣豎子不足與謀!”

遂孤身走五州。——《後漢書·光武本紀》

(本章完)

第101章 五國伐宋,吳齊之間的齟齬第542章 勿忘先帝之志!(還2)第457章 朕不允!第736章 王上,臣回來了!第487章 皆殺,皆流,皆刑!第683章 我糜貞既美麗又聰慧!第89章 楚國項刺,爲王赴死第424章 求見洛無疾第61章 一國之相,兩國從之第426章 迎立第226章 雙方第881章 貞觀元年!(10000字,感覺我要燃盡第156章 準備開大第362章 朝見大典近期總結第91章 洛國拉偏架,楚國捱揍第198章 抹掉洛氏存在的痕跡第282章 規矩制度第358章 豪強好多讀者問單更的事,說一下第452章 新一章,重新出發第540章 天意如刀(結婚欠更還1)(求月票!第111章 儒家道統?拿來吧你!第669章 盡入彀中!第122章 素王歷第388章 劉徹:大漢慈父第590章 忠義兩肩擔,無雙劍向東第42章 上架感言第39章 洛宴使楚第56章 洛休薨,地階道具第135章 君位讓於汝,孤到洛國混吃等死第742章 吳國都何處?第722章 一觸即發!第701章 篇章支線劇情出現!第643章 互斥!第447章 高低端路線第318章 洛氏不缺文物第73章 孫武與慶忌第804章 卷終第825章 人心已亂2第304章 和樓蘭借財寶第389章 衛青開始崛起第650章 洛楚第307章 大漢財政第92章 三君薨,一聖隕,仁者無敵第391章 一言退萬敵第644章 陰詭第637章 又行了第832章 神通不敵天數大變故!第758章 烈烈風中霸業休!第55章 百家源流,至聖之道第439章 洛氏二三事下卷末感言第323章 驚第356章 洛陵的憂慮第901章 平陽薨!第753章 魏王賞無可賞,封無可封!第386章 大型資料片開啓,天命的猜測第34章 諸侯同心第457章 朕不允!第184章 列國反應第253章 影帝夫妻第265章 系統大更新,玄階道具第95章 妖氛第613章 斬將破陣顯兇風!第147章 往齊國去第83章 我吳國又沒參加弭兵之盟,打楚國沒問第408章 劉徹的宏偉計劃和覺悟第176章 攻魏第393章 洛陵隕,萬物生(二合一)第318章 洛氏不缺文物第779章 人事起須天命終!第758章 烈烈風中霸業休!第573章 太平道!第374章 危機來臨第726章 青州大都督!第4章 洛水之戰第360章 朝貢第439章 洛氏二三事下第758章 烈烈風中霸業休!第880章 朕是素王之子!(又是10000字,求月第750章 關中竟然是四戰之地?第878章 洛蘇李淵,李世民明心見性!第458章 奉天靖難第470章 無疾薨第885章 貞觀元年諸大事結束第92章 三君薨,一聖隕,仁者無敵第141章 秦國背刺,齊魏終結第573章 太平道!第746章 死去的人,活着的人!第570章 洛川上書!第608章 論天下諸洛異同第589章 佛道相爭鋒,無雙欲向東第771章 大河風雪堅冰上!在秦始皇出來之前先說一下他的人設第316章 白刃不相饒第14章 漢水之戰第288章 嶺南行第442章 風暴第185章 洛人爲何而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