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3章 大漢不會亡!

第673章 大漢不會亡!

發生在兗青之間的這一場戰爭,英侯洛川是非常關注的。

他在天下之間的聲望極高,像他這樣的人,本該穩坐釣魚臺纔是,但他的身份卻讓他不得不走下高臺。

洛英城城牆之上。

洛川遙遙望着西方,太陽正緩緩落下,洛倩身着素衣釵裙靜靜站在他的身旁,洛川突然說道:“夫人,你說誰會贏?”

洛倩沒有絲毫猶豫直接說道:“不知道,你做好了劉備失敗的準備嗎?”

劉備失敗!

洛川聞言沒有說話,只是伸手輕輕撫摸着城牆上的青磚,上面有風吹雨打的痕跡,還有無數刀劍和戰火的氣息,片片磚瓦之中都有英侯國的歷史。

在先漢末和後漢末都曾經有人攻打過英侯國,因爲所有人都知道英侯國是“大漢最後的鐵壁”,但凡是想要掀翻漢廷的人,都不會放過英侯國。

如果劉備失敗了,曹操佔據了兗州和青州,他會是大漢忠臣嗎?

如果他不是大漢忠臣,那英侯國如何自處呢?

夫人的話,洛川的確是不知道應該如何去回答,他做好了劉備失敗的可能,因爲沒有人一定能成功,他沒有做好劉備失敗的可能,因爲他還不知道如果劉備不值得扶持,那還能去找誰來匡扶漢室。

幽州劉虞、荊州劉表、益州劉焉,這三人洛川都是有過相交的,還不如劉備,倘若劉備都不能振興漢室,那天下之下,英侯國應該去哪裡呢?

洛倩望着有些迷茫的洛川,從身後環抱住了他,柔聲道:“當年先祖英文獻侯協助高皇帝定鼎天下,他留給子孫的難道是這一座城池嗎?

英侯所代表的不是一座城,而是存在於三百年大漢人心之中,你這個人在哪裡,英侯國就在哪裡。

只要還有敢於奮作社稷的劉氏在,只要還有願意匡扶漢室的英侯在,大漢就沒有亡!”

洛倩雖然是個女子,但是她的話卻如同金石一般堅硬,她的言語和意志堅不可摧。

洛川只覺一股熱流涌上心頭,他伸出大手蓋在洛倩手上,感受着溫熱與沁香的氣息,緩慢而堅定的說道:“劉備一定會成功的。

等這段戰事告一段落,就讓齊兒和糜氏貴女成婚,既然蘭陵蕭和淮陰韓都對劉備心中懷有疑慮,那就由英侯國來統領徐州士人。”

洛倩微微蹭了蹭洛川,輕聲說道:“這纔是我的丈夫,伱可是天下楷模洛子川啊。

天下楷模應該有泰山般的意志,雷霆般的決心。”

……

二人隨大軍趕路時,

劉備和曹操在兗州境內相遇,當二人相見時,恍惚之間,似乎還是當年勤王一同對抗張角時。

明明已經過去了幾年,但是這一刻卻頗有些恍如昨日的意味。

二人都正處於人生權勢的巔峰,皆是意氣風發的時候,這二人見面就比袁紹和公孫瓚友好多了。

雖然戰陣之上敵對,但是並不影響二人的惺惺相惜,甚至還互相走到陣前,互稱“玄德公”、“孟德公”。

兩軍相距較遠,各自分兵駐紮,曹操邀請劉備戰前煮酒大論,拜帖直接送到了劉備軍中。

在曹操寫信時,曹軍衆人就感覺此舉有些荒謬,疑惑問道:“主公,這是否有些……劉玄德會來嗎?”

曹操聽到所問,腦海之中忍不住回憶起了劉備其人。

雖然相處不過數月,但逃命途中卻是瞭解一個人最好的時機,袁紹和他曹操對劉備的敬佩都是在逃命過程中建立的。

面對衆人的疑惑,曹操輕聲笑道:“你們不懂啊,劉玄德是真正的英雄豪傑,他怎麼會不來呢?

不要說允許帶護衛,就算是隻能孤身赴會,他也會來的,這就是劉玄德的膽色。”

話中對劉備的推崇是溢於言表的,曹氏和夏侯氏的諸位將軍還算是有些瞭解,那些後來跟隨曹操的兗州衆以及潁川衆大多數人就有些懵了。

荀彧若有所思,在這場戰爭可能開始的過程中,曹操就已經無數次談論起劉備了,他爲曹操碾好墨問道:“主公,可要帶護衛前去嗎?

諸位宗族將軍和許將軍,皆是一時之選。”

曹操卻搖搖頭笑道:“帶上吧,劉玄德定然也是如此,他麾下的那些武將,可不是好相與的。

文若你們幾個文士隨我前去,帶你們見識見識這位天下英豪。”

聽到曹操提起劉備麾下衆將,諸夏侯以及曹氏將領皆是臉色有些不自然,當年都是和張角交過手的,劉備麾下的那幾人有多變態,他們是最清楚不過的。

在知道要和劉備交戰時,這些人就互相告誡過,不要鬥將,起碼不要單對單,否則真的是打不過。

面對曹操的拜帖,劉備向軍中衆人笑道:“一千二百年前,洛文公杯酒退熊頓,若是今日我劉備能杯酒喝退曹阿瞞,豈不是能與上古先賢並列了?”

劉備這話一說,衆人就知道他是一定要去了,關羽半眯着眼輕捻鬍鬚,他對曹操的觀感還算是不錯。

況且在他看來,有自己兄弟二人再加上子龍,天下何處不能去得呢?

畢竟張角已經死了!

劉備和曹操就在兩軍陣前鋪下一塊席布,然後將跪坐的小椅搬過來,直接席地而坐,關羽等人皆沒有帶兵器,所有人都是一襲布衣,坐在兩人身後,一言不發。

曹操和劉備跪坐下之後,便互相笑着作揖,曹操頗有些感慨道:“玄德,數年之前,我萬萬沒想到今日竟然會和你在這裡持兵而遇。”

這話中有兩層意思,第一層是沒想到兩人會刀鋒相見,第二層是沒想到劉備竟然有資格坐到自己的對面,數年之前就連一路勤王諸侯資格都沒有的人竟然會這麼快就發展起來。

劉備聽懂了,於是意有所指的說道:“我的崛起是因爲劉氏的血統啊。

因爲先祖的恩德和福澤,得到了英侯和貴戚的襄助。

這天下之間又有多少人的崛起和顯貴不是因爲劉氏的恩惠呢?”

劉備這是在點曹操,說曹操你還記得你的先祖是因爲什麼而顯貴的嗎?

是因爲你的先祖是孝成皇帝皇子的同母兄才顯貴起來的,這難道不是因爲劉氏而顯貴嗎?

曹操面不改色,帶着些許感慨的接話道:“是啊,曹氏曾經也是因爲孝成皇帝的恩德才顯貴起來,所以曹氏和夏侯氏的各位長輩全力支持我起兵勤王,只可惜能力有限,未能勤王功成,宗親鄉黨皆戰死異域。

我曹操上對不起君主社稷,下對不起祖宗鄉人,無顏回宗族之中啊。”

衆人在後面一言不發,聽着劉備和曹操在這裡過招,句句之中都是刀光劍影,這是兩人的理念在爭鋒。

劉備聞言略有些沉默,當年勤王各個諸侯的損失都很大,有的家族真的是把命填了進去,這世上雖然有汲汲於名利之輩,但忠臣義士從來都是不缺的。

曹操起兵帶着的宗族子弟又何止現在坐在他身後的將領呢?

還有那些譙郡譙縣之中的子弟,這些人死在異域,在現在這種宗族大過天的時代中,曹操怎麼能輕易過得去呢?

想到這裡劉備端起酒樽一飲而下說道:“孟德,你若是願意退軍,漢室還有你的存身之地。”

曹操聞言單手握着酒樽,然後望向天空,突然說道:“玄德你說哪一個漢室?

先漢曹氏曾經顯貴過,後漢漸漸沒落,現在後漢失去了天命,你說的漢室是弘農王劉協在李傕郭汜的挾持下所建立的那個嗎?

實在是過於可笑了。

長安那個漢室每下達一條詔令,就是對漢室的一種侮辱。”

雖然曹操從內心之中還是承認劉協帝位的,但現在他是袁紹的盟友,必須要堅守這個道德底線。

這天下的諸侯之中,袁紹是最堅決不承認劉協帝位的那一個,直接就以弘農王稱之。

劉備聞言眼神卻銳利起來,聲音之中帶着金石般說道:“孟德,漢室需要一個皇帝這個皇帝再沒有比劉協更合適的了。”

一個失去了天命的王朝本就搖搖欲墜,岌岌可危了,如果在這個時候就連皇帝這個政治領袖都消失了,那這個王朝還算是存在嗎?

當然是不存在的!

這是劉備所不能接受的,當今天下哪裡有比劉協更正統,卻更沒有威脅的漢室大旗呢?

再也沒有了!

劉協他必須是漢室的皇帝,誰不承認劉協的帝位,誰就是劉備的敵人。

曹操望着劉備突然悠悠的說道:“玄德,當初董卓亂政,孝愍皇帝被挾持,不算無雙侯洛空,天下之間出力最多的是袁紹袁本初,次之則是我曹操。

孝愍皇帝被弒殺,大漢毫無爭議的皇帝就這樣崩殂了。

當初維護孝愍皇帝的三個功臣,無雙侯洛空和董卓同歸於盡薨逝,袁紹和我曹操則突然變成了不遵從皇帝命令的逆賊。

公孫瓚在袁本初爲漢室浴血時突襲冀州,現在卻變成了漢室的忠臣,這難道不是最可笑的事情嗎?

這世上哪裡有這樣的道理呢?

這世上哪裡有這樣不公平的事情呢?

素王上皇、洛孔二聖,先聖孟子,可不是這樣教導我們的啊!”

在大漢朝,孟子的地位是相當特殊的,他的著作《孟子》之中,一半的篇幅大談義之大道,另外一半的篇幅則大談君臣之道、君民之道。

一旦提起孟子,那就說明臣民開始質疑皇帝了。

對公孫瓚這件事,劉備每每想起都感覺頭疼,他這件事幹的真的是讓人有口難言,有口難辯。

但是在這個時候,無論如何都是不能讓的,只能把自己的態度擺出來。

劉備正色道:“袁紹和孟德你的功勞,天下人都看在眼裡,但此一時彼一時,當初你們做孝愍皇帝的忠臣,天下人讚揚你們,現在你們不願意承認建安皇帝的帝位,所以討伐你們。

你們都是大漢的豪傑,若是我等一同維護建安皇帝的帝位,這天下難道會不安定嗎?

公孫瓚所做之事自然是不妥,但同爲大漢諸侯,無論如何不應當因爲個人私怨而置大漢社稷於不顧。”

劉備的意思很明顯,如果不是因爲袁紹不願意承認劉協的帝位,就算是他把公孫瓚吊起來打,他也不會出手,畢竟雙方之間的確是有舊怨。

但是這裡面夾雜着漢室的存續之爭,這就和我劉玄德有關係了,我必須參與,公孫瓚再有錯,他現在的政治立場是和我站在一起的。

而且劉備話中還藏身隱含的深意,你們這些諸侯難道真的是因爲劉協得位不正而不承認的嗎? 難道不是因爲漢室天命墜落,孝愍皇帝崩殂,心中已經懷有別樣的心思了嗎?

曹操因爲對這個話題比較敏感的緣故,自然是聽懂了這其中的點,他深深地望了劉備一眼說道:“玄德入青州,得英侯、二呂襄助,又得呂氏嬌妻,讓人忍不住想起三百年前大漢開國時的景象,天下人都稱讚你有高皇帝之風啊!”

劉備舉起酒杯一飲而下,淡然道:“備乃是高皇帝后裔,有先祖之風,這是自然之理,難道有何不妥之處嗎?”

曹操聞言忍不住哈哈大笑了起來,而且是完全止不住的那種笑,不愧是劉玄德啊!

臉皮真厚!

曹操知道這場談話到這裡就該結束了,於是提出告辭,他站起身就聽到劉備又悠悠的說了一句,“孟德,大漢不會亡,望你早日回到正軌之中。”

曹操驀然轉身,就見到劉備正目光熠熠的望着他,見到他望過來,眼睛之中充斥着堅定之色,“只要還有我劉備在一日,只要英侯、二呂,只要這世人的心中還有劉氏,大漢就不會亡!”

劉備的這一道聲音極高,不僅僅是曹操,在場的所有人都聽到了。

劉備這一聲之中蘊含着無盡的堅決,任何人都能聽出他的決然之意,那是願意付出任何代價的決然。

他站起身,身上充斥着堂皇和光明,這是隻有擁有信仰的人才會出現的狀態。

衆人都震撼的望着劉備,他們毫不懷疑,只要能夠興復漢室,就算是讓劉備粉身碎骨,他也願意!

在劉備這樣的人面前,就算是他和公孫瓚這樣的人結盟,衆人也相信他和公孫瓚不是一丘之貉,只不過是權宜之計而已。

曹操沒有說話,轉身而走,腳步越走越快,再待一會兒,他怕他忍不住會對劉備說,若是真有那一日,他只願做個漢徵西大將軍。

荀彧起身離開之後望了一眼劉備,只覺今日來到這裡見過劉玄德的確是大有所獲,甚至對之後的戰事都相當有幫助。

至少在荀彧看來,這一場戰爭的警戒程度又要提高一個級別,因爲劉備不是那種能隨意擺弄的君主,若是袁術在此戰對面,就算他實力比己方強,那荀彧也看不上。

“文若,這劉玄德如何?”

荀彧正想着這些事,突然曹操問道,他略微一思索,便回道:“的確天下之間少見的豪傑之士。

但在彧看來,這劉玄德比之主公還是差幾分的,其人之所以能有如今的成果,概是因爲劉氏之中的其餘宗親皆是無能之輩,不能扛鼎漢室大旗。

英侯等人無奈之下才不得不選用劉備,主公則不然,奮力而起,雖有宗族之力,但與劉備所得到的助力相比則遠遠不如。

所以劉備不若主公,此戰我軍必勝。”

荀彧除了頂級的治政和謀略能力,他最強的一點就是總能給主公正面的反饋,這是他躋身頂級政治家的關鍵所在。

這世上沒有人會不疑慮,沒有人能始終堅定,因爲人是生活在局中的,沒有上帝視角,就連洛川都有疑慮的時候。

在這種時候,人所需要不是一條更好的建議,而是一個很受你信任的人,堅定的和你說,你做的沒錯,現在只需要堅持下去就能夠贏得勝利。

在曹操軍中,荀彧就是這個能給曹操提供情緒價值的人,他在曹操陣營之中的作用是任何人所無法替代的。

見到曹操離開,劉備同樣起身離開,望着曹操身邊跟着的一羣謀臣,劉備羨慕的簡直要流口水了。

他忍不住回想起了英侯嫡長子公子齊,若是公子齊能夠做自己的謀主,這一戰想必會好打許多。

經過與曹操的交談,劉備尋求謀主的需求愈發的高,因爲剛纔和曹操的交談已經暴露出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那就是這天下諸侯眼見就要不裝了,這大漢的旗幟真的就快要被拋棄了,袁紹對漢室的不屑已經是天下人都能夠清晰所見到的。

在劉備看來,在袁紹這種人看來,如今這大漢既沒有天命又沒有德行能夠得到漢室老臣效忠的君主,自立纔是最佳選擇。

如今遼東燕國的鐵騎愈發鋒銳,現在中原就連天子都沒有了,若是遼東燕國自立爲王,乃至於皇帝,這中原諸侯會做出什麼反應呢?

劉備知道留給自己的時間不多了,他必須要儘快凝聚那些還零星存在於人心之中的漢室餘溫。

第一步就是要擊敗曹操,不擊敗曹操自己就只能被困在青州,若是就連兗州和河南郡都不能打通的話,又何談佔據司州進軍關中去迎接皇帝呢?

劉備轉過身,見到衆人都已經起身,正要招呼着衆人離開,關羽突然重重躬身道:“願隨大哥,興復漢室,縱粉身碎骨,亦不改吾志!”

張飛條件反射般的同樣一抱拳道:“大哥,俺也一樣!”

衆人皆面容肅穆道:“願隨主公,共建大業,興復漢室!”

望着眼前這一幕,劉備走到關羽身前扶起他感動道:“二弟,三弟,諸位……”

劉備忍不住有些哽咽起來,“諸君之願,劉備知曉,願同諸君共建大業。”

曹操等人還未曾走遠,自然見到了劉備一方的動靜,荀彧望着這一幕若有所思,他明白這就是劉備集團的宗旨和文化旗幟了。

這種東西表面上看起來沒有什麼大用,但是對一個勢力來說是無比重要的東西,甚至能通過這種大旗吸引那些極其優秀的人才前來。

興復漢室。

這個旗幟所代表的不僅僅是恢復秩序,還隱含着凌駕天下的大願,不一統天下怎麼能算是興復漢室呢?

這是劉備在隱晦的向天下人表達自己的志向,表明他不是那種只願意坐守一地的守戶之犬,而是志在天下的英豪。

即便是那些對興復漢室不感興趣的才智之士,同樣會對劉備的勢力感興趣,總之荀彧稍微一想就感覺到了這個旗幟所能夠帶來的好處。

他不由自主的由此想到了自己所居的曹操的勢力,該要舉起什麼樣的旗幟才能夠同樣吸引天下的英豪呢?

答案只有一個。

шωш▪ ⓣⓣⓚⓐⓝ▪ C 〇

荀彧的目光望向了長安,這個答案已經出現在曹操陣營之中很長時間了,當初在洛陽無雙侯洛空殺死董卓之後,曹操試圖追上李傕郭汜將劉協搶過來的時候,就是在執行這一條道路。

奉皇帝以令漢臣!

只可惜沒打過西涼兵,導致這一計劃破產,在荀彧看來,這一戰結束之後,無論勝敗都要改變現在的這種態勢,必須往司州關中發展,纔是正道。

兗州這片四戰之地,只能暫時作爲基業,不能一直以這裡作爲根基。

無論是劉備還是袁紹都不是能夠輕而易舉戰而勝之的對手,反觀關中李傕郭汜,是兩個單純的沒有腦子的武夫,擊破這兩人簡直易如反掌。

若是能夠佔據關中,成爲昔年西秦之勢,再遏制三河,就能得到鯨吞天下的氣勢。

荀彧腦海之中有無數的規劃閃過,等到曹操又喚他一聲,便反應過來,現在最關鍵的還是眼下的這一場戰爭。

若是能直接擊敗劉備,佔據兗青二州,再謀奪徐州和豫州,據有中原四州之地,哪裡還需要進什麼關中?

直接北上攻滅袁紹、公孫瓚,南下掃平袁術、劉表之流,六合之內,八荒之中,哪裡還有什麼對手?

曹操和劉備之間的戰爭打的相當謹慎,完全突出一個寧願不大勝也絕不失誤的節奏。

如果說袁紹和公孫瓚的戰爭爭奪的是北方霸主的地位,那曹操和劉備之間的戰爭所爭奪的就是中原霸主之一的地位。

另外一個強有力的競爭者是袁術,但是袁術雖然佔據豫州一部分土地,但是他的目標是江東淮泗。

另外因爲劉表一直在後方牽制,所以實力最強的袁術反而沒有參與這場中原霸主的爭霸戰爭。

劉備和曹操之中的勝利者很有可能就會是挑戰袁術的那個人,如果二人真的能將另外一人打的大敗虧輸,能攫取大把戰爭利益的話。

即便劉備現在是袁術的盟友,但只要形勢一變化,雙方之間的關係就會一變,今日的盟友未必就不會變成敵人。

或者說,在統一天下的道路上,哪裡有什麼盟友?

帝路爭鋒,打的屍骨成堆,血流成河,無數英雄豪傑盡折腰纔是正常現象。

袁術本人對於不能參與中原大戰自然是無比的煩躁,但轉念一想,他的目標一直都是徐州,控制淮泗。

現在趁着曹操和劉備在打生打死沒機會進攻徐州的時候,他先行一步,這簡直就是上天給的機會。

至於劉表,袁術根本就沒有把劉表放在心中,一個就連荊州士族都擺不平的守戶之犬而已,豈是他袁術的對手?

我袁術出身洛陽豪門,乃是四世三公汝南袁氏的嫡子,那庶子袁紹尚且被稱作天下俊秀,我袁術堂堂嫡子豈會不如一個庶子?

而且袁術自忖自己已經控制了九江和廬江,從九江和廬江進入徐州易如反掌。

以目前徐州的形勢來看,想要得到淮泗,只要徐州士族還有蘭陵蕭、淮陰韓這兩家不激烈反對,並不算是很難。

就算是反對,袁術也決意要用刀劍來殺服他們,身爲天下最大的士族之一,袁術自忖就算是殺了那些反對者,也不會有人說什麼。

但就在他自信滿滿的時候,他萬萬沒想到孫堅竟然真的有了不臣之心!

他早就懷疑孫堅當初就有不臣之心,等到孫堅欣然接受朝廷揚州牧任命之後,他的懷疑就已經升到了頂點。

果然等到孫堅佔據了九江郡和廬江郡之後,就變得非常不聽話,不願意聽從自己的命令。

現在更是忤逆自己的命令,在眼見就要大戰的當下,竟然悍然挑起了和江東吳郡的戰爭。

袁術雖然沒那麼聰明,但又不是個傻子,孫堅爲了什麼他當然是相當清楚的。

不就是爲了掌控揚州,成爲貨真價實的揚州牧,進而擺脫自己的控制嘛。

這讓袁術相當的氣憤,破口大罵道:“真是忘恩負義之輩!

當初若不是本將軍,他不過是個朝廷的通緝犯而已,如何能得到現在的身份地位,竟然如此赤裸裸的背叛。

我絕不會放過他!”

————

曹操性多疑,劉備性寬宏,操善刑,備多恕,操以律,備以仁,二者有若道之太極似黑白有分,後人言曰:“操、備皆行王霸道,操愛霸,備喜王,天下豪傑士各奉其主,有此矣。”——《漢末英雄記》

(本章完)

第797章 吾爲洛神犬馬也!第874章 李氏承天!洛氏開帝業的回報!第420章 番外:姬昭見劉徹第548章 天下雲從第637章 又行了第766章 幻想番外:穿越者降臨2第736章 王上,臣回來了!第807章 洛顯之,三日三遷!第149章 白駒過隙第65章 重耳雨中哭洛宮第400章 爲盟主運營官早睡少睡加更第406章 十七歲,封侯拜將!第187章 秦洛之戰:寧鳴而死!第14章 漢水之戰第731章 大將死!第456章 公車上書!第261章 兵仙,楚漢!第43章 勸王殺子第297章 這麼有錢?打劫!第510章 兩難之地第245章 洛亦獻計第517章 我輸給了洛氏啊!第104章 列國(二合一)(爲盟主zjm0911加更第694章 人書!鑑照英豪!第60章 重耳即位,鐵幕落下(下)第137章 燕國驚變第217章 從則王,不從則死第448章 洛氏的道路第828章 人心有疑誓洛水5黃河之盟第842章 李淵第194章 和氏璧第362章 朝見大典第901章 平陽薨!第213章 風來!第478章 洛氏典藏第417章 祁連山下擒兩王第714章 四神醫第226章 雙方第744章 趙國存亡,繫於我身!第166章 齊王,您以爲千年姻親能獨善其身嗎第675章 白馬?哼!定叫他有來無回!第235章 項羽的野望第80章 系統小更新 不能拋棄邦周的理由第301章 洛仲堪第814章 帝死!第502章 人世間的悲哀第631章 諡號第63章 王室宮闈之亂第823章 洛顯之治佛!第798章 洛水誓,衆一心!第388章 劉徹:大漢慈父第48章 管呂之交第272章 韓信,洛陵向北第316章 白刃不相饒第358章 豪強第837章 洛顯之薨,謝道韞死!第384章 爲盟主與道合真加更(求月票)第250章 帶着劉邦老婆孩子逃命第152章 天子託鼎,地階唯一道具第143章 制度和明君賢臣孰重?第72章 問道第85章 定計第197章 文化正統之爭第203章 自古未有生人而神第469章 胡人再現,無疾有疾第828章 人心有疑誓洛水5黃河之盟第278章 帝崩第445章 收穫第410章 準備遷徙列侯第500章 大概是日常第581章 懵逼的皇甫嵩第593章 曹孟德欲報漢恩第493章 離譜的太子!第794章 人之噁心,一至於斯!第389章 衛青開始崛起第534章 進長安第382章 匈奴第79章 吾與良人孰美?第773章 天命縹緲不過虛幻之夢!第609章 洛陽宮中有計謀第856章 最後一擊!第528章 靈爵十二年,諸事落畢第397章 鷹揚校尉洛無疾第385章 匈奴小霸王第281章 重啓廟號 諡號體系第781章 有生死令如山如淵!第357章 再次掀開改革大幕第486章 不殺不足以震懾天下第430章 軍費從哪裡來?第491章 元封第十八年的夏天第814章 帝死!第759章 漢終於斯!漢立於此!(本卷結束!第618章 天下勢在人心向背之間第498章 殷商第637章 又行了第443章 洛氏來了,天就晴了第206章 帝星飄搖第651章 去徐州見糜貞第337章 結算第733章 第一隻能是我們的,孝子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