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揚州城和邗溝

公羊解的改革是卓有成效的,從改革之後的第三年開始,淮國的稅收就增長了一倍,與此同時,淮安城中商人往來絡繹不絕,百姓的生活也有了一些改善。整個淮國都有一種欣欣向榮的面貌。

伴隨着時間推移,淮國的國力穩步提升。二十餘年的時間裡,淮國的耕種面積擴張了三成,人口總數也提升了五成。廢除丁口稅的舉措讓百姓們不再溺斃嬰兒,人口增長自然就多了。

當然也並不全都是好消息,相反,壞消息同樣很多。伴隨着新稅法的推行,有不少貴族都在或明或暗的進行阻撓,這些人通過拖延、多收、故意降低糧食品級,以及其他不同的方式。

對新稅法進行扭曲,阻撓,這些年來被王臨下令斬首的稅吏多達百人。甚至就連一些貴族家族幾被王臨下狠手直接誅滅。

推行新稅法的難度很高,王臨從一開始就給過他們機會,但是總有人覺得王臨不敢如此。最後被吵架滅門者不在少數。

想要推行新政,方法很簡單,拉攏一批,分化一批,打擊一批。簡單來講,就是請客,砍頭,收下當狗。

斬殺一批貴族之後,空出來的權利王臨全部安排給公室以及公族來掌控,

同時在改革稅收之後,王臨也對學院進行了改革。百年以來,這座子珏建立的學院已經成了一座貴族學校,這不符合淮國的利益,不符合公室的利益。

王臨強行規定,淮國學院每年必須有國人學生。王臨想要爲這個國家注入新的血液,不能讓日漸腐朽的貴族階層來拖後腿。

與此同時,在淮國的稅收提升,國庫充實之後,王臨開始對公室和公族進行了整改。

淮國公室子弟,除了嫡系外,三代之後就要改氏,由公室降爲公族,實際上當他們額頭上的玄鳥紋消失之後,就會自動降爲公族。

玄鳥紋消失後,他們爲子珏提供的氣運就會大幅度減少,同時也不會再受到邦周天命的氣運反噬,當然天命玄鳥的庇護也會降低,在改氏後三代以內會變成六維屬性+3,三代之後就是+1,此後不會再變化了。

以前因爲財政原因,對於公族,淮國公室並沒有給予太大的支持。現在稅收充溢,王臨覺得應該將公族也納入進來。

所有公室包括公族的孩子,都必須上學,成績優秀者可以委任官職,身強體壯者可以加入驍果軍,其吃穿用度都爲公室供養,直到其成年爲止。

驍果軍乃是專門爲公室和公族子弟建立的軍隊,也是淮國公室最信任,最重要的武裝力量。驍果軍也是王臨開始建立的。

有淮國公室供養,驍果軍中的公室子弟都是從小打熬身體,跟着學習各種知識,實力很強。這種從小就培養的公族子弟的歸屬感非常高,即便戰至最後一人,也不會投降,只是驍果軍人數並不多,而且培養代價極高。

王臨給予了公羊解極高的信任,而公羊解也不負衆望,爲淮國進行一番改制。經過二十餘年,整整一代人的改制後,稅收政策徹底安定下來。

這些年有大量大臣用各種各樣的理由攻訐、誹謗公羊解,甚至還有一些人故意散播謠言說公羊解要讓邗地復國之類的消息。

但是這些都被王臨否決了,王臨非常信任公羊解,因爲他清楚,公羊解改革幾乎是站在了所有貴族的對立面,只要他對公羊解的支持出有一丁點的遲疑,那些人就會一擁而上。

二十餘年來,淮國被治理的國富民強,稱得上府庫充盈,百姓殷實,商旅往來絡繹不絕,天下爲之大治。

王臨在吞併邗國之後,開始繼續向南,此時淮國邊境已經到了長江,再往南便是吳國。

此時的吳國經過將近兩百年的發展,已經是長江以南的大國。人口更是足有百萬之數。當初吞併邗國的時候,邗侯就是想要逃到吳國,然後藉助吳國的國力幫助他復國。

吳國距離淮國中心淮安很遠,大軍征伐有些不便,因此王臨決定在長江沿岸築城。然後以這座城市爲橋頭堡,向吳國進攻。

經過幾番巡查,王臨最終決定在將維揚築城。維揚在邗國時期只是一座小城,但是其靠近江邊,周圍地勢平坦,還有一處河灣,可以建造水寨,這裡原本就是邗國水師的所在地。

王臨下令讓淮國水師來到這裡駐紮,並且遷徙了兩萬百姓,對這座小城進行擴建。

大量物資從淮安運往維揚,以淮國如今的國力,建造維揚並不是太難,無非就是錢糧。

王臨親自派遣公室子弟前去主持築城,並且將維揚的名字改成了揚州。

揚州城的修築並不簡單,因爲要考慮吳國可能的進攻,所以揚州城是需要建造防禦工事。

大量物資供應,揚州城的建造很順利,甚至還特地挖掘了一條水道,將長江水引入城中。在城中開闢出來水道,方便運輸,同時也是揚州城的護城河。

王臨甚至親自前來揚州了一趟,這揚州城的確是一處好地方。

“君上,揚州城距離淮安有四百里,若是征伐吳國,錢糧需要從淮安調撥,路途遙遠,其中消耗頗大,不如直接開鑿一條河渠,從長江引水,連通淮河、泗水,將淮國南北連成一線。”

“這樣既能方便運輸物資,也方便調兵遣將。”

匠作司的一名大匠向王臨進言道。聽到此言,王臨也覺得很這個主意不錯,當即就命他帶人勘察地形。

邗溝的開鑿需要調撥大量人力物力,但是一旦完成,其中的好處也非常多,這條運河直接將淮國南北連成一線。物資運輸的成本直線降低。

同時也有利於淮國的統治,一旦這河道開鑿完成,王臨在淮安的命令幾乎可以算是朝發夕至。

......

揚州城和邗溝的開鑿是我國勞動人民創造的偉大工程,作爲最早見於明確記載的運河,這很有可能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條運河。邗溝的開鑿爲以後京杭大運河的開鑿做出了有力貢獻,同時爲溝通南北做出了重要貢獻。——《中國歷史·七年級·上冊》

第75章 簞食壺漿以迎王師第68章 鬥勃:你不講武德!第89章 孔子第30章 順水推舟第84章 秦楚攻晉第10章 改革第45章 番國:你覺得我比息侯還蠢?第70章 晉國暗子第78章 學宮第64章 諸侯朝貢第19章 尊王攘夷第40章 滑稽記第8章 籌謀第75章 簞食壺漿以迎王師第51章 死不瞑目第41章 未雨綢繆第60章 望之不似人君第84章 秦楚攻晉第46章 仲國第3章 邗都之戰第21章 征伐萊國第43章 公羊革新第35章 邗國求援第41章 歐冶與公羊第67章 淮國伐巢第60章 望之不似人君第66章 謀取巢國第38章 水軍第76章 狠毒第40章 滑稽記第6章 徐茂使齊第8章 籌謀第34章 貪婪第81章 宮室詭譎第92章 孫武逃淮,崔杼弒君第84章 秦楚攻晉第39章 落水而亡第43章 大聰明第43章 大聰明第45章 番國:你覺得我比息侯還蠢?第12章 伐吳第2章 周軍追至第24章 氣運玄鳥第65章 姑蘇城,魚米之鄉第49章 褒姒第30章 攻城戰第16章 脣亡齒寒第39章 落水而亡第66章 謀取巢國第4章 邗都之戰(2)第12章 伐吳第42章 華夏名劍第15章 梅里第45章 國人暴動,厲王出逃第44章 戰車漂移第48章 新王登基第7章 淮齊之盟第47章 王臨薨第46章 仲國第19章 攻城戰第21章 撤退第17章 首戰得勝第43章 公羊革新第5章 挑撥離間第44章 戰車漂移第77章 西子第39章 暗流第84章 秦楚攻晉第29章 離間第79章 李耳任祭酒第25章 和議第32章 姬烈革新第48章 孫叔敖第26章 和談與封爵第82章 父慈子孝,淮國底線第41章 歐冶與公羊第13章 避其鋒芒第59章 對峙,齊國暗潮第40章第35章 邗國求援第79章 李耳任祭酒第90章 孔子問道老子第92章 孫武逃淮,崔杼弒君第72章 質子第1章 繼承遺產第46章 仲國第47章 王臨薨第33章 築壩蓄水第78章 學宮第52章 配五國相印第26章 淮國並鍾離第20章 吞併紀國第69章 此地有王天下之氣第72章 質子第79章 李耳任祭酒第51章 死不瞑目第73章 吞越第46章 揚州城和邗溝第31章 謀劃邗國第38章 王晟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