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管仲改革

齊國經過數位齊侯肆意妄爲,公室相殘,以及襄王屢次對外用兵,整個齊國已經到了不得不改革的地步,特別是齊國的財政問題,因爲幾代齊侯揮霍無度,早就變得入不敷出。

齊侯詢問管仲如何改革,管仲曰:富國強兵耳。

如何富國?

仲曰:聖人治吏而不治民。

“有三亂,一曰德不當其位,二曰功不當其祿,三曰能不當其官。”

這三種情況一旦出現,國家就要出現動亂。無德之人居於高位,無功之人享用爵祿,無能之人做官,天下定然大亂。

管仲整合了齊國混亂不堪的行政體制,將國家劃分‘叄其國而伍其鄙’。叄其國指的是將國都劃分成二十一個鄉,然後分設三官管理。

‘伍其鄙’就是將國都之外的鄙野分爲五個屬,設立五個大夫,五個正官分管,屬下有縣、鄉、卒、邑分別設立縣帥、鄉帥、卒帥、司官管理。

同時使‘士農工商’各就其業,將部落這種落後的體制徹底清理掉,明確的行政體制讓齊國的管理更加有效精細,並且維持了社會的穩定。

管仲對體制的改革很全面,同時其對軍事和經濟也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將軍事徵召士兵和行政結合起來,規定每一個鄉、卒、邑徵召的數量,讓齊國可以動員的人力增加。

經濟上推行富民,按照土地好壞來徵收賦稅,並且將雜亂的貨幣收回,再統一進行鑄造。接下來管仲根據淮國律法來編纂齊國的法律。

一系列的改革對於齊國來說可謂是一記猛藥。這麼多改革也觸犯到了齊國很多人的利益。但是在得到齊侯的支持後,這些改革也都一點點的推行下去。

齊國的改革剛剛開始,並沒有引起其他諸侯國的注意,但是這些改革很快就被淮國注意到了。

因爲齊國的改革和淮國居然有七成相似,王晟在看到這些改革的章程之後,就明白齊國這是要崛起了。

齊國君臣都有改革之心,這是擋不住的。除非他現在就發動一場伐齊之戰,打敗齊國,換一個齊侯上位。但他也不能保證換一個齊侯就不推行改革了?

齊國不同於吳國,乃是邦周重要國家。淮國攻齊,最後很可能會引來周圍國家的圍攻。更重要的是,淮國剛剛吞併吳國,需要時間將吳國的人口土地消化掉。

淮國吞併吳國這塊大肥肉,至少需要十餘年的時間才能徹底消化,這段時間,王晟並不想發動戰爭。

淮國的學宮自從改革之後,就開始招收了大量國人,並且國人的比例比貴族卿士還要高,這些國人會得到淮國公室的供養。等到其學成之後,經過考覈後,再進行任命。

王晟在吞併吳國之後,就抽到了大量基層官員前往吳國任職,準備花費十年功夫將吳國牢牢掌控。

同時爲了防備楚國,王晟又在吳地長江邊上修建了一座城池。此地東側有山川可依,西面北面有長江水道,南面有河流蜿蜒,可謂是易守難攻。又因爲這裡靠近楚國,楚國大軍不管是乘船而下,還是走陸路,這裡都是必經之路。

王晟在此修築城池,曰金陵邑,駐兵三千,從金陵之後,沿江修築烽燧,以防止楚國水軍偷襲。與此同時,又在揚州對岸修築城邑,鎮守大江,曰鎮江,同樣駐兵三千。

揚州與鎮江一南一北,扼守長江水道。只要這裡不被攻破,吳地無憂也。

楚國位於吳地上游,對於吳地來說優勢太大了,水軍順流而下,就能將吳地和淮南一分爲二。

爲了防備楚國,王晟又擴張了水軍,囤兵鎮江。楚國兩次戰敗,損失不小,因此並不敢繼續和淮國對陣。齊國也在改革,沒有了外部干擾之後,淮國開始也開始快速消化吳國。

大量基層官員被派往吳地,這些基層官員帶來了更爲先進的農耕技術。通過傳授農耕技術,讓吳地百姓不再抗拒淮國,同時改革原本吳國繁雜的稅收。

讓百姓對淮國有歸屬感,這種潛移默化的改變雖然緩慢,但是效果非常不錯。王晟將吳地劃分成十二個縣,六十個鄉,讓學宮的弟子前去管理,同時爲了防止吳地有人不服王化,王晟將大量立功的士卒分封在每一個鄉中。

每一名士卒最少也有百畝之田,同時大多會擔任各地卒帥,維持地方治安,幫助稅吏收取賦稅。戰時會幫助徵調民壯兵員。

淮國施行的是募兵制,半募兵制和農兵制,募兵制則是完全脫產的士兵,這一部分士兵是精銳中的精銳,藤甲兵,羽林軍(驍果軍改成羽林軍了)都是這種,其中多是父子都在軍中,家中有賞賜土地,凝聚力極高。

這些職業士兵中五人爲一伍,二伍爲什,設什長一人,五什爲屯,設屯長一人,二屯爲百,設百將一人,五百人,設五百主一人,一千人,設校尉一人。戰時以千人爲一個作戰單位。這種編制可以讓戰士們在指揮中靈活作戰,如臂驅使。

而且即便是戰敗了,也可以很快重新組成軍陣。但是代價極高,以淮國之富裕,也不過是養了一萬五千餘人。

剩下的半募兵制則是半脫產的士兵,每月訓練一旬,同時分發武器盔甲弓弩,同樣有賞賜土地,農兵就是全民皆兵了,只是在閒暇時間訓練,平時務農,一個月只是訓練兩三天。

吳國這裡的士兵大多都是半募兵制和農兵。只有表現優異,或者立下大功的才能晉升。當然農兵因爲戰力不高,絕大多數都是輔兵,這個時代中,諸侯的軍隊大多都是農兵,只有精銳纔是半募兵制。

按照現實歷史上的發展,要等到戰國時期的魏武卒纔是募兵制。淮國的出現,讓募兵制早了幾百年時間。

吳國有人口百萬,只要完成了這一番改制,整個吳地就能被淮國掌控。到時候僅僅是吳國就能組建數萬精銳。

也正是有完全脫產的藤甲軍在,配合上淮國的其他士兵,淮國大軍才能所向披靡。淮國這種跨時代的軍制也是當初子珏根據前世魏武卒來創立出來的。

第93章 孫武相淮 鐵器時代第83章 徐國覆滅第46章 仲國第30章 順水推舟第81章 宮室詭譎第21章 撤退第15章 邦周伐淮第19章 攻城戰第35章 突襲穎澤第72章 質子第20章 截糧道,斷後路第86章 楚國稱霸第81章 宮室詭譎第45章 國人暴動,厲王出逃第47章 招賢令第7章 淮水之戰第21章 撤退第10章 改革第56章 周室荒唐第1章 季禮使齊第93章 孫武相淮 鐵器時代第35章 突襲穎澤第27章 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求首訂)第73章 吞越第54章 奇觀誤國啊第88章 淮國:霸主?我同意了嗎?第44章 公羊革新(2)第54章 奇觀誤國啊第23章 雲淵會盟第76章 狠毒第35章 邗國求援第6章 徐茂使齊第88章 淮國:霸主?我同意了嗎?第37章 國人動亂第59章 對峙,齊國暗潮第93章 孫武相淮 鐵器時代第89章 孔子第38章 王晟薨第8章 籌謀第35章 突襲穎澤第77章 西子第48章 孫叔敖第73章 吞越第22章 全軍覆沒第75章 簞食壺漿以迎王師第30章 順水推舟第61章 祭天開大第71章 齊晉楚的默契第51章 死不瞑目第77章 西子第40章 滑稽記第29章 離間第70章 晉國暗子第94章 伍員奔淮第17章 淮並吳,管仲相齊第50章 周室東遷第82章 父慈子孝,淮國底線第91章 美人 名劍第26章 和談與封爵第40章第46章 揚州城和邗溝第68章 鬥勃:你不講武德!第59章 對峙,齊國暗潮第63章 淮國稱霸第59章 對峙,齊國暗潮第12章 伐吳第33章 築壩蓄水第65章 姑蘇城,魚米之鄉第67章 淮國伐巢第67章 淮國伐巢第19章 尊王攘夷第83章 徐國覆滅第45章 番國:你覺得我比息侯還蠢?第15章 邦周伐淮第66章 謀取巢國第24章 氣運玄鳥第45章 國人暴動,厲王出逃第65章 姑蘇城,魚米之鄉第46章 揚州城和邗溝第14章 禮樂崩壞自此而始第28章 王釗薨第38章 水軍第41章 歐冶與公羊第74章 應對第23章 剌王南征不復第9章 發展與鹽第30章 攻城戰第70章 晉國暗子第82章 父慈子孝,淮國底線第15章 梅里第75章 簞食壺漿以迎王師第46章 仲國第66章 謀取巢國第6章 齊國會盟第56章 周室荒唐第82章 父慈子孝,淮國底線第11章 亂齊第81章 宮室詭譎第52章 配五國相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