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桑基魚塘

一聽人談論種桑,妙兒最先想到的自然是“桑基魚塘”這四個字,畢竟這是後世人工養魚最常用、收益最高的方法。

所謂“桑基魚塘”,是我國珠江三角洲地區,爲充分利用土地而創造的一種挖深魚塘,墊高基田,塘基植桑,塘內養魚的高效人工生態系統。

這種方法最初出現在廣南東路(今廣東省)一帶,因珠江三角洲由東、西、北三江匯合沖積而成,地處北迴歸線以南,全年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日照時間長、土壤肥沃,是盛產蠶桑、塘魚、甘蔗的重要基地。

但由於珠江三角洲地勢低窪、所以常鬧洪澇災害,嚴重威脅着百姓的生活和生產活動。於是慢慢的,當地居民根據地區特點,因地制宜地在一些低窪、常被水淹過的地方挖深爲塘。挖出來的土一般用來堆壘築基、填高地勢,用深塘則用來飼養淡水魚;而挖出來的泥土堆砌在魚塘四周成塘基後,也可以用來減輕水患。

這種塘基的修築可謂一舉兩得,後來慢慢的,當地百姓便會在塘基上栽種各種作物,且大多人都選擇種桑。既種桑那就定會養蠶產絲,當地百姓大多把蠶糞直接掃進魚塘裡,時日一久、他們發現魚塘裡的魚竟比別處圈養的要鮮肥許多,也就發現蠶沙(蠶糞)用來餵魚的妙處。

於是慢慢的、經過多年的演變,廣南東路一帶的田地,逐漸演變爲魚塘裡養魚、塘基上種桑樹的桑基魚塘,當地百姓利用這種方法一舉兩得、帶來兩項收益。

不過妙兒記得桑基魚塘一直到明末清初才興起,在此之前的古人雖然也興種桑養蠶,但卻都沒挖掘出這個方法。也就是說廣南東路一帶的人,現下雖然大興土木的修築桑園,但卻還沒把種桑和養魚聯繫在一起,純屬是因蠶絲價高才種桑養蠶的。

而如何才能讓蠶吐出能賣高價錢的好絲來呢?

首先必須讓蠶寶寶吃上好的桑葉,把它們養得肥肥胖胖的、它們才能吐出好絲來。

閩南一帶因土壤不夠肥沃的原因,種出來的桑遠遠比不上嶺南一帶,這桑不好蠶不肥,出產的土絲質地自然也就差了一些。

而妙兒受到啓發回想起來的“桑基魚塘”這個法子,卻正好可以用魚糞肥土、彌補土壤不夠肥沃這個缺陷。並且妙兒沒穿越前就聽說過“桑基魚塘”,知道這是一種能夠創造較高效益的綜合養魚方式,並且操作起來其實並沒太大的難度,不存在妙兒不懂的高技術問題……

於是這一次茶館之行、讓妙兒意外有了收穫,並最終確定了賺錢的門路———搞桑基魚塘!

於是一出了茶館,妙兒馬上興奮的提議道:“大哥、三哥,我們把頭面典當換錢後,多買些田吧!”

張大郎聞言不解的問道:“買田?”

張三郎則直接撇嘴反對道:“妙兒你不會是被這日頭給曬傻了吧?種田能賺幾個錢?要是攤上天災收成不好,我們可就真不能把娘留下的那套頭面贖回來了!”

“我又沒說買了田是用來種的!”

妙兒說着故弄玄虛的衝張三郎神秘一笑,隨後鄭重其事的公佈了答案嗎:“買了田後我們就把田挖深成塘養魚,挖出來的泥正好可以墊高在四周當塘基,然後我們就可以在塘基上種桑、用桑葉來養蠶,養了蠶後正好可以用蠶糞來餵魚,這魚吃了蠶糞後慢慢的就能長肥,肥了就能賣錢……”

“到時候我們既可以有蠶絲賣,又有可以淡水魚賣,可是一舉兩得的好事啊!就算我們養的魚賣得不好,這蠶絲再怎麼樣價錢也不會低到哪裡去吧?用我想的這個法子、不會弔死在一棵樹上,把風險攤成兩份、賺錢的機會也就大了!”

妙兒這些話倒也不是她瞎編或是YY出來的,現代的“桑基魚塘”的確是從種桑開始,通過養蠶而結束於養魚的生產循環;構成了桑、蠶、魚三者之間密切的關係,形成池埂種桑、桑葉養蠶,蠶繭繅、蠶沙、蠶蛹、繅絲廢水養魚,魚糞等肥泥肥桑,這種比較完整的能量流系統。

在這個系統裡“蠶絲”爲中間產品,不再進入物質循環。鮮魚纔是終級產品,可以提供給人們食用。系統中任何一個生產環節的好壞,也必將影響到其他生產環節。

妙兒記得珠江三角洲便流傳着這麼一句漁諺———“桑茂、蠶壯、魚肥大,塘肥、基好、蠶繭多”,這充分說明了桑基魚塘循環生產過程中,各環節之間的聯繫。

妙兒是穿越人士,自然明白桑基魚塘一定是行得通的,但張大郎兄弟卻是地地道道的本土人士,所以他們聽了妙兒想出來的一系列法子後,第一反應是目瞪口呆、驚歎不已,第二反應則是半信半疑、不敢相信有這樣奇妙的好事……

於是張大郎率先問道:“妙兒,你這個法子聽起來是很不錯,且一次能有兩個進項,可這個法子可靠管用嗎?”

“當然了,我可不是胡亂瞎掰出來的,”妙兒說着理了理腦海裡的思路,儘量簡單的把“桑基魚塘”的原理解釋給張大郎兄弟聽:“這土絲比較值錢,我們就拿土絲這一塊來細說———這魚糞混入泥土中能夠讓地變肥、地肥了桑自然也就能長得茂盛,而桑長得茂盛蠶必定能被養得白白胖胖的,蠶一肥胖吐的絲也就會既多又好!”

“咱到時候光賣蠶吐出來的絲,就能掙不少銀錢了!我剛剛聽茶舍裡的人說,在蠶桑最旺盛的時期,順德容奇鎮每日都有‘絲船’運生絲出海賣到海外去,那絲船回程往往能夠運回整船白銀!因此順德一帶有‘一船生絲出,一船白銀歸’的說法。”

妙兒說着頓了頓,給了張大郎兄弟一點時間消化後,才接着往下說道:“可見這蠶絲十分值錢,我們種桑養蠶賣絲一定賠不了錢!哪怕我們把蠶絲的價錢賣低一些,再加上賣淡水魚這個進項,三、五年內必定能賺個滿盆鉢!”

妙兒分析得十分仔細、說起來也是句句在理,讓張大郎兄弟聽了後頓時挑不出什麼不好的地方來,張三郎更是被妙兒說得熱血沸騰、恨不得馬上就開幹。

張大郎倒是比較鎮定,並且他很快就追問了妙兒一句:“妙兒,這個法子是你自個兒想出來的嗎?你怎地懂這麼多物事?還是誰告訴你的?”

妙兒既敢大大方方的把桑基魚塘的法子說出來,自是已經想好了應付張大郎兄弟的說辭,只見妙兒大大方方的伸手指了指不遠處的茶舍,笑眯眯的說道:“我剛剛從茶舍那夥人嘴裡偷聽來的!”

“偷聽?”張大郎兄弟齊齊反問了句、一臉不可思議。

妙兒見了一臉無辜的答道:“是啊,他們幾個人聚在一塊兒閒聊,正好說到和種桑養蠶有關的事,我自個兒再仔細一琢磨、就想出了這麼一個法子來!”

妙兒見張大郎和張三郎聞言面面相窺、似乎還是覺得有些不可思議,趕忙有些心虛的補了句:“我前幾天不是都在翻從三叔那裡借來的《齊民要術》嗎?那上頭也有提到種桑,我剛剛說的有些也是從上頭學到的!”

自從妙兒在《齊民要術》這本書上發現了“輪作”這個法子後,張大郎就十分崇拜寫這本書的高人,也把《齊民要術》當成一本十分有用、能夠解決很多和種地有關的疑難雜症的書。因此妙兒後面補的這幾句話讓張大郎很快就釋懷了,不再懷疑妙兒的話,把注意力重新放在桑基魚塘上……

————————————————————7.9號第一更,晚點還有一更——————————————————

第三十五章 小丫頭愛臭美第四十九章 拒不喝藥第三十六章 相國寺之行第二十章 事成第十五章 母女話談第七十七章 自我封閉第三十章 腹黑小子第十三章 妙兒下廚(一)第三十六章 難產第二十六章 自甘墮落第二十一章 投其所好第七章 考驗(二)第二章 遠離山寨第三十五章 小丫頭愛臭美第三十三章 生辰禮物第一百零五章 尤氏遺願(一)第十七章 被迫陪偷情第三十一章 家有賢嫂第八十六章 抄書賺錢第五十三章 妙兒管家第二十章 人算不如天算第五十七章 崔氏獻計第四十一章 多出來的首飾第三十五章 一支金步搖第六十章 馬氏做媒(上)第三十八章 欠揍的小胖子第二十五章 再被“非禮”第七十章 兄長求情第二章 婆媳逛街第五章 總算落腳第四十二章 婉拒第十三章 金榜題名第四章 夫妻交心第九章 突發意外第十六章 通風報信第八十二章 家法伺候第二十四章 再遇“仇人”第二十八章 狠賺一筆(二)第五章 故意添堵第三十三章 “五姑娘”出馬第三十八章 全民皆撲賣(一)第八十七章 北宋賺錢門路第五十一章 事情敗露(一)第三十五章 小丫頭愛臭美第五十五章 忽悠張光第三十四章 憂慮第四十八章 本性如此第四十三章 收穫和回報第二章 遠離山寨第九十六章 再見雙胞胎第三十二章 三郎心病第四十八章 本性如此第七十二章 尤氏的另一面第七十一章 扭轉形勢的意外第五十一章 事情敗露(一)第六章 兄妹齊心第十五章 私會小娘子第二十九章 錯過第三十六章 難產第三十四章 熱鬧瓦肆第二十九章 自力更生第一章 突然示好第五十七章 玉佩的來歷第三十七章 鬱悶的板寸頭第一百章 開襠羅褲第三十九章 缺了門牙第十二章 大快人心第三十三章 生辰禮物第十二章 早有安排第五章 總算落腳第七十五章 大徹大悟第九章 一勞永逸第五十七章 玉佩的來歷第六章 兄妹齊心第十章 後孃進門第二十章 先上車後補票第五十章 一意孤行第二十九章 大郎娶妻(一)第七十八章 和離不易第三十五章 小丫頭愛臭美第十五章 私會小娘子第九十二章 預繳束脩第三十章 計敗第九十九章 睚眥必報第十九章 謀官第八十三章 親情最可貴第六十三章 無情無義第四章 租房和典房第五十六章 七出三不去第二十四章 妙兒釀酒(二)第三章 極品嬸孃第三章 骨氣第十七章 以茶治牛第五十九章 忘恩負義(下)第五十八章 陳年舊事第六十三章 無情無義第三章 自力更生第五十七章 玉佩的來歷第一百零二章 過繼四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