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五章 論而外放

讓人沒有想到的是,江南布政使王秉良,在見過了楚親王藍承羨後,上書請奏新法的利弊,而且對於新法他的態度是鼎力支持!

而且奏摺中詳細的說出了新法對於朝廷和百姓的利,而弊端卻是寥寥幾處,無一不是在說明他心向着新法的,這下有意思了,江南提刑按察使汪春木糾舉楚親王,顯然有些和東安郡王的彈劾遙相呼應的意思。

而江南布政使王秉良卻明顯在支持楚親王的,這下子江南的局勢變成了兩股勢力的碰撞,一下子就讓衆多觀望中的人看清楚了這場,看似沒有過招的較量,而且兩位皇帝對於此事的態度也是兩個分端,太上皇雖沒有直接說明,可似乎很不滿意新法,而新皇帝元興皇帝則自然是喜歡新的。

此時剛好經過了一個月一次的經筵一過,元興皇帝似乎也學到了許多,以輔政閣大學士到翰林院士,以及翰林院的各個翰林,而其中已經升爲編撰的俞渙,卻被元興皇帝看重,其中有一處原因是,俞渙被藍承羨提攜過,當然這些只是元興皇帝所知道的,而俞渙自然不知,經筵一過,其他人都退下了,而元興皇帝則留下了他。

“俞卿,看看這位江南布政使的奏摺吧!”元興皇帝似乎也很喜歡跟這種年輕的官員們打交道,也許是因爲太上皇的存在,讓元興皇帝的壓力愈來愈大,以至於這些時候,元興皇帝不得不把目光投向翰林院,翰林院作爲重臣的培養機構,也算是儲存了一些年輕的官員了。

大安王朝的輔政閣雖然沒有出身的偏見,可如果你的履歷裡有翰林院任職的經歷,對於皇帝來說,自然更加的信任,大安輔政閣到目前爲止都是因爲皇帝的喜好,只要皇帝覺得可以,而且官職到位了,基本沒有大臣可以反對的。

俞渙恭敬地從大內太監周奎手中接過了奏摺,仔細的閱讀着上面的內容,不緊不慢,讓一旁的周奎暗自着急的想提醒一下他,可元興皇帝似乎也不着急,看起了御桌上的其他奏摺起來。

好一會,俞渙纔將奏摺讀完“回皇上微臣看完了,江南布政使王大人看來對於楚親王提出的新法,很有研究,利弊都說的得體,微臣觀之,似乎按照王大人的意思,新法不執行,恐是我朝的損失啊!”

俞渙看到了關於楚親王藍承羨的奏摺就知道,肯定是目前朝野議論紛紛的新法了,在他看來,作爲宗室的王爺,他已經是超然的身份,而且新法的出發點自然是爲朝廷和百姓着想的,自然不會是爲了他自己,如果真的是自私點來說,就是鞏固藍氏皇族的統治吧。

所以俞渙雖然知道自己一表態,自然會成爲衆矢之的,不過見過幾次元興皇帝的他,自然知道元興皇帝是心向新法的,從他知道革新鹽政的時候,元興皇帝的興奮勁就能看出端倪。

所以俞渙才大膽的說出了此時元興皇帝心中的話,果然元興皇帝聽了大笑“愛卿說的有些過了,新法好壞目前還看不出什麼,不過你所說的,如不行新法,還真是朝廷的一大損失,不過俞卿家中可有田產?如讓你家裡也一樣跟着國法一樣納糧呢?”

其實元興皇帝不是問的第一個朝臣了,大多數都是含糊其口,投機取巧的也會順從他的意思說幾句新法的好話,可基本上沒人真正意義上的支持新法,因爲這等同於跟他們伸手要稅銀呢。

“微臣起於微末,得皇上聖恩才得以入朝爲官,可新法的意義重大,微臣覺得即便是家中再多的田地,難道就不應該上交一些給朝廷嗎?外邊的士人大多數說,我朝優待士人,可士人多少,天下間掛在舉人名下的田產又有多少,說來慚愧,微臣自中了金榜以來,家裡送來的田契也不知多少,微臣尚且如此,可知這些朝臣,外邊的士子們,他們名下又掛名了多少的田產,而且收多少稅不也是皇上說的算嗎,微臣覺得,這些稅銀只是很少一部分,爲什麼就不願意繳呢?”俞渙很是誠懇的說道,他說的雖大義凜然,可不過他心中所想,其實朝臣也好,還是士紳階層也好,他們大多數自然不在乎這點稅銀,可一旦開了這個頭,以後加收明目就沒得藉口了,那麼不管朝廷怎麼樣,對於士紳階層來說,這個就是不能接受的。

元興皇帝聽了滿意的點了點頭,他就愛聽這種年輕官員對於官場朝臣的批判之詞,而大臣們自持身份,很少能夠以身,而其他百官們卻一派祥和之氣,這讓這位年輕的皇帝不是很想看到,他更多的還是希望朝廷變得更加有朝氣,而不是循規蹈矩按部就班一起混日子養老的,他需要有人和他一起往前衝的勁。

“愛卿所言不錯啊,看愛卿也在翰林待了一段時間,可想去地方上做一任父母官啊?”元興皇帝的語氣像是在徵詢。

“微臣願聽皇上安排!”

俞渙則是大喜,翰林院是晉升之所,不過卻不是久待之地,如果一個新科進士幾年甚至十幾年一直待在翰林院,那麼足以說明,皇帝或者是上官根本就沒有在意你的爲官之道,而外放出去,纔是新翰林們最想看到的結果,況且此時還是元興皇帝親自欽點,俞渙何不欣喜。

“嗯,應天府朝天縣你應該知道吧,前知縣因爲陳家一案,已經被朕給發配去了交州,希望愛卿能不負朕之所託,再者新法如真的可行,愛卿一定得好好按照新法來執行,朕想看看江南一地,新法行了以後,到底能有多少改變!”元興皇帝也是嚴肅的說道。

“微臣一定不負皇恩,若新法能行,微臣定當極力推行,讓皇上以及朝廷看到,新法對於百姓來說到底是好還是壞!”俞渙跪地謝恩,朝天縣知縣是省城附郭縣,所以知縣也是從六品秩,和他此時的翰林院編撰是一個品秩的,不過能外放知縣,也算是左遷了。

第二百七十四章 輕鬆制服第三百五十五章 朝儀彈劾第三百八十三章 沿途聞喪第四百四十二章 疑是密探第二百八十四 搜刮錢財第六十二章 張燈結綵第四十九章 對策來了第一百一十三章 成人之美第一百五十章 疑惑第一百七十一章 西北商人第三百六十四章 工程開建第三百七十九章 新式馬車第三十五章 贖身不由已第一百一十五章 望族第一百五十三章 迴歸第三百三十四章 奇思妙想第三百八十五章 席間默論第三百零三章 擔憂和變革第一百一十五章 望族第三百零四章 全新作物第二十八章 佳節家宴第三百五十五章 朝儀彈劾第四百一十八章 殘兵互換第一百零三章 虛驚第四十四章 終成眷屬第二百五十九章 許家兄妹第二百五十三章 夫外妻憂第一百三十五章 相爭第三百六十一章 一朝失勢第七十七章 唐家女兒第三百八十三章 沿途聞喪第六十五章 春闈考官第二百三十七章 弱情之面第二百八十章 似是而得第六十七章 第一才子第一百七十六章 好奇第一百一十八章 世事無常第三百六十章 事態轉變第一百二十一章 騎鶴第三十六章 一點成千金第一百八十二章 一言不合第一百一十九章 落幕第四百三十八章 樂天謹言第二十八章 佳節家宴第三十一章 不滅的求情第二十六章 皇宮選秀第三百七十章 徐府家事第四百四十五章 據足林東第三百九十一章 葉家叔侄第一百二十一章 騎鶴第四百三十章 木軌工程第二百四十六章 以勢壓人第一百七十五章 逃出臺府第四百五十三章 驚動落幕第六十七章 第一才子第三百二十四章 當頭薰心第一百七十六章 好奇第二百七十五章 楚王世子降生第三百二十四章 當頭薰心第一百一十四章 不了了之第一百六十五章 看透第三百六十七章 不得人心第四百二十九章 落得乾淨第二百七十六章 再起波瀾第一百五十九章 江南蘇家第二百三十三章 給個公道第三百一十八章 等待回覆第二百五十一章 新法疑論第一百八十八章 胡亂猜疑第一百八十七章 難題相加第三百四十章 不撞南牆第二十七章 病去如抽絲第一百九十章 陸鳶歸家第七十三章 推波助瀾第二百章 提刑按察使第五十八章 邢衛死士第三百四十三章 親人相見第二百五十章 下以而音第三百六十九章 急流勇退第二百二十章 不懂不解第四百四十四章 情意難解第一百六十三章 質疑第二百七十五章 楚王世子降生第四百三十五章 強將主幼第四百零六章 後定撤軍第二百五十八章 朝天新知第九十五章 大戲第二百九十五章 繼續進剿第三百二十三章 漠語言情第二百三十八章 家財無人繼第四百章 真正雲動第二百九十六章 海上迷霧第三百二十二章 情長意短第三百三十一章 天倫之樂第三十章 偶得信道第一百五十八章 平常心第四百零五章 各自目標第六十七章 第一才子第八十五章 面目揭開第二百六十四章 郡王之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