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各國

隨着時間的步伐不斷前行,楚國的變法不僅令整個楚國都沸騰起來,同時,消息傳到各國,整個天下也沸騰起來了。

宋國王宮。

宋王得到楚國變法的消息後,大喜道:“咦~~寡人等了許久的機會終於來了,熊槐那個老小子終於在楚國變法了。”

前來稟報的大臣唐鞅恭賀道:“恭喜大王,賀喜大王,宋國的心腹大患終於消失了。”

宋王笑着擺了擺手:“欸!此時向寡人道賀還爲時尚早,待寡人重新拿回朝中權力,再向寡人道賀不遲。”

說着,宋王的目光投向宮殿的前方,那是太子貞處理政務的地方。

自從宋國在淮北慘敗之後,他就一直在後宮裝病不出,國中大事全都交給了太子貞。

而太子貞正如他所預料的一般,先派人去楚國求和,成功的穩住了楚國,然後又將潁東之地歸還楚國,避免了宋國率先遭到魏國的報復,接着太子貞又向楚國稱臣,終使楚宋兩國重歸於好。

如此,不僅他這個被楚王怨恨在心的宋王躲過了流亡危機,而且宋國也渡過了一次巨大的危機。

否則,要是宋國也如魏國,遭到楚國報復,甚至還是幾個大國聯合攻擊,那宋國遠不如魏國的實力,宋國是肯定堅持不住的,說不定還像越國一樣,一戰亡國。

而現在,宋國已經沒有外患,楚國也因爲變法而無暇他顧,那麼現在就到了解決內憂的時候了。

宋王看着前殿的位置微微一笑。

權力只有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讓自己安心。其他人,哪怕是自己兒子也不行。

想着,宋王立即問道:“賢卿,現在國中局勢如何?”

唐鞅聞言想起太子貞這段時間裡多次與他爲難,他的好友已經被貶斥兩個了。

想着,他立即應道:“大王,國中局勢尚好,因之前國中上下同心協力,共同應對來自楚國的危機,是故朝中平穩如故。

只是,自從楚國答應楚宋和好後,太子便開始多番打擊異己勢力,貶斥公子王孫,幸賴相國出面頂住了太子的壓力,這才讓國中沒有出現大的動亂。”

說到這,唐鞅立即向宋王長拜道:“大王,太子寵幸小人,排擠賢人,倒行逆施,國中人人自危。此時還請大王出面,穩定國中,定鼎朝綱,以安人心。否則,繼續讓太子胡作非爲倒行逆施,則國將不國矣。”

宋王聞言立即露出驚訝震怒之色,怒道:“什麼,竟有此事,寡人將國事託付於太子,本是要將國家託付於他,可是他卻如此做爲,豈對得起寡人的一片真心。

傳詔,立即召集羣臣議事,寡人要重整朝綱。”

唐鞅大喜的應着:“唯。”

“傳詔,讓曹將軍率領軍隊進入商丘,控制商丘大街小巷,以防止宵小之人作亂。”

“唯。”

“傳詔,請太子來寡人寢宮,寡人有大事吩咐。”

“唯。”

另一邊,太子貞府上,太子貞正容光滿面的處理着國事,良久,處理完國事,太子貞這才擡起頭來,然後伸了一個懶腰。

“唉~~”太子貞輕輕一嘆,然後看向宮城的方向充滿了期待。

父王病重不能理事,他已經掌握了宋國的權力。而宋國之外,楚宋兩國重歸於好,且楚國已經開始變法,無暇他顧。魏國主力盡喪,自顧不暇。齊國那邊,匡章剛死不久,好像新任主將又病了,短時間內也無暇他顧。

現在宋國的內外形勢可是一片大好,只要···只要他在趕走代表趙國利益的相國仇液,然後罷黜令人不喜的重臣唐鞅,然後徹底控制宋國的軍隊,那就完美了。

如此···只要父王歸天,那他就將成爲名副其實的宋王。

只是···父王已經病了好幾個月了,但病情既不好轉也不惡化的,在加上相國仇液大臣唐鞅一直在朝中跟他爭鋒相對,而還不是宋王的他也不能名正言順的強行罷黜他們,這令他有些不安。

更令他不安的,還有守衛商丘的宋軍,雖然他多次拉攏,可是守將卻只表示願意效忠宋王而不是宋太子,還說只要他正式即位,那商丘的守軍就全都聽從他的吩咐。

雖然他也想將效忠自己的軍隊調到商丘來,可是這事他纔在朝中開了一個頭,就遭到司馬以及大多數朝臣的強烈反對,是故此事只好作罷。

不過,還好的是,畢竟父王年事已高,已經八十歲了,也沒多長時間了,很快他就可以正式即位了。

這點時間他還等的起,因爲時間站在他這邊!

想着,他內心的不安也微微一鬆。

就在此時,一個侍者前來稟報道:“太子,大王使者來了,說是大王有要事吩咐,請太子立即前往大王寢宮。”

“父王有事?!”太子貞一驚:“難道···”

想着,太子貞立即吩咐道:“來人,備車,我要進宮···”

另一邊,楚國變法的消息也傳到了各國。

韓王:“楚王賢明,從寶庫中挑出一份重寶送給楚王,一則表明寡人的臣服與支持,二則祝願楚國變法成功。”

魏王:“楚王英明神武,能爲人所不能之事,傳詔,從寶庫中挑出一份重器,並帶上五千金,向楚王祝賀,祝賀楚王變法成功。”

秦王:“楚國終於變法了,寡人等這一天已經等了很久了。傳詔,立即給楚王送去一份禮物,以爲楚王賀。同時,武關那邊只留下一千守軍,其餘守軍全部調回,並解散南鄭的大部分守軍,以示秦楚之好。”

齊王:“傳詔,立即派人去楚國送禮,向楚王表達寡人的仰慕之意,爲楚王賀。”

而在燕國這邊,燕王得到楚王開始變法的消息後,頓時大驚失色。

“齊國滅國之仇,寡人時刻銘記在心,然燕國力弱,寡人雖勵精圖治二十年,也依然遠遠不是齊國的對手。

楚王賢明,而且楚國實力強大,之前寡人一直以爲,能幫助寡人報仇雪恨的一定就是楚國。

可是···可是現在楚王竟然在年事已高的情況下,冒然進行變法。”

說着,燕王一臉的無奈道:“楚國那邊的情況,寡人可是聽在楚國用事的安石君公子安說了,楚國封君上百,遍佈楚國各地,全都有封地中的軍政所有大權,實力異常雄厚。

如此情況下,吳子當年都失敗了,楚王現在又豈能成功?

不行,寡人得勸勸楚王。”

說罷,燕王立即拿起筆來,準備寫信勸說楚王。

只是,纔拿起筆來,燕王又愣住了。

“唉!寡人何德何能,又是什麼身份,豈能勸阻的了千里之外一意孤行的楚王。”

長吁短嘆間,一個侍者匆匆來報:“大王,不好了,剛剛谷陽君府上傳來消息,谷陽君鄂啓病死了。”

“什麼?”燕王大驚,接着反應過來,立即下詔道:“傳詔,立即派人去楚國報喪!”

第六百三十章 伐宋第三百七十章 會師第八百五十一章 頒佈爵位 上第九百六十九章 進諫第八百二十一章 國之寶也第四百九十四章 消息第七百三十九章 新年至第六百二十二章 再次會盟第四百四十一章 復建滕國第一百六十九章 神鐵第四百二十九章 突圍第一百四十一章 琉璃與紙第二百八十八章 估計重施第三百四十七章 局開第三百一十九章 妥協第五百六十八章 援軍到來第三百四十七章 局開第一千三百二十五章 百年韭菜第九百四十二章 以退爲進第二百一十七章 休兵第八百三十三章 血洗越地第四百九十八章 交易第五百八十六章 分金第九百零四章 非分之請第七百七十七章 上庸之戰 五第一千兩百四十章 勝敗根源第七百七十三章 上庸之戰 一第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人心所向第六百七十一章 斬將第一千零八十六章 兵進大梁第六百四十六章 子蘭第三百二十八章 殺機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趙雍求教第八百三十章 各有所志第七百零一章 毫無退讓第八百六十七章 淮北之地兩百里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猶如此案第八十七章 渡河戰起第五十七章 逼迫秦國第九百五十八章 城破第九百四十七章 初議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通告第五百八十二章 動搖心志第四百一十九章 魏國使者第七十四章 兵力配置第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福無雙至第五百三十九章 決戰 四第三百九十四章 欺詐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欲伐河東第七百零一章 毫無退讓第一百二十八章 增長人口第一千三百二十一章 聯軍潰敗第四百零八章 開始第七百四十章 遊說第一千三百四十九章 今夜起事第六章 燕國滅亡第一千兩百三十四章 屈原到齊第一千三百一十九章 新君即位第一百九十一章 互通第二百二十章 越使來第七百九十九章 彼來我往第一千兩百一十三章 羣臣請命第九百二十六章 驚變第三百二十八章 殺機第六百四十一章 前睹後追第三百五十五章 疑慮第五百二十一章 抵達吳城第一百二十八章 增長人口第一百七十一章 借人第一百六十七章 封君上書第三百三十章 獻策第一千一百七十九章 你怎麼看第八百三十八章 人定勝天第九百一十三章 十年之計第六百二十九章 勸說第八百六十一章 不依不饒第一百五十一章 太子之師第一千零二章 大勢第一百四十三章 知北涯第一百九十二章 環淵第六百零八章 宋國內爭第二百三十三章 蘇代使宋第八百五十三章 頒佈爵位 下第九十一章 韓軍敗退第四百八十章 戰前準備第八十三章 親自救援第一千兩百五十章 冷言破心第九百四十二章 以退爲進第七百九十章 趙國之亂第一百三十七章 包子石磨第一千兩百六十六章 如同二君第三十四章 犀首背鍋第六百零七章 戰和之辯第八百九十一章 回到郢都第八百六十七章 淮北之地兩百里第一千兩百零六章 晴天霹靂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大義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典籍第三百七十四章 伐薛第八百零七章 欲都壽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