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六章 現情

五天後清晨,熊槐在昏睡中被李秋喚醒。

定了定神,才記起今日是召集重臣議事的日子。

在牀上有賴了一會兒牀,直到李秋第二次前來提醒,熊槐才睡意全無。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溫柔鄉,英雄冢,古人誠不我欺!”

感嘆一聲,熊槐輕輕的搖了搖趴在自己身上的韓美人,卻見其微微扭動了一下身體,然後又沒有任何動靜,依舊睡得昏天黑地,接着口中還流出一絲口水,順着臉頰直接滴在熊槐的胸口上。

見此,熊槐溺愛的揉了揉她的頭髮,然後將其從自己身上抱下。

更衣完畢,離開自己的寢宮,熊槐吩咐道:“不必叫醒韓美人,等她自己醒來即可。”

“諾。”

“令尹他們全都到了嗎?”

“回大王,羣臣已經全都到了。”

“好!”

來到大殿,禮畢。

熊槐看着楚國的重臣道:“今日召集卿等前來,乃是爲了攻打越國一事。”

“此事寡人在十餘年前就開始佈局,自數年前正式決定伐越之後,直至今日,時機才逐步成熟。”

“楚國伐越,寡人最擔心的秦齊兩國,經歷上次一戰之後,先後遭到削弱,而且趙國奪取秦國的上郡,魏國又佔據秦國的少樑,秦國現階段的注意力全在魏趙兩國身上。”

“而齊國雖然已經打破了外交孤立的局面,但是經過寡人再三削弱,也急需時間進行修養。”

“現在的問題只有兩個,那就是楚國是否已經做好了大戰的準備,還有越國局勢是否有利於寡人伐越?”

說着,熊槐向鬥由問道:“太府尹,熟話說三軍未動糧草先行。卿先說說我楚國的太府是否已經做好戰爭準備了?”

隨着楚王詢問,羣臣全都把目光看向太府尹鬥由。

公孫衍聽着楚王的話,又見楚國羣臣全都見怪不怪的表情,立即意識到,這是楚國上下早就達成共識的事情。

心中難免有些失落。

果然,楚國雖然警惕秦國,但是如果秦國沒有出關東向,那麼在地利處於絕對劣勢的楚國,也沒有主動攻打秦國險關的意思。

事倍功半,甚至勞而無功的事情,楚國並不熱衷,這從兩次各國伐秦,楚國全都出工不出力就可以窺得一二。

只是現在之前的秦王已死,上郡西河全都被打開缺口,公孫衍對秦國的恨意已經消散一大半,剩下還有一小半,那就是張儀還沒死。

正想着,那邊鬥由已經開口。

“大王,這幾年來,臣一直都在爲伐越一事準備糧草等戰備物資,只是天下紛爭不斷,我楚國也是連年大戰,即便臣把楚國太府中所有的錢都用來存糧,至此,也僅僅只是準備了三年大戰的軍糧,而且還是以賣米爲主的儲備糧。若是僅僅伐越一戰那倒是足夠了,只是接下來面對各國圍攻,舉國而戰,恐怕還有所不足。”

鬥由拜道:“臣無能,請大王降罪!”

熊槐凝重的點了點頭,三年大戰的糧食的確還很勉強。

一旦各國羣集來攻,那麼楚國這麼大的地盤,即便僅僅只是防守,那也需要舉國而戰不可。舉國而戰需要徵召的士卒與百姓,恐怕會很多很多,這樣一來很可能繼續種田的人就沒有多少了,一旦曠日持久,那麼糧食就是致命的問題。

想着,熊槐開口道:“無妨,現在距離伐越還有時間,太府尹繼續囤糧即可。而且,寡人已經決定,接下來的一年內會修養生息,不會繼續出兵作戰了。”

“諾。”鬥由聞言鬆了一口氣,一邊大打出手,一邊還要備糧,太府的壓力不是一般的大。

問完糧食的問題,熊槐向昭魚問道:“司空,不知現在現在百工府庫中的軍械準備的如何?”

昭魚張口就道:“回大王,此事臣早已做出安排,數年來一直用大量的工匠來打造守禦之器,少部分的工匠用來準備伐越之事,歷時三年,如今已經準備就緒,武器充沛,即便各國來攻,大王也無需擔心軍械不足。”

聽到這個消息,熊槐立即笑道:“好,這的確是一個好消息。”

說着,熊槐向陳軫問道:“刺史令,現在越國那邊如何?”

陳軫應道:“大王,根據越國傳來的消息,原本越王在越蒙的建議下,在這一兩年來沒有重用公子蹄的情況下,越國的內爭已經有所緩和。”

熊槐聞言一皺眉,這不是一個好消息。

風平浪靜的越國,對楚國來說不是一個好越國。

“不過,在不久前越王舉行的秋獮活動時,這一情況出現根本性的扭轉。”

熊槐接着一喜,開口:“是何情況,賢卿快快道來!”

陳軫笑道:“上次越國秋獼,越王以公子玉留守吳城監國,帶着公子蹄返回會稽,這本來是對公子玉極爲有利的。但是在會稽哪裡,公師隅幫助公子蹄到處牽線搭橋,爲公子蹄引見越國本土的世家大族。”

“結果,本來就備受越人青睞的公子蹄,與會稽的越人相談甚歡,各大家族紛紛倒向公子蹄。越王帶着公子蹄回到吳城後,公子蹄在朝的實力突然暴增,迅速壓倒公子玉。公子玉即便得到了越王心腹重臣越蒙的支持,依舊還處在下風。”

“爲此,公子玉在昭滑的建議下,派出心腹前往越國各地,開始拉攏當地的大家族。不過,不幸的是,消息走漏,被公子蹄得知。同樣,公子蹄不甘示弱,也派出使者前去各地拉攏羽翼。”

說着,陳軫露出笑容道:“大王,照現在的情況繼續發展下去,若是越王不強力干預的話,用不了多久,越國不僅在朝中出現兩黨相爭,恐怕會舉國分成兩派,紛爭不斷。”

熊槐詫異的問道:“難道越王對此情況就沒有插手干涉嗎?”

陳軫搖頭道:“回大王,越王當然干涉過,不久前曾同時召集公子玉與公子蹄入宮,然後將他們痛罵一頓。”

“但是效果並不明顯,除非越王現在立即確定太子,並且殺掉另一人,或者兩人全都殺掉。否則,現在的情況,公子玉與公子蹄根本不敢停下來,只能在這條不歸路上漸行漸遠,拼命的拉攏各方勢力。”

“只是公子蹄的先機優勢太大,公子玉即便竭盡所能,現在面對公子蹄,依舊還有很大的劣勢。”

第七百零九章 揭開序幕第四十五章 楚宮反應第二百三十一章 強攻第二百七十一章 求和第六百四十七章 消息第一章 楚國懷王第七百一十七章 楚宋講和第三百零六章 現情第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亂其心志第一千三百二十八章 宋國內亂第四百一十六章 田達第九百五十五章 承諾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通告第二百零五章 仁義第一百零六章 欲建募兵第八百二十一章 國之寶也第三百零九章 議單騎第四百八十七章 多行不義第六百二十四章 破心第六百六十八章 形勢第三百四十五章 求援第二十一章 國人逃亡(求推薦)第七百八十八章 二政第一千兩百五十八章 水軍歪樓第八百三十九章 推舉再行第四百二十八章 合圍第二百三十七章 扣留蘇代第八百九十七章 對症下藥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重罰第八百七十章 宋國已定第八百三十八章 人定勝天第八百零六章 惠盎來楚第二百六十四章 改頭換面第四百二十二章 前夜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廷爭 下第一百三十三章 恩威並施第二百九十章 遊說第四百三十二章 投降第九百四十章 公孫父子第三百九十五章 回軍第三百五十二章 孕第三十二章 田需之謀第六十八章 景翠東移第五百四十八章 善道第一千兩百七十一章 聯姻燕國第五百二十二章 吳城內外第八百二十三章 大宴羣臣第十六章 心有憐惜第八百二十一章 國之寶也第一百二十五章 熙熙攘攘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劫掠第六百二十三章 圖窮匕見第四百四十章 軍情第三百零二章 虛實第五百三十五章 激怒第二百五十五章 拜祭第一千兩百三十章 主將人選第四百二十七章 援軍第一百七十八章 廷議第九百七十三章 遊說第三百六十九章 暗交第一百二十六章 新城襄陽第一百九十一章 互通第五百四十四章 乞降第八百九十三章 令尹昭雎第六百七十三章 巴歌滿城第六百三十三章 凜冬將至第一千零六十章 方向 下第一百五十二章 始築襄陽第五百五十五章 一尊一殺第一千三百零九章 合縱救韓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混亂第三百七十五章 分兵第四百四十章 軍情第七百零二章 信函第三百七十三章 遊說第七十五章 昭滑說越第八百四十八章 明意 上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韓憂來楚第七百八十五章 兵臨南鄭第八百四十七章 利出一孔第八百四十九章 合萬歸一第四百六十二章 趙國宗室第六百九十九章 不捨第九百二十三章 改弦易轍第七百零五章 黃泉路上等着第二百一十四章 濟陽城下第八百九十六章 看不清的未來第八百五十三章 頒佈爵位 下第一千兩百九十七章 廣佈仁德第一千兩百五十三章 一急一緩第一千兩百六十一章 君臣試探 下第六百七十四章 投降第三百三十六章 方術士第六百八十一章 騎虎難下宋王偃第五百五十章 烹殺第九百二十一章 年華易逝第九百三十五章 軍議第八百六十章 宋宮之中第七百八十二章 金蟬脫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