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九章 揭開序幕

頓了頓,熊槐的目光再次落在屈原身上,開口道:“屈卿,這次賢卿率領襄陽百姓堅守襄陽,實乃大功一件。故,寡人慾請賢卿再次擔任左徒一職,以爲寡人分憂。”

左徒並不是屈原第一次擔任了,十幾年前,屈原就擔任過左徒。

當時,屈原與楚王一同商議國事,起草法令,對內展開變法。而對外,則是全力促成齊楚聯盟。

十幾年來,一切好像有回到了原點,但是,屈原很清楚,這一次,與十幾年前完全不同。

他已經快四十歲了,而楚王也沒有時間再等十幾年。

更重要的是,這一次,與上次楚王心血來潮,與他倉促上陣不同,這一次他已經準備了近十年。

不成則死!

想着,屈原一臉莊重而決然的拜道:“唯!”

此時,羣臣看着跪拜的屈原頓時大恐。

屈原再次擔任左徒!

這對他們來說,決定不是一個好消息。

熊槐可沒管羣臣此刻心中是何心思,而是立即接着道:“司馬升任柱國,如今司馬一職已經空缺。左司馬唐昧,率軍攻克越國,功勳卓著。故,寡人慾以升左司馬唐昧爲司馬。因司馬唐昧不在都城,故,寡人打算讓左司馬代司馬調度全國軍隊。”

說着,熊槐不等羣臣反應過來,更沒有詢問羣臣,立即看向公孫衍道:“犀首,自賢卿代司馬調度軍隊以來,無有差錯,並且擊退秦韓兩國,一舉扭轉楚國敗局,可謂戰功赫赫。故,寡人慾請犀首擔任左司馬一職,處理國中兵事。”

公孫衍立即拜道:“謝大王!”

熊槐聞言一笑,心中微微一鬆:至此,改革的大局,已經全部部署完成。

令尹景翠不精通內政,必須需要一個得力助手,而左徒屈原極爲精通內政以及外交,以屈原之能,有了他這個楚王的支持,若是景翠全力反對變法,那麼,架空景翠,實在是輕而易舉的事。

同時,公孫衍這個魏國人掌握楚國的軍隊調度權,尤其是城外的十萬精銳。

可以說,此刻,楚國的軍政大權全都掌握在自己這個楚王的手中。

接下來的變法,誰還能阻止?

想着,熊槐看着羣臣,再次笑道:“諸卿,數月前,在楚國最危急之時,天降神蹟於宗廟,五鳳化作五色石,昭示天命在楚,天命在寡人。

其後,果不其然,我楚國竟能反敗爲勝,這正是上天的庇護啊!是以,寡人決定在十幾天後,也就是八月初一,率領羣臣以五色石祭祀女媧大神。”

說着,熊槐看着羣臣笑了笑:“這次祭祀乃是特別祭祀,故,本次祭祀的祭品五色石,全都由寡人承擔,諸卿便不必供奉了。”

羣臣一聽祭品是神器五色石,頓時愣了愣,然後一臉茫然的拜道:“唯。”

熊槐點了點頭,笑道:“好,退朝!”

說完,熊槐率先離殿而去。

不久後,賓館中。

就在封君們回到賓館不久,左徒屈原、廷理孫皓、司敗羅異,三人帶着一支軍隊包圍賓館。

接着,三人各自帶着士卒分開,不一會兒,屈原便來到竟陵君的住所。

“左徒,不知你帶着士卒來此有何貴幹?”竟陵君見屈原渾身帶着殺氣的找到他,頓時大怒道。

屈原面無表情的道:“奉大王之命,賜劍!請竟陵君自處。”

“賜劍?”竟陵君一驚,惶恐看着一個士卒遞來的劍,渾身顫抖的道:“這是何意?”

屈原應道:“大王的意思,方纔在殿中已經說的很明白了,還請竟陵君不要讓在下爲難,讓這些士卒送你一程。竟陵君,你是個體面人,不要失了體面。”

竟陵君一怔,然後渾身汗水直冒,緩緩從士卒手中接過利劍,拔出劍來,看着冒着寒光的利劍,遲疑了一下,看着屈原希翼的道:“左徒,可否給本君一點時間,讓本君安排完後事?”

屈原臉色一冷,搖了搖頭。

“竟陵君,稍後在下還要去南君哪裡走一遭,還請不要讓在下爲難!”

竟陵君聞言喃喃道:“大王爲何如此急促,連安排後事的時間也不給臣留下?”

說着,帶着驚恐,帶着憂慮,帶着不捨,緩緩地將劍放在脖子上,然後用力一拉,頓時血濺五步。

屈原在竟陵君嚥氣後,緩緩搖了搖頭,然後吩咐道:“傳令,去南君哪裡。”

只是,屈原纔剛剛走出竟陵君住所,就見廷理孫皓匆匆快步小跑過來。

孫皓還未走到屈原身邊,距離尚有十餘步時,便急道:“左徒,不好了,在下方纔給喜君送劍時才發現,喜君已經失蹤,如今下落不明。”

“嗯?”屈原一愣,雖然臉色一沉:“廷理,喜君是還未歸來,還是···”

孫皓搖了搖頭,沉重的道:“據賓館的下人說,喜君昨夜便徹夜未歸,直到現在,一直不見蹤影。”

屈原大驚道:“難道喜君敢畏罪潛逃。”

孫皓急道:“若是畏罪潛逃還好,在下擔心···”

屈原臉色一變,隨即急忙吩咐道:“廷理,你立即在賓館清查各地封君的人數,在下這就去稟報大王。”

孫皓一見屈原主動去見大王,立即點頭道:“善!”

楚宮。

熊槐聽着屈原的稟報,心中並沒有意外,這事他昨天便知道了。

方纔朝議中之所以沒有提出來,那是因爲爲了避免引起羣臣的驚慌,是爲了暫時穩住那些還留在郢都的封君。

現在,那些郢都的封君已經被賜死,時機便成熟了。

是時候殺雞儆猴了,免得那些封君抱有僥倖之心。

想着,熊槐便一臉寒意的吩咐道:“此事寡人已經知道了。傳寡人詔令,讓令尹、柱國、左司馬前來見寡人。”

“唯!”

不久後。

得知消息的景翠等人來到殿中,正見楚王一臉冰霜的坐在大殿之上,而屈原正在一旁陪侍。

“拜見大王!”

“免禮!”

待景翠等人坐好後,熊槐冷冷的開口道:“令尹來的正好,方纔左徒來報,喜君等五位封君,已畏罪潛逃,不知令尹以爲,應該如何處理。”

第一千三百一十六章 秦使來楚第一千兩百零九章 惜哉!年幼!第一千一百九十九章 自刎明意第一百四十一章 琉璃與紙第一百六十五章 下獄第六百八十五章 外援第二百七十四章 破城第五百五十二章 不服第一百七十三章 太學第一千兩百三十章 主將人選第九百五十二章 急轉直下第四百零五章 調離第一千兩百五十六章 公子彘拜師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三國三心第七百二十五章 密謀第五百三十一章 淮北第九百一十五章 返韓第一千兩百五十二章 生子當如孫仲謀第五百七十八章 斷交第九十三章 田氏之鑑第一百九十三章 三件禮物第一千一百四十八章 點火第八百四十五章 賞賜第一千兩百三十一章 將領調動第八百二十九章 越地風潮第九百二十四章 春耕正急第八百五十章 編戶分田第二十五章 私情公用第六百二十七章 在陳第三百七十七章 圍城打援第八百四十章 錢塘江畔第四百零九章 邀戰第一千零九十六章 聚衆第六百六十八章 形勢第二百三十七章 扣留蘇代第二百一十六章 單騎第九百一十五章 返韓第一千兩百九十六章 如瘋似癲第五百零四章 噩耗第一千兩百八十五章 贈之金印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只欠東風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聚兵第三百三十章 獻策第四十章 欲廢肉刑第三百一十九章 妥協第四百二十九章 突圍第七章 爲之奈何第一千零一十九章 反應 下第九百一十八章 趁風放火第七百七十五章 上庸之戰 三第二百一十五章 趙國慘敗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在齊 上第九百六十六章 謠言第八百三十章 各有所志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欲伐河東第一千兩百三十七章 送子出國第八百八十二章 趙國出兵第一百一十八章 捨棄霸業第三百九十一章 援軍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交易第六百七十四章 投降第二百七十章 決心第六百九十八章 羣起圍攻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 國人暴動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查證第一百五十七章 奢靡治國第二百二十七章 孟嘗君第二百五十五章 拜祭第九百八十五章 賜死第六百八十六章 結盟第九百四十一章 立功心切第一千一百五十一章 令尹之才第一千一百一十章 齊聚壽縣第六百七十二章 斷尾求生第三百七十五章 分兵第一千一百五十五 急劇惡變第七百三十章 舉薦何人?第八百七十四章 齊燕決戰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慰問第一千零四章 定計淮北第七百一十九章 量產神器第八十二章 秦齊之重第九十一章 韓軍敗退第一千兩百三十章 主將人選第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再接再厲第六百八十五章 外援第九十五章 楚墨投靠第七百零二章 信函第五百九十六章 舍與得第三百九十三章 止步第八百六十六章 淮陰相見第一千三百一十二章 強攻堅城(二合一)第九百六十七章 羣臣第四百一十九章 魏國使者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典籍第一百二十六章 新城襄陽第一千零八十五章 失敗而歸第六百三十一章 福禍相依第二百一十六章 單騎第二百三十二章 造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