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六章 天子一怒

昭雎與陳軫對視了兩個呼吸,接着感到殿中羣臣以及吳地之人全都看着他們倆,心中雖大怒陳軫不以大局爲重,但終究還是勉強堅持下去。

畢竟楚王生死不明,而陳軫名義上只是刺史令,知北涯的事情,雖然人人皆知,但是楚王畢竟沒有公開於衆,而他也沒有調用的權力。

想着,昭雎心中冷哼一聲,怒道:“也罷,既然刺史令不願追查楚王遇刺一事,那就請左尹與···”

說着,昭雎向周圍的看了一眼,然後看着屈署道:“三閭大夫,大王遇刺案,還請大夫與左尹去查個清楚。”

屈署看了看昭雎,然後又看了看地上的楚王,然後點頭道:“諾,請柱國放心。”

見屈署答應下來,昭雎立即大聲吩咐道:“傳令下去,城外守軍立即進入戰備狀態,等候軍令。”

“諾。”

此時,隨行的太醫趕了過來,見楚王倒在地上,立即讓人將楚王擡走。

而陳軫等人則是直接護衛在楚王身側,跟着離去。

直到楚王的身影消失在殿外,昭雎轉頭向吳地之人看去,冰冷的目光從衆人身上一一掃過,見無人敢與他對視,這纔開口道:“諸位,如今大王遇刺,事態嚴重,爲了將此事調查清楚,還請諸君暫時留在宮中,協助左尹調查。請諸君暫且寬心,大王賢名,絕不會冤枉一個好人的,只要查出諸君與此事沒有關連,便可立即立即宮城。”

“柱國說哪裡話。”昭雎話音一落,吳侯季歆立即出面應道:“大王遇刺,在下恨不能身代之,爲查出真兇,別說在下留在府中,就是讓在下全府配合左尹調查,那也是應該的。”

說着,季歆眼睛餘光瞄了一眼身側被侍衛擒住的章義,一股喜悅從心中涌現。

章義完了,無論他對此事是否知情,他都完了。

章義死後,整個吳地,還有誰能跟他這個吳侯比呢?

想着,季歆微微一嘆,若是剛剛出手的不是宋美人,而是自己的女兒季嬰,那就完美了。

可惜,剛剛季嬰被嚇傻了,直到被侍女帶走,都還沒有反應過來。

此時,季歆這個吳侯表態後,吳地的其他人紛紛附和道:

“不錯,吳侯說的是,我等必定全力協助左尹調查此事。”

“大庭廣衆之下,竟然公然行刺大王,這種罪大惡極之事,不可放過任何一個有關之人。”

“正是如此,所有關連之人全都死不足惜,全都應該滅其滿門。”

“···”

衆人表態之後,昭雎這才讓人將大家安頓在宮中,接着就往楚王寢宮而去。

進入寢宮,越過大廳,一到楚王的房間,昭雎猛然一愣,卻見楚王正坐在牀上,太醫正在給楚王包紮傷口,而其他跟隨而來的大臣,正默默的站立在兩旁。

熊槐坐在牀邊,見昭雎進來,正欲露出一個笑臉,不料扯住傷口,嘴角一抽,臉龐立即扭曲起來,緩了緩,直到刺痛平復下來,纔開口道:“柱國,你來了,今日幸得柱國出手,否則寡人凶多吉少矣!”

昭雎聞言,立即拜道:“大王萬金之軀,自有上天庇護,即便沒有臣也必定會安然無恙。”

說着,直起身體,見楚王臉色有些蒼白,立即開口問道:“大王,不知傷勢如何?”

“無妨!”熊槐語氣冰冷的道:“還好宋美人推了寡人一把,避開了要害,只是受了些皮外傷,修養幾日便可痊癒。”

昭雎聞言頓時鬆了一口氣,接着又見其他人面無異色,看來是早就知道此事了。

想着,昭雎突然一怔,想起楚王剛剛在大殿中突然暈倒之事。

既然楚王只是受了些皮外傷,那麼暈倒之事必然是假的了。

想到這,昭雎瞳孔一縮,行禮道:“大王,這次吳人行刺,臣心中激憤難耐,不知大王欲如何處理,臣願效犬馬之勞。”

熊槐聞言,冷冷一笑,不想又扯住傷口,立即咬緊牙根,面部不禁有些扭曲,頓了頓,緩過勁來,才平靜的道:“本來,寡人來江東,是打算親近親近吳越貴族的,並沒有大開殺戒的意思。

即便是那些心中依然怨恨楚國的傢伙,寡人也沒有殺戮的意思。不想,寡人這才祭祀完太伯季子,就在重重護衛下,就在深宮之中遭到吳人刺殺。

看來···寡人不將江東血洗一次,江東百姓是不知道寡人的威嚴。”

說着,熊槐向一旁的上官大夫看了一眼,然後開口道:“賢卿,給寡人剛剛交給你的名單請柱國一觀。”

“唯!”

上官大夫立即拿出一張帛書遞給昭雎。

昭雎遲疑的接過名單,打開一看,見帛書上密密麻麻的寫滿了人名,並標註好了他們的身份,全都是吳越之地的貴族豪強。

看畢,昭雎拱手行禮道:“大王的意思是?”

熊槐應道:“按圖索驥,寡人想請柱國出手,從這份名單上挑選出一半的人,直接滅門。至於另外一半的人,全部抓起來抄家,然後發配洞庭墾荒。”

昭雎一怔,再次大略一觀手中的帛書,這上面的人着實不少,若是將一半的人滅門,恐怕會殺掉上萬人。

想着,昭雎嚥了咽口水,然後小心翼翼的看着楚王問道:“敢問大王,這些人如何取捨,什麼人應該滅門,什麼人應該抄家發配?”

熊槐平靜的道:“隨便挑,反正都是對我楚國不滿的人,全都死不足惜。”

說着,見昭雎遲疑的看過來,熊槐解釋道:“柱國手中的名單,就是寡人在郢都之時所說需要遷移的那羣人,本來寡人的意思,就算寡人承擔一些惡名,也要將這些人遷走,免得他們在江東多事。

但是現在,寡人遭遇刺客,事情就不能這麼算了。雖然寡人不知這些人中誰參與此事,但是,無論如何,這次刺殺跟他們脫不了干係。所以,那就殺一半吧。殺錯了算他們命不好,沒殺錯,那就是他們死有餘辜。”

昭雎聞言,見楚王臉上憤憤不已,知道此刻楚王心中還有怨氣,於是,立即點頭應道:“請大王放心,臣這就去處理。”

熊槐微微頷首,等昭雎走後,看向陳軫道:“刺史令,知北涯的探子立即散步出去,給寡人盯緊江東各地。”

“唯。”陳軫立即拱手應道。

“還有,關於刺客一事,刺史令也要給寡人查清楚了,究竟是那些人牽扯其中,寡人要將此事查的清清楚楚,不能就這麼不明不白的被刺一簪。”

“請大王放心,臣這就去打探。”此刻知道楚王沒有大礙,陳軫沒有拒絕,直接拱手應了一聲,然後轉身離去。

接着,熊槐撞頭看向上官大夫道:“賢卿,立即傳訊給令尹以及邊關將領,告訴他們寡人無事,並讓他們做好準備,防備各國因爲江東動亂的緣故趁機來襲。”

“唯!”上官大夫聞言點頭應着,然後迅速轉身離開。

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波及第四百八十八章 夜宴第八百九十六章 看不清的未來第九百二十九章 公孫衍薨第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人心所向第五百六十九章 攻城 上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如期而至第三百六十六章 消息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在齊 上第九百三十八章 機會來了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謠言再起第二百五十四章 接見第五百五十二章 不服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順天應人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突如其來第九百四十四章 韓魏之間第八百八十九章 血色肥料第一千零三十章 正當其時第九百九十三 自刎第二十九章 魏國犀首第一千兩百八十三章 破鏡難圓第三百七十五章 分兵第九百七十二章 後招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遣使第五百七十一章 攻城 下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方向 上第五百一十七章 佈局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混亂第一百四十二章 貌似搶劫第九十章 重賞三軍第七百二十五章 密謀第一千兩百六十一章 君臣試探 下第七百五十一章 欲謀上庸第九百一十九章 火中取栗第三十四章 犀首背鍋第七百七十四章 上庸之戰 二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廷爭 上第一百四十三章 知北涯第一千三百四十九章 今夜起事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三事第一百二十九章 舂米制面第一千兩百一十一章 事半功倍第一百四十六章 燕昭王第四百五十九章 昭常入秦第一千零九章 卒飄如風 下第八百零九章 轉封第二百七十章 決心第一千三百二十六章 推行新錢第一百七十三章 太學第七百四十八章 蜀國使者第八百九十七章 對症下藥第一百三十二章 農家許行第一百七十一章 借人第九百六十一章 突圍而出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小義第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始作俑者第四百八十七章 多行不義第四百七十六章 景鯉使秦第四百五十章 提議換人第三百八十五章 正名第四百七十章 趙王調停第一千零八十五章 失敗而歸第三百二十九章 橘生淮南第三百一十八章 遲疑第九百七十三章 遊說第四百二十三章 戰起第七百九十一章 歸意第六百七十一章 斬將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怨氣第三百一十二章 聯姻第一千零五章 中計第九百二十二章 齊聚宜陽第八百七十九章 禍不單行第七十三章 兵力集結第三百五十章 暴漲第四百三十五章 離心第一千兩百八十六章 以利服人第四百五十六章 趙國使者第七百七十二章 馳援墊江第八百六十九章 北地烽火第一百一十七章 定策秦晉第三百五十六章 試探第四百四十九章 交易第一千兩百五十五章 再訓太子第六百六十八章 形勢第四十四章 病來山倒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汝墳第七百四十六章 獲罪於天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暗藏殺機第八百五十八章 齊王崩下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烹殺第六百二十八章 太子第八百九十三章 令尹昭雎第一千兩百五十一章 父子合流第五百一十二章 大風起兮 上第四百七十九章 改弦易轍第二百二十章 越使來第三百一十一章 定議第三百七十六章 分化第七百七十四章 上庸之戰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