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六章 齊王崩上

另一邊,江東的種種情形,也已經開始向四周傳播,波及到楚國各處,又傳到各國哪裡。

而距離江東最近的地方,無疑就是東海之上的島嶼。

東海之上,島嶼密佈,而且島上也不乏其人,這些人以部落爲單位,航海爲業打漁爲生,因與吳人越人皆有所不同,故統稱爲外越人。

海外數十里處的一座十里大小的海島上,密密麻麻散步着許多木居,其島的最中心處有一處明顯有別於其他木居的房子,其更加高大堅固。

此時,房中,呂瑕從一個探子手中接過從越地傳來的情報,臉色蒼白的打開一看,一看完,頓時面無血色,僵直許久。

直到手中的帛書突然從手中跌落,這才突然伏在案上嚎啕痛哭道:“嗚嗚嗚···臣有負大王所託,越國完了···越國完了···”

呂琅見狀,輕輕將帛書撿起,見帛書所寫的內容,同樣臉色微微一變。

這帛書上所寫的,正是這一段時間,楚王下詔徹查人口土地的消息。

見此,呂琅立即衝還在大哭的呂瑕問道:“兄長,楚人在我越國欺壓百姓羣臣,此時此刻,還需兄長拿主意纔是。”

呂瑕聞言,直起腰來,一邊流淚一邊反問道:“拿主意,拿什麼注意,私藏土地,隱秘人口,這是我越國也無法解決的頑疾,現在楚王以此抓捕我越國百姓豪傑羣臣,並大行連坐之法,面對如此酷烈之舉,整個江東的羣臣百姓,全都因爲楚王之前的分地賜爵之舉,而無動於衷,沒有絲毫異動。

面對楚吏到來,不是帶路就是告密,所有被抓捕的對象,全都束手就縛。如此種種,不就是說明楚王已經掌控越地了嗎?”

說着,呂瑕再次痛哭道:“越國這次是真的完了,真的完了,復國無望,再也不能復國了。”

呂琅聞言,沉默良久,緩緩開口道:“兄長,越國徹底完了,那大王怎麼辦,我們怎麼辦,我們安排在各島的士卒怎麼辦,還有我們劫掠而來的百姓怎麼辦?”

呂瑕聞言,頓時收住哭聲,止住眼淚,接着向屋外的天空眺望許久,然後纔開口道:“走,離開這裡,越國已經被楚人收服,用不了幾年,江東的百姓就將全都變成楚人,而不復吳人越人。那時,我們這裡距離江東太近,遲早會被楚人發覺。”

說着,呂瑕哀嘆道:“我們早就應該走了,幾月前,楚王殺戮江東貴族後,沒有將土地百姓賜給楚國貴族,而是直接分給越地的百姓時,我們就該走了。只不過,當時我心中還有一點奢望,這才停留至今。如今···”

呂瑕搖了搖頭:“趁着現在還是冬季,北風正大,我們帶着大王去南方,去南越。”

呂琅一怔,輕輕囔囔道:“南越···”

······

另一邊,齊國臨淄。

此時,齊太子地跪坐在齊王牀前,面有憂色,一字一頓的讀着江東傳來的,關於楚王徹查江東人口土地的情報。

齊王靜靜的躺在牀上,用厚厚的被子僅僅的裹着自己,口中喘着粗氣,彷彿那厚厚的絲被壓得他喘不過氣來一樣。

但,即便是身上蓋了幾層絲被,壓得他喘不過氣來,但是他卻沒有感到絲被帶給他的溫暖,相反,他此時還覺得很冷。

齊王已經知道自己時日不多了,很早就知道了,最起碼去年之時,他處理國事之時,就隱隱感到力不從心。

但是,相國儲子突然病重,無法處理國事,太子地治國經驗不足,他也只能勉力堅持。

此時,齊王感覺自己就像那耗盡燈油的燈,已經油盡燈枯,但是爲了發出光熱,只能燃燒燈芯,以盡最後的努力。

唯一令齊王欣慰的是,他的太子地,聰慧過人,這幾個月來,處理國事也沒有多少差錯。

但是,此時他完全顧不上那厚重的絲被,只是靜靜的聽着太子地口中的情報。

聽完之後,齊王皺了皺眉,將這幾個月楚王在越國所做的事情全都回想了數遍,然後長長一嘆。

接着,齊王看着近前的太子,問道:“太子,這一份情報,你怎麼看?”

太子地看了看一臉期待的齊王,沉吟了一下,緩緩開口道:“父王,兒臣以爲越國完了,徹底復國無望了。”

齊王聞言不置可否,繼續問道:“還有呢?”

太子地聞言,又看了看齊王,無法從齊王的臉上看出些什麼,只能繼續道:“父王,既然越地已經鬧不出什麼動靜,而且江東距離齊國太遠,我齊國鞭長莫及,不能直接干預。

故而,兒臣以爲,與其讓章子將軍繼續屯兵清河,引發齊楚兩國敵意,莫不如讓章子將軍歸來,以緩和齊楚兩國關係。”

“不錯,見微知著。”齊王笑了笑,然後繼續問道:“還有呢?”

“還有?”太子地一怔,自己該說的都說了,怎麼會還有。

想着,太子地向齊王拱手一拜:“父王,兒臣愚鈍,請父王明示。”

齊王聞言笑道:“我兒聰慧,不輸他人。但是,太子方纔之言,乃是臣子之言,不是國君之言,所以,爲父常說,太子乃是國之儲君,未來要繼承齊國國君之位,雖然現在還未即位,但要擺正自己的位置,要以一國之主來看問題,而不是臣子。”

說着,齊王笑道:“太子,你可知道爲父剛剛聽到這個消息,想到了什麼?”

太子地一愣,想了想,然後茫然的搖了搖頭。

齊王見狀,嘆道:“爲父想起了當年滅燕的盛況。”

“滅燕。”太子地一怔,然後從齊王臉上發現遺憾之色,思路一轉,瞬間反應過來。

他的父王聽到楚王在越國所作所爲後,肯定在心中悔恨當年滅燕之後用錯了策略。

當年齊國滅燕,本得到了燕人的支持,數十萬齊軍僅僅用了短短的五十天,就完成了滅亡燕國的壯舉,可謂風光一時。

可惜,當時的數十萬齊軍,非但沒有安撫燕國百姓羣臣,反而操之過急,立即開始對燕國貴族進行清洗,引得燕人降而復叛,整個燕國烽煙四起,然後幾十萬齊軍在燕地到處鎮壓燕人的叛亂。

正是因爲當時大量齊軍被牽制在燕國,以至於齊國不得不借助宋國的力量抵擋各國大軍。

結果宋軍一叛,齊國頓時一潰千里。

而現在楚國在越地的消息傳來,同樣都是滅國,同樣都是到處劫掠殺戮,但越國卻沒有到處反抗,反而逐漸穩定下來。

想着,太子地煥然大悟道:“父王是說當年滅燕之後,若是沒有急着對燕國貴族下手,而是先拉攏燕地百姓,分化燕國百姓與貴族的關係,再對燕國貴族動手,燕國的情況必然會截然不同。”

第二百九十五章 燕伐中山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昭常歸來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雲集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瘋狂第一千兩百三十七章 送子出國第一千三百一十六章 秦使來楚第一百四十五章 抵足而眠第七十六章 秦使再至第一百七十九章 滅越之議第六百八十五章 外援第八百四十五章 賞賜第一百三十八章 萬事俱備第六百零二章 殺機第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劍的問題第八百零七章 欲都壽縣第二百一十四章 濟陽城下第五百五十二章 不服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雲集第七百六十五章 前後夾擊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病危第九百二十一章 年華易逝第一千三百零七章 秦韓決戰第一千三百四十九章 今夜起事第二百五十一章 樗裡疾離都第三百八十六章 強攻第四百三十七章 破城第八百四十二章 越地之疾第八百七十章 宋國已定第九百九十一章 治罪第一千一百八十章 誅殺昭常第七百一十二章 三道詔令第六百九十九章 不捨第一千一百七十四章 步步殺機第八百二十章 時空錯亂第五百九十四章 洛邑第一千兩百四十六章 枝疏葉枯第二百九十一章 死的不是時候第八百八十三章 初衷易忘第四十九章 犀首入楚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在齊 上第四百九十章 借兵之約 下第一千兩百一十章 心窄誤己第五百八十七章 矛盾第二百零一章 燕王拒齊第二百四十八章 宋魏第一千零六十章 方向 下第九百二十五章 背叛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火爆第七百三十六章 趙王回都第六百三十九章 五鳳匯聚第一百一十三章 宋國叛齊第八百一十章 公佈石磨第一百一十八章 捨棄霸業第一千三百二十五章 百年韭菜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三事第三百八十三章 告知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火爆第四十八章 昭陽之後第九百零三章 啓用昭滑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猶如此案第二百八十九章 渡河第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順手牽羊第四十三章 昭陽和泥第八百九十八章 小錢大錢第六百六十八章 形勢第一千一百四十八章 點火第六十九章 上策中策第一百四十八章 齊國退兵第一千兩百零五章 父子情深第八百二十五章 當堂暈倒第八百六十章 宋宮之中第二十八章 難以決斷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大將軍趙雍第九百二十三章 改弦易轍第一千兩百六十一章 君臣試探 下第九百二十六章 驚變第七百零五章 黃泉路上等着第五百六十四章 最後的障礙第七十二章 驚聞莊子第二百零二章 秦齊聯盟第一百七十六章 說越第二百九十二章 佈局第一千兩百九十四章 千金之魚第六百三十七章 國家亂有忠臣第三百三十九章 秘方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 許行之死第一千兩百九十章 桀宋紂齊第九百四十七章 初議第一千兩百二十八章 垂死病中驚坐起 下第五百七十六章 紛至沓來第九百三十章 希望第一千兩百三十一章 將領調動第十八章 封君貴族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查證第九百七十四章 欺詐第二百八十一章 置之於死地第三百九十一章 援軍第五百七十六章 紛至沓來第一百二十七 試點襄陽第九百四十一章 立功心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