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風雨已至

秦韓合兵一處,樗裡疾留下三萬精兵給魏章,讓他防守屈匄。

而後自己帶着二十五萬精兵並韓軍五萬,停在屈匄大營十里外的退路上。

“報,將軍,楚軍動了。”

“好,再探。”樗裡疾不爲所動。

“報,將軍,楚軍全軍向我們而來,但是移動速度極慢。”

樗裡疾眉頭一皺,接着笑道:“看來楚國是怕了,害怕遭到我們秦韓兩國的攻擊,纔會如此小心翼翼。”

其他人聞言微微一笑,凝重的氣氛輕鬆不少。

申差道:“將軍,現在楚軍如此小心,恐怕是不打算與我們秦軍硬拼了。如果我們攻打屈匄兇猛,那麼楚王的援兵就會急進,但是,如果我們暫緩攻城,那麼楚王極有可能會每隔三十里甚至十里紮下一個大營,採用步步爲營的手段,將屈匄救出去。”

樗裡疾深以爲然道:“將軍所說的事情,正是我所最擔心的事情,所以決勝之戰就在今日。”

過了一段時間,斥候再次來報。

“將軍,楚軍已經楚營十里。”

“好,再探。”

“報,將軍,楚軍離營十五里,但是楚軍的前進速度慢下來了。”

“慢下來了!”樗裡疾看着前方道:“看來楚軍打算每隔二十里紮下一個大營,楚王很膽小,但是膽子還是不夠小。”

“傳令,大軍前進。”

楚軍剛到二十里外,正準備紮營,就有斥候趕回。

“報,大王,秦軍動,秦將樗裡疾率領二十五秦軍並韓將申差領韓軍五萬,向我們而來,如今離我們三十里。”

“什麼,秦韓聯軍動了,向我們而來。”熊槐驚道。

秦國這節奏不太對啊,就算是圍點打援,也不是這麼打法。

自己手中有二十萬軍隊,秦韓聯軍三十萬,雖然會落入下風,但是也不會敗。

昭雎向昭應使了一個眼色,昭應立即會意,立即出來道:

“大王,秦韓聯軍一共三十萬兵力,而且全是精兵,末將有一計,可以疲敝兩國之兵,讓兩國不戰自退。”

熊槐大喜問道:“將軍有何計策,快快道來。”

昭應答道:“大王,如今秦軍向我們攻來,士氣正盛,理應避其鋒芒。臣的計策就是立即返回大營,避而不戰。如此秦軍找不到作戰機會,必然會退回,如此便可挫其銳氣。”

此時秦軍還在三十里,不,應該已經不到三十里距離,如果此時逃回大營,自然可以疲敝秦軍,挫其銳氣。

但是如果這個消息傳出去,楚王面對秦韓聯軍望風而逃,不戰自潰,那麼楚國的臉就丟淨了,楚王還丟不起這個臉。

這個計策是個好計策,但是要看是什麼人用。

熊槐大笑一聲,道:“好計策,諸卿以爲如何。”

衆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全都不說話。

如果沒有楚王在此,昭雎自認憑藉二十萬兵力,面對三十萬之衆,哪怕沒有大營防守,也能有來有回打個十天八天不敗。

但是如果楚王在這裡,那就別論。

其一是指揮權的問題,就怕楚王直接進行指揮。

楚王並不是精於指揮的名將,具體的指揮事宜還要交給其他將領。

戰爭非小事,如果僅僅只是讀過兵書,而沒有具體的經驗,就開始指揮幾十萬軍隊,那簡直就是在拿將士和國家嬉戲,實在是太危險了。

其二是楚王身份問題,楚王在此,大軍的重心就會在楚王哪裡,總需要特意留出一部分軍隊守衛楚王,無形之中爲牽制住楚軍一部分戰力。

其三也是最重要,要是戰局不利,楚王提前跑了,那麼楚軍肯定士氣崩潰,到時哪怕孫吳在世,恐怕避免不了大潰敗了。

當然楚王親征也不是沒有好處的,最起碼可以提升士氣。

總之一句話,楚王在此有利有弊,但是是弊大於利。

其實所有的御駕親征都一樣,如果國君本身不是兵法大家,那麼勢均力敵的戰爭,國君還是走開爲好。

但是這種事情沒有辦法向楚王提,朝中議事之時衆臣沒有勸住楚王,現在更加不好提。

總不能說:大王,你在這裡礙事,還是退吧。

這話要一出口,絕對要被楚王烹了。

熊槐一見羣臣不說話,當即大怒道:“此時休提,寡人其實貪生怕死之徒。”

熊槐否定了退回軍營的建議後,昭雎站出來道:“大王,秦韓聯軍來勢洶涌,銳氣正盛,而且人數衆多,我楚軍貿然與其交戰,必然損失慘重。”

“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所以臣以爲我楚軍應該以逸待勞,就地防守。”

現在昭雎最擔心的事情就是楚王要和秦韓聯軍對攻,這是最壞的結果。

熊槐點點頭,就算昭雎不提,他也不會打算要和秦韓聯軍剛正面。

僅憑現在手裡的這些軍隊,面對三十萬秦韓聯軍,和秦韓聯軍硬拼,肯定不是對手。

但是如果像昭應說的,秦韓聯軍堂堂正正而來,結果楚王不戰而退,那麼楚王的威嚴肯定一掃而空,手握二十萬軍隊的楚王,如果連面對秦軍的勇氣都沒有,如何能服衆。

對於大多數人而言,是不會具體考慮具體情況以及利弊得失的,只會看到結果。

那就是楚王不戰而逃。

對士卒來說,戰敗是最可怕的的事情,甚至戰爭本身就是一件不好的事。

但是對楚王來說,戰敗並不可怕,在戰國這個時代,還沒有那個國家一直是常勝不敗的。齊國戰敗過,秦國同樣戰敗過,前任也不例外。

真正可怕的是羣臣失去敬畏之心,尤其是那些擁有獨立小王國的封君,會更加不把楚王放在眼裡。

人心散了,隊伍就不好帶了。

戰爭對下層的人來說,是生死攸關的天大事,而對發動戰爭的人來說,這是需要仔細考慮利弊得失的大事,只有利或者不利。

所以熊槐聽到聽到兩種建議,立即否定了第一條,而選擇了第二條。

“好,傳寡人之命,令衆軍嚴陣以待。”

至於主將的人選,熊槐先把自己排除了,心臟雖然已經夠大了,但是還沒有膨脹到如此大的程度。

第三十九章 斷體不生第一千兩百七十二章 太子來楚第四百四十章 軍情第九百五十七章 突襲第三百零三章 挫敗第一百三十九章 大舉借債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爭辯第一千三百零七章 秦韓決戰第三百二十章 戰起第二百零五章 仁義第一百一十一章 欲渡濮水第九百零九章 鄒衍到楚第三百六十八章 戰第一千兩百二十八章 垂死病中驚坐起 下第九百零一章 大德不德第五百二十七章 父子第七百七十七章 上庸之戰 五第一百六十章 魏國霸氣第九百六十五章 上書第一千三百零二章 魏棄河東第七百八十五章 兵臨南鄭第五百九十八章 再辭第五百章 射天鞭地第五百五十七章 聲傳各國第九百二十二章 齊聚宜陽第一百八十五章 莊蹻第三百五十九章 陰雨第五百八十二章 動搖心志第八百九十二章 深居後宮第一百一十五章 趙謀中山第四百七十九章 改弦易轍第一千兩百二十章 請殺鄭袖第一百九十五章 公信第一百四十七章 燕國第五百六十六章 兵臨城下第三百六十九章 暗交第八百八十二章 趙國出兵第一百九十八章 楚越聯合第九百四十章 公孫父子第五百八十章 淮南封君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猶如此案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天命第一千兩百七十三章 一字百金第一千零九十一章 韓王來第一千一百四十章 國祭第八百九十四章 拆分江東第一千三百零八章 天下震動第七百九十五章 怨氣第四十九章 犀首入楚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烹殺第三百二十章 戰起第三百八十七章 刺殺第三百四十九章 封鎖第四百八十三章 定論第一千兩百八十九章 田文獻薛第一百四十五章 抵足而眠第一千兩百零一章 反聲如潮第六百七十九章 楚韓結盟第一百三十四章 嚇暈太府第一百三十二章 農家許行第二百六十章 正式伐秦第一千兩百六十五章 淳淳教導第三百八十一章 初戰第二百三十四章 宋魏觀望第九百八十五章 賜死第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福無雙至第四百七十八章 張儀猝死第一千零五章 中計第二百八十五章 大破秦軍第三百八十六章 強攻第三百七十四章 伐薛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新法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天下皆驚第六百六十六章 大戰第一千兩百九十章 桀宋紂齊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第六百三十三章 凜冬將至第五百七十二章 城破第四百四十八章 內憂外患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觸手可及第一百四十六章 燕昭王第七十五章 昭滑說越第五百八十七章 矛盾第二百五十二章 暗流第七百六十四章 巴地皆反第六百一十七章 聲音第一千零五章 中計第一百八十八章 吳城第九百二十六章 驚變第八百五十七章 齊王崩中第四百一十二章 宋王來訪第一千一百九十八章 齊相周最第八章 今時往日第一百九十九章 難題第四百五十九章 昭常入秦第四百一十五章 答應第二百一十三章 攻防第一百章 一個機會第一百八十二章 驚聞第九百一十九章 火中取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