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崔順傑

重慶城內,車來車往,人馬嘶鳴。

一大早,鱗次櫛比的居民樓裡,各家各戶把自家的棉被拿出來,用竹竿支撐起一個框架,或者挑出閣樓外,將被子展開掛在上面,讓常年處於陰暗中的棉被吸收一下陽光的氣息。

六十公里外的銅梁分校師生,也把被子從宿舍報了出來,集體晾曬着。

對於全年近乎三分之一時間處於大霧籠罩下的陪都,像今天從一大早就豔陽高照的天氣可真不多見,從屋子裡縮了一整個冬天的民衆們走出屋門享受着這冬末的陽光。

但朗朗乾坤下,卻難讓宵小鬼魅現行!

在日本軍人當中,不乏有一種隱蔽的角色,他們自稱爲“現代忍者”,這樣的人在公開場合有着正經光鮮的身份,他們人模人樣,隱於民衆之中,但骨子裡卻是玩離間搞破壞耍陰謀的特務。

重慶主城區邊上,沙坪壩的一個簡易鐵皮廠房內,已經由蘇州搬遷到這裡的大華紡紗棉織廠又重新投入了生產,這個有着宋家背景的紡紗棉織廠一直就承擔着大量軍服生產製作的任務。當然也不僅限於這項業務,在西遷到重慶後,作爲西南地區幾家大型棉紡廠之一,民衆過冬衣物也是一個業務大頭。畢竟重慶城擠來了那麼多外來居民,還多人都是拖家戴口的,衣物需求量很大。

在淞滬戰爭打響之前,大華紡紗棉織廠就因爲大股東的背景被列入第一批南遷企業名單中,並且在陪都劃下了一塊地。在重慶這塊的棉紡市場上,能和大華廠相等體量的,也就是重紡五廠了。

廠房內的設備都是從德國進口的設備,不過在去年德、日、意三國籤立了《反共公約》,德國政府將本國退休軍人組成的軍事顧問團撤走之後,這些設備就連維修零件都進口不來了。

好在搬遷至此的中央大學和本地的重慶大學機械方面的專家提供了幫助,通過仿製品讓這些自動機器重新運轉了起來。

紡紗織衣需要棉花等原料,這玩意兒目前還在國軍統治之下的區域種植本就不多,所以大量依靠通過各種渠道外調。這外調及銷售工作,大華紡紗棉織場專門設立的辦公室專職負責,

而崔順傑就是大華紡紗棉織廠辦公室的一名資深員工,九一八事變隨着東北學生難民入關進京,在北平的一所大學畢業,民國時的大學畢業生很吃香,根本不愁找工作。

崔順傑在南下謀求職業進一步發展的過程中,“機緣巧合”之下應聘進入剛剛成立的大華廠工作,勤勤懇懇工作七年,升到了副經理的位置,現在主職負責棉紡織品的調度工作,這些進貨渠道就是大華廠的命脈,只有核心員工才能掌握。

如今工作七年的崔順傑早已經從一個穿着長衫嘴角飄着毫毛的逃難毛頭小夥成長爲一個穿着一身體面西裝,髮型梳的一絲不苟的體面人。

在很多人,包括昔日同學眼中,他都是成功的典範。

崔順傑每天都有記日記的習慣,但古怪的是,他每天早上起牀,都會翻開日記本,寫上如下開頭:“1938年2月18日,晴天,無霧無雲。”至於下面的日記內容則是晚上回來補充。

往前翻,第一行入眼的便是“1938年X月X日,未下雨,大霧......”

乍一看,這只是記日記的習慣而已,很多人寫日記開篇都會記錄下天氣晴陰之類,這並沒有什麼不妥。

收拾利落之後,崔順傑一路跟鄰里打着招呼,然後上了停在路口的黃包車,在早上七點準時抵達瞭如今位於沙坪壩的大華廠。

在大華廠工作七年,已經成長爲核心員工的崔順傑依舊每天自律的準時抵達辦公室,從來都不遲到早退,這讓廠內的很多高管都汗顏。

坐到辦公室內,第一件事情就是聽廠內會計對昨日一天棉紗消耗量的報告。這半個月來,工廠一直在滿載運行,一件件軍服和民衣製作出來的背後,是日耗百斤的棉花和苧麻,所以這些天崔順傑都要聯繫渠道進貨。

爲此,崔順傑還被廠裡請人集訓了三個月,這才掌握了發報的方法。

崔順傑聽完報告點點頭,然後起身走向電報房,國府對電臺管控很嚴,絕不允許私人架設電臺,大華廠的電臺是商用電臺,電訊頻道是註冊過的。

“崔經理,又來調度啊。”保管電臺鑰匙的小主任很明白叫人不叫副的道理。

“是啊,這些天棉花、苧麻的消耗量很大,倉庫儲存已經不夠了。”

然後崔順傑看着窗外除了幾片無根的浮雲,碧空如水洗一般,意味深長的感嘆道,“今天的天氣真好啊!”

旁邊的小主任點點頭,“今天確實是難得的好天氣呀。”

電臺打開之後,崔順傑坐在電臺前,戴上耳機,向大華場的某一個渠道商發了一條調度電報,而站在一旁看管電臺的小主任也會在電臺使用記錄冊上記錄下訊息。

電臺發出的調度訊息用詞完全公事公辦,“滴滴滴,滴滴滴”的紅燈閃爍中,“……棉花五百斤……”

正因爲是商用電臺,訊息都是明碼發送,所以只要事先知道波段,就可以收到這條訊息。

所以,在崔順實發出電報的同一時刻,上海特別高等警察課的電訊室內,也監聽到了這條訊息。

監聽員目光鎖定到“棉花”一詞時,立即起身遞給旁邊的情報處長。

監聽員如敏感的原因是因爲,“棉花”一詞就代表着天晴無霧,而如果有霧,電報內容就會在日常調度中加上一個“絮”字。

絮,原本就給人一種視線迷茫的感覺。而多加一個字或少加一個字也不會引人注意,也不影響理解。

崔順實自淞滬會戰時隨大華廠遷到重慶,就一直在以這種方式通過半公開的商業電臺堂而皇之的向特高課彙報着重慶的天文狀況,如今的特高課已經收集了重慶近四個月的天氣情況,這些大量的起霧情況可以讓氣象專家作出接近準確的預判。

收到這個情況後,情報處長腳步踢踏的快速走到慄原課長的辦公室內。

第432章:硝煙起第406章:梅嶺餘事安置(1)第398章:毒彈打碉堡(2)第139章:上老虎巖(3)第188章:進攻!進攻!(1)第513章:車輪進攻第92章:意外遭遇戰第7章:自大一點是爲臭!第209章:新編三排第179章:徵糧的名義第212章:分配任務第141章:分開蹲第188章:進攻!進攻!(1)第550章:插手第237章:皇協軍招兵(1)第124章:只要沒毒皆可食第69章:實彈射擊課第112章:審訊(2)第91章:發現獵物第155章:走在回家路上第319章:巡查各營(1)第137章:上老虎巖(1)(求訂閱求推薦!)第507章:風捲雲涌的夏天第543章:歸來(2)第30章:光顧千葉商會第163章:淒厲警報第341章:匯聚主峰山下(1)第354章:向東的鬼子小隊第34章:登門拜訪(1)第228章:讓土匪搬家(2)第340章:三營營部之戰(3)第188章:進攻!進攻!(1)第484章:來自家鄉的消息第400章:大炮對炮艇(2)第358章:單架俯衝第314章:西側戰場第139章:上老虎巖(3)第230章:肖鬍子的妥協第294章:山巔一聲巨響第173章:啓程第534章:林父到來第368章:玩命抵抗第412章:去長沙(2)第221章:辣椒麪的威力第168章:畢業典禮(1)第302章:鬼子震怒(1)第280章:戲班安排第155章:走在回家路上第44章:回家吃飯第453章:大雨停歇第214章:抵達長埠鎮(2020求票求訂閱)第265章:不死心的荒木第110章:準備刑訊第151章:會師銅梁(2)第510章:進攻序幕拉起第534章:林父到來第381章:文工隊下鄉“巡演”第200章:當團長了第149章:城外青山下第82章:分別第521章:嶽麓山總結大會(1)第158章:高興的一天(2)第235章:天空飄下鈔票雨第325章:晨曦間的進攻(3)第414章:去長沙(4)第107章:不費一槍一彈(2)第448章:眼下局勢第284章:淚目(1)第494章:戰火燃起第219章:沙洲之戰第398章:毒彈打碉堡(2)第464章:學習遊擊(2)第45章:全家開會(1)第358章:單架俯衝第463章:學習遊擊(1)第239章:殺雞立威(1)第351章:地道、毒氣第464章:學習遊擊(2)第237章:皇協軍招兵(1)第86章:離校第414章:去長沙(4)第518章:轉機第524章:戰後二三事(2)第243章:放出誘餌第7章:自大一點是爲臭!第236章:人心浮動第528章:三次進攻燃起第109章:落幕第71章:正中靶心第336章:戰區留名第142章:以牙還牙第342章:匯聚主峰山下(2)第266章:騎着摩托舉着雷第458章:司令部的爭論第41章:一次比一次狠的刮油第248章:一動不動的朱可明第180章:吃拿卡要第426章:滅殺(2)第76章:突擊查房第263章:逃出生天(新年快樂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