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九章 不敢創新

戰機的研發歷程是漫長的,現在纔是八十年代,而戰機研製成功,裝備部隊服役,肯定會等到九十年代,所以,現在要瞄準的,就是九十年代的國際環境。

這樣的話,這個殲-13就更是雞肋了。

想到這裡,宋老就更是有一種緊迫感了,空軍需要的是先進的戰機,而不是一個包着先進的外衣,內部思想卻依舊是殲-12這樣的產物!

但是,宋老知道,在這次會議上,他的時間只有十五分鐘,現在,他必須要等待。

現在,輪到方主任彙報了,這次的會議,他們已經準備了很久,現在,方主任就站在那個大型的模型前面,滔滔不絕地向着領導,向着與會的專家們,講解了起來。

“大家都知道,我們這款飛機,已經籌劃了近十年,我們通過大量地吹風洞,確定了現在的這個形式。”

“作爲一架空中優勢殲擊機,殲-13既需要具備儘可能大的最大飛行馬赫數以追擊或規避敵機,又需要能在亞音速或跨音速作高機動飛行。爲了平衡矛盾,該機主翼採用了邊條機翼形式。”

邊條翼的作用,大家都是清楚的,現在,方主任條理清楚,講解得頭頭是道,由於有邊條前翼,使整架飛機的有效後掠角增大,相對厚度減小,所以激波阻力較小,適合於超音速飛行的要求。

而基本翼的存在,又使整個機翼的有效展弦比增大,可減小低亞音速及跨音速時的誘導阻力,特別是大仰角飛行時,從邊條分離產生的邊條渦形成有利干擾從而增加了升力。

另外拖出的邊條渦流還可以給上翼面補充動能,延緩基本翼上的分離,從而又可以產生相當大的附加升力,這就非常有利於飛機在高亞音速或跨音速時作高機動飛行,畢竟,在制定指標的時候,就要求它的機動性要達到殲-6的水平,這是在近距格鬥中最看重的一個指標。

然後,進氣方式上,兩種進氣又進行了一番的比較,方主任滔滔不絕,說完了一項又一項,最後說到了發動機上。

對殲-13來說,發動機的選擇是相當的困難的,最初的時候,因爲引進了斯貝,就設想採用斯貝作爲它的動力,但是斯貝最大推力都不到十噸,顯然是嚴重不足的,再後來,又打算使用渦扇-6,最大推力超過了12噸,這款發動機的推力是夠了,但是,發動機的可靠性,卻是不敢說的。

現在,終於有了合適的發動機,就是測繪仿製米格-23的發動機,渦噴-15一旦完成測繪仿製,肯定是最合適的動力。

方主任說了一條又一條,當他滔滔不絕地闡述完整個飛機的設計思路之後,一上午的時間,就過去了。

中午吃過飯,下午就開始就這個項目進行討論了,與會的一衆專家,對這個項目,幾乎都是帶着肯定的態度的。

很明顯,這個項目考慮到了現在國家的工業水平,就和當初的殲-8一樣,立足現有的水平,面臨的技術問題幾乎都沒有,或者都能解決,它是最容易實現的一個方案了。

但是,也正是因爲如此,它纔不敢創新,不敢上一些更先進的技術。

比如,放寬靜穩定,電傳操作,這些項目,都沒有在殲-13上出現。

雖然它的外皮和F-16一樣,但是,這些新技術,F-16都用上了,帶來的是一架操作敏捷的戰鬥機,而放到殲-13上,普通的液力操縱,即使是上了前緣機動襟翼,對飛行性能的提高也沒有太大的貢獻。

新殲的研製,關係到國家的國防建設,關係到空軍未來的發展,國家在如此困難的情況下,決定投入巨大的資金,上馬新的三代機的項目,實在是不容易,我們要搞,就應該瞄準世界先進水平,搞一架真正先進的三代機來!

想到這裡,宋老的心中很是焦慮,他扭頭,看了看秦風,卻發現秦風用手拄着下巴,看樣子是聽得很認真一般,實際上,腦子早就不知道跑到什麼地方去了。

秦風等待的是己方的項目,在宋老的手下進行一番宣傳,而不是這個雞肋的殲-13,別的不說,看看方主任在彙報的時候,考慮國家現有條件,決定大部分的殲-13,使用的都是僅僅裝備雷達測距器的白天型,居然連個脈衝多普勒雷達都不裝,也只能靠機炮作戰,白瞎了那個機頭了。

秦風不想浪費時間。

不過,今天一直到會議結束,也沒有輪到宋老發言,大家的表現,幾乎都是一面倒地贊同601所的方案。

畢竟,這個項目已經進行了十年,他們進行了大量的準備工作,吹了多少次的風洞,對這個邊條翼的方案已經熟悉了,而且還是立足國內現有的技術水平,很容易搞成的。

宋老沒有發言的機會。

當天晚上,在招待所內,大家的心情都是比較沉悶的。

“我們這次的會議,要召開兩天的時間的,明天還有機會。”宋老說道:“既然上級答應給咱們15分鐘的時間,那咱們就一定有機會的。”

“是啊,宋老,咱們一定要抓住這個機會。”秦風說道:“今天,在殲-13的彙報中,有幾個死穴問題,我看評審的專家,誰都不肯指出來。”

昨天準備了半夜的明膠片,今天也沒有用上,明天可以接着用,而明天在做報告的時候,一定要想好關鍵點。

秦風的話,吸引了宋老的注意:“你說說。”

“殲-13項目,首先就是沒有采用放寬靜穩定和翼身融合,它的機動性,根本就達不到F-16的水平,連百分之八十都達不到,而另一個大問題,就是沒有采用綜合性的航空電子設備,在未來的戰爭中,沒有先進的電子設備,那就意味着死亡。”

秦風這是非常有意見的地方,現在,終於和宋老聊了起來:“我們分析國外的資料,以後的空戰,將會是在預警機指揮下的遠距離空戰,誰先發現對手,鎖定對手,誰就會佔據主動,片面地強調近距格鬥沒有用,升空就被擊落了,還怎麼空中拼刺刀?”

宋老認真地聽着,同時計劃着組織語言,等到明天的時候,一定要把未來的空戰說清楚!

第三百四十二章 不一樣的環境第六百四十二章 座艙蓋飛了第三百二十九章 亮劍精神第六百七十六章 飛回去第二百六十四章 我要喝喜酒第八百七十章 新的氣動佈局第七百五十九章 還要自己生產第五百二十六章 留下來第六百七十三章 反艦導彈第六百零八章 081號第八百一十八章 2加1第一章 一定要飛回去第七百七十五章 強大的國防是買不來的第一百二十六章 落後就要捱打第三十三章 偶遇第五百四十一章 空軍護航表演大隊第二百零八章 一片狼藉第二百六十三章 和E-3的淵源第六百八十二章 對接成功第六百九十四章 新頭盔第一百九十一章 都聽呆了第六百八十五章 殲八C第八百七十四章 殲十五第六百四十八章 只能靠自己第六百七十五章 方向舵掉了第四百五十一章 找MBB公司第四十四章 我有一個問題第七十五章 複雜的解決方案(加更)第一百六十五章 先交朋友第二百八十三章 最後一顆炮彈的誓言第七百七十八章 互聯網第三十四章 一起飛第一百五十九章 PIO第七百五十四章 酒場上的戰鬥第五百七十五章 博物館參觀第五百八十七章 大手筆的改動第四百四十章 原來是這麼回事第五百一十八章 研發的問題第七百七十八章 互聯網第五百零九章 很會做生意第一百九十六章 佔便宜沒夠,吃虧難受第四百六十九章 短腿的問題第四百七十二章 擦亮眼睛第八百六十八章 B型飛機第八百二十二章 抱來的和親生的第五百八十章 如此巨大第五百八十二章 專用牽引車第二百五十七章 馬老第五百二十四章 欲速則不達第八百一十四章 艙門的問題第一百五十章 眼光高第九十章 餘油報警第五百七十二章 參觀座艙第一百四十四章 艱難的談判第三百四十一章 王牌飛行員第七百三十四章 氣動佈局的先進第七百九十一章 還不行第三十二章 還剩最後一個科目第七百二十六章 不斷髮展第四百零七章 460廠轉轉第六百七十九章 爲爸爸而驕傲第一百八十七章 15分鐘吧第三百八十七章 雷達選型第四百八十九章 新的專業組第六百八十一章 對接失敗第八百二十章 不要讓歷史重演第三百三十三章 老當益壯第六百六十五章 奇特的轟六第一百一十六章 犯我中華者,雖高必誅第一百八十五章 保密守則第五十八章 我想到了第五百六十三章 期待和擔憂第三百五十五章 秦風的絕招第三十章 爭執第一百四十一章 奉獻第二百二十一章 M53發動機第七百一十七章 政府同意了第三百三十二章 還有個好消息第七百八十三章 首飛蘇27第二百四十一章 外掛能力第一百零七章 殲-8上高原第一百七十四章 風險和擔子都要擔起來第八百五十九章 談改款第五百九十三章 只要導引頭第五百二十五章 有危險,我先上第二十二章 不辱使命第四百四十二章 體系的區別第六百五十七章 衝擊第四百七十五章 正式上馬第三百五十四章 鷂子翻身第三百二十三章 貼着客機的肚子第五十五章 舵面正常第二百二十六章 保證飛行安全第十三章 貝尼蘇韋夫空軍基地第五百零四章 秦雪的提問第六百三十四章 偶遇A彈第七百八十六章 首飛眼鏡蛇第五百六十七章 高風險第三百七十一章 祖國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