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六章 預熱雷達

如果拆開的話,裡面就會出現橙黃的平板,看起來似乎更高端,不過,現在只能是展示到這種程度。

如果再拆外面的這個火紅的反射天線,那就必須要使用吊車了,這東西可不輕,裡面還有一個框架的。

如果等到以後,引進了蘇-27之後,拆開蘇-27的機頭,可以看到這種雷達的外觀都差不多,只不過塗裝不一樣而已。

當然,對國內來說,這種雷達就絕對屬於先進的了,畢竟這種雷達的口徑還是不錯的,相比米格-21的那個進氣錐內小小的雷達測距器,這個東西就很強悍了。

衆人都在用欣喜的目光望着它,尤其是顧總,如果把這種雷達裝到最新的兩側進氣的殲-8戰機上,那絕對是可以立刻就擁有脫胎換骨的變化啊。

“這種雷達有多種模式,今天的試飛,我們需要有目標機。這樣才能夠有效檢測出這種雷達的性能來。”米多上校站在一旁,一邊看着衆人的樣子,一邊開始介紹,他指了指一旁的另一架戰機:“一會兒的時候,我們旁邊這架幻影F1C戰機,就將充當目標機的作用。”

秦風望過去,那架幻影F1戰機,屬於達索公司的特例,達索公司最喜歡搞的就是無尾三角翼的佈局,而這款幻影F1戰機,偏偏是個正常氣動佈局的,現在,這款戰機的機翼上,還掛載着兩個大型的副油箱。

這當然是爲了擁有更大的雷達反射面積。

在說雷達的具體數據的時候,必須要指明目標是什麼,這樣纔是有效的,比如說,這個時代最變態的就是雄貓戰機,這種戰機在使用強悍的AWG-9雷達的時候,擁有315公里的可怕的最大搜索距離。

但是,這指的是對圖-95這樣的大型轟炸機的目標,如果是對米格-21這樣的輕型小飛機,距離就會縮短至少三分之一。

同時,多遠發現,也是和雷達的模式有關係的。

現在的雷達模式還很少,要等到發展到裝備平板縫隙雷達天線的脈衝多普勒雷達的時候,隨着數據處理技術的進步,纔會擁有各種各樣的多模式的探測方式。

大家圍着機頭的雷達,研究了二十多分鐘。

爲何西方迅速地拋棄了機頭進氣的佈局?就是爲了把機頭騰出來,放置大口徑的雷達啊,這種機載雷達的天線,幾乎就是和載機的機頭直徑很接近的,這樣才能夠實現效果最大化。

參觀完畢,秦風和米多上校走上機艙,依舊是米多上校坐進了後艙,秦風在前艙,當坐定下來之後,秦風的心中就涌現出來了一種興奮。

如果當你看到一架飛機的時候,你就想要去駕馭它,那它絕對是一架好飛機!

和國內的戰機相比,這架飛機絕對是讓人期待的。

此時,機頭的雷達罩早就被地勤給合上了,衆人的矚目中,秦風操作戰機,滑上跑道,開始了這次的測試。

在他們起飛之前,幻影F1戰機已經滑上了跑道,看着它尾部噴出來的火焰,秦風也鬆開了剎車,向着跑道滑跑。

很快,幻影2000戰機就騰空而起,秦風的手撥動開關,預熱雷達。

有的軍事雜誌說,蘇聯的雷達,一直都在以電子管爲主要元件,而同時,西方的雷達已經開始向着微電子技術發展了,這樣說是沒錯的,但是,如果說西方的戰機上沒有任何一個電子管,那還是錯誤的。

雷達天線,是輻射電磁波的,不管採用什麼樣的天線,哪怕就是最先進的平板縫隙雷達天線,它的後面,依舊是需要一個電磁輻射源的,這就是磁控管。

磁控管是一個極其特殊的電子管,在它的裡面,電子運動方向、徑向直流電場和軸向恆定磁場三者相互垂直,用來輻射電磁波。

早期的磁控管效率極低,沒有實用意義。一直到多腔磁控管出現,又趕上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多腔磁控管廣泛用於軍用雷達發射機,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一直到現在,依舊是這種方式,沒有什麼本質的突破,這要到了後期,採用了主動相控陣雷達之後,纔算是有新的原理了。

所以,只要是電子管,那就是需要預熱的。

其實,這點不算什麼,國內現在依舊廣泛使用的機炮瞄準的射擊瞄準具,也是需要預熱的,對飛行員來說,如果遇到作戰任務,那就必須要打開開關,先進行預熱,這已經是一個西莞了。

“第一個測試項目。”後艙的米多上校說道:“高度九千米,採用上視尾追模式進行攻擊動作。”

目標機比自己高,就需要向上看,這就是上視,目標機比自己低,就是下視,上視是以藍天爲背景的,相當的輕鬆,這種時候,是最容易的一種攻擊方式。

早期的轟炸機都追求高空高速突防,這種時候是最容易被攔截的。

“明白,高度九千,上視尾追,掃描模式。”

所謂的尾追,那就是同向飛行,己方從後面追過去。

在以前的作戰方式中,主要是由地面進行引導的,讓己方的攔截飛機可以輕鬆地切入對方的後半球進行攻擊,這也是蘇聯的作戰模式,地面引導下的攔截,而對西方來說,更鼓勵飛行員的主動作戰,所以,飛行員自己的機載雷達設備的探測能力,是更加重要的。

秦風將雷達模式調整到了這種攻擊模式上,此時,儀表板上的那個下視顯示器,就成爲了雷達顯示器,當他打開雷達的時候,屏幕上掃過一條亮線,很快,就出現了一個光點。

“截獲目標,距離八十。”秦風喊道。

八十公里之外的目標,肉眼是看不到的,這也是中國空軍第一次操作戰機,在八十公里的距離上就截獲到了目標!

在發現被截獲之後,目標的幻影F1戰機,就開啓了加力,在天空中加速,雙方之間的距離,越來越大,雷達屏幕上的亮點,旁邊的數字也在增加。

當數字增加到一百零二的時候,目標的亮點消失了。

這就意味着,對幻影F1這樣的目標來說,最大的搜索距離,就在一百公里左右,當然,是在這種模式下的,不同的模式,距離會有很大的不同。

第三百八十八章 又到春節第八百四十二章 秦風的指揮第八百六十三章 烏克蘭展臺第六百七十六章 飛回去第七百九十三章 低速滑跑第八百四十二章 秦風的指揮第四百四十八章 殲八的魔改第四十九章 危險更大第七百九十九章 加配重第三百七十八章 殲-7M改裝建議書第二百八十章 惡性事件第一百七十一章 越說越有勁第五百三十九章 小事和大事第二百八十三章 最後一顆炮彈的誓言第五百一十八章 研發的問題第六百六十七章 專業技術第二十七章 我們的地盤第二百零四章 立刻跟我走第六百四十八章 只能靠自己第三百五十四章 鷂子翻身第三百零八章 錢的問題第六百六十七章 專業技術第三百二十四章 繞到後面第三百七十一章 祖國的未來第五百五十章 各種難關第二百五十六章 一個新的想法第八百五十七章 成功定型第八十三章 看點很多(加更,拜年啦)第三百四十四章 悶熱的天氣第二百五十六章 一個新的想法第三百八十六章 教練機的空缺第四百二十九章 另一種匹配第五百七十一章 精彩的表演第三十四章 一起飛第五百三十四章 不容易解決第二百七十四章 將軍到來第三百九十四章 海軍的要求第五百八十四章 空中加油(一)第八百六十八章 B型飛機第四百九十二章 踢開我們單幹?第三百一十七章 微波暗室第六百八十四章 分析原因第四百零三章 來到貴州第一百八十六章 去首都第二百九十章 規定第五十五章 舵面正常第六百七十一章 一絲的興奮第四百四十六章 高脈衝頻率模式第七百七十五章 強大的國防是買不來的第六百四十四章 精疲力盡第二十五章 一週七天的時間安排第八百一十一章 咱們的雷達第六百三十二章 腳踏實地第二百零八章 一片狼藉第二百九十九章 配平第四百九十四章 戰機適應飛行員第七百二十五章 鼓勵第八百三十六章 付出第三百章 不斷地完善殲七第六百四十一章 座艙失壓第六百八十章 幹對接第五百零五章 老師和學生第八百四十四章 幹了一輩子第六百一十四章 降落第十五章 試飛米格-21MF第二百四十九章 世界上最棒的第三百五十三章 被動第一百三十二章 想辦法留住第二百一十三章 電子戰第一百七十五章 一等事故第四百六十一章 對米格-29的渴望第八百五十章 增加角度第八百一十一章 咱們的雷達第七百七十一章 蘇27來了第六百三十五章 一個新問題第三百零一章 打一發試試第一百四十七章 殲-8燒了第六百三十二章 腳踏實地第七百五十五章 全部趴下第四百八十五章 海選試飛員(一)第六百三十八章 好處很大第四百一十七章 事故徵兆第四百九十五章 打好基礎第七百七十九章 試飛培訓第二十三章 殲-6打下來的交情第六百二十一章 再次試飛第五百二十三章 與死神擦肩而過第七百零一章 帶着黑煙起飛第三百八十七章 雷達選型第四百二十九章 另一種匹配第五百九十章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第八百六十一章 數碼相機第一百九十章 未來的空戰怎麼打第七百七十二章 發動機的問題第七百四十四章 教練機的問題第二百七十六章 機動性比最大速度更重要第二百一十六章 依斯特爾試飛基地第三百一十六章 果然夠意思(求月票)第二百四十六章 鎖定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