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六節 建設特色商業社會

廣東號鐵甲艦在大海上航行了三個半月,朱敬倫就在船上思考了三個半月。天『籟小說ww』w.『⒉

當初一起去的其他護衛軍艦跟船上的軍官,一起都留在了英國的達特茅斯海軍學校學習去了,跟着朱敬倫一起回來的,只有1o艘運輸船。

座艦在廣州黃埔碼頭停靠,因爲廣州碼頭不適合停泊這種大船,五千噸以上的海船,現在都是停靠黃埔港。

船剛停下,早就有大批的官員迎了上來,爲的是尚書令陳芝廷,他看到朱敬倫,就送了一口氣,雖然這大半年來,國事一直平穩,可是見不到皇帝,他還是不踏實。

但是朱敬倫甚至都沒心思聽陳芝廷彙報政事,老實說他對細枝末節並不太關注,早期他還比較關注制度的建設,後世有句號,未來國家間的競爭,競爭的就是創設制度的能力,但是朱敬倫覺得,最高境界並不是去制定一系列看得見的制度,而是維護一個產生合理制度的規則。

所以登基之前,朱敬倫還親手去設計一些國家制度,但登基之後,他主要精力則放在創造一個良好的規則,可以不斷的產生新的合理的制度以及改進舊的不合理的制度,但顯然他的規則還沒有進展,因爲他還沒讓全民,尤其是政府官員,接受一種統一的精神,沒有一個統一的指導精神,哪裡能有統一的規則。

而現在朱敬倫覺得自己似乎摸到了一點眉目,用傳統道德結合現代商業體系,不就是一種很好的精神嗎。

但精神這種東西,看不見摸不着,他只能引導,只能灌輸,卻不能制定,不能通過明文形勢來規範。

至於引導,有什麼比皇帝設身處地的去做師範,來的直接,來的有效率呢。

這些卻不能跟陳芝廷商量,所以朱敬倫簡單的聽了一下陳芝廷的報告,現沒什麼特別的大事,尤其是沒什麼不好的大事生,就馬上召見伍崇曜,這件事他得跟伍崇曜來商議,因爲他決定先用他跟伍崇曜的聯合資產,廣府銀行做一個示範。

所幸直接拉着伍崇曜一起回宮,沒想到見到自己的皇宮的時候,朱敬倫簡直不認識了,在自己走的這八個月時間裡,竟然有人給朱敬倫重修了皇宮。

外面砌起了了九丈高的青磚石牆,將皇宮跟街市完全阻隔了起來,門前立起了華表,修建了厚重的宮門,一切都按照禮制進行了重新建設。皇宮裡面也完全變了樣子,高大巍峨的青磚琉璃大殿前後三進。建築算得上雕樑畫棟,走廊的廊橋樑木上都是彩繪,椽頭雕刻着各種瑞獸。

唯獨一點不好就是,過去兩廣總督打造的花園子拆了,假山、林木全都搬了出去。就像明清的紫禁城一樣,裡面是不能有什麼樹木的,不是爲了防火,而是防備刺殺,所以古代皇宮講究的是一個通透,讓刺客無法隱藏。反倒是官員的宅子,可以修成園林。這就是爲什麼乾隆皇帝總喜歡跑去一些大臣的家裡轉悠,品評一下別人家的假山花園的緣故。當然滿清皇室自己也修了圓明園之類的園林,但紫禁城是非常單調的一座皇宮。

用時八個多月修建這麼一座宮殿,外國人應該會驚歎,但朱敬倫並不吃驚這種工程量,在大規模施工方面,中國的經驗始終站在世界前列,第一得益於經常氾濫的黃河,往往需要數萬甚至數十萬人一起抗災,這讓中國曆代王朝官方都擁有組織龐大施工的能力,第二則是中國慣例的棄舊迎新,除了滿清之外,幾乎歷朝歷代新建之後,都會營造自己的都城,不止皇宮,甚至連城市有時候都是直接新建。

據說漢唐營建洛陽城的時候,用時十多個月就建成了,明代修西安城也不過用了四年,相比西方修建一座宮殿,往往耗費幾十年,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中國人能夠組建起萬人級別的施工隊伍,這不是人多少的問題,這主要還是一個管理能力的問題。

朱敬倫的皇宮儘管規模很大,但那是跟民宅相比,跟歷朝歷代的皇宮相比,那就小了去了,所以三進的宮殿,營建起來並不麻煩,三五萬人同時施工八個月就能修完。

朱敬倫沒想到陳芝廷竟然瞞着自己重修了皇宮,對此他也沒有生氣,畢竟陳芝廷請修皇宮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之前朱敬倫在皇宮裡種地,堅持說不用浪費錢,他夠住就行,財政那麼緊張,就不要浪費在這些無謂的事情上面了,所以多次駁了陳芝廷的提議。

可沒想到這傢伙如此執着,趁着自己不在國內,直接就給修了,來了個先斬後奏。

至於陳芝廷爲什麼有這麼強的執念,朱敬倫自己要負很大的責任,如果他單純是在皇宮裡種地的話那也就罷了,可他還需要時不時在宮裡見一見外交官們,這就讓陳芝廷尷尬了,在他看來,皇帝種地也不是不能接受,全當是野趣了,很多文官退休之後不也喜歡在家鄉種地,雍正皇帝還找人畫了一套田獵圖,現在就收在大明的戶部庫藏之中。

可這跟外交官見面,尤其是跟洋人見面,就讓陳芝廷面子上過不去了,尤其是他私下裡聽過洋人議論,洋人說大明窮的皇帝的宮殿沒幾間像樣的屋子不說,皇帝本人還需要種地。

一個窮字,深深的刺痛了陳芝廷。其實他也就是心態問題,如果大明是曠世盛世的話,他恐怕對這種說法不屑一顧,暗暗嘲笑一下夷人沒有見識。可問題現在大明是真的窮,而他是全權負責國政的宰相,這就讓陳芝廷心裡覺得他的工作沒做好了。

陳芝廷就沒有這種心理障礙,所以他心態很平和,多次穿着粗布衣服放完鴨子,就去見來求見的外國公使。

陳芝廷多次聽聞朱敬倫身上還帶着泥漿就跟洋人公使會談後,他就下定決心,無論如何也要把皇宮建起來,不用建成紫禁城那種規模,可至少也得像一個皇宮啊。當然他心裡也憋着一股勁,等過幾年大明的家底厚實了,一定也要修建一座不輸給紫禁城的皇宮。

朱敬倫看到這個新的皇宮,也只能默認了,問了一下知道陳芝廷不是強制徵的勞役,而是花錢僱傭的工匠,朱敬倫也就不打算追究了,但斥責還是要斥責一番的,這是屬於不顧自己的態度擅自行事,如果臣子都是這種作風,一旦養成可就跟日本6軍一樣了,一旦自行其是慣了,反而要把國家拖進深淵。

斥責一通,罰俸半年,大概也無法給陳芝廷留下什麼教訓,但卻讓百官明白一個規矩,以下犯上是要受到懲罰的。

朱敬倫心思沒有放在皇宮上,他很快就拉着伍崇曜來到新建的御書房,現很多從清宮搬回來的古董都讓陳芝廷裝飾在了這裡,不過都是一些罕見的不容易保存的書法字畫類文物,扔到民間擔心保存不善,至於那些所謂的官窯瓷器、琺琅彩、金銀器物、玉石瑪瑙等富豪們喜歡追逐的東西,朱敬倫早就叮囑,慢慢的一批批賣出去,好解決官府財政問題,那些陳芝廷倒是沒有弄來。

沒心思理會這些,很快就跟伍崇曜將自己的想法一說,伍崇曜沒有反對的理由。

朱敬倫這才現,他將傳統融入現代還可以打一個光亮的大旗,那就是推崇傳統道德。

只要他高舉忠孝仁義的旗號,別說伍崇曜了,估計鄉間那些最迂腐的老夫子,都不可能反對,這倒是一個很好的平衡保守勢力的辦法。

朱敬倫出主意,伍崇曜馬上去執行。

廣府銀行之前之一都在銀行家麥克萊恩的主持下,完全按照西方銀行制度進行管理,但是去年初麥克萊恩賺夠了錢回國過退休日子去了,廣府銀行就直接交給了自己人管理,掌櫃的正是伍崇曜的一個遠房侄子,他跟麥克萊恩身邊仔仔細細學了五年,已經完全掌握了現代銀行業的操作方式。

伍崇曜拿着朱敬倫的章程,他侄子馬上主持推出了一系列新的管理辦法。

以忠孝仁義爲指導思想,給家裡父母健在的職員,每個月加一兩銀子的贍養津貼,這點錢對廣府銀行這些本來就是從各大商鋪甚至洋行請來的帳房會計來說,這一點錢不算什麼,但是表達的是一個孝的理念,他們本身秉持這種傳統文化的話,會對銀行的觀感更好。

宣佈薪水最少的學徒工,但凡家中有婚喪嫁娶之類的大事,可以在銀行裡借一筆無息的貸款。這體現的是銀行高層對底層員工的心理關心,是仁的思想。

至於體現義的,就是朱敬倫早就想好的,跟底層職員商議,由他們每月拿出一點薪水,建立一個公共賬戶,但凡誰家遇到難事需要救助才能度過難關的時候,用這個賬戶的資金幫助他們。

顯然朱敬倫這些方式還在摸索階段,還顯得有些死板、刻意甚至僵硬,但是他覺得應該能收到效果,至少能起到一些帶頭作用。

他覺得廣府銀行是目前大明效益最好的現代商業組織,她的一舉一動,應該能像後世的明星企業那樣,很快就被別的商業組織研究,模仿。

可朱敬倫沒想到的是,廣府銀行這一套制度,反而是被嘲笑的更多,報紙輿論根本不認同,因爲老百姓覺得,廣府銀行裡的帳房那都是大掌櫃一樣的人物,根本就不需要救助,所以朱敬倫推出這些制度,反倒被認爲是銀行在變相給職員好處。

朱敬倫頗有些鬱悶,也許是出自嫉妒,也許是自己確實沒選好對象,第一個試驗以失敗告終。

第六百八十五節 大明政變第四百三十四節 兵工廠大掌櫃第二百零五節 八旗打八旗第二十三節 墨琴第三百六十九節 全球解讀第九十節 探訪新安第六百九十節 曾左之死第一百零一節 金融操作第六百零九節 制衡第六百六十七節 鐵路扯動的政局第五百七十七節 大事件之越南問題 2第七百八十九節 日德紛爭第七百二十節 頭痛的鐵路問題第六百五十節 軍隊有思想了第八百一十六節 向貧富分化說不 2第三百五十九節 危機第六百五十六節 戰爭財第三百五十二節 洪天王復生第六百零三節 生命之路第三百七十四節 歸國第三百八十四節 工業革命種子 2第六百二十六節 上海懸案第六百六十九節 度過蠶瘟危機第二十一節 取信(5)第六百五十六節 戰爭財第六百七十節 私有墾殖地第三百四十三節 檄文第五百五十六節 不要讓人絕望第八百二十六節 挑撥失敗第七百四十三節 華人爆發的力量第五百六十三節 軍事改革 3第二十五節 大紅包第五百八十六節 爭奪雲南大鐵路第九十三節 僞軍守的碉堡更好打第七百八十三節 日本獅子大開口第八百一十四節 夾縫中的國家第七百五十六節 悄然興起的教派第三百三十八節 肇慶會戰 2第六百一十二節 災情第七十五節 僱傭兵第四百一十三節 出訪第六百五十七節 政治和文化遺產第二十八節 意外第一百八十六節 鬧餉第一百七十節 誤判第七百六十一節 打斷美國社會的支柱第五百九十六節 流氓合夥人第一百七十六節 只要活不下去的那些人第四百一十七節 引入種子第一百五十九節 城下之盟第一百七十五節 升官發財的黑狗第四十七節 請纓上架第三十二節 擒王(1)第八百零七節 中德同盟談判第五百八十三節 改革的實質第一百八十八節 兵變第五百五十四節 闖入農田的野豬第一百九十九節 成親第七百九十節 給滿遺找個去處第九十一節 疲敵戰術第九十七節 圍魏救趙第六百二十七節 鐵路狂熱第五百六十六節 規範鄉村自治 1第七百七十六節 倫敦和談 1第六百零一節 攪屎棍子第一百八十九節 鬧餉還是造反第一百六十一節 派遣使團第三百三十五節 開科舉第一百一十三節 釐局弊病第六百八十四節 赫德的活動第六百節 大明的措施第四百三十三節 官辦企業改革第五百九十三節 專利法的頒佈第八十一節 參戰第七百一十六節 利益分享第七百一十節 戰火擴大第四百一十八節 給日本人貸款第六百四十二節 琉球國還是沖繩縣第三百八十八節 明清和談第一百二十二節 新安交易所第六百七十節 私有墾殖地第七百七十八節 一樣的甲午第六百二十四節 雲南他們守不住第一百四十六節 誰不服我打誰第一百七十八節 投機第九十六節 騙來的城池第一百三十節 炮轟美艦第四百一十三節 出訪第五百六十五節 教育改革 2第三百九十一節 中國種族的悲哀第三百七十六節 整肅軍紀第七十二節 廣東是個好地方第三百三十六節 柏貴離粵第一百六十三 爲了中國茶的未來第五節 離開第六百七十二節 環太平洋利益鏈第五百五十二節 太平軍北伐第十三節 行動(1)第七百三十六節 浩瀚大洋是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