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三節 拜上帝教的傳播

美國華人的事情,其實一直都在掌控中。

當年發動對美國的戰爭,朱敬倫目的很簡單,在美國發展最好的時候,在美國將勢力一步步擴張到太平洋地區的時候,在他們的海軍力量還沒有形成的時候,打擊一下美國。

打擊之後的計劃也很清楚,列強不能接受大明割讓美國領土,但大明依然要保持在美國的影響力,尤其是美國西部的影響力,所以支持當地華人取得更大的權力,這是唯一可行的方法,只是在美國政治體系中取得權力,這不太容易,按照人數當地華人足夠選出一個華人州長了,但戰爭之後,美國就以各種藉口,在加州等地再也沒有進行過選舉。

這些朱敬倫能夠預料,他並不打算再次脅迫美國,他要的是影響力,只要當地華人的權力不受限制,朱敬倫相信他們的能力就會得到釋放。

果然在沒有政治掣肘之後,很快華人就在當地取得了絕對優勢,不但人口占據了大多數,戰前當地白人在八十萬左右,華人超過百萬,戰爭中白人很多都離開了當地,戰後也只有四十萬繼續生活在這裡,美國政府往這裡派來了三十萬軍隊,也不過將白人人口維持在七十多萬。而華人在戰後人口繼續增長,新移民加出生人口,很快就超過了兩百萬,人口上佔據絕對優勢。

人口優勢很快又轉化爲經濟優勢,華人在當地建立了完整的華人經濟網絡,此時華人不需要融入白人社會了,因爲他們自成一體,反而是不能融入華人經濟網絡的白人很難生存,因此戰後很快華人就在加州等地取得了主導權。

但華人在當地的地位,絕不僅僅只是經濟和人口優勢,事實上是有一些特權的。

戰爭中,太平軍勢力佔據了內華達山一帶的金銀礦,戰爭期間他們攫取了相當多的貴金屬,戰後美國資本家回來後,太平軍並不想輕易還給斯坦福等礦業巨頭,一方面通過合法的手段,向這些巨頭購買採礦權,對方不肯合作,或者漫天要價的時候,太平軍勢力有的是辦法,辦法不是那麼合法,比如盜採,比如強佔,阻撓對方開礦,反正太平軍看重的地方,資本家再想招工恢復生產基本不可能,華工他們招不來,戰前蠻橫的愛爾蘭白人不敢來,來了會捱揍甚至被殺。

總之戰後的加州一度比戰前的西部更狂野,更沒有秩序,美國政府也是以這種理由,在加州巨頭們的的強烈要求下在加州派駐重兵的。

但軍隊來了,美國式的秩序也很難建立起來。

他們試圖往中國人村鎮派駐政府機構,勞務公司建立的三角洲地區的華人村鎮倒是願意接納,很快郵局、警察局等機構都恢復了。但太平軍統治區域,則滴水不漏,警長派去一個死一個,都不知道是誰殺的。美軍派人去調查,也沒什麼結果,爲此爆發過矛盾,美軍打算包圍當地華人村鎮,武力脅迫,結果當地人馬上組織起來,幾十萬人都拿起了槍。中國領事也發出抗議,讓美國始終不敢動手。

所以戰後很長時間,其實太平軍這批人成了美國最大的民族問題,軟不得硬不得,這些人幾乎是在自治,這種情況放在西方其他國家很難讓人接受,但美國人接受了,他們將這些華人當作印第安部落,就當內華達山區是華人保留區。

當時國內其他問題還沒有解決的時候,美國政府一直默認了這種情況,直到南方聯盟國解散,黑人暴動也被鎮壓後,美國才試圖解決西部問題。

至此,一切都按照朱敬倫的設想在進行,包括太平軍的蠻橫行爲,都是中國政府允許甚至引導的,否則幾十萬太平軍,只憑借輕武器跟美軍對峙,結果不會好。是中國政府在後面的背書,對美國的壓力,讓他們有恃無恐。

但是朱敬倫算準了一切政治經濟問題,卻漏算了一個重要的問題,宗教問題。

不是他不想算,而是宗教關乎思想,思想在於人心,人心難測,你怎麼算?

主要還是低估了拜上帝教的力量,他覺得這不過是一個邪教,一個邪教能成什麼事。但他們就是成事了。

洪秀全死而復生之後,誰知道發生了什麼心理變化。

而且朱敬倫爲了讓洪秀全復生,開啓了藏在洪秀全頭顱中的部分機械體功能,儘管洪秀全自己都不知道原因,但很快就發現自己擁有了超能力,那就是治療疑難雜症的能力。

無論多麼嚴重的傷勢,多麼不可救藥的疾病,到了他手裡都能治好。他只需要摸着信徒的腦袋默默祈禱,很快這些信徒就會康復。

他本人的復生本身就是一個奇蹟,加上不斷的展現自己的能力,讓他的信徒越來越多。

不但內華達山脈一帶的太平軍餘部對他極爲信奉,第二代太平軍子弟對他十分崇敬,連很多當地白人都開始信仰他,底層白人見到黃種人的腦袋,白種人身軀的洪秀全,很容易信仰動搖,連頂層的一些精英在見識了洪秀全的神奇之後,也漸漸走近他,接着被他融合中國小農思想中的耕者有其田等等大同世界思想所吸引,這個時代,馬教主的理論能影響到那麼多富有良知的精英認可不是沒有道理的,工業化時代的道德淪喪助推了各種平民思想。

美國精英的思想本來就比較特殊,共濟會這樣的組織在美國能夠流行,拜上帝教的思想也不是不能接受。於是要麼是被洪秀全的身體所震懾,要麼是被洪秀全神奇的治療能力所救治,加州當地白人精英也慢慢有一批加入了洪秀全的組織。接受了他揉合了基督教,中國小農思想,猶太教教義和其他各種亂七八糟傳說的宗教思想。並且幫助拜上帝教完善了宗教組織,建立了傳教體系。

信仰的核心只有一個,那就是建立人間小天堂,任何人到了太平軍的村鎮,只要信仰了拜上帝教,在當地定居,就可以分到田地,人人有份,平均分配,美國土地並不稀缺,這種唐代時候府兵制的制度,執行起來很容易。結果內華達山谷地區,聚集的信徒越來越多,比山那邊的摩門教發展還要迅速。他們過着男耕女織的生活,也不限制一夫一妻,想娶幾個老婆,就娶幾個老婆,大家一塊勞動,一塊生活,不富裕但卻單純。

拜上帝教教堂也開始普遍建立,華人會去上香,白人會去祈禱,最爲虔誠的是遷居到南加州,轉變爲遊牧民族的印第安人,他們簡直將洪秀全奉若神明,定期舉族在教堂跳大神。

洪秀全的思想是沒有邊界的,沒有種族意識,包容性極強,甚至都不強制信徒禮拜,大家都按照自己的信仰方式在信奉拜上帝教,華人去上香有香爐,白人去祈禱有神父,印第安人去了也允許跳大神。

不到十年時間,拜上帝教就發展了上百萬華人信徒,十餘萬白人信徒,以及基本上佔據了所有印第安人的思想。

印第安人在加州一帶也越來越多,一場戰爭摧毀了大多數印第安人保留地之後,很多印第安人都隨着明軍的撤退來到了南加州,戰後美國政府也有意將中西部地區的印第安保留地清除,更是逼迫很多部落遷移到了南加州。結果戰後這裡聚集了近二十萬印第安人,他們聚集在一起,儘管還沒有形成統一的語言習慣,卻普遍接受了遊牧生活。

南加州缺水,但卻有一條大河,聖華金河。每到春天,來自內華達山脈的高山融水讓聖華金河氾濫,乾旱的荒漠變成草原,印第安人趕着牛羊羣逐水草而居,當春水退去,他們再次返回河岸。如此往復遊牧,形成了特有的遊牧經濟。

拜上帝教將印第安人組織了起來,信徒捐款幫他們購買了大量的牛羊牲畜,華人信徒也會來這裡做生意,給印第安人帶來各種物資,帶走印第安人的牛羊肉和毛皮。儘管不富裕,但自己獨立的經濟已經形成。印第安人的生活有了保證後,人口也開始增加,十年間年輕夫婦普遍生育了三四個孩子,印第安人口從二十萬增加到了三十多萬。

美國政府穩定了其他地方的治安,開始尋求解決加州問題,華人問題複雜,既有割據的能力,又有強大的中國政府威脅,美國不敢輕易動那些華人,將矛頭對準了印第安人,打算先解決印第安人的問題。

美國開發西部的展露是,將土地資本化,將大平原變成大農場,變成農業公司的資產,從而讓土地得到開發的同時,也迅速轉化爲資本力量。所以他們不能接受印第安人的遊牧,遊牧的土地是公有土地,是反資本化的。

他們打算在印第安遊牧的土地上,尤其是水文條件最好的河邊建立農場,派來了士兵,圈佔了一些好地,打算招商引資吸引白人,提高白人數量。但這些河邊的地,不但是最好的土地,常年綠草長青,也是印第安人聚集的家園。美國政府的意思是,在荒漠中幫印第安人建立保留地,將所有印第安人驅逐進去,每年給與他們一些補貼。以前他們就是這麼幹的,以前的印第安人只需要一點酒醉生夢死,就老老實實在保留地逐漸消亡。

以前的印第安人,看到野牛消亡了,又打不過白人,所以沒有了希望,但現在他們歡快的過着遊牧生活,還有拜上帝教填充思想,洪天王告訴他們人人康樂,人人都有土地耕種,人人都有衣服穿,在印第安人這裡,就是人人都可以在土地上自由的遷徙,自由的放牧,自由的歌唱,而不是關在保留地裡等死。

所以雙方談不攏,談不攏就打了起來,印第安人打不過美軍,但他們是有組織的,他們是信奉洪秀全的,認爲洪秀全是神,他們向他們的神求助,他們的神響應了他們,所以太平軍起義了。

李秀成等第一代太平軍將領雖然已經老了,但幾年前配合明軍跟美軍的戰爭,讓第二代太平軍士兵成長了起來,還有大批白人精英幫忙,甚至當地美軍中都出現了不少信徒,在這種情況下,太平軍很容易趁着美軍主力在南加州跟印第安人激戰的時候,突擊了三角洲一帶的大城市,宣佈建立自己的政權,切斷南方美軍跟舊金山等港口的聯繫。

第七百四十四節 得意時要知進退第六百二十九節 求新自強圖存衛道第八百一十三節 瓜分西屬殖民地第六百六十二節 兵工廠私有化第七百八十節 迷局第十一節 謀城第38節 救人第七百八十五節 唯有巧手來捏合第六百九十一節 抗法保皇運動第七百四十節 北伐的地緣顧慮第八百零八節 步入世界的中心第一百一十五節 紛至踏來第四百三十節 認罪第七百五十四節 史上最大殲滅戰第三百六十三節 常捷軍的末日第七百零一節 戰爭間歇第五百五十四節 闖入農田的野豬第36節 巡撫拉攏第六百七十四節 凜冬將至第十八節 取信(2)第五十三節 必有重賞第三百八十三節 工業革命種子 1第六百五十九節 工業革命的衝擊第八百二十節 提前的新農村建設第六百四十七節 開始撤僑第五十九節 收縮防守第六百一十八節 太平洋鐵路第八十節 練兵第五節 離開第六百零六節 付出的代價第六百一十一節 揚州大會戰第三百四十節 肇慶會戰 4第二十七節 侯進第七百零二節 順化戰役 1第一百四十節 反割地運動第一百八十二節 戰爭財纔開始第七百零三節 順化戰役 2第三百三十一節 徙木立信第一百三十一節 給個甜棗第三百四十八節 挖天國的牆角第七百三十一節 大明的財團時代第四百五十節 李鴻章的準備第四百四十八節 趁亂髮財第八百一十八節 治國之道必先富民第六百九十四節 百團大戰第一百八十九節 鬧餉還是造反第二十六節 方山第七百二十二節 瓜分南洋會議第四百三十七節 等香餌的金鰲第五百九十四節 加州桑蠶業和移民第六百二十六節 上海懸案第一百七十三節 軍事演習第三百九十二節 藏污納垢之所第一百一十四節 與清廷劃清界限第六百四十三節 琉球人的態度第三百七十三節 湘軍撤圍第一百七十三節 軍事演習第一百五十五節 水口公約第二十二節 月香樓第六百一十節 曾國藩出擊第三百八十三節 工業革命種子 1第九十七節 圍魏救趙第五百五十六節 兩個新國家第二十六節 方山第五百八十節 議割臺灣第四百四十五節 日本的事情咱也管第六百二十九節 求新自強圖存衛道第一百四十九節 奪回失去的就是正義第十七節 取信(1)第七百二十八節 赫德的財政政策第四百四十八節 趁亂髮財第四百節 貿易談判 2第五百五十二節 怡和絲廠第六十四節 發動總攻第二百九十三節 發兵肇慶第三百四十二節 誰來準備黃袍第五百五十一節 李秀成的上海第七百一十八節 富商和國王第四百四十四節 大明的威勢第五百九十三節 專利法的頒佈第三百四十四節 定國號和出兵第四百零五節 進錯洞房 1第一百一十四節 與清廷劃清界限第六百六十八節 唐郝合作第三百八十九節 登基第三百一十六節 九龍開港第一百零五節 種子已經種下第六百一十五節 大移民潮第三百五十五節 回廣東第三百六十七節 大明的阿拉斯加第六百五十九節 工業革命的衝擊第六百二十五節 窮途末路第三百二十八節 大造軍艦第五百九十八節 太平洋鐵路重新開工第七百一十八節 富商和國王第七百二十節 頭痛的鐵路問題第二百零四節 招募八旗軍第一百五十九節 城下之盟第七百九十四節 讓電老虎去撕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