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五章 劑量(三更)

“方樂你還見到了祁老?”

程載明問。

“豈止是見到了,燒山火,透天涼,生生給已經快要壽終正寢的祁老又續了一兩個月的陽壽。”

孫清平笑着道。

孫清平也八十多歲了,到了這個年紀,已經看開了,什麼時候走不是走呢?

方樂給祁有民又續了兩個月陽壽,着實讓孫清平都驚訝了。

當然,邊上的程載明和鄭高峰兩個人也驚訝了,目瞪口呆。

方樂這是跑滬上給祁有民續命去了?

真是閻王手段啊。

祁有民那是什麼人,身邊的名醫能少?

卻愣是讓方樂出了頭。

這一刻,鄭高峰是徹底服了。

“這個不重要,咱們繼續說病情。”

方樂把話題拉了回來。

鄭高峰和程載明對視一眼,神特麼不重要。

這事放在誰身上都很重要好吧。

“剛纔咱們已經分析的很清楚了,患者是大虛大實,虛實夾雜,又兼營衛閉塞,這種情況只有用汗法,要不然沒辦法解這個死結。”

方樂緩緩道:“所以麻黃細辛附子湯,可以先試一試,鄭主任和程主任有什麼看法嗎?”

“沒有,你開方吧。”

鄭高峰搖了搖頭,方樂剛纔講述病情,他們就像是學生一樣,那還敢有什麼看法。

真的難以想象,這小子也就二十二歲?

“師父!”方樂看向孫清平。

“你擬方吧。”孫清平道。

方樂也就不再猶豫,開始擬方。

麻黃30克,細辛20克,附子200克.......

看着方樂擬的處方,鄭高峰和程載明差點沒自閉了。

怎麼又是200克?

這是和附子槓上了嗎?

雖然你人送外號方附子,可你也不能一直這麼用附子吧?

真以爲這是人蔘呢,想怎麼吃就怎麼吃?

不對,哪怕是人蔘,也不能想怎麼吃就怎麼吃。

鄭高峰覺的自己都被嚇糊塗了。

“方樂,還是這麼大劑量?”

鄭高峰問道:“之前患者需要迅速回陽固脫,現在雖然陽根不固,但是也不需要繼續行險了吧?”

“鄭主任,十來年前考古發現了漢代的度量衡器‘權’鄭主任知道這事嗎?”

方樂突然問。

“聽說過。”

鄭高峰點了點頭。

“僅僅是聽說可不行啊。”

方樂道:“這個‘權’的發現意義重大,之前用的計量單位都是古計量單位,所以杏林界對於《傷寒論》裡面的處方劑量一直都有爭議......”

“沒有一個準確的定量,後世醫家在用藥的時候往往劑量難以掌控,從明代到現在,醫家都是根據古之一兩約今之一錢的臆想來用藥的,再加上經方實際劑量往往都是以原方這般劑量使用,但是隨着‘權’的發現,我們按照古今度量衡折算法,漢代的一兩差不多是今天的15.625克,一斤差不多就是250克,如此一來,實際使用的經方劑量也就是原方的十分之一......”

邊上孫清平和程載明都認真的聽着。

方樂說的經方實際劑量以原方折半,這個是明代到現在一直慣用的思維。

這一點方樂之前單獨和孫清平說的時候說起過。

前人創出的方劑,後人沒有那麼大的膽魄,劑量縮小,本就沒有原方劑量足,再加上計量單位計算的出錯,和原方差距更大。

“就權威性而言《傷寒論》絕對是相當權威的一部典籍,張仲景立方劑量大,藥簡、力專、效宏.......”

方樂緩緩道:“可以說《傷寒論》是中醫學第一部急性熱病學專著,東漢末年,寒疫大流行,傷寒的特點是發病急,傳變速,這也是《傷寒論》誕生的基礎......”

“到了明代,漢代劑量已經不可考,再加上李時珍編著的《本草綱目》只是以收錄爲主,其中臆想和猜測居多,導致不明真相的醫家以此爲準。”

方樂說的這些都是後世不少人總結出來的。

歷史上對中醫貢獻最大的幾個人,醫聖張仲景絕對是第一人,其次是葛洪和孫思邈、李時珍等一些人,華佗的名氣雖然大,但是因爲傳世的典籍少,貢獻比起張仲景等人要差一些。

其中李時珍算是比較有爭議的,因爲在不斷的實踐中,不少中醫人都發現了《本草綱目》中的一些錯誤,特別是劑量方面,還有藥效等。

所以也導致一些中醫人抨擊李時珍,說李時珍是中醫的誤導者......

不過在方樂看來,不能把責任都歸在李時珍身上,李時珍和張仲景最大的不同是,張仲景是臨牀醫生,所書隨著都是自身實踐,自己一生的經驗和感悟。

而李時珍只是醫學家,屬於教學派,臨牀經驗並不算豐富,而《本草綱目》最大的貢獻其實在於歸類和總結,把一些民間偏方、或者道聽途說都歸類起來,就像是一種草藥的目錄,方便查閱,卻不能完全當作參考。

方樂說的這些,鄭高峰和程載明都沒有太過注意,他們學醫較早,思維早就定了,後續主要精力也都在臨牀,至於方樂說的“權”的發現,這些人也只是聽說,卻沒有去深究,方樂現在一說,他們才知道還有這麼一回事。

“就說四逆湯。”

方樂繼續說道:“四逆湯是張仲景急救亡陽危證的峻劑,有斬關奪門、破陰回陽、起死回生的功效,原方炙甘草是2兩,乾薑是兩半,生附子是1枚,一般生附子一枚大一點的是20-30克.....按照去原方一半的量爲準,四逆湯的炙甘草劑量也該是30克,制附子的藥效往往只有生附子的一半,制附子至少也要用到60克......”

“但是實際上,藥典裡面對方劑四逆湯的劑量規定,制附子只是5-10克,炙甘草只有6克,如此劑量,怎麼能夠回陽救逆,救生死於頃刻......”

“以5-10克的劑量標準衡量,200克附子,已經是20-40的超量了,嚇死個人,可要是以60克爲準,也只是三倍而已。”

說着方樂喝了口水,等鄭高峰和程載明都消化了一下,這才道:“再說這個病症,我們既要開表閉,引領冰伏之邪外透,又要助陽,防止汗出的時候陽氣脫垂,那麼麻黃細辛附子湯裡面的附子劑量就不能小......”

“《傷寒論》原方麻黃細辛附子湯裡面附子的劑量和四逆湯一樣,炮,去皮,破八片,制附子至少也要用到60,而60克還是按照原方一半劑量衡定,如果不取一半,用到120克,也在範圍之內,現在病情特殊,用到200克,並不離譜。”

等方樂說完,值班室足足安靜了好一會兒,孫清平這才道:“方樂說的很對,之前我們瞭解不足,所以在臨牀上總感覺是在大劑量用藥,其實是我們自己早已經在心中對原劑量進行了閹割......而且火神派用藥往往比常規劑量更大,以小樂的解釋,確實不算可怕。”

鄭高峰和程載明都看了一眼方樂。

今天他們可算是被方樂上了一課。

方樂說的這些他們之前都沒考慮過,可現在細細想來,現在的小劑量在臨牀上確實經常難以奏效。

因爲這個,不少中醫人都有點懷疑中醫了,特別是初學者,更是容易懷疑人生。

可誰又能想到,有時候並不是中醫方劑不對,而是劑量被嚴重限制,才導致方劑難以奏效。

第三百四十一章 投其所好(上)第一百二十四章 臨牀分析會議(下)三更第三百三十九章 副本第一百七十六章 三助第三百八十二章 脾臟切除第三百四十四章 亮山門第六十四章 中醫的核心還是治病第五百九十一章 醫道盡頭誰爲峰(三更)第四百六十九章 我給你道個歉第二百一十三章 埋伏第七百七十六章 來這麼多人幹什麼第一百七十章 產婦第一百四十五章 鄭博士生氣了第四百三十九章 憋屈的肝膽外科第一百六十二章 太落後了第四百六十三章 結果一樣第三百六十九章 瞧不起誰呢?第七百五十四章心臟搭橋(中)第六百三十二章 術前風波第一百二十五章爲了誰第四百八十一章 背馱式肝移植第三十章 西京遇熟人第三十四章 我們中醫科收了第四十四章 又巧了第六百三十二章 術前風波第四百章 吃錯藥了?第一百三十六章打短工的麥客?第二十七章 胎氣不和第九十六章 搶人第五百二十四章 住下吧第一百零四章 一世英名第六百四十七章 豐州省人民醫院第二百六十八章 主場第十二章 麻煩上門第一百八十八章 後宮不和諧第三百三十二章 別讓方醫生來了第六百一十八章 第三臺肝移植手術第一百三十九章 嚇死寶寶了第三百八十四章 左肝切除(三更)第七百八十七章 蒸蒸日上第一百二十三章臨牀分析會議(中)第三百零六章 總是配角第一百二十七章 你複習初中教材了?第二百九十六章 心臟復跳第一百五十三章 真難伺候第二百九十八章 上門賠罪第三百六十三章 假熱實寒第四百零二章 右肝切除第七百八十七章 蒸蒸日上第一百六十一章 小聰明第五百六十七章 方醫生太壞了第五百一十一章 招待第七百八十一章 世界首例(中)第四百零九章 今晚的消費方醫生買單第一百三十六章打短工的麥客?第五百七十四章 最新設備第三百七十七章 孕婦臨盆(下)第六十四章 中醫的核心還是治病第一百五十九章韓勝學的心思第四百零七章 SCI第一百五十三章 真難伺候第五百九十七章 方教授來了第二百五十三章 教了個啥第五百七十二章 姓韓的不是個玩意第二百六十四章 混亂的市場第二百五十七章 祁遠山進城第六百五十六章 你是不是沒說實話?第二十七章 胎氣不和第二百六十章 祖傳秘方第九十三章 醫生的職責(二更)第十一章 純陰無陽,氣喘欲脫第五百一十六章 名叫祁遠山第五百一十二章 祁家三兄弟第700章 目標有點高吧?第三百六十章 請教第七百六十章 方思盈第四百一十三章 重視第一百六十二章 太落後了第六百四十五章 夜路第九十五章 人丟大了(四更)第七百二十六章 鍾老第六百一十四章 這絕對是親生的第七百四十八章 年終表彰第七百八十三章 報到第十七章 誰把誰教壞第五百四十八章 僥倖(三更)第一百零四章 一世英名第四百六十五章 約談第四十八章 再送李總一劑良藥第一百零八章 舌爲心之苗(上)第一百七十四章 患者的情況不錯第一百二十一章 大國上醫第六百二十三章 高興和寒心(四千字)第二百三十六章 急診科的實力第二百八十七章 陳大少的悲慘人生第五十二章 哥送你一場富貴第二百七十四章 承氣白虎湯第一百三十八章 鄭博士的首發第一百八十八章 後宮不和諧第五百四十章 他會魔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