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計算參宿四

第122章 計算參宿四

包廂中,幾位博士生師兄雖然感覺數院這位大神的科研項目有點不太靠譜,但他們也沒有更多的選擇了。

天文系並不是數學系,數學系的博士生還能利用數學這項工具的特殊性參與進物理、化學、生物、材料等其他學科的科研項目中去,混個資歷甚至鍍個金。

但天文系研究的東西對於其他項目來說P用都沒有,想要參與進其他項目中混資歷是壓根不可能的事情。

如今好不容易有個項目需要天文系的人,他們放棄,有的是人頂上來。

再不靠譜的項目它也是個科研項目,只要參與進去了,今後的履歷中就能添加上彩色的一筆。

而且,萬一,萬一啊,萬一這個項目真的成功了,那南大的天文系,將直接頂到全國高校中的第一,甚至是亞洲的第一。

精準的測量一個遙遠在六百四十光年外的紅超巨星的質量信息,別說南大了,目前整個天文界都沒有辦法做到。

如果他們,不,如果眼前的這位小師弟能做到,他們又參與進去了,也能混個開拓者的資歷啊。

別說二作三作什麼的,這些就沒奢望過,光是論文中提一下他們,帶一下資料是他們收集整理的,就能讓他們在全世界露臉了啊。

以後出去了,聊天聚會都能這樣吹牛逼。

嗨,你知道六百四十光年外馬上要超新星爆發的參宿四嗎?它的精準大小和形狀就是我測定的!沒錯,我就是天文界的開拓者!

抱着這種心態,幾位天文系的博士生師兄正式參與進了徐川的科研項目中。

對於這些,徐川也懶得解釋,Xu-Weyl-Berry定理背後的計算機制,別說是對數學幾乎一竅不通的天文系學生了,就是南大的數學教授來了,短時間都不一定能弄懂。

反正這幾位師兄的任務也很簡單,按照他的要求進行收集數據就行了,最終的計算,是他親自幹的。

南大、仙林校區、左滌江天文臺。

徐川跟隨着幾位博士生師兄參觀着這所天文研究所。

它由香港左滌江基金會捐資助建,是全國高校設施最先進的天文臺之一。

“川神,不得不說你運氣是真的好。”

“如果你要是提前一兩年的時間做這個項目,基礎部分伱恐怕都得跑到的清海或者滇南那邊去。”

“不過現在嘛,咱們有左滌江天文臺和紫金山天文臺,這兩處天文研究臺14年的時候才正式完工啓用,裡面的反射望遠鏡、施密特望遠鏡和射電望遠鏡足夠收集到一部分基礎數據了,能替你節省一大筆的科研資金。”

行走在校內的丁山上,劉軒笑着和徐川介紹。

“只能收集一部分?”徐川愣了一下,皺眉問道。

他對於天文界的信息還真沒什麼瞭解,只知道南大的天文系在全國高校中排名前列,以及金陵有一個全國出名的紫金山天文臺。

他以爲接着這兩個地方就能完成對參宿四的信息收集,但聽劉師兄這意思,似乎這兩個地方只能收集一部分。

劉軒點了點頭,接着道:“能收集一部分已經很不錯了,如果是14年之前,一部分都收集不到。”

“也就咱學校後面建了個左滌江天文臺,雖說針對本科教學內容來的,並不算頂級,但好歹也配備了一批天文設備,能用。”

“而紫金山天文臺那邊的天文設備大部分都不在紫金山上,實際分佈在清海、盱眙、贛榆、南極等各地。”

“紫金山上有的其實只不過是一個科研科普園區而已。”

“你昨晚不是給了我一份需要的數據資料嘛,回去後我研究了一下,如果按照那上面的標準來,這次科研實驗最少還得去一趟滇南和清海。”

“真正的天文觀測實驗,不僅需要頂級的天文設備,更需要的優良的天文觀測環境。”

“別想着將天文設備放在紫金山上或者學校裡,那是不可能的,一個大型城市夜晚產生的光污染對於天文觀測的影響太大了。”

“所以咱頂多在這邊收集一些基礎數據,那些頂級的數據得去滇南和清海那邊,利用那邊的大型天文設備進行收集。”

“不過不用擔心,我查了一下滇南天文臺天文觀測陣列目前並沒有什麼大型的觀測科研項目,是可以申請使用的。”

頓了頓,劉軒接着道:“這其實挺好的了,至少咱們不需要出國。”

“如果是針對極光以及某些僅南半球可見的星球觀察,還得去南極,有時候還得極夜的時候去,不然就觀測不到。”

“那鬼地方我去年跟隨導師去過一次,在那裡呆了一個月,零下三四十度的溫度冷的老二都能給你凍痿,去過一次就不想再去第二次。”

“景色雖然挺美的,但呆久了也就那樣。”

徐川點了點頭,南極他沒去過,不過零下三四十度的溫度,聽聽就覺得冷。

他上輩子研究物理項目去過最冷的地方是冰島的永久凍土層,去了一次,溫度在零下二十度左右的時候去的,就凍的他懷疑人生了。

零下三四十度的溫度,還要進行科研活動,想想就可怕。

而且在南極出了事,那可真就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了,救援都來不及。

參觀了一下學校的天文觀測臺,瞭解了一下有關天文實驗的設備後,徐川就回到了宿舍。

他要對Xu-Weyl-Berry定理繼續進行完善,而有關參宿四的數據採集,則交給天文系的幾位博士生師兄了。

有大師兄樊鵬越幫忙盯着,並不用擔心會出什麼問題。

至於時間,如果按照他的要求,完成對參宿四的數據收集需要十天到一個月左右。

有這麼大的誤差,主要是由滇南天文臺天文觀測陣列什麼時候能申請下來,以及天文觀測活動的性質決定的。

前者就不說了,哪怕滇南的天文臺天文觀測陣列是與南大有合作的,哪怕它目前沒有大型觀測項目,但要申請插隊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

而天文觀測活動需要的時間也不固定,因爲要不斷使用不同的技術參數和不同的望遠鏡進行測量,最終得到一個相對的數值。

這期間,徐川能做的就只有等待。

不過在完成Xu-Weyl-Berry定理的轉換和形變後,他跟着這幾名天文系的博士生師兄一起去了一趟滇南。

所謂的天文臺天文觀測陣列,其實在一個鳥不拉屎的山溝溝裡面,四周幾十公里都荒無人煙,最大程度的杜絕了光污染。

但與之對應的是工作人員的生活極其不便,幾乎沒有任何的娛樂活動,食堂大廚買個菜都要跑幾十公里遠或者由專門的人送來。

在博士生師兄的指導下,徐川利用大型光學天文望遠鏡觀測了一下遙遠在六百十四光年之外的參宿四。

肉眼在夜空中看到的星星在大型天文望遠鏡的鏡面裡其實也只比雞蛋大一點,和想象中碩大的恆星差很多。

形狀就像是一個在某一方位施加了一點力的雞蛋黃,除了有一側突出了一點外,可以說平平無奇了。

倒是璀璨的銀河,徐川第一次見到了它的真正的遼闊與美麗。

在這沒有光污染,空氣極好的荒原地帶,浩瀚的銀河宛如一條透明光亮又佈滿色彩的綢緞,又像天空中的一隻眯起來的眼睛,很是奇特美麗。

而一輪明亮的半月懸掛着在黑夜中,散發着清冷的光,無數的星星像寶石一樣在閃亮着,鑲嵌在清澈的天空中。

徐川甚至用肉眼看到了月海,以及上面的超大型環形山。

“漂亮吧。”

研究所的樓頂,一道聲音傳來,與此同時一個身影在徐川身邊坐了下來,是天文系的博士生師兄劉軒。

“嗯,不虛此行。”

徐川輕聲應了一下,目不轉睛的盯着頭上的銀河。

這一片銀河,和他記憶中的銀河有所不同。

在他記憶中,銀河是橫在天空中的。

而在這裡看到的卻是豎着的一條光帶。

就像是七夕節牛郎織女相距的橋樑一樣,它從遙遠的地平線上升起,一直向天空中延伸去,宛如一座天橋,連通了地面與星海,美不勝收。

只能說,這樣的美景,在城市中是看不到的。

劉軒笑了笑,道:“這也是我學天文的原因,因爲它實在太美了。”

徐川不置可否,盯着頭頂的銀河忽然問了一句:“你說在這浩瀚的銀河中有沒有外星人的存在。”

劉軒愣了一下,顯然沒想到徐川會問這個問題,思索了一下後道:“不知道,除非我親眼看見。”

“不過從生命誕生的角度來說,存在外星高等智慧生命的概率應該不低吧。”

徐川沒有回話,只是默默盯着銀河看。

他重生回來的秘密,一直都是深壓在他心底的石頭,無人知曉。

但偶爾,他也會思考一下,這到底是巧合,亦或者是安排,只是從未向人透露過而已。

兩人沉默了一會,徐川開口道:“劉師兄,參宿四的數據收集的怎麼樣了?”

“目前進度差不多在百分之六十七左右,滇南這邊還需要四到五天的時間,這邊完成後需要轉去清海那邊,利用那邊的射電望遠鏡採集一些數學,時間大概在一週左右。”

“也就是還需要十二三天的樣子?”

劉軒點了點頭,道:“嗯,差不多,這個速度其實已經很快了,主要是天文設備的申請幾乎都是秒通過的,這方面並沒有耽擱多久時間。”

“你的運氣簡直太好了,之前我導師做實驗的時候,申請滇南這邊的觀測列陣申請了三個多月纔下來,你這邊幾乎是申請交上去不到一個星期就通過了。”

徐川笑了笑,這可不是什麼運氣。

要說的話,應該是實力+政策吧。

他解決了Weyl-Berry猜想,而上面需要這個猜想去爭取一枚頂級數學獎,所以需要儘量擴大Xu-Weyl-Berry定理的影響力。

而針對參宿四的研究項目,正是基於這種影響才迅速通過的。

徐川並沒有在滇南呆很久,待了三四天的時間得到第一批數據後他就回到了金陵。

目前收集到的數據雖然不全面,但他需要的基礎數據和大部分需要的數據都採集到了,差不多可以投入計算了。

在清海那邊的觀測列陣將數據採集回來之前,他並不準備放空自己,完全可以利用這段時間做一個初步的推算。

整理了一下采集回來的數據,徐川將其列在稿紙上。

觀測對象:參宿四。

分類:紅超巨星。

2016年3月27日,凌晨三點四十分觀測計算直徑:約891.986D⊙~901.213D⊙(D⊙指一太陽直徑)

2016年3月27日,凌晨三點十八分觀測視星等:+0.827m。

2016年3月27日,凌晨三點二十七分觀測對地球距離:659.76光年。

2016年3月27日.

各類數據整齊的列在一張稿紙上,數據量並不是多,但卻是幾位博士生師兄熬了接近二十天的成果。

搞天文的,有時候真的很苦逼,因爲有些時候得大晚上的爬起來操控設備。

就像這次,爲了幫他收集數據,幾位博士生師兄黑眼圈一個比一個重。

列完數據後,徐川盯着稿紙上的數據看了一會,陷入了沉思中。

半響,手中的黑色簽字筆再度在稿紙上劃出一行行的數學公式。

“.N(λ)=(2π)891.986D⊙ω||nλn/2 Cn|Ω|n1λ(n1)/2 + o(λ(n1)/2”

“帶入光速,則N(λ)=(2π)891.986D⊙ω299792.4580.12*λn/2”

轉換爲索伯列夫空間波動爲

帶入間隔時間,振幅函數爲0.37與0.24

宿舍中,徐川目不轉睛的盯着手中的稿紙,黑色的簽字筆在上面勾勒出一個又一個的數字。

在已經完成了Xu-Weyl-Berry定理的形變與轉換後,要將其應用到三維世界的恆星數據計算上對他而言並不難,只是計算起來有些麻煩而已。

但這阻擋不了他。

一項又一項的觀測數據帶入公式中,漫長的時間過後,他最終得到了一份完整的算式。

深呼吸了一下,徐川將最後的粗糙邊界值帶入了公式中,進行最後的計算。

很快,完整的數據與計算出來的答案就呈現在了稿紙上,然而結果卻讓他瞪大了眼睛。

“這怎麼可能”

“怎麼可能計算出了兩個答案?”

感謝大佬 1高山流水1的盟主打賞,按照規則,明天開始爲大佬加更。

ps:本來今天就想的,但是狀態不太好,長沙實在太他喵的冷了,室內都快零下了,手被凍的僵直,腦子都被凍住了。

шшш ⊕тт kǎn ⊕co

(本章完)

第611章 支援點經費吧第300章 可控核聚變項目落地第362章 有勇氣站出來又是另一回事了第419章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第202章 NS方程第16章 P大的招攬第350章 材料不夠,石墨烯來湊!第775章 太空安全的威脅第391章 第一壁材料!第198章 坑哥的妹妹第305章 爆炸的可控核聚變反應堆第224章 合適的人選第232章 史上最年輕的諾貝爾獎得主第361章 光宗耀祖第739章 徐川:我整篇論文就好了第538章 他的智慧,不僅僅是屬於他自己第220章 回國第322章 開創學科!第49章 展開破譯工作第413章 或許,科學需要的,就是你這樣的人第261章 吸波材料第36章 回家過年第363章 我哥沒有女朋友!第305章 爆炸的可控核聚變反應堆第215章 回國前的洽談第165章 擴大華國在CERN的影響力第630章 入軌!(爲盟主大佬星焰加更410)第10章 二試第295章 主動找上門的普林斯頓化學系主任第301章 稿紙被偷了???第520章 不知道我是總負責人麼?第641章 等離子體火炬第704章 特里薩阿奇爾:這不可能!第129章 比肩教皇第380章 解決託卡馬克磁面撕裂問題的思路第521章 反制與競爭第634章 彎道超車都不足以形容!第431章 讓人瘋狂的提議第269章 因爲我沒有時間第619章 驚喜不斷的生日第523章 讓我來告訴你,什麼是有價值的東西第506章 戰忽直接變戰恐第508章 這就是大佬的世界嗎第257章 信中最重要的科技第662章 救援成功!第682章 少俠,我想去太空旅行!第71章 Weyl-Berry猜想第119章 晨星數學獎第449章 大載荷電磁推進系統的難題第749章 物理學的新紀元!第333章 幻想的徐曉第161章 從數學出發第229章 多線開工第44章 錯誤的建模方法(提前更,上午有事)第565章 彷彿來自虛空一般第118章 學姐的請客第263章 國內的第一堂課第492章 成爲二十一世紀最大的奇蹟第240章 化學的未來第407章 亂成一鍋粥的世界第236章 彭鴻禧院士的驚歎第193章 普林斯頓的雙職位邀請第645章 全程直播登月第151章 失職的《自然》雜誌第155章 全新的質子半徑數據第41章 做題(投資過一百加更,三更求票求追第73章 證明弱化Weyl_Berry猜想第365章 亦如愛因斯坦,或牛頓第457章 都他麼是來要經費的!第618章 徐川:不難的,也就和你師兄那個差第523章 讓我來告訴你,什麼是有價值的東西第596章 空天發動機完成!第558章 一木成林第209章 即將到來的國際數學大會第757章 純中文期刊第783章 CERN 強電耦合5sigma的置信度!第212章 史上最年輕的菲獎得主第437章 僅僅只是試着研究一下而已第718章 ‘時空洞’與‘引力子’第42章 奇怪的問題和奇怪的答案第110章 那一抹靈感白鴿(三更求訂閱月票)第347章 壟斷高溫超導材料市場第59章 損失慘重的第一區第722章 比鋰硫電池更牛逼的項目第462章 最重要是,我就在這裡!第76章 高爾斯教授的讚揚第397章 雙喜臨門第379章 Fuck!爲什麼他們沒有一位這樣的數第217章 Xu-Weyl-Berry定理與高維空間第213章 重演的歷史第161章 從數學出發第686章 這是我的信仰!第266章 人類科學界迄今爲止遇到的最大難題第642章 龍日節第389章 命運的紛爭,開始了!第24章 頒獎典禮第293章 聯合起來壓價的電池廠商第188章 去征服全世界的數學家第715章 衰老是個永遠悲傷的話題第604章 吃獨食不是個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