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開啓核輻射對抗實驗

第234章 開啓核輻射對抗實驗

諾貝爾獎的頒發,是一場盛宴,也打亂了徐川的一些研究安排。

儘管他本人對這個並不是很在意,但這終究是諾貝爾獎,影響力是全世界所有獎項中最大的一個。

親朋好友的祝賀,各大媒體的採訪,各種交際應酬之類的事情,讓他忙亂了好幾天的時間。

不過隨着時間的流逝,新的熱點取代舊的熱點,他的生活又逐漸的安穩了下來。

這陣子,雖說忙亂,但徐川也趁機瞭解了一些外界,主要是數學界的發生的事情。

自從菲爾茲獎頒發後,他就暫時的離開了數學界,開始了應用之旅。

但作爲這輩子主要的研究方向,數學界的大事,他是必須要了解清楚的。

截止到今年十月初,數學界發生兩件較大的事情。

第一件是前不久才獲得了菲爾茲獎的日耳曼數學教授彼得·舒爾茨和歌德大學的雅克比·斯提克斯教授共同發文稱:

“他們在櫻花國數學教授‘望月新一’證明ABC猜想的論文中發現了一個“嚴重的、無法修復的差錯。”

2012年,櫻花國數學家望月新一宣佈,他證明了世紀難題‘ABC猜想’。

但在那之後的整整六年時間裡,僅有爲數不多的幾名數學家表示自己看懂了望月的證明並且表示贊同。

而絕大部分數學家面對望月新一冗長而令人困惑的證明,都處於迷茫中,這也導致一些人懷疑望月新一的證明。

時至今日,舒爾茨和雅克比提出重大缺陷,毫無疑問是證實了ABC猜想的證明宣告失敗。

這件事徐川是有所記憶的。

因爲ABC猜想在數學界有着重要意義,它在數論中的地位很高,幾乎與黎曼猜想齊名。

很多著名猜想/理論都是它的推論,如費馬大定理、比爾猜想、Mordell猜想以及孿生素數猜想等。

1995年安德魯·懷爾斯教授用了兩百多頁的論文才完成費馬大定理的證明。但如果ABC猜想是成立的,那麼費馬大猜想的證明只需下面幾行字:

令a=x^n,b=y^n,c=z^n;其中a+b=c

根據ABC猜想有:c≤(rad(abc));

即Z^n≤(rad(x^ny^nz^n)≤(xyz)<z)

所以n<6,而n=3,4,5的情況已經被歐拉等人證明;

可得:費馬大定理成立。

這幾行初中學過階乘就能看懂的數學,可謂是簡單至極。

但它卻可以證明歷史上花費了三百年時間才被解決的費馬大猜想。

而它的基礎,就在ABC猜想成立的基礎上。

望月新一的證明論文,徐川也看過,不過他也看不懂那玩意。

長達六百多頁的論文,望月新一在裡面創建了一套完全屬於自己的新的數學理論,甚至是數學符號,及文字。

具體來說,這篇論文中充滿了各種奇怪的符號,比如傳統八卦文學中的金木水火土之類的東西。

不僅是文字,更是連那種八卦圖都用上了。

此外論文中還有大量風格詭異的定義名稱。比如「宇宙暗邊際之極」、「霍奇影院」「外星算數全純結構」等等。

要想看懂這些東西,得將那六百多頁的論文,以及超過五百頁的其他論文(這五百頁,全都是望月新一自己的。)

所以在粗略的翻了翻ABC猜想的證明論文後,他就將其丟到一邊了。

在徐川看來,望月新一證明論文和民科的天圓地方證數學大統一有的一拼。

儘管前者是一個實打實的國際著名數學家。

而事實也是,直到他重生回來前,望月新一的論文依舊屬於圈地自玩的狀態。

儘管他堅持自己已經證實了ABC猜想,但數學界已經不對他的論文抱有任何希望了。

至於另一件事,則是數學延伸到量子計算機。

2018年原本應該是量子計算機實現“量子霸權”的一年,也即出現證據表明量子計算機遠遠超過普通的經典計算機。

然而事實卻並非如此。

在八月,菲爾茲獎頒的時候,一個年僅18歲的華裔少年唐乙文提出了一種傳統計算機AI算法。

其運算速度可以與量子計算比肩,相對之前的傳統算法實現了運算速度的指數級增長。

這一發現不僅推翻了兩位量子計算重量級人物的量子加速神話,也證明了量子算法和經典算法研究之間存在富有成效的相互作用。

有意思的是,唐乙文本來打算證明這樣的算法是不存在的。

但隨着時間推移和自己的研究,她發現這樣的算法確實存在。

而量子霸權的延遲甚至導致一些理論計算機科學家認爲,量子計算機永遠不會超越最好的經典計算機。

對於這件事,徐川的確不太瞭解。

但他很清楚,量子計算機的發展並未被未來的人們放棄。

畢竟摩爾定律已經限定死了傳統超算的計算速度。

不過當前,徐川對唐乙文提出的AI算法很感興趣,找來了一份論文翻閱了一下。

只是,他對於算法方面的東西並不是很瞭解,只能粗略的看了一下,瞭解一些裡面的思想與核心。

想了想,徐川在心裡記下了這個名字。

如果有機會,或許可以向上面提一下,看看能不能將這個人才從米國那邊挖過來。

傳統超級計算機的重要性,他比其他人都要了解。

在未來至少二十年到三十年的時間,傳統的超算依舊是大型計算的主力。

而能爲超算提供算法的人才,重要性毋庸置疑。

折騰了一陣子,待到諾貝爾獎的風波過去,徐川總算是恢復了正常的生活。

被耽擱的核能與鋰硫電池的研發項目重新進入。

在他的帶領下,兩大項目的研發進度明顯日益長進。

特別是核能項目。

在已經有了完善理論+徐川這名‘先知’的基礎上,再加上諾貝爾獎的刺激,新型抗輻射材料的研發進度很快。

藉助‘科學院魔都原子核研究所’中先進的設備,不到一個月的時間,研發團隊就成功的將最原始的‘晶態鉺鋯酸鹽’製造了出來。

儘管從一個熟悉的領域跨入另一個未知的領域會讓人迷茫,但徐川之前特意安排的一個月熟悉論文的時間,讓八名科研人員的迷茫期和觀察縮到了最短。

“教授,第一批利用納米工藝製造的‘晶態鉺鋯酸鹽’已經完成了初步的加工。”

科學院魔都原子核研究所中,科研人員席學博崇敬的看着眼前這個比他年齡還要小上十來歲的年輕人,認真的彙報。

有史以來的第一位諾貝爾獎與菲爾茲獎雙獎得主啊。

別說是放到華國了,就是放到全世界,也是站在珠峰山頂俯瞰整個星球的超級大牛。

能在這種超級大牛手下搞科研,燒上八輩子的高香都不一定能有這個機會。

他一個博士後,居然有機會第一批加入這種大佬的科研項目中。

對於自己的幸運,席學博都不知道該如何來形容,只能選擇盡全力做好每一件事情。

實驗室中,聽到第一批的‘晶態鉺鋯酸鹽’已經完成了生產,徐川連頭也沒擡,只是輕聲‘嗯’了一下,表示自己已經知道了。

在他眼前,是另一項正在進行中的材料實驗,是‘晶態鉺鋯酸鹽’材料的後續拓展。

手中的材料實驗持續了近一個多小時的時間,初步處理好實驗箱中的各種材料後,徐川才摘下手套,看向一直等候在一旁的席學博。

“走吧,帶我去看看你們的成果。”

這段時間,他並沒有跟蹤參與‘晶態鉺鋯酸鹽’的製造,這種材料,他事先就已經準備好了相當詳細的製造過程,將其交給了其他人。

至於他自己,手上有更重要的工作。

‘晶態鉺鋯酸鹽’能隔絕核輻射沒錯,但它卻是一種類似於陶瓷一般的固態材料。

這種材料用於製造容器存儲核廢料沒有什麼問題,但根本就無法用來製造防護衣。

在面對攜帶高強度電離輻射的核廢料時,絕大部分的電器設備都會陷入失靈。

這是因爲電子設備一般都是靠電路傳遞信號實現功能,核輻射尤其是一些中子質子流的輻射會把結構破壞或者產生干擾信號,使電子設備失靈或者永久失效。

這種情況下,想通過機器人或者機器設備來完成對核廢料的實驗就不現實了。

所以後續他面對攜帶有高強度輻射的核廢料時,一件能隔絕輻射的防護衣,是必不可少的。

鉛金屬製成的金屬衣服能適應一部分的實驗環境,但因爲固有缺陷,鉛防護衣無法應用到所有的實驗中去。

而一種能完美隔絕核輻射,且並不影響實驗行動操作的防護衣,是開啓核廢料實驗的基礎前置條件。

徐川眼前正在進行的材料實驗,就是這種。

利用原子循環技術,他在製造一種相對較爲輕盈的防護材料,用於後續的核能β輻射能聚集轉換電能項目。

跟着席文博,兩人一起來到了另一間實驗室。

這裡存放着第一批加工好的‘‘晶態鉺鋯酸鹽’’,數量並不多,總重量還不到一百公斤。

不過用於第一批的隔離實驗,驗證這種新型材料的效果已經足夠了。

在韓錦的帶領下,幾名科研人員正在將製造出來的‘‘晶態鉺鋯酸鹽’’加工成一個個容器。

這些容器各異,有的是箱子形狀,有的是圓柱形,並不算很大,長度不過一米,直徑也只有十釐米左右。

這些東西是根據核電站中的核燃料棒定製出來的。

一般而言,核燃料的形式爲由鈾混合物粉末燒結成的二氧化鈾陶瓷芯塊。

瓷芯塊爲直徑一釐米,高度一釐米的圓柱體。幾百個芯塊疊在一起裝入直徑一釐米,長度約四米,厚度爲一毫米左右的細長鋯合金材料套管內,再組成一根根的金屬板。

因爲核裂變反應就像是在燃燒原子,因此這些金屬板稱爲核燃料棒。

而使用了五到八年後的燃料棒,就會從核電站中退役,變成讓所有人都頭痛的核廢料。

徐川需要用‘‘晶態鉺鋯酸鹽’’這種材料,來向上面展述自己的核能研發項目進度,以及階段性成果。

最好的辦法,莫過於的用它製成的容器,來保存核廢料,測試性能。

通過裝入核廢料,然後存儲一段時間後,進行檢測,查看容器的穩定性、隔絕性等性能。

然後與傳統的容器進行數據對比,就可以看出這種新型材料的優勢了。

而有了階段性的成果,後續的實驗,無論是科研資金,還是對應的人才,都能快速的通過審批或者召集齊全。

當然,以他現在的身份,即便是沒有階段性的成果,向上面申請這些資源也很容易做到。

但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度終究是有限制的。

他現在揮霍自己的名聲換來資源,卻沒有成果的話,以後再想獲得國家的支持就很難了。

諾貝爾獎與菲爾茲獎也不是萬能的,它帶來了榮耀,卻也是一把雙刃劍。

至於如何使用,就看獲獎者自己了。

第一批利用‘‘晶態鉺鋯酸鹽’’製造的容器處理完成後,核能實驗室這邊開啓了第一批的常規輻射對抗項目實驗。

實驗方法並不算複雜。

通過儀器設備,製造出強輻射源,然後對‘‘晶態鉺鋯酸鹽’’製造的容器進行測試,收集一系列的數據。

但對於核能項目組這邊的科研人員來說,卻是至關重要的一步。

他們忙碌了兩個月的時間,在一名諾貝獎得主的帶領下,製造出了一種新型的抗輻射材料。

而這種材料的效果如何,今天就會知道。

這關係到‘原子循環’理論是否正確,也關係到‘核能β輻射能聚集轉換電能機制技術項目’後續還能否進行下去。

畢竟經過這段時間的研究,所有人都知道,整個項目都是建立在原子循環理論上的。

如果最基礎的理論崩塌了,項目解散是遲早的事情。

這對於項目組中的科研人員來說,是很難接受的一件事。

畢竟好不容易纔有機會跟隨諾獎大佬做實驗,若是項目解散了,就損失大了。

因此,除了徐川外的所有人都緊張不已,忐忑的等待着輻照對抗測試的結果。

(本章完)

第689章 搶銀行都沒這快!第739章 徐川:我整篇論文就好了第551章 人類有史以來的巔峰智慧第282章 萬一有希望呢?(爲盟主高山流水加第387章 坐不住的米國第399章 能用數學解決的問題,都不是麻煩第711章 什麼才叫真正的養成!第111章 見證奇蹟第521章 反制與競爭第422章 最後的準備!第31章 競賽與高考的故事(今天晚上有事,提第713章 如同恆星般閃耀於文明的長河!第181章 用世界級數學難題來檢驗自己的學習第667章 他所面向的方向,就是未來第666章 歡迎回家!第756章 期刊:《希望》第229章 多線開工第546章 換一種聚變方式!第716章 NASA的求救和火熱的太空旅行第193章 普林斯頓的雙職位邀請第152章 諾獎大佬的讚歎第18章 國決開始第781章 還是那個人厲害啊!第698章 徐川:我對錢不感興趣第414章 老人的到來第225章 第二百二十四:材料研究所第86章 忘記的事情(三更求追讀求月票)第180章 米爾扎哈尼教授遺留的信件第641章 等離子體火炬第756章 期刊:《希望》第270章 邱成桐的讚歎第493章 永遠閃耀於物理學的歷史中第126章 伴星存在的概率第144章 歐洲原子能實驗室的機遇第658章 丟臉丟到全世界去了(感謝花南若大佬第138章 大學畢業就結婚?第671章 三千億的超級工程!第133章 新聞發佈會第587章 不愧是傳說中的那個人第241章 再次前往斯德哥爾摩第200章 這到底是哪裡不難了?第91章 問題的關鍵點第742章 一篇論文掀起股市跳樓機第45章 前往明月城第794章 改寫物理學聖地第526章 通向大統一理論聖盃的基石第474章 強關聯電子體系的答案!第470章 給南韓記一大功第276章 核能項目中的問題(二更求月票)第380章 解決託卡馬克磁面撕裂問題的思路第34章 信息安全(三更求月票 追讀)第683章 徐川:我也要上去!第103章 星城一中的演講第764章 引力的真正來源第372章 學姐回來了第774章 重啓載人航天飛機的米國第507章 新的忽悠路線第107章 徐川,你怎麼看?(三更求訂閱月票第655章 要不我們‘幫’他們一把?第630章 入軌!(爲盟主大佬星焰加更410)第653章 航天史上的新篇章!第121章 科研項目啓動第297章 爲等離子體湍流建模第238章 解決鋰枝晶難題的關鍵第568章 超出範疇的研究第277章 解決問題的方法!第475章 朝聞道,夕死,可矣!第378章 你在做什麼青天大白夢呢?第397章 雙喜臨門第403章 高能級中子輻照實驗第102章 小學弟喜歡啥?(求首訂)第739章 徐川:我整篇論文就好了第583章 小型化的突破第695章 來自全世界頂尖數學家的挑戰!第253章 暗物質第447章 星海研究院成立第772章 第一位‘中庸’的學生第397章 雙喜臨門第746章 強核力與電弱理論的統一(1)第543章 徐川:我成計量單位了?第653章 航天史上的新篇章!第184章 在兩位導師面前裝β第343章 影響國家發展的材料第186章 證明霍奇猜想!第174章 瑞典皇家科學院的來電第180章 米爾扎哈尼教授遺留的信件第90章 導師的請求第683章 徐川:我也要上去!第564章 舒爾茨:帥的人都已經結婚了!第240章 化學的未來第436章 南大學子:過年了?第48章 別忘記了祖國第713章 如同恆星般閃耀於文明的長河!第625章 億萬分之一的可能第306章 又一項諾獎級的成果第302章 讓子彈飛一會兒(爲盟主大佬高山流第549章 蔡鵬:我終於能夠畢業了!第612章 物理學的盛會第194章 讓人意外的消息第468章 爲開發火星而準備的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