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超隱身材料

第260章 超隱身材料

一個新年,徐川在家裡呆到了元宵,徐曉那丫頭都開學了,他還沒出發。

本來他是準備正月初八就返回金陵的,但針對惰性中微子的解析在過完年後進入了關鍵節點。

對他來說,只要計算機的性能夠用,在家裡處理這些數據和在金陵處理這些東西沒多大區別。

於是他便在家裡呆了下來,繼續完成解析工作。

憑藉着上輩子對惰性中微子的瞭解,徐川很容易就能從經過南大分析後的數據中找到他需要的那些東西。

這一過程就像是在一條含有金砂的小河中淘金一樣,用最原始的工具一點一點的將隱藏在繁多砂礫中的細小黃金顆粒淘洗出來,匯聚到一起,最終熔鍊成的金磚。

當然,從海量的對撞數據中篩選出有用的數據,難度可比從河砂中淘金要大多了,特別是尋找一種全新的粒子時。

儘管理論物理有時候會對目標的特性做一定的分析和推測,但實際上,這種目標粒子在高能級對撞中表現出來的特性與信息到底是什麼樣子的,誰也不知道。

這就好比淘金的過程中,原本是金燦燦的黃金現在可能是黑色的,也有可能是土黃的,更有可能形狀和泥沙類似.

這種情況下,再要精準的的將其分辨出來,難度不亞於連翅膀都不給就讓人飛上天。

不過好在,他腦海中有足夠多的惰性中微子信息數據,對於它的每一個已知形態,他都相當瞭解。

書房中,徐川手握着鼠標,操控着Adobe Illustrator畫圖軟件將達里茲圖上的最後一條像素點拉上。

點擊,保存,當名爲‘惰性中微子達里茲圖’的文件夾中生成一張新的圖片時,他坐直了身體,長舒了一口氣。

這是一張很常見粒子共振達里茲圖,它展示了ATLCE探測器採集到粒子對撞機中末態粒子的共振態的相互干涉、末態粒子的角分佈、以及物理過程的矩陣元結構等參數。

從能級數據來看,它並沒有什麼值得分析或者注意的地方。

但是在展示共振態的關鍵曲線上,它有一角並不怎麼引人注意的凹點。

如果將這個文件夾中的其他達里茲圖全都打開,你會驚奇的看到這些凹點會連接成一條︺型弧線。

這正是惰性中微子的共振態表現信息。

當然,嚴格來說,達里茲圖其實無法完全表現出惰性中微子的特性,畢竟它設計的初衷是一種描述物理事件密度分佈的兩維圖。

而惰性中微子除了達里茲圖能表現出來的不變質量、動能等信息外,還有一些其他的信息是無法描述。

當然,這和LHC的探測器有關係,目前的探測器使用的科技手段根本就無法觀測到暗物質,自然也就無法完整的將所有的信息全部展示出來了。

不過用於說服大衆,或者讓CERN信服這是一種物理界目前從未發現和找到的全新粒子,已經足夠了。

以現在的數據量,再配合他的分析和理論,惰性中微子存在的置信度已經達到了3sigma以上了。

sigma是統計學用來表示標準偏差,即數據的離散程度的一個標準,希臘字母中用σ來表示。

如果學過概率論,對於這個東西肯定不陌生。

在統計顆或者概率論或者其他什麼課上,很常見的一句話叫做3sigma原則,就是說3sigma以上置信度就已經很高很高了,可以認爲基本無誤了。

3sigma也稱作“標準偏差三倍法”,是一種統計準則,用於衡量特定測試項目特定樣本組合的正常範圍。

3σ計算公式的原理是,如果一個測試的結果的標準差爲S,那麼99.7%的結果將在mean±3S範圍內。

因此,如果一個測試的標準差等於1,那麼99.7%的測試成果將介於mean±3之間。

如果對這些東西不太理解,那麼最簡單的就是,你可以理解爲,3sigma意味着這件事發生的概率在99.73%以上。

當然,在物理領域,特別是高能物理和粒子物理領域,判斷一顆新粒子是否存在,其置信度至少要達到5sigma以上。

5-sigma置信度可以理解爲,所觀測到的結果99.99994%是真實的結果,但有0.00006%的可能性這個結果其實只是實驗誤差。

就像希格斯粒子一樣。

事實上,早在2013年正式公佈前,希格斯粒子就已經多次被觀測到了,只不過置信度低於5sigma而已。

而置信度低於5sigm,那麼這個現象在高能物理接或者學術界稱爲“跡象”,無法被確定爲“發現”。

直到2013年,大型強子對撞機的超導環場探測器實驗(以下簡稱“ATLAS”)與緊湊粒子線圈實驗(以下簡稱“CMS”)團隊公佈的初步實驗結果顯示,在125至126GeV的質量區間內存在一種新的粒子,置信度均達5.1個sigma。

這才完全確認,希格斯粒子已經被發現了。

在粒子物理學中,5個sigma被認爲是一項發現的門檻,這幾乎就意味着有99.9999%以上的把握。

能做到這個程度,才能確認這是一種新型粒子,而不是實驗誤差,亦或者干擾之類的其他東西。

對於徐川來說,他手上做出來的這些東西,很明顯是還不到5sigma置信度的標準的。

但他有把握藉助這份數據說CERN,在後續的對撞實驗中,將對惰性中微子的觀察列入對撞安排中。

只要有更多的數據,他就能做出更多置信度,從而將惰性中微子從隱藏的虛空中找出來!

帶着笑容,徐川將繪製出來的所有達里茲圖和數據都檢查了一遍,確認沒有問題後,他和家人道別,啓程回到了金陵。

達里茲圖和需要的數據都已經制造完成了,剩下的,就是將這些東西編寫成一個報告文件,然後找CERN那邊交流了。

不過還未等他開始工作,一個電話就打到了他的手機上。

“喂,您好。”徐川順手接通電話詢問道。

“喂,徐教授啊,沒有打擾到你的研究吧。”電話那頭,一道帶着笑意的聲音傳來,聽到這個聲音,徐川頓時就知道對方是誰。

“沒有沒有,秦蔀長伱找我有什麼事情嗎?”徐川連忙說道。

“是這樣的,關於年前你寫的那份信,以及核廢料研究的科技成果,科學技術蔀這邊還有一些地方可能沒弄懂,不知道徐教授你最近有沒有時間,我們這邊想安排人過去和您交流一下。”

頓了頓,秦安國補了一句:“當然,沒時間的話,過段時間再說都可以的。”

徐川想了想,道:“請問大概需要多久的時間?”

秦安國笑道:“不會很長的,大概兩三天左右吧,畢竟不能耽擱你的研究嘛。主要是關於輻射能轉換方面還有一些不太懂地方需要您講解一下。”

徐川點了點頭,道:“行,你們安排的人什麼時候過來?”

聞言,秦安國迅速道:“您要是方便,我安排明天過去找您如何?”

“行,那我在家等着。”徐川應道。

“麻煩徐教授,那我這邊就先不多打擾了。”

掛斷電話,徐川看了眼黑屏的手機笑了笑。

他年前寄給上面的那封信,裡面的一些東西不出意料引起了重視。

想想也是,面對一種能吸收輻射能技術,怎麼可能不動心。

且不說它的經濟價值,就是運用到某些方面帶來的價值,都足夠讓人垂涎三尺了。

搖了搖頭,徐川開始編寫有關‘惰性中微子’的報告材料。

在材料都已經準備妥善了的情況下,一天的時間足夠他完善這些東西了。

處理好惰性中微子的報告材料,翌日,科學技術蔀那邊安排的人也趕過來了。

“秦蔀長,彭院士.歡迎歡迎。”

庭院中,徐川笑着迎接科學技術蔀那邊安排過來的人員,讓他有些沒想到的是,秦安國這位科學技術蔀的領導竟然親自跑過來了。

“哈哈哈哈,徐教授,好久不見,這剛過去的新年過可好。”秦安國快步走上來,熱情的握住徐川的手笑着打招呼。

徐川笑着道:“挺好的。”

秦安國哈哈笑着,轉身朝着身後的衆人介紹道:“這位就是徐教授。”

“這位是彭鴻禧院士,你們早就認識了的;這位是華科院的王彥剛院士,主要研究電磁領域;這位是工程院的賈林院士,主要研究材料科學與光電技術學;這位是航空研究院的範平波院士.”

徐川笑着一一上前打招呼:“彭院士、王院士、賈院士”

這次交流,秦安國帶過來的人只有四個,不過四個人都是可以說是各自領域的金字塔尖大牛,所謂的在精不在多。

和幾人打了個招呼,寒暄了一下後,徐川將一行人帶入了別墅。

別墅中,一行人淺聊了會後,進入了正題中。

秦安國清了清思路,端正了身姿詢問道:“這次過來打擾您,是關於輻射利用方面有個技術理論上的問題想要諮詢一下。”

徐川點了點頭,道:“你說。”

秦安國慎重的開口道:“在《核能β輻射能聚集轉換電能機制項目》中,徐教授您研發出了一種專門針對β射線和γ射線的‘輻射隙帶’技術,它能吸收和利用輻射能,將其轉換成電能。”

“我們想知道,這一項技術,能否應用到傳統的電磁波、極短的無線電波、紅外線等領域?”

“如果可以,我們應該怎麼做?”

話落,客廳中的幾人都將目光投遞了過來。

關於輻射能吸收轉換的技術,那種‘輻射隙帶’,在座的幾人都有權限,也瞭解過一些資料。

不過受限於這項技術屬於最新的前沿科技,目前掌握它的只有徐川一人,衆人即便是看過部分資料,也瞭解的不夠詳細。

至少他們短時間內想不到該怎麼做才能將其應用到需要的方向上。

如果給與足夠的時間,或許還能想想辦法研究研究。

但上面等不了那麼久,畢竟這關係到隱身戰機的性能,能越早研發出來越好。

本來高層是打算過完年後第一時間就找徐川諮詢的,但聯繫鄭海那邊的時候收到反饋他正在搞自己的研究,於是便耐心的等待了下來,直到他返回金陵,這纔打電話過來交流。

聽到秦安國的問題,徐川笑了笑,開口道:“都是自己人,這裡也足夠安全,我就直接點了。上面是想將這項技術應用到隱身塗層材料上對吧。”

秦安國點了點頭,不過回話的卻是航空研究院那名叫做範平波的院士。

“對,我們很需要這種新型材料,年前,你提供了一份‘輻射隙帶材料,我們對其進行了測試,發現它對於β射線和γ射線的吸收利用率相當高,達到了驚人百分之四十以上。”

“如果它能轉化成對傳統的電磁波、極短的無線電波、紅外線等輻射的吸收,這將是隱身材料行業上的一次巨大變革。”

“你知道,隱身是第五代戰鬥機的標誌性特徵,也是決定一款戰鬥機能否在現代空戰中佔據主動的關鍵因素。”

“隱身能力越高,戰鬥機就越能夠逃避敵方雷達的探測和鎖定,從而獲得先機和優勢。”

“而隱身塗料在隱身戰機的隱身效果中,通常可以貢獻10%左右的效能,這對於斤斤計較的隱身效果來說,這已經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了。”

“如果能將百分之十提升到百分之四十以上,這將是一個質的飛躍。”

“所以.”

範平波院士簡潔的解釋了一下,徐川有些好奇的問道:“傳統隱身材料在隱身戰機的隱身效果中佔比這麼低的嗎?只有百分之十?”

他對這些東西不太瞭解,畢竟不是自己領域內的東西,但他隱約知道,隱身戰機上的塗層對戰機的隱身效果影響很大來着。

這會範平波一說只有百分之十的,他反而很詫異,他原本還以爲戰機的隱身效果基本都靠隱身塗層來着的。

範平波笑着解釋道:“徐教授你對這方面的東西可能不太瞭解,百分之十,這還是四代或以上才能達到的效果。”

“比如米國那邊最出名的B-2,雖然它是二代隱身飛機,但隱身性能已經超過了傳統的五代機。”

“按照我們的瞭解,它使用了多種複合隱身材料,但即便是這樣,塗層在隱身效果中也不過佔據整體隱身性能的百分之十五左右。”

頓了頓,他接着道:“即便是這樣,b2上使用的隱身塗層,依舊是目前全世界最領先級別的。”

“相比較之下,目前咱們國家的隱身塗層材料的確要差不少,所以我們迫切的需要一種新型的隱身塗層材料,來打破對方的限制。”

(本章完)

第136章 畢業第145章 入學普林斯頓第520章 不知道我是總負責人麼?第339章 尋找高溫超導的機制第187章 暗流涌動的數學界第538章 他的智慧,不僅僅是屬於他自己第443章 聚變堆小型化的希望第789章 存在問題的強電驗證工作第246章 某位髮型很酷的~第4章 規劃未來第338章 超導材料的突破第741章 怎麼爽怎麼來第371章 畢竟,他本身就是個善於創造奇蹟的第301章 稿紙被偷了???第478章 我們這是收了個什麼怪物當學生?第479章 南韓:這是剽竊我們的成果!第273章 突破性的成果!第491章 成了!第172章 華國的申請第89章 數學建模(三更求追讀求月票)第706章 去監獄做你的研究吧!第127章 發現異常!第584章 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第166章 數學與物理的完美融合第118章 學姐的請客第485章 難以形容的震撼第393章 你們自己玩去吧第500章 改進型超導體的反常特性第557章 國士無雙!第554章 《外太空空天母艦戰略規劃計劃》第301章 稿紙被偷了???第565章 彷彿來自虛空一般第393章 你們自己玩去吧第492章 成爲二十一世紀最大的奇蹟第708章 徐川:我需要兩個幫手!第117章 質子半徑之謎(求訂閱月票)第242章 諾貝爾獎典禮第100章 幹得漂亮!(求首訂)第645章 全程直播登月第73章 證明弱化Weyl_Berry猜想第254章 輻射電能轉換第356章 那就買一臺回來好了第262章 米國的調查第155章 全新的質子半徑數據第734章 真正的大佬都是裝於無形中的第87章 普林斯頓的邀請第446章 這畢業是不是也太難了!第308章 打破標準模型的粒子!第101章 如何解決範德華力造成的坍縮卷疊(第783章 CERN 強電耦合5sigma的置信度!第707章 新的研究方向:量子化學!第23章 國決落幕第77章 悲劇的某研究生學長(求追讀求月票)第157章 CERN的發佈會第713章 如同恆星般閃耀於文明的長河!第487章 等不及的物理學家們第70章 難住數學教授的題目第68章 物數雙修第674章 PNP?第416章 廬陽那邊的禮物第201章 光滑流形--和費弗曼的交流第686章 這是我的信仰!第106章 陶哲軒的邀請(求訂閱)第317章 NS方程那一抹靈感的光第341章 152K高溫超導!第340章 高溫超導的機理與強關聯效應第711章 什麼才叫真正的養成!第609章 小型堆的完成!第173章 爭論與交換第280章 畢竟是我的學生(求月票)第534章 國際高能物理大會第42章 奇怪的問題和奇怪的答案第578章 國際數學大會落幕第526章 通向大統一理論聖盃的基石第568章 超出範疇的研究第669章 月球礦藏開採計劃第364章 完成對ASDEX裝置的購買第635章 星海號的危機第776章 極致的防禦第469章 那纔是材料界最偉大的成果!第636章 不能種菜的月球不是好月球第166章 數學與物理的完美融合第76章 高爾斯教授的讚揚第543章 徐川:我成計量單位了?第558章 一木成林第15章 金秋營與物理國決第745章 希格斯教授的遺信第391章 第一壁材料!第187章 暗流涌動的數學界第320章 解存在!且光滑!第435章 生活助理的妙用第565章 彷彿來自虛空一般第507章 新的忽悠路線第406章 示範堆建堆!第126章 伴星存在的概率第609章 小型堆的完成!第759章 葵花小課堂之我們中出了個大佬!第209章 即將到來的國際數學大會第279章 那還真是一件好事(爲盟主高山流水第14章 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