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競賽與高考的故事(今天晚上有事,提

第31章 競賽與高考的故事(今天晚上有事,提前發)

“這題目出的,真不簡單啊。”

拿到試卷後,徐川盯着第一道幾何大題看了足足五分鐘,才發出一聲感嘆。

一道平面幾何題,幾乎將歐幾里得幾何中的五條公理和五條公設都應用進去了,可以說將平坦空間的幾何特性發揮的淋漓盡致。

最關鍵的是,這道題幾乎封鎖了大部分大學數學會學習的幾何知識,無論是高斯小王子的新幾何理論,還是波爾約大神的絕對幾何和非歐幾何都難以應用到這道題目上。

出這道題目的教授,在幾何上的成就絕對不會低。

國內的數學家,在幾何上成就較高的屈指可數,徐川想了想,其中最出名的莫過於丘老和陳老身了。

不過是這兩位大佬出題的概率幾乎爲零。

丘佬雖然在幾何上的造詣很高,現在也在國內,但他的幾何成就主要在微分幾何上,在平面幾何上的造詣並不算頂尖。

而且這位大佬年紀較大,恐怕對於高中大學階段的幾何知識記的也不是那麼清晰了。

至於陳老,已經在十年前仙逝了,他出題就更不可能了。

不過這又讓徐川想到了國內的另外一個人,陳老的關門弟子‘張偉平’張院士。

這位大佬在08年的時候榮獲了科學院院士的榮耀,如今也正值壯年,再加上是陳老的關門弟子,順理成章的在幾何這條數學道路上走了下去,可以說在平面幾何上的造詣相當高。

如果是他出題的話,的確能做到這一步。

事實上,徐川推測的的確沒錯,今年的IMO的兩道幾何題,昨天的和今天的都是張偉平院士出的。

這位大佬剛好在去年擔任了數學會第十屆理事會的理事。

而CMO的出題老師基本都是從數學會理事中挑選的,14年也就是今年,這位大佬親自出手編了兩道幾何,放入了14年的數競國決中。

結果導致14年的CMO考生全軍覆沒,四百多人沒一個拿到滿分的。

與此同時,這位大佬還對其他的考題篩選了一遍,導致今年的CMO成績一片悽慘,拿到100分以上都沒超過一巴掌。

這也導致今年集訓隊的入隊分數從往年的平均八十五分以上直接掉到了六十五分,直接就拉胯了近二十分的錄取分數。

到這,這位大佬的故事還沒停。

後面他又參與了15和16年的CMO出題,導致這兩次的結果同樣慘淡無比。

15年的時候,他一道立體幾何體就刺殺了當年所有的考生。

21分的題目,全國數百名考生僅有不到一手之數的學生拿到了裡面的第一問7分,其他學生都交了空白。

16年的時候,同樣是21分的題目,同樣一個滿分都沒有。

滿分?在這位大佬手中那是想都別想。

慘就一個字,怎麼了得?

再後面,數學會就沒讓這位大佬出手過了,怕打擊參考學子的信心。

不過三次出手,就讓他在數競業內的名聲和那位專門對付高考生的葛軍葛大佬有的一拼。

參加過這三屆CMO的學生,聽到這位大佬的名字就都瑟瑟發抖。

“臥虎藏龍啊,這一屆的CMO,出題者竟然有這種超級大佬參與其中。”

徐川雖然不確定這道幾何體到底是不是出自張偉平院士的手,但出這道題的老師絕對和他在同一水平左右。

這道幾何題目,極度考驗學生的推導能力和圖形觀察能力,它需要至少三條輔助線才能準確的推導出所求的角度。

而這三條輔助線都相當隱秘,其中有一條更是夾在兩圓相切的位置,要找到這條輔助線,難度相當大。

感嘆了一聲,徐川拿起量角器在幾何圖上一比劃,確定和自己推測中角度無誤後,開始在考題上畫輔助線。

這次題目的幾何圖形太複雜,他就懶得將其複製到草稿紙上了。

其實在幾何題目中,有一個相當簡便的方法可以確定所求的數值和角度。

那就是返璞歸真,直接拿量角器進行測量,不過僅對平面幾何有用。

這種方法能解決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幾何題。

當然,它也僅僅只是能給你個答案,推導證明過程還是需要你自己的寫的。

輔助線畫出來後,剩下的證明對徐川來說就一般了,雖然證明過程比較複雜,但珠峰都翻過去了還擔心爬不上泰山嗎?

解:根據帕斯卡定理,P,Q,R三點共線,因爲∠DTF=AC+DF/2=AB+DF/2=

所以延長QK交於BC得SK/KT=BN/NC

同理,可知△CQN∽△APC,且CN=QN·AB/PB,於是知BN/NC=

將△ABP繞點A旋轉至△ACL

可證,∠KIP的角度爲三十五。

證畢!

手上的黑色簽字筆在答題卡不斷的列出一行行的算式,幾乎將一整頁A4紙大小的答題卡寫滿,這道幾何題才答題完畢。

解題的過程中,二十六個字母幾乎全都用上了,還要用A、A這樣的字符來表示輔助線,可見這道題的難度。

解完第一道題,徐川舒了口氣,擡頭看了眼講臺黑板上的鬧鐘,九點三十五。

這是他參加數競以來,做一道題花費時間最長的一次,花費了整整半個多小時。

不愧是與數學帝葛軍齊名的人物出的題目,他都做的這麼難,其他的學生估計更難。

想着,徐川扭頭看了眼教室。

昨天沒出現的情況今天出現了。

一排的學生不是在仰頭望天,就是在低頭觀地。

這些昨天上半場還興高采烈,感覺今年CMO不是那麼難的學子們,今天直接就人都懵了。

數競國決可沒有選擇題和填空題,他們想投骰子或紙團瞎蒙答案都做不到。

頂多寫一個‘解’。

剩下的,就是一片空白了。

這大抵是‘我上我也行?’

一道幾何題,難住了數百學子,聰明一點的已經繞開它去做下一道了。

不過數競國決下半場,哪有什麼容易的題目。

特別是今年的題目還都被那位張大佬看過了,難度即便是稍遜色與幾何,也不會差太多。

花費了一個半小時的時間,徐川有條不紊的完成了三道大題。

仔細檢查了兩遍確認沒有問題後,他提前交卷離開了考場。

這一舉動,也算是徹底刺激到了同考場中的其他的學生,有咬牙切齒的,有低頭不語的,也有一狠心跟着提前交卷離開的。

畢竟這麼難的題目,跟着一起交白卷也正常吧?

反正又不止我一個白卷。

求月票,求推薦票,求追讀,萌新八尾啥都求。

ps:有書單的大佬加加書單唄,謝謝

(本章完)

第333章 幻想的徐曉第779章 再懟無良記者第106章 陶哲軒的邀請(求訂閱)第650章 深空中的遙望第339章 尋找高溫超導的機制第33章 CMO唯一的滿分第151章 失職的《自然》雜誌第283章 到手的國際專利!(求月票)第597章 金秋十月的第二個好消息第137章 收穫與分贓第10章 二試第238章 解決鋰枝晶難題的關鍵第4章 規劃未來第169章 甩你臉上的證據第28章 臥虎藏龍的母校第137章 收穫與分贓第711章 什麼才叫真正的養成!第259章 展望未來第604章 吃獨食不是個好習慣第147章 你我都不如他第418章 其實也算不上很難第31章 競賽與高考的故事(今天晚上有事,提第375章 甦醒的巨龍第434章 行星發動機第299章 提前開啓可控核聚變工程第455章 戰略目標與戰略忽悠第665章 快速搭建月面基地的方法第793章 各國的抗議第797章 帶你看看這個世界上真正的‘天才’第39章 超高強度的國集訓練第43章 邀請第619章 驚喜不斷的生日第789章 存在問題的強電驗證工作第471章 威騰:這怎麼可能?!第117章 質子半徑之謎(求訂閱月票)第185章 攀登珠峰前的工具第133章 新聞發佈會第496章 物理學王座上的又一頂王冠第75章 論文投稿第746章 強核力與電弱理論的統一(1)第71章 Weyl-Berry猜想第386章 不只是一百分鐘!第412章 人和設備,我都要了!第393章 你們自己玩去吧第272章 從物理的角度推進NS方程!(二更求第235章 第一個階段性成果第762章 我更希望它是物理學的起點!第717章 屬於華國的星際時代!第258章 生日第9章 預賽(提前更明天中午的章節,有事)第367章 布洛赫猜想的證明!第497章 熱鬧的物理學界第87章 普林斯頓的邀請第140章 世界華人數學家大會第303章 測試‘等離子體湍流’數學模型(二第420章 是時候給上面一個驚喜了第499章 爲犯下的錯誤買單第566章 三維空間中的拓撲‘隧道’第706章 去監獄做你的研究吧!第593章 你找我來,是爲了炫耀這些成果嗎?第418章 其實也算不上很難第612章 物理學的盛會第668章 合作‘好夥伴’第105章 數學家中的隱藏NPC第651章 要想提前登月也並非不可能第777章 CRHPC環形超強粒子對撞機完工!第366章 低下頭顱的日耳曼佬第354章 不歡而散第242章 諾貝爾獎典禮第367章 布洛赫猜想的證明!第559章 超隱身戰機第129章 比肩教皇第88章 請客吃飯第471章 威騰:這怎麼可能?!第315章 佈局超導材料與碳納米材料第66章 高中生涯結束與安排未來第513章 偷偷摸摸幹‘壞’事第642章 龍日節第36章 回家過年第182章 朝着霍奇猜想前進第37章 論文刊登第729章 被隨手幹掉的世界級數學難題第49章 展開破譯工作第34章 信息安全(三更求月票 追讀)第731章 亞太科創投資峰會第538章 他的智慧,不僅僅是屬於他自己第363章 我哥沒有女朋友!第303章 測試‘等離子體湍流’數學模型(二第407章 亂成一鍋粥的世界第658章 丟臉丟到全世界去了(感謝花南若大佬第207章 PPPL實驗室的邀請第509章 這話說的還真是怪好聽的第189章 全世界爲你而來第648章 後發先至?第638章 載人航天第653章 航天史上的新篇章!第44章 錯誤的建模方法(提前更,上午有事)第589章 新的競爭!第78章 十七歲的天才第697章 錢都送不出去的克雷數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