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 超導材料的突破

帶着優化後的數學模型,徐川找到了科學技術蔀那邊安排過來負責整體工作的高弘明,說明了來意。

“沒問題,我這就向上面彙報。”

“不過申請的超算中心,在性能等方面您有什麼要求嗎?”

聽到是測試等離子體湍流數學模型,高弘明迅速就答應了下來,順帶詢問了一下要求。

徐川笑着從身後的揹包中摸出來一張卡紙,遞了過去,道:“性能要求都在上面,時間方面的話,越快越好,這件事麻煩高廳你了。”

“不不不,徐院士您千萬別這麼說,配合您的工作,保障您的需求就是我的職責,我這就去彙報這件事,大概下午應該就能給出反饋。”

高弘明接過卡紙,掃了一眼後將其小心的放到口袋中。

對於他來說,無論是可控核聚變項目,還是這位徐院士的要求,都是重點中的重點。

前者是國家的重點工程,後者就更不用多說了。

現在兩者疊加到一起,可以說只要有要求,就必然會走最直接最快的方式進行上報處理。

若是其他的項目,申請國家級超算中心要填一大堆的資料表格不說,還得對申請處理的模型或者需要計算的數據進行審查,各種排隊流程走下來,沒個兩三個月的時間根本就下不來。

聞言,徐川點了點頭,笑道:“既然這樣,那我在這裡等着。”

半天的時間,他還是等得起的。

在棲霞山腳下,在可控核聚變工業園區中溜達了一圈,徐川再一次見識到了什麼叫做‘華國速度’。

短短几個月的時間,這裡就按照規劃圖建起了一棟棟的建築。

儘管核心區域依舊在還在處理地下區域,但周邊生活園區和研究園區的大樓,都已經修建起來了。

目測再有兩三個月的時間,負責可控核聚變項目的研究團隊就能從仙林校區那邊整體搬遷過來了。

當然,實驗需要的設備什麼的,還有很多都在採購製造中。

畢竟可控核聚變是一個超級工程,涉及的到設備,比如反應堆的等離子體運行軌道、外場線圈、水冷偏濾器、發電熱機.什麼的,可不是一兩家甚至一兩百家公司能搞定的。

這種超級工程,需要一國之力,而且還得是大國級別來鼎力支持,才能順利的進展下去。

徐川從沒擔心過園區的施工問題,對於一個基建狂魔來說,園區的施工說好了什麼時候能交工,就一定能在那個點之前完成。

但是涉及到反應堆零部件方面東西,就不一定了。

那些精密度極高的零部件,別說國內,就是全世界,能生產製造的都沒有多少家廠商。

所以在數學模型的驗算完成後,他還得在國內找個反應堆測試一下,看看是否真的能如驗算中一樣,順利的完成對超高溫高壓等離子體湍流的控制。

下午三點左右,正在園區中和祁中興交流施工方面問題的徐川收到了高弘明帶來過來的好消息。

“徐院士,關於您需要的超算中心申請,已經和各大超算中心交流過了,目前來說,能夠在一週內騰出一部分計算力來完成任務的有兩家超算中心。”

“第一家是羊城中心,配有了“天河二號”超算和相關的系統。”

“第二家是沽城中心,部署有“天河一號”超級計算機和“天河三號”原型機系統。”

“這兩家超算中心相關的信息資料我已經打印出來了,您先看看?”

一邊說,高弘明一邊將手中的文件夾遞給徐川。

接過文件夾後,徐川從裡面取出來了兩份資料。

第一份資料是羊城的超算中心,這個超算中心位於羊城大學城SYS大學裡面,擁有華科大學自主研發的“天河二號”超級計算機。

峰值計算速度每秒5.49×10的16次方,雙精度浮點運算持續計算速度超過每秒3.39×10的15次方,主要用於高新產業和現代服務業,數字城市建設以及科研領域的計算。

第二份資料是沽城中心的超算中心,這個超算中心位於古城BHX區,相對比羊城的超算中心來說,計算性能方面要弱一點。

但它有一個獨天得厚的優勢,那就是它主要應用於航空航天、氣象研究、可控核聚變、土木建築設計分析、高端裝備製造等領域。

對於流體力學方面計算和研究,有着其他超算中心沒有的優勢。

徐川翻了一下資料,就決定好了去哪裡做實驗。

將手中的文件遞迴給高弘明後,他開口道:“麻煩高廳申請一下沽城的超算中心,時間的話,越快越好,申請下來後打個電話給我就成。我會帶着模型過去的。”

對於運算力來說,一個國家級的超算中心足夠他折騰了。

哪怕是性能相對較落後的沽城超算中心,也只是相對於其他的國家級相對落後而已。

隨便劃分一些運算核心出來就夠了。

而它常年對流體力學方面計算和研究,是其他超算中心沒有的優勢。

藉助這方面的優勢,或許在沽城那邊他還能再對唯像模型做一下優化。

雖然不一定很大,但別小看這一點優化,對於一個計算變量無數的數學模型來說,哪怕只是萬分之一的優化,也能在最終運算的時候節省大量的計算資源。

高弘明點了點頭,道:“好,我到時候陪徐院士一起過去一趟。”

處理好數學模型相關的事情後,徐川也沒在覈聚變工業園區多停留。他徑直來到了川海材料研究所。

在十月份的時候,他給研究所那邊部署了研究超導材料和碳基材料的任務。

並沒有要求他們能做出來什麼成果,只是要求不斷進行實驗,相當於拿錢砸實驗數據了。

沒辦法,相對比那些有着幾十年材料研究經驗的老研究所或者實驗室來說,川海材料研究所的經驗太少了。

如果是換做其他在超導材料上鑽研了十幾年的實驗室,可以說都不需要再這麼砸錢砸實驗數據了。

光是日積月累下來的實驗數據,就足夠他使用了。

但每一筆實驗數據,對於研究所或實驗室來說,都是最重要的資料,是實驗室的根,沒有特殊情況根本不可能出售給其他人。

所以徐川也只能這樣通過砸錢換時間換實驗數據了。

在不斷地試錯中總結經驗,摸索出一條通往重點的道路,是一切材料學實驗的必經之路。

他發展的計算模擬模型確實是個很有前途的方法,但最終還是得落實到具體的實驗中去。

數學再牛逼,除非你是全知全能的神,否則也不可能完全代替所有的實驗

只能說幫助你介紹一些時間或者沒必要的彎路而已。

敲了敲辦公室的門,負責管理川海材料研究所的樊鵬越樊師兄正在處理工作,看到徐川過來後,他笑着起身迎接。

“徐院士大駕光臨,寒舍蓬蓽生輝啊。”

徐川白了他一眼,道:“這話說的我像是個客人一樣。”

樊鵬越哈哈哈笑道:“伱這一年上頭都不來幾次,甩手掌櫃也做的太乾脆了。真不怕我聯合其他人吞了你的實驗室啊,好歹目前也投資上億資金了。”

徐川瞥了他一眼,道:“你可以試試。就算成功了也就一個億而已,對我來說不算多。”

樊鵬越笑着道:“算了,到時候導師給我逐出師門了就完蛋了。”

“而且在國內,貪了你的東西能跑哪裡去?兩院院士級別的巨佬,怕是我連這個辦公室門都走不出去就被人指着腦袋了。”

徐川搖了搖頭,道:“別貧了,我這次過來看看之前安排的實驗研究做的怎麼樣了,如果數據足夠了的話,我這邊會開始對銅碳銀複合超導材料進行研究。”

談起正事,樊鵬越也就沒再嬉鬧了,他思索了一下後開口道:“兩個月的時間還是有點緊的,目前針對銅碳銀複合材料的實驗研究一共有十一組實驗,積累了大概五百組左右的實驗數據。”

“至於石墨烯和碳納米管這裡兩塊,因爲設備在上個月中旬才運過來,所以目前才做了不到五十組的對照實驗。”

徐川點了點頭,道:“這個效率還行,估摸着你們應該是加了不少班吧。”

銅碳銀複合材料的探索實驗,每做一組需要的時間還是挺長的,短則數個小時,長則一兩天都有可能。

“嗯。”樊鵬越點了點頭,接着道:“這兩個月來,的確加了不少的班。”

徐川:“加班沒事,調休和加班工資按照標準給足就行。”

樊鵬越點了點頭,道:“這個你放心,不會缺扣的。”

“整體數據我就不看,有整理出來的數據嗎?”徐川接着問道,五百組的實驗數據,能產生大量的數據。

這些數據中,大部分的數據都會重複或者廢棄掉,只有少部分的數據可能會帶來一些通向正確合成道路的希望。

而從這些數據中刷選出有用的數據也是件麻煩事,包括如何將這些數據解析處理後帶入到材料計算模型中去,同樣麻煩繁瑣,好在現在他手下有足夠的人可以去做這個工作。

樊鵬越點了點頭,道:“當然,每一次的實驗數據都保存下來了,然後會通過分析挑選出可能合適的方法與道路。至於基礎數據,那些已經錄進材料計算模型中了。”

“目前來說,最優化的一條路線是通過納米合成技術,將銅碳銀材料複合通過惰性氣體保護後先進行燒結等處理,經過一系列的篩選和提純後,通過化學沉積法在基層上以二維薄膜的形式進行沉積,形成晶體結構。”

“這種二維薄膜片疊加後通過液氦進行超低溫冷凍,可以實現氧化銅低溫超導材料的特性。”

“這算是目前第一個實現銅碳銀複合材料超低溫超導的。”

“至於其他的實驗,暫時都還沒有展現出來這種潛力。”

聞言,徐川有些驚訝,道:“這麼快就有了突破?”

樊鵬越點頭道:“嗯,已經測試過了,在43.5K的溫度下,這種銅碳銀複合二維薄膜材料具備超導材料的特性。”

徐川眼神中流露出一絲興趣,開口道:“先去看看這個,另外將走這條路線的詳細資料以及負責人的信息給我一份。”

老實說,對於川海材料研究所能這麼快就摸索出一條通向銅碳銀複合材料超低溫超導的路線,他還是有些驚訝的。

而且這條路線和他後世研究銅碳銀超導材料的路線很接近,這就更讓他驚訝了。

哪怕在一開始他就給出了一個研究方向,但那也只是給的一條模糊的道路而已。

銅碳銀複合材料,有無數種合成辦法,也有無數種材料比例。

在合成的過程中稍有偏差,就又可能會出現兩種性能相差極大的材料。

兩個月的時間,就能在這條模糊的道路上探索出一條相對正確的道路,說明這名研究員還是挺有能力的。

當然,也有一定的可能是瞎貓碰上死耗子,運氣好走對了路線,但運氣在材料學中其實也算是實力的一部分。

有時候運氣好,真的是能直接順暢無比的一條路線走到底,直接將需要的材料合成出來的。

不過這種概率很低就是了,白前輩來了才差不多。

第569章 高斯獎!第131章 天文學界熱烈的討論第241章 再次前往斯德哥爾摩第502章 換一條路線就好了第611章 支援點經費吧第410章 可控核聚變的問題(爲書友4786大佬第287章 鋰電池的鉅變,只不過是一點小小的第380章 解決託卡馬克磁面撕裂問題的思路第640章 不是每一個人都有你這樣的數學能力第334章 徐川:我懂的其實並不是很多第123章 神秘的參宿四,兩組相差巨大的直徑第78章 十七歲的天才第314章 一項成果兩個諾獎第49章 展開破譯工作第575章 數論與時空的奧秘第326章 火力全開的陶哲軒第167章 就沒見過這麼不要臉的第778章 100Tev的對撞實驗!第109章 上臺報告第217章 Xu-Weyl-Berry定理與高維空間第342章 有一個變態的老闆是種怎樣的體驗第296章 麥格米倫:你就是個瘋子!第417章 最後一道關卡第624章 強磁偏轉場的構思第763章 原來答案早就在那第780章 你想嚴查誰?第321章 回答千禧年難題!第747章 強核力與電弱理論的統一(2)第776章 極致的防禦第193章 普林斯頓的雙職位邀請第296章 麥格米倫:你就是個瘋子!第144章 歐洲原子能實驗室的機遇第394章 整個歐洲最後的希望第471章 威騰:這怎麼可能?!第603章 航天史上最大的變革!第404章 無明顯輻照損傷!第572章 只可仰望,無力追趕!第80章 再上熱搜第43章 邀請第306章 又一項諾獎級的成果第344章 時代的侷限性第482章 委屈的三星第726章 價值兩千萬的數學模型第56章 收網!第512章 取名這種事,我最拿手了!第135章 被學校催着畢業第400章 無形裝逼,最爲致命第163章 完善計算方法第319章 痛苦的陶哲軒!第506章 戰忽直接變戰恐第33章 CMO唯一的滿分第452章 沒人比他更懂忽悠第46章 兩條加密訊息第352章 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浪潮聲第789章 存在問題的強電驗證工作第285章 鋰電池行業最大的變革!(二更求月第652章 踏上那片土地!第15章 金秋營與物理國決第378章 你在做什麼青天大白夢呢?第238章 解決鋰枝晶難題的關鍵第31章 競賽與高考的故事(今天晚上有事,提第458章 和楊老先生的首次碰面第702章 壞消息中的好消息!第647章 星空之下勇往直前第617章 提爾曼:我怎麼感覺被NTR了?第643章 月表生物圈計劃第399章 能用數學解決的問題,都不是麻煩第257章 信中最重要的科技第135章 被學校催着畢業第60章 高考第654章 無解的局面第180章 米爾扎哈尼教授遺留的信件第157章 CERN的發佈會第661章 倒黴與幸運第795章 當然是去給他們一點小小的震撼了!第36章 回家過年第475章 朝聞道,夕死,可矣!第639章 超音速擾流難題第470章 給南韓記一大功第734章 真正的大佬都是裝於無形中的第605章 隕石轉移技術第780章 你想嚴查誰?第372章 學姐回來了第206章 等離子體湍流第300章 可控核聚變項目落地第629章 最難的關卡!第102章 小學弟喜歡啥?(求首訂)第693章 弱黎曼猜想!第730章 消散的太空霸權第73章 證明弱化Weyl_Berry猜想第117章 質子半徑之謎(求訂閱月票)第609章 小型堆的完成!第557章 國士無雙!第747章 強核力與電弱理論的統一(2)第445章 爆肝是項必備技能!第469章 那纔是材料界最偉大的成果!第239章 資本家的心,果然都是黑的第612章 物理學的盛會第514章 一篇論文引起的轟動第333章 幻想的徐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