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7章 二氧化碳合成澱粉

拋開石墨烯的氧化還原外,在這份資料中,徐川敏銳的注意到了另一個細節的

在氧化石墨烯的還原過程中,因爲使用了電化學還原手段。

磷酸鐵鋰電池中的鋰,被還原了出來,在整個過程中,與還原產生的其他物質結合形成了鋰鹽。

這是一項意外的成果,卻相當有用處。

拋開氧化石墨烯的還原不說,單就是這一項成果,就足夠申請專利用於處理磷酸鋰電池了。

事實上,鋰電池回收一直都是一項極大的難題。

回收回來的電池必須先進行預處理,包括放電、拆解、粉碎、分選。

儘管拆解之後的塑料和金屬殼體可以回收,但在這一過程中蘊含着不小的危險,更別提鋰電池中麻煩更大的廢液處理。

照目前的技術水準,單隻廢液處理一項,就足以吃掉可憐的回收金屬收益。

掉頭的生意有人做,賠本的買賣沒人幹。可以說在目前技術條件下,幾乎很少有公司會主動投入鋰電池的回收產業。

市面上能看到那些鋰電池回收,基本上都是在各國的政策下衍生出來的,可以說如果沒有補貼,沒有政策,恐怕鋰電池的最終歸宿只有垃圾堆這一條。

當然,如果僅僅是這樣,那隻能說是這是一個額外的驚喜,還沒法引起他的重視。

引起徐川重視的,是在這一整套的過程中,透過計算材料模型的實驗數據,他注意到了在整個合成的過程中磷酸鐵鋰電池的廢液先被拆分,隨後這些混合物產生了反應,生成了二氧化碳。

但在整個電化學的還原過程中,二氧化碳並不是多餘的,它參與了氧化石墨烯和鋰鹽的還原過程。

這纔是真正引起徐川注意的地方。

花費了一些時間,徐川將整個文檔看了兩遍。

並沒有起身,也沒有說話,他背靠着的辦公椅思索了起來。

辦公室中,剛燒好水泡好茶端過來的大師熊樊鵬越見狀也沒有打擾他,坐在了一邊安靜的等待着。

泡好的茶都涼了,徐川才從沉思中回過神來。

對面,樊鵬越見狀好奇的問道:“你剛剛在想啥?茶都涼了。”

聞言,徐川直接開口道:“想一種新技術有沒有實現的可能性。”

雖然這會已經結束了思考,但他還是有點恍惚,腦海中餘留的構思並未全部消散。

“什麼新技術?”

聽到這個問題,徐川纔算是徹底回過神來,笑了笑道:“一種利用二氧化碳來合成碳化合物材料的技術。”

聽到這個回答,樊鵬越愣了一下,問道:“你怎麼想到這個上面去了?”

伸手從桌上端過茶杯,徐川笑着開口道:“從剛剛看到的資料中想到的。”

聞言,樊鵬越又愣了一下:“哪兒?”

抿了口已經溫涼了下來的茶水,徐川接着道:“在磷酸鐵鋰電池電化學合成氧化石墨烯以及還原石墨烯的過程中,磷酸鐵鋰中的氧與負極石墨在電流與電解液的共同作用化合生成了二氧化碳。”

“而這份二氧化碳從理論上來說並非是多餘的,它可能參與了氧化石墨烯或者鋰鹽的還原。” “這讓我想到了對二氧化碳的重新利用,以及光合作用。”

微微頓了頓,他接着道:“衆所周知,植物與藻類在進行光合作用的時候,能夠將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富能有機物,同時釋放氧氣。”

“其主要包括光反應、暗反應兩個階段,涉及光吸收、電子傳遞、光合磷酸化、碳同化等重要反應步驟。”

“理論上來說,這一過程是完全可以通過實驗化學進行復刻的。”

“而在這種新電化學石墨烯製備過程中,我看到了至少兩種利用二氧化碳合成相對珍貴材料的過程。”

“所以我剛剛就在思考,能否將空氣中或者其他地方的二氧化碳重新收集和利用起來,重新合成各種碳化合物以及氧氣等等。”

“碳是形成化合物種類最多的元素,比如汽油、澱粉、葡萄糖、碳化硅、碳化氫、石墨烯等等都是碳化合物或者碳材料,理論上來說,都可以通過技術手段進行實現。”

“如果這種方式能夠做到的話,或許能夠解決溫室效應,糧食危機,原料緊缺等各種問題。”

聽完徐川的解釋,樊鵬越人都快傻了,眼神古怪的盯着他看了又看。

他是真的想不通,眼前這位小師弟是怎麼聯想到這麼多的東西的。

雖說石墨烯的確是碳材料,但是它怎麼都和二氧化碳收集重新利用這些東西掛上勾吧?

從石墨烯聯想到二氧化碳的重新收集利用

老實說,他真想將這位小師弟的腦子打開看看裡面到底裝的是什麼。

這架構,怎麼感覺和常人不太一樣呢?

徐川倒是沒在意樊鵬越那古怪的目光,喝了口茶水後,他開口問道:“說起來,利用電化學來還原氧化石墨烯這種辦法,是誰想到的?”

回過神來,樊鵬越開口道:“並不是誰想到的,而是計算材料模型推算出來的東西。”

聽到這個回答,徐川有些驚訝,好奇的問道:“計算材料模型推算出來東西?”

對於自己親手做出來模型,在能力方面他再清楚不過。

除非是針對底層的邏輯數學公式進行改動,否則想要針對性的做到這一步是不可能的。

原因很簡單,因爲他並沒有在底層邏輯數學公式中設置這種體系。

利用材料的性質和機理來推論材料可能存在的化學組合,這已經超出了他早些年預設的架構了。

樊鵬越點了點頭,道:“嗯,石墨烯方面的模塊原本是沒有這方面的功能的,後面你那位小學姐改動後才推算出來的。”

“所以我纔想請她幫幫忙,看看能不能優化一下其他的模塊。”

聞言,徐川起身道:“優化的事情好說,先帶我去看一下改動後的石墨烯模塊代碼以及底層的邏輯公式。”

在確認這種改變是計算材料模型改動帶來的後,他有點好奇那位學姐到底都改了些什麼東西。

PS:二更求月票

第632章 NASA的分析第750章 強電統一理論的延伸第718章 ‘時空洞’與‘引力子’第281章 走不通的道路第378章 你在做什麼青天大白夢呢?第412章 人和設備,我都要了!第625章 億萬分之一的可能第614章 技術共享平臺第769章 CTV的專訪第440章 聚變堆航母艦隊第25章 練習短跑第71章 Weyl-Berry猜想第766章 超前的理論第225章 第二百二十四:材料研究所第386章 不只是一百分鐘!第274章 從數學界刮到物理界的風第421章 批准點火!第160章 失敗是成功之母第731章 亞太科創投資峰會第502章 換一條路線就好了第730章 消散的太空霸權第371章 畢竟,他本身就是個善於創造奇蹟的第257章 信中最重要的科技第781章 還是那個人厲害啊!第729章 被隨手幹掉的世界級數學難題第241章 再次前往斯德哥爾摩第35章 光明下的陰影第170章 舊王退位,新王加冕第30章 高難度的下半場(今天下午有事,提前第717章 屬於華國的星際時代!第257章 信中最重要的科技第98章 建模完成第156章 造成質子半徑之謎的罪魁禍首第520章 不知道我是總負責人麼?第465章 石墨烯的突破第770章 LHLHC的重啓與倒黴的櫻花國第104章 前往普林斯頓第180章 米爾扎哈尼教授遺留的信件第674章 PNP?第618章 徐川:不難的,也就和你師兄那個差第657章 徐川:讓我瞄兩眼就行第620章 特殊的邀請函第276章 核能項目中的問題(二更求月票)第772章 第一位‘中庸’的學生第414章 老人的到來第727章 這也太快了吧第26章 同時搶人第365章 亦如愛因斯坦,或牛頓第530章 來自國際數學聯盟的邀請第339章 尋找高溫超導的機制第181章 用世界級數學難題來檢驗自己的學習第727章 這也太快了吧第583章 小型化的突破第112章 十八歲那年第629章 最難的關卡!第287章 鋰電池的鉅變,只不過是一點小小的第621章 米國的反應第154章 打開地獄的工具第122章 計算參宿四第321章 回答千禧年難題!第363章 我哥沒有女朋友!第177章 克拉福德獎的頒獎典禮第289章 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第102章 小學弟喜歡啥?(求首訂)第50章 整理數據,收集線索第342章 有一個變態的老闆是種怎樣的體驗第241章 再次前往斯德哥爾摩第726章 價值兩千萬的數學模型第753章 不要臉的米國佬第486章 突破性的提升!第496章 物理學王座上的又一頂王冠第699章 徐川:到時候咱倆一起就好了第289章 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第598章 更遙遠的計劃第206章 等離子體湍流第492章 成爲二十一世紀最大的奇蹟第637章 被刺激到了的米國第103章 星城一中的演講第488章 小型化可控核聚變與空天發動機的希第115章 論文過審第584章 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第431章 讓人瘋狂的提議第696章 再度爆炸的數學界第52章 完成破譯(三更求月票求追讀)第395章 爭分奪秒的競爭第66章 高中生涯結束與安排未來第759章 葵花小課堂之我們中出了個大佬!第362章 有勇氣站出來又是另一回事了第490章 爲量子芯片提供理論基礎第190章 征服全世界數學家第4章 規劃未來第694章 黎曼猜想,有答案了?第314章 一項成果兩個諾獎第747章 強核力與電弱理論的統一(2)第274章 從數學界刮到物理界的風第781章 還是那個人厲害啊!第385章 重啓實驗!第664章 新一代航天飛機第571章 刷新所有人眼球的決定!第314章 一項成果兩個諾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