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6章 國之幸事

另一邊,京城。

長安街北側,一棟古色古香的建築中,一名穿着中山裝的老人正一絲不苟的坐在書房中處理着自己的工作。

正在這時,門外傳來了咚咚咚的清脆敲門聲,伴隨而來的還有站在門口的助理傳遞過來的話語。

“首張,金陵星海研究所的溫遠航過來了,說是有重要情況想和您彙報工作。”

書房中,老人放下了手中的文件,擡頭看了站在門口的助理一眼,思索了一下後開口道:“讓他過來吧。”

“收到。”

助理敬了個禮,轉身快步朝着外面走去。

不一會,在一名警衛員的帶領下,溫遠航快步的走了進來。

敲了敲門,老人投來視線後,他才緊張忐忑又帶着興奮激動的情緒走進了書房中。

雖然有保密郵件和保密電話這種東西,但小型化可控核聚變技術的突破,這種關乎整個國家發展和命運的重大消息,自然不可能通過郵件或者電話溝通,親自帶着相關材料進行彙報,是必須的工作。

而且相對比郵件或電話這種渠道,當面交流更能將整個事情的過程都講清楚。

看着走進來的溫遠航,老人笑着開口問道:“怎麼了,星海研究院發生了什麼事情嗎?”

溫遠航深呼吸了一口氣,平復了一下心跳和激動,沉穩的開口道:“小型化可控核聚變技術.在徐院士的帶領下,有了重大的突破,預計在明年二月份左右能生產出來第一座小型化的聚變堆。”

在聽到溫遠航彙報的瞬間,老人眼眸中流露出一絲詫異的神色。

不過很快,他就回過神來了,平靜的呼吸陡然急促了兩下,老人看向站在對面的溫遠航,確認的問道:“小型化突破了?”

雖然知道溫遠航不遠千里親自跑過來彙報的工作會很重要,但他還真沒想到會是這個。

畢竟他之前也瞭解過,小型化可控核聚變技術的難度很大,絲毫不弱於可控核聚變技術的研究,沒想到這纔不到一年的時間,在原有的基礎上,小型化就已經看到了希望。

溫遠航認真鄭重的點了點頭,快速的回覆道:“這是徐院士的話語,目前的理論和實驗都已經完成,華星聚變裝置改造後的實驗相當成功,目前只等待正在生產的小型堆完成,即可完成最後的小型化工作。”

聽到這話,老人放下了手中的簽字筆,臉上帶着爽朗的笑容站了起來,開懷道:“好!好!好!真的是太好了!”

明年二月份能完成第一座小型化可控核聚變反應堆的完成,就算是二月底,距離現在也只有五個多月不到六個月的時間。

半年不到,對於科研來說,尤其是可控核聚變這種重大研究來說,這無疑是相當短暫的時間,而華國,將再次迎來一次新的跳躍式發展!

開懷的抒發了一些心中的喜悅和興奮,老人由衷的感慨道:“國士無雙,有徐院士在,真是國之幸事啊!”

對面,溫遠航也附和的點了點頭。

在星海研究院任職也有一段時間了,對於那位年輕而又偉大的學者,他亦有了一些瞭解。

他的存在,推動了整個國家,整個世界,乃至整個時代的發展;一個人,就足以抵得上千軍萬馬。

都說知識可以改變命運,這句話對於絕大部分的人而言,改變僅僅是他自己或者身邊親友的命運。但對於那個人來說,他用腦海中的知識,改變了整個國家,乃至整個文明的命運。

其他的不說,光是從可控核聚變反應堆中流淌出來的無盡電能,就足以支撐整個華國,甚至整個世界完成文明的蛻變。

畢竟,無盡的能源就代表了無盡的可能!

書房中,老人感慨了兩聲後,將思緒收攏了回來。

思忖了一會後,他擡頭看向了溫遠航,問道:“關於小型化可控核聚變技術突破的消息,目前都有哪些人知道?”

溫遠航思索了一下,快速的回道:“目前來說,知道這件事的暫時還只有能源研究所參與了小型化項目的核心研究員,星海研究院的中高層,核工業集團那邊的部分工程師知道。”

“在來之前,我已經和徐院士以及能源研究所的負責人樑曲教授溝通過了,請他們暫時對這件事進行保密,禁止擴散消息。”

老人點了點頭,讚許道:“嗯,做的不錯,保密工作暫時的確得做好。”

頓了頓,他接着道:“按照徐院士的意思,相關的研發完全完成需要等到明年二月份左右,時間還有五個月左右,這五個月的時間很關鍵,消息絕對禁止泄露出去。”

“我這邊會安排一支部隊對星海研究院做一個外部的安保工作,你要做好內部的保密和人員安排工作。”

當初棲霞可控核聚變項目的進展到示範堆的時候,整個棲霞山地區都快被來自全世界各國的間牒,探子圍滿了,那段時間國安抓了超過三位數打探消息的人員。

這還是那些做的明顯有破綻的,而那些隱藏的更深的,誰也不知道還有多少。

如果小型化可控核聚變技術突破的消息在這個時間點泄露出去,將是一件極其麻煩的事情。

畢竟,相對比大型的民用可控核聚變技術來說,能用於軍事化的小型化可控核聚變技術無疑更加的敏感。

想想也是,一架能攜帶近乎無盡能源,有着無限續航的重型轟炸機,其威懾力可以說是拉滿了。

尤其是前段時間他們還展示了最新的高雷達隱形技術,這種情況下,一架有着無限續航又能完全消失在監控防禦雷達上的轟炸機,帶來的壓力更大了。

至少,在沒有完全發展起來之前,華國不希望這份表面上的平靜被打破。

相對比劇烈的衝突來說,溫水煮青蛙一點一點慢慢發展更適合現在的局面。

站在老人對面,溫遠航認真的點了點頭,將這件事記在了心裡。

隨即,他繼續彙報道:“另外,關於小型化可控核聚變技術的應用限制,徐院士在來之前做了一些交待.”

一邊說,他一邊將自己整理好的筆錄資料遞給了警衛,同時繼續簡要的報告着。

做了個簡要的報告後,溫遠航想了想,猶豫了一下還是開口道:“關於小型化技術在軍事化領域的一些應用,要不要請徐院士和星海研究院幫忙支援一下?”

在昨天和徐川交流過後,他很清楚要想將小型化聚變堆全面的在軍事領域應用起來恐怕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畢竟小型堆只是小型堆,不是聚變電池之類的東西。

它的體積再小,對於戰鬥機這類裝備來說還是太大了,更別提還需要配套的發電設備以及維持反應堆運轉的超算了。

這些東西齊全的配備下來,對於一架戰鬥機來說,佔據的體積和承重可以說有點無法接受。

老人從警衛手中接過資料後簡單的翻看了一下,聽完溫遠航的報告後,他開口道:

“這件事我會安排相關的會議以及專家進行溝通交流的,徐院士那邊暫時不用管,他手中的研究和工作已經很多了,我們不能再給他添麻煩。”

“至於小型化技術的運用,這件事相信科學院和軍事裝備處的專家會有辦法的。畢竟最難的小型化都已經被徐院士解決掉了。”

頓了頓,老人接着道:“另外,關於小型化聚變裝置的研究,核心的難題已經解決了,剩下的東西你這邊要儘量去督促一下,包括生產和組裝方面,如果我們能提供幫助,如果能用人力或者經費解決的,不用顧忌,都可以提出來,只要能加快研發速度就行。”

“好!”

溫遠航點了點頭,將老人說的每一句都認真的記在了心裡。

短暫的交流完成後,溫遠航帶着任務離去。

老人臉上帶着一絲笑意,腳步輕移走到了走到了窗邊。

此刻正值旭日初昇的時候,而遠方的藍天,一輪紅日正如同祖國的國運般冉冉升起。

另一邊,金陵。

星海研究院中,在溫遠航前往京城彙報工作的時候,徐川也在思索着一些問題。

這一次小型化可控核聚變技術的研究,也暴露了星海研究院的一些問題。

星海研究院成立的模仿對象是米國的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和歐洲日耳曼國馬普學會的結合體。

一方面收納國內的科研人員和學者對應用和理論進行不同的研究,另一方面連接國內外的生產廠商,實現理論應用一條龍,提升科研轉換效率降低成本的效果。

目前來看,星海研究院在這兩方面起到的效果都還相當不錯,只不過對於工作效率,徐川還是有些不太滿意。

比如在小型化聚變堆的生產製造上,太慢效率太低了。

理論工作都已經完成了,相關的問題也已經解決了,原本應該是這些關卡解決後,小型聚變堆第一時間就能應用上的。

但現在,還需要再等幾個月的時間才能完成。

“有什麼辦法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嗎?至少在研究階段的零部件需求要解決吧,現在這種方式效率有點低了”

辦公室中,徐川無意識的轉動着手中的圓珠筆,思索着解決方案。

老實說,星海研究院現在這種研發+生產商無縫對接的模式效率在其他的科研機構看來已經相當的高了。

畢竟正常來說,從研發轉變成產品中間需要經歷無數個步驟。有些時候一個零件的研究到生產,可能需要半年甚至是一年的時間才能完成。

而星海研究院這種模式,只要研究院給出了標準,其他的廠商會第一時間進行生產。

不過受限於研究院需要的零部件在很多時候都比較特別,且數量不多,大部分的廠商很難在第一時間完成生產線的部署和轉化。

比如仿星器超導線圈的加工,因爲各方面的原因,西部超導集團的生產就曾出現過問題。

這裡面不僅僅是因爲生產力的不夠,還有研究院本身的效率等問題。

“自建一個工業園區如何?”

腦海中,一個想法冒了出來,徐川思索着可行性。

老實說,學習馬普學會的結構在國內其實也不一定完美的適應。

很簡單,廠商企業是以盈利爲目的的,而研究院,則是以研發產品爲主要目標的。

因爲性質的關係,星海研究院儘管會向供應商提出各種產品需求,但畢竟是實驗性質的需求,一般量都不會太大。

對於其他的產商來說,爲了星海研究院這點東西專門改造或者弄一條生產線出來,事實上並不是一件划算的事情。

不過因爲一些背景和關係的緣故,他們沒法拒絕而已。

但這樣持續下去,且不說廠商會不會有怨言,光是效率和同步對接就是一個問題。

如果自己建一個工業園區,通過研究院的大數據管控,儲備一些研究項目需要用的必備材料與零配件,然後配合加工線進行小批量的生產製造,能行嗎?

思索了一會,徐川搖了搖頭,暫時放棄掉了這個想法。

理論上來說,這種自建工業園區的方式的確可行。

但實際上很難做到。

原因很簡單,星海研究院的研究範圍太寬廣了。

四大研究所跨越了能源、信息、航天航空、材料等多個領域,要配套的自建工業化園區,實現全方面的自給自足根本就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如果要全面覆蓋星海研究院的研究,需要一個多大的工業園區簡直無法想象。

資金方面就不允許徐川這樣幹,這是不切實際的。

不過這個概念中的部分想法,比如通過人工智能和大數據對研究項目進行管控,是不是一件可行的事情?

第487章 等不及的物理學家們第713章 如同恆星般閃耀於文明的長河!第747章 強核力與電弱理論的統一(2)第381章 米國的調查第547章 二代可控核聚變技術第728章 研究‘黎曼猜想’的熱潮第589章 新的競爭!第51章 發現規律第275章 數學界的狂熱第350章 材料不夠,石墨烯來湊!第298章 啓明星,專屬打造的獎章!第576章 打開‘時空洞’的鑰匙第465章 石墨烯的突破第324章 拿兩次菲爾茲獎?第645章 全程直播登月第48章 別忘記了祖國第731章 亞太科創投資峰會第577章 阿米莉亞的離開第502章 換一條路線就好了第255章 這已經很強了!第572章 只可仰望,無力追趕!第215章 回國前的洽談第331章 院士名單公佈第147章 你我都不如他第663章 NASA:該死的,你們這是在搶劫!第31章 競賽與高考的故事(今天晚上有事,提第636章 不能種菜的月球不是好月球第741章 怎麼爽怎麼來第345章 有你是國家的福分第649章 該死的,他們面對的到底是一個怎樣第201章 光滑流形--和費弗曼的交流第268章 大計劃!第422章 最後的準備!第176章 新年快樂~第450章 空天發動機!(求訂閱月票)第380章 解決託卡馬克磁面撕裂問題的思路第781章 還是那個人厲害啊!第756章 期刊:《希望》第84章 史上最牛文科生第539章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第372章 學姐回來了第574章 畢竟是那個男人!第66章 高中生涯結束與安排未來第135章 被學校催着畢業第567章 愛因斯坦羅森橋第196章 意料之外的學生(爲盟主高山流水加第550章 威騰和德利涅的聯手第415章 成爲規則的制定者第574章 畢竟是那個男人!第437章 僅僅只是試着研究一下而已第474章 強關聯電子體系的答案!第247章 科學技術獎勵大會第189章 全世界爲你而來第285章 鋰電池行業最大的變革!(二更求月第233章 諾貝爾'數學'獎第493章 永遠閃耀於物理學的歷史中第613章 志同道合!第652章 踏上那片土地!第604章 吃獨食不是個好習慣第562章 舒爾茨:MMP第217章 Xu-Weyl-Berry定理與高維空間第373章 我倒要看看你怎麼打破記錄!第61章 新的征程(三更求月票求追讀!)第91章 問題的關鍵點第306章 又一項諾獎級的成果第110章 那一抹靈感白鴿(三更求訂閱月票)第500章 改進型超導體的反常特性第327章 威騰:這人真煩!第45章 前往明月城第339章 尋找高溫超導的機制第4章 規劃未來第118章 學姐的請客第649章 該死的,他們面對的到底是一個怎樣第196章 意料之外的學生(爲盟主高山流水加第67章 新的征程第284章 狂熱的外界(爲盟主高山流水加更7/第193章 普林斯頓的雙職位邀請第552章 《Nature》的採訪第239章 資本家的心,果然都是黑的第144章 歐洲原子能實驗室的機遇單章第258章 生日第197章 回國第268章 大計劃!第87章 普林斯頓的邀請第680章 陶哲軒:請務必將論文發給我!第19章 國賽小插曲第232章 史上最年輕的諾貝爾獎得主第43章 邀請第686章 這是我的信仰!第694章 黎曼猜想,有答案了?第737章 瞄準馬斯克的技術?第580章 提前一年面世的‘遙遙領先’第37章 論文刊登第297章 爲等離子體湍流建模第392章 ITER最後的會議第359章 超導材料的再度突破第437章 僅僅只是試着研究一下而已第776章 極致的防禦第480章 一次性打疼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