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0章 繁榮的航天與科研探索

對於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來說,認祖歸宗無疑是一件大事。

修族譜這種事情,或許在北方和城市中會比較少見,但在南方和宗族村落中,無疑是最重要的事情之一。

以徐川的成就,放到一些南方地區,恐怕在他當選上兩院院士的那會,村子裡面就有人會提重修族譜這樣的事情了。

徐家村的傳統風俗沒那麼嚴重,今年修族譜這種事,其實和徐川的關係不大,只是年限到了,該重新記錄一下了。

不過這兩年村裡面出了他這樣的一個大科學家,國寶院士,村裡重新修繕族譜自然不可能繞過。

因爲以往由村裡老人組織聯合起來做一下的事情,在今年重視了不少。

有些長輩覺得該將徐川的一些榮譽成就記在族譜上,也有人覺得不妥。

畢竟族譜對於生人來說一般來說,都只記錄個名字、關係之類的東西,將生平事蹟記錄進去一般都是逝者纔會寫的。

因此村裡面的老人有些覺得這是村裡的榮耀,該寫,有些則覺得有些犯忌諱,不能寫。

對於徐川來說,這些東西他其實不太在意。

不過他的根在這個村裡,能給村裡帶來一些榮譽和自豪的事情,他還是願意去做的。

另一邊既然他本人沒什麼意見,村裡的老人自然也高興。

畢竟村子裡面出了個這樣的偉人,絕對值得全村人自豪,也值得記錄在族譜裡面供後世的子孫學習、敬仰。

至於犯忌諱什麼的,事實上,這放到南方的一些宗族祠堂裡面,給出色的生人記載生平也不是什麼事情,甚至可以說是令人自豪的一件事。

畢竟只有做出了偉大貢獻或者事業,出名的人才有資格上這種‘世系錄’,普通人想上都沒資格。

在家裡休息了兩天的時間,好好的陪了一下父母后,徐川重新踏上了高鐵,返回了金陵。

在小型可控核聚變反應堆和空天發動機已經完成了的情況下,對其的優化和測試無疑是重點。

不過這兩大領域有能源研究所和航天研究所負責,徐川需要親自處理的事情不多。

而另一邊,在常華祥院士接手了航天飛機相關的工程和項目後,這一系列的發展也進入了正軌。

儘管在國內從來沒有過建造航天飛機的經驗,但這位老先生的一生所學,都和航天事業有關,他很清楚一架航天飛機都需要具備怎樣的條件才能完成一次航天任務。

尤其是在動力系統得到解決後,航天飛機的設計建造組裝遠沒有傳統的方向那麼大,像傳統航天飛機的隔熱瓦、軌道器這些要求極高的設備和零部件放到新航天飛機上都能降低不少的要求,這也使得它的設計難度降低了很多。

在載人航天工程順利的進行時,徐川也總算是有了一些空閒的時間迴歸到校園中,想起了被他拋下來的幾名學生。

因爲蔡鵬的畢業,去年他新收的四名學生如今基本都處於‘半放養’狀態。

說是半放養沒有完全放養的原因在於之前畢業的谷炳和蔡鵬,兩人目前都在南大擔任數學教授,可以代替他來指點一些學習上的事情。

重新回到校園後,徐川的日子就輕鬆了不少。

每天上上課,然後指點一下幾位小學生,剩下的時間則基本都能自由支配,要麼關注一下學術界前沿的一些發展、要麼則研究一下強弱電三力統一。

日子就這樣一天天的過去,眨眼間,時間就來到了十一月中旬。

在華國小雪節氣的前一週週末,NASA航天局召開了一場新聞發佈會,公開了不少的東西。

第一項就是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JWST)拍攝的第一張圖片!

詹姆斯·韋伯空間望遠鏡,是NASA航空航天局、歐洲航天局和加拿大國家航天局聯合研發的紅外線觀測用空間望遠鏡,爲哈勃空間望遠鏡的繼任者。

2021年12月25號的時候,韋伯望遠鏡發射升空,當時徐川還關注過這事。

因爲這是人類有史以來建造的最強大的空間望遠鏡,它的升空帶着揭示宇宙的起源和演化,尋找生命的線索,探索未知奧秘的使命。

不過後續這臺科研設備上天后,一直都處於調試狀態。

直到第二年,也就是今年7月中旬,它才正式開始工作,拍攝第一批用於科學研究的照片。

如今第一批拍攝照片終於公佈出來,哪怕是作爲競爭對手,徐川也同樣爲它的成功感到敬佩。

尤其是那些參與這個工程的科學家和工程師,他們用智慧和創造力克服了無數困難和挑戰,爲人類貢獻了一臺時光機器和生命探測器。

唯一遺憾的是,這臺史上最強悍的望遠鏡,壽命可能不會太長。 因爲處於距離地球約150萬公里的拉格朗日點L2處,沒有地球的保護,暴露在太陽、宇宙射線的強烈輻射下,還需要面對各種微小流星和星際塵埃的撞擊,其工作環境無疑是極其惡劣和危險的。

在今年五月份的時候,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大約遭到了六次微隕石撞擊。

雖然其中的五次撞擊造成的損失可以忽略不計,但第六次撞擊使得望遠鏡的一塊遭受了相對嚴重的損壞。

儘管通過鏡面角度調整,研究人員已經儘量減少了影響,但誤差不能完全補償。

而損壞的鏡面因爲距離過遠無法跟換,也導致了誤差的存在。

再加上爲了保證望遠鏡的低溫工作狀態,它需要使用巨大的隔熱罩來遮擋陽光,並使用液氦等製冷劑來降低溫度。

這些隔熱罩和製冷劑都是有限的資源,一旦耗盡或者損壞,就無法補充或者修復。

可以說它的壽命從理論上來說不會太長,這是一件讓人很遺憾的事情。

但不得不說,它比哈勃要更加的強大,拍攝到的宇宙圖像更加的清晰,也能幫助人類瞭解更多的宇宙奧秘。

比如通過對船底座星雲中“宇宙懸崖”的監測與觀察,韋伯望遠鏡揭示了恆星的形成階段。

亦或者對系外行星WASP-96 b的探索,讓我們清楚的知道了它的大氣中存在顯著的水蒸氣等特徵。

另外,說到這個,就不得不提他前些年創造出來的Xu-Weyl-Berry定理拓展應用了。

NASA有科學家針對韋伯採集到的系外行星WASP-96b數據,通過Xu-Weyl-Berry定理拓展應用計算出了這顆氣態行星上不僅存在着水,還計算推導出了它的主要大氣成分。

通過太空望遠鏡採集數據+Xu-Weyl-Berry定理計算互相配合,它極有可能成爲人類尋找適宜人類居住的系外行星的手段。

韋伯望遠鏡的第一張宇宙照公佈是NASA在這次發佈會上公開的第一件事。

而第二件事則是一個被稱作“DART雙小行星重定向測試”的科研項目。

簡單的來說,就是NASA發射了一顆冰箱大小的飛行器,去撞擊小行星迪莫弗斯(Dimorphos),以此來測試撞擊能否改變小行星的運行軌道。

而在今年十月份,飛行器以每秒6000米的速度成功擊中了小行星,隨後,在這次的發佈會上,NASA宣佈了測算結果:

【撞擊使小行星‘迪莫弗斯’運行軌道的時間比過去縮短了32分鐘。】

雖然這項行動的初衷是通過撞擊小行星改變其軌道保護地球,但明眼人都能看出來這項實驗背後的一些其他意義。

比如某部國產科幻電影,利用行星發動機來推動地球流浪這種構想,間接的得到了驗證,在理論上來說得到了可行性的證明。

而除此之外,這項研究成果也在軍事領域引起了一部分國家的一定的注意。

如果在隕石上添加一個‘發動機’,將其推向地球,計算好軌道和威力,對於敵國的打擊,恐怕將是毀天滅地級別的。

當然,這只不過是一些預想而已,以現在的科學技術,要做到這一步,成功近乎於零,還不如丟鎢棒現實呢。

不過從這次的新聞發佈會來看,NASA公佈的這兩個消息,無疑證實了米國,尤其是在航天、科研等領域依舊是世界頂級強國的事實,也算是阿爾忒彌斯計劃的後續補足。

畢竟阿爾忒彌斯計劃的週期較長,在航天器發射之前,米國和NASA總得找點什麼新聞來讓百姓和世界局勢保持對米國航天的信心。

對於徐川來說,NASA的發佈會,值得注意的也就這兩份報道了,其他的一些阿爾忒彌斯計劃上的規劃和突破並沒有多大的意思。

相對比其他中規中矩的新聞來說,這兩項報道讓他想到了一些其他的東西。

比如那一顆距離地球六百多光年的參宿四。

在前些年的計算中,參宿四如今似乎已經發展到了核心碳聚變的地步,再加上它的氫包層內有一顆恆星,似乎隨時會導致內核出現撕裂,形成超新星爆發。

這幾年過去了,也不知道參宿四發展的怎麼樣了。

如果它能在有生之年形成超新星爆發,以六百多光年如此之近的距離,絕對能給物理學、天文物理學、天文學等領域帶來極大的推動。

甚至,一些以前人類所不瞭解的東西,說不定都能在這次超新星爆發裡面看到。

第163章 完善計算方法第492章 成爲二十一世紀最大的奇蹟第560章 ‘著名’的阿爾法小隊第182章 朝着霍奇猜想前進第38章 提前一個月的數競國集第486章 突破性的提升!第83章 央媽的採訪第235章 第一個階段性成果第573章 史無前例的第二枚‘菲爾茲獎’!第67章 新的征程第336章 虛擬現實技術第774章 重啓載人航天飛機的米國第81章 失而復得的靈感第180章 米爾扎哈尼教授遺留的信件第82章 卡住的思路第354章 不歡而散第102章 小學弟喜歡啥?(求首訂)第753章 不要臉的米國佬第386章 不只是一百分鐘!第300章 可控核聚變項目落地第425章 聚變之光!第395章 爭分奪秒的競爭第190章 征服全世界數學家第369章 諶明繼的算盤第249章 基建狂魔第719章 魯先生說的好!第600章 繁榮的航天與科研探索第208章 天文界的眼淚,流到了數學界第649章 該死的,他們面對的到底是一個怎樣第376章 四十五分鐘!第570章 沒有任何意外的獲獎人!第256章 一封信第686章 這是我的信仰!第81章 失而復得的靈感第23章 國決落幕第346章 激光增能與粒子加速第91章 問題的關鍵點第435章 生活助理的妙用第200章 這到底是哪裡不難了?第663章 NASA:該死的,你們這是在搶劫!第312章 至少也得是博士畢業兩年工作經驗吧第323章 煽動數學物理界的風暴第695章 來自全世界頂尖數學家的挑戰!第545章 誰還沒有一個大國夢了?第436章 南大學子:過年了?第15章 金秋營與物理國決第501章 小型化聚變堆的探索研究第85章 南大的獎勵第579章 弗拉基米爾大帝第28章 臥虎藏龍的母校第384章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第712章 和徐川搶人?第238章 解決鋰枝晶難題的關鍵第170章 舊王退位,新王加冕第542章 將工程上的難題,轉嫁到理論上!第406章 示範堆建堆!第471章 威騰:這怎麼可能?!第62章 省狀元第672章 獨一無二!第542章 將工程上的難題,轉嫁到理論上!第572章 只可仰望,無力追趕!第617章 提爾曼:我怎麼感覺被NTR了?第68章 物數雙修第681章 來自中東的客人第473章 最後的答案第789章 存在問題的強電驗證工作第97章 建模工作開始第440章 聚變堆航母艦隊第43章 邀請第472章 德利涅:我該怎樣才能聽懂這些第433章 時代的潮流,浩浩蕩蕩第259章 展望未來第513章 偷偷摸摸幹‘壞’事第251章 克雷數學研究所的邀請第23章 國決落幕第71章 Weyl-Berry猜想第179章 唯一獲得菲爾茲獎的女性第150章 解決質子半徑之謎第367章 布洛赫猜想的證明!第155章 全新的質子半徑數據第588章 阿爾忒彌斯計劃,米國的反擊!第358章 不好,羣衆中有‘壞人’!第185章 攀登珠峰前的工具第178章 斯德歌爾摩的頒獎典禮第349章 提升高溫銅碳銀複合材料韌性的方法第710章 簡直就是個花心大蘿蔔第443章 聚變堆小型化的希望第225章 第二百二十四:材料研究所第780章 你想嚴查誰?第109章 上臺報告第732章 共同署名第622章 永不沉沒的堡壘第73章 證明弱化Weyl_Berry猜想第317章 NS方程那一抹靈感的光第684章 不出問題不就行了?第271章 交流與靈感(求月票)第589章 新的競爭!第654章 無解的局面第17章 命運的轉輪第570章 沒有任何意外的獲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