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3章 NASA宇航局的到訪

三月初,驚蟄,如期而至的大雨在金陵這座古老的城市中傾盆而下。

一聲響雷拉開了萬物生長的號令。

下蜀,星海研究院航天基地中,佔地面積龐大園區大門早已經敞開。

從天空中俯瞰,如同螞蟻一般繁多的大中小型的貨車、卡車在園區內寬敞的道路上行駛着。

一車車的原材料和基礎物資如同人體所需要養分一般,快速有序的注入了這顆堪稱是華國‘航天心臟’的新興基地中,進而轉變成肌肉和骨幹,支撐起航天事業的高速奔跑。

而位於這座航天基地的一側,一座的佔地面積達到了十五萬平方米巨型一體式廠房正坐落在這裡。

這是華國航天領域的心臟,也被譽爲全球航天工業的‘聖地’。

不僅僅是因爲在這裡,能設計、生產、製造、組裝全世界最先進的新式航天飛機。

更是因爲小型可控核聚變反應堆+空天發動機的組合,承載着人類未來航天發展的方向。

爲了這兩天,NASA宇航局甚至不惜打破沃爾夫條款,都要將自己的工程師送到這裡來看看。

更別提是波音、空客、洛克希德、UTC聯合技術等航天航空領域的大型企業了,在去年的月面救援行動過去後,這些公司就紛紛向星海研究院遞來了合作意向書,希望能夠和他們搭乘採購或者合作。

至於目的,自然和NASA宇航局一樣了。

哪怕是無法登上那架星海號航天飛機,也至少可以看看它是怎麼生產和組裝的。

尤其是上面使用的電推進航天發動機,更是可以說讓所有的航天航空領域着迷。

雖然星海研究院並未正式對外公開空天發動機使用的工質到底是什麼,但這麼長的時間過去,國外的航天企業和相關的科研機構也不是吃素的。

對於空天發動機在大氣層內和外太空進行推進時尾焰顏色的不同,以及臨界點切換飛行姿態等線索,衆多的學者在經歷了縝密的推斷和實驗後,也找到了最有可能的方式。

即大氣層內使用的公式是從濃稠的大氣中獲取到的。

紅紫色的尾焰,符合這一焰色反應的元素,恰好是大氣層內最多的氮、氧兩種。

而在進入外太空,或者說抵達臨界點後,切換的藍白色尾焰那自然就是更高推進效率的傳統氙氣了。

然而讓絕大部分研究人員所不解的是,星海研究院,到底是怎麼將大氣層中的氮氣、氧氣這些氣體利用起來的。

且不說這些氣體極難電離,難以作爲電推進工質的麻煩,光是大氣層中富含的氧氣、二氧化碳等衆多腐蝕性都極強的氣體,就足以對電推進發動機或者航天飛機造成嚴重的腐蝕性了。

特別是二氧化碳這些,在高溫下可能分離出單質碳,進而嚴重堵塞電推進發動機的噴管。

各式各樣的難題堆積在航天航空領域的工程師腦海中,簡直百思不得其解。

爲了獲取到這其中的秘密和技術,各大頂尖航天集團可謂是在想方設法試圖和星海研究院搭上線,甚至不惜開出十幾億甚至是幾十億的訂單和合作。

而此時此刻,作爲最先與星海研究院達成合作的NASA航天局,藉着運送修復韋伯望遠鏡設備材料的名義,在雙方簽訂合作後,就以最快的速度將自家的工程師送過來了。

入夜,第一批NASA宇航局的專家已經抵達了金陵。

酒店的房間中,一名鼻樑高聳的中老年NASA專家站在窗邊,眺望着遠方的燈火通明。

“的確是一座相當繁華的城市,夜晚的繁華甚至比紐約還要明亮不少的感覺。”

站在窗邊,這名來自德萊頓飛行研究中心的NASA專家望着外面明亮繁華的城市忍不住有些感嘆的說道。

紐約素有米國不夜城的稱號,但在他的記憶中,夜晚的繁華,或者說燈火通明的程度,卻比腳下這座城市似乎要暗淡不少的樣子。

從數十層的高樓俯瞰,入目所見,晝夜燈火通明,熱鬧非凡,幾乎每一條馬路上的燈光,都猶如白晝般明亮。

五顏六色的霓虹燈在黑夜中閃爍,像是一顆顆繁星降落人間,讓整個城市變得更加繁華和生動。

身旁,另一位來自華盛頓總部的工程師聳了聳肩,開口道:“如果紐約的電價能降低到和這裡一樣,我相信紐約只會更加的繁華。”

“這裡的電價很低嗎?”

“聽說好像只要兩毛錢一千瓦時,換算一下還不到0.04米金。”

“0.04?你確定沒有多說一個零?”

聽到這個誇張的速度,布爾沃·埃爾頓臉上露出了相當驚訝的神色。

這個數字太誇張了,他在紐約有一棟住宅,如果他沒記錯的話,電價好像是10米分,也就是0.1米元一千瓦時。

要知道,米國的電價其實並不高,甚至在全世界電費排行榜中都在十五名開外了。

但0.04米金一千瓦時的電價,低廉到簡直難以令人置信。

這個數字,是米國目前電價的四分之一,甚至是五分之一。

如此低廉的電價,老實說他都不敢想象這個國家的發展到底會多麼的迅速了。

畢竟用電的大頭並非普通居民,而是各類型的工業化設備和企業。

低廉的電價,一定會促使工業跨越式發展的。

“或許這就是可控核聚變技術的魅力吧?”

身旁的好友望着窗外的燈火,並沒有正面回答這個問題,而是將話題轉移向了另一個方面。

沉默了一下,布爾沃·埃爾頓開口道:“聽說他們將聚變堆都小型化了,搬上了那架星海號航天飛機,你覺得這是真的嗎?”

去年下半年的載人登月競爭,那架大出風采的星海號的各種信息自然在各國的收集中。

目前來說,拋開暗地裡的各種信息,星海號航天飛機的大體信息基本都算是公開的。比如機長、翼展、推進裝置、生命維持設備、循環系統這些,要麼是由星海研究院本身公開的,要麼則是默認由提供設備的廠商透露的。

唯有有一項,至今華國,或者說星海研究院並沒有對外透露任何的信息。

那就是它的供能系統到底是什麼。

對於這點,各國都在收集資料和信息,但這本身就是重點保密的對象,從未對外透露過任何一點信息。

因此,哪怕即便是過了大半年了,對於星海號上的供能系統到底是小型化的可控核聚變反應堆,還是小型化的裂變堆,亦或者是其他的供能方式至今都無法完全確定的。

不過從各國專家和相關領域學者的推測來看,是小型聚變堆的可能性極大,遠超其他供能方式。

“誰知道呢?”

身邊的同伴沉默了一下,接着道:“不管是聚變堆還是裂變堆,能做到裝載到航天飛機上的地步,對於我們來說都是一個可怕的消息了。”

“是前者還是後者,只不過是可怕的程度不同而已。”

“相比較這個,我更好奇他們研發出來的空天發動機。電推進竟然也可以提供上百KN的龐大推力,這種技術,真的是這個時代能研發出來的麼”

另一邊,辦公室中,從外面趕過來的溫遠航笑着問道。

“徐院士,NASA的那些專家已經到了,”

辦公桌後面,徐川有些訝異的擡頭看了他一眼,好奇的問道:“這麼快?我記得合作合同簽好沒幾天吧?”

溫遠航回道:“藉着運送修復韋伯望遠鏡設備材料和‘安全檢查’的名義過來的,他們提出要求親自護送材料進入下蜀航天基地。”

放下手中的筆,徐川笑了笑,說道:“這是提早過來打探技術和情報消息呢。”

溫遠航笑着道:“大概是吧,要拒絕他們的要求嗎?”

徐川想了想,道:“那倒不用,反正下蜀航天基地那邊也沒什麼好看的。核心技術都在研究院這邊,那邊就一個組裝工程發射基地什麼,他們想看就隨便他們去吧。”

“看在送錢咳,看在合作的份上,屆時安排兩個人跟一下好了。”

聽着徐川這麼說,溫遠航抿着嘴笑了下:“行,那這個我來安排,不過那些專家,您要見一見聊聊嗎?”

徐川擺擺手,道:“我這邊還有點其他的事情要去趟魔都那邊,暫時沒時間。”

“行。”

溫遠航點了點頭應了一聲,也沒再多問。

在辦理完入場手續,簽訂好相關的協議,限定好相關的可行範圍後,NASA宇航局的工程師迫不及待的進入了下蜀航天基地中。

然而即便是進入了這座航天領域的聖地,他們心中的疑惑卻並沒有得到解答,反而越來越多了。

正如此刻,面對着廠房中正在爲建設月面基地而努力‘搬磚’的智能化機械臂和懸停在半空中的月面前哨站的部分建築,幾名‘參觀’的NASA宇航局工程師一臉的好奇。

“我能問一下,這是什麼嗎?”

走在廠房中,這次‘名義上’是運送修復韋伯望遠鏡設備材料的組長傑羅姆·吉爾伯特一臉詫異的盯着眼前的設備。

“實驗艙。”

站在他身旁,航天研究所中負責全程的陪同的工程師看在NASA送過來的金錢咳,是看在‘國際友人’的份上言簡意賅簡單的回了三個字。

不過他落在面前的月面前哨站基地的組成部分眼神中,卻充滿了自豪。

月面前哨站基地已經在建造中了,二代航天飛機也已經完成了研發設計月面基地的建造已經提升了日程。

雖然在二代航天飛機在生產上稍稍延期了一些時間,但這無關緊要,只要在NASA之前在月球上建立起一座科研前哨站,就足夠了!

如果說2023年是他們在航天領域追上米國的一年,那麼2024年將是超越米國的全新一年!

“實驗艙?太空實驗艙?還是什麼實驗艙?如果是實驗艙的話,它爲什麼是長方形的?這種形狀的實驗艙,如果不採用折迭的方式,你們該怎麼將它送上太空?”

傑羅姆·吉爾伯特炮語連珠的追問着,一臉的驚訝。

站在他身邊,陪同着的工程師瞥了他一眼,淡淡的開口道:“這個不勞煩你擔心了,我們自有辦法。”

被噎了一句,傑羅姆·吉爾伯特皺起了眉頭,有些不甘心的繼續說道:“但是圓形面積比長方形更大,你們這樣的設計,會極大的浪費空間的。”

“而且這種設計,更容易遭受空間粒子輻射、原子氧腐蝕、碎片撞擊等效應影響,韋伯的鏡面就是這樣損傷的,你們難道想重蹈覆轍嗎?”

航天研究所的工程師笑了笑,絲毫沒有在意對方的看法。

誰告訴你這是太空實驗艙了?這可是更先進的月面實驗艙!

“該死!我這可是好意告訴你你們實驗艙的缺陷,難道你就不準備說點什麼嗎?”

試探了半天都沒有試探出什麼有用的情報,傑羅姆·吉爾伯特臉上寫滿了失望和懊惱,帶着些怨氣說道。

聽到這句話,航天研究所的工程師想了想,開口道:“非常感謝您的建議,我會記錄下來彙報上去的。”

傑羅姆·吉爾伯特嘴角抽了抽

謝特,誰他麼要你的感謝了!

看到傑羅姆·吉爾伯特臉上一臉憋屈的表情,航天研究所的工程師差點沒笑出聲來。

如果是前兩年,NASA航天局的專家要是來國內談合作這麼說,他不說完全相信,至少也會仔細的記錄下來然後彙報上去進行討論。

畢竟兩年前在航天領域他們的確落後NASA不少。

但現在?

他都不想爭辯什麼了。

能夠將可控核聚變技術小型化安裝到飛船上,並且使用電推進空天發動機代替傳統化石燃料發動機的他們,至少在航天供能和推進等領域彎道已經全面實現了超車率先走在了前面。

NASA是很牛逼,但再牛逼能厲害過徐院士嗎?

開什麼玩笑?

雖然月面實驗艙並非徐院士親自設計的,但怎麼說都是經過了他老人家的審覈的。

他都沒說什麼意見,你一個連實驗艙真正用途都不知道的外人,在這BBLL什麼呢?

第656章 焦頭爛額的NASA第403章 高能級中子輻照實驗第495章 人生的第一次漏洞第469章 那纔是材料界最偉大的成果!第125章 伴星對參宿四的影響(上)第133章 新聞發佈會第399章 能用數學解決的問題,都不是麻煩第627章 首航第256章 一封信第576章 打開‘時空洞’的鑰匙第726章 價值兩千萬的數學模型第24章 頒獎典禮第455章 戰略目標與戰略忽悠第81章 失而復得的靈感第779章 再懟無良記者第342章 有一個變態的老闆是種怎樣的體驗第567章 愛因斯坦羅森橋第704章 特里薩阿奇爾:這不可能!第277章 解決問題的方法!第606章 徐曉的忽悠第324章 拿兩次菲爾茲獎?第307章 新的史詩與輝煌!(爲少了一隻羊的第420章 是時候給上面一個驚喜了第662章 救援成功!第145章 入學普林斯頓第124章 參宿四氫包層內部的情況第711章 什麼才叫真正的養成!第398章 上天都在幫助他們!第759章 葵花小課堂之我們中出了個大佬!第619章 驚喜不斷的生日第452章 沒人比他更懂忽悠第37章 論文刊登第789章 存在問題的強電驗證工作第763章 原來答案早就在那第400章 無形裝逼,最爲致命第537章 第二種楊米爾斯方程的解法!第32章 可能你永遠都不知道爲啥考試那麼難第533章 迎接全世界的數學家和物理學家第677章 通向準黎曼猜想的道路第344章 時代的侷限性第689章 搶銀行都沒這快!第198章 坑哥的妹妹第684章 不出問題不就行了?第311章 可控核聚變項目開工第367章 布洛赫猜想的證明!第730章 消散的太空霸權第667章 他所面向的方向,就是未來第144章 歐洲原子能實驗室的機遇第714章 比黎曼猜想更爲驚人的消息第306章 又一項諾獎級的成果第439章 核聚變航母?第526章 通向大統一理論聖盃的基石第780章 你想嚴查誰?第625章 億萬分之一的可能第11章 雙科省一第29章 數競國決開始第330章 NS方程通過同行評審!第539章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第326章 火力全開的陶哲軒第546章 換一種聚變方式!第712章 和徐川搶人?第4章 規劃未來第51章 發現規律第705章 絕望的特里薩阿奇爾教授第759章 葵花小課堂之我們中出了個大佬!第62章 省狀元第307章 新的史詩與輝煌!(爲少了一隻羊的第569章 高斯獎!第796章 沒錯!我已經完成了!第210章 比諾獎更偉大第583章 小型化的突破第141章 晨星數學獎頒發第552章 《Nature》的採訪第29章 數競國決開始第324章 拿兩次菲爾茲獎?第53章 自負的第一區第377章 這不可能!第185章 攀登珠峰前的工具第628章 星海號!啓航!第198章 坑哥的妹妹第449章 大載荷電磁推進系統的難題第737章 瞄準馬斯克的技術?第695章 來自全世界頂尖數學家的挑戰!第288章 秦安國:“如果是您出手呢?”第96章 請學姐幫忙第436章 南大學子:過年了?第473章 最後的答案第795章 當然是去給他們一點小小的震撼了!第573章 史無前例的第二枚‘菲爾茲獎’!第466章 讓人驚豔的製備方式!第187章 暗流涌動的數學界第210章 比諾獎更偉大第108章 證明Weyl-Berry猜想的最後一步第699章 徐川:到時候咱倆一起就好了第424章 閃耀如恆星!第662章 救援成功!第725章 你讓他試試好了第522章 夢迴大唐第275章 數學界的狂熱第587章 不愧是傳說中的那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