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八百零一章 先進的理念

“張忠啊,你這個模塊化的思路,到底是怎麼想到的?”已經是晚上了,一天的未來坦克的會議,已經開完了,秦振華只邀請了身邊的幾個人,祝老,王二柱,聶倩倩,張忠,還有劉大軍等人,一起吃了個小竈,大家一邊吃,一邊繼續聊了起來。

聽到了秦振華的這個提問,張忠笑了笑:“這個啊,當然是冷戰末期,沒有實現的很多軍事裝備之一啊,我知道,你們只關注蘇聯的裝備,實際上,西方也是有不少東西,都隨着冷戰的結束而終止的,你們聽說過M8裝甲火炮系統嗎?”

這東西,秦振華還真沒有聽說過,那幾年,都在忙來忙去跑着坦克的外銷呢,國產三代坦克的研發也不順暢,哪裡還有心情去研究西方一款被放棄的火力系統。

“這套系統,有着先進的設計理念,它主要有三個方面,那就是高度的機動性,適度的火力和可成長的防護性。”張忠介紹起來。

這個高度的機動性,就是說,它可以具備優秀的戰術空運能力,不僅僅是美國空軍中的那些巨無霸,哪怕就算是C130這樣的中型運輸機也能進行空運。這就意味着,坦克的自重不能太大。

至於適度的火力,就是並不追求強大的火力,只要求能夠具備摧毀假想敵的能力,在當時,美國人主要的威脅,當然還是蘇聯人的T-72坦克,所以,火力上,只要使用傳統的105毫米線膛炮,能夠擊穿T-72坦克的前裝甲就行了。

這些理念之中,那個可成長的防護性,就更是厲害了,按照這種理念設計的M8裝甲火炮系統,採用三級裝甲防護的設計,這樣就可以可以根據任務需要和戰場威脅靈活快速換裝不同的裝甲組件,以獲得最爲恰當的防護能力。

它的一級裝甲防護,就是隻有基本裝甲,這樣只能防住輕武器和炮彈破片的攻擊,同時這種狀態的重量也是最輕的,只有18噸。二級裝甲防護就是在其中增加了附加裝甲,甚至可能採用先進的間隔裝甲結構,這樣可以擋住23毫米機關炮的攻擊,同時重量也增加了2噸,達到了20噸的數量級。至於防護力最強的三級裝甲,繼續增加了由爆炸反應裝甲組成的重型複合裝甲,這個時候的總重已經達到24噸了。

同時,根據技術的發展,還可以換裝新型的附加裝甲,這樣就能獲得防護力的進一步提升。

這些,當然就是模塊化設計的思路了。

聽到了張忠的這些話,劉大軍在那裡思考起來,然後說道:“你這樣的介紹,倒是給了我們一個提醒,我們即將研發的高原坦克,也可以按照這種思路來進行啊。”

下午的議題,很多都在研究高原坦克,但是,經過大家的一番分析,各種東西疊加起來,高原坦克,又變成了主戰坦克,又面臨動力不足的問題了。

“爲了能夠讓坦克在高原地區作戰,我們的坦克,重量就不能太大,我看,和我們的59坦克一樣,36噸的戰鬥全重,就已經很大了,不能再提升了。”劉大軍說道:“這樣,配合上我們經過改進的一千馬力的柴油機,才能夠在高原上疾馳如飛。”

想要讓坦克上高原,那就得看發動機,在平原上,59坦克的發動機只有五百馬力,到了高原上,同樣重量的高原坦克,使用一千馬力的發動機,哪怕就算是因爲高原動力損失,一千馬力縮水成爲了七百馬力,那也足夠了。尤其是,如果針對高原進行專門的改進,提升增壓器的性能,或許一千馬力縮水成八百馬力,甚至是八百五十馬力,那也是完全可能的。

這樣一來,高原坦克的主要問題就解決了,大家一直都在給高原坦克提升各種指標,後來發現,沒有個兩千馬力的發動機,根本就帶不動,現在,夠用就好的原則,讓坦克的自重下來,這樣就完全能夠滿足高原的使用了。

限制戰鬥全重到36噸,一切問題全部解決。

“至於火力,我們可以使用105毫米炮,加長炮管之後,對付對面的那些T-90坦克,完全沒問題。”劉大軍繼續說道。

不用扛125毫米的炮管了,這種炮火力過剩,對付T-90,105毫米的坦克炮,經過深挖潛力之後,也已經夠了。

“最後,就是我們的裝甲防護,可以通過模塊化設計,根據不同的目標,換裝不同的裝甲,來達到我們的作戰需求。我們也不用搞什麼三級防護,只要有兩種防護就足夠了,一種是主裝甲,一種帶附加裝甲。”劉大軍繼續說道。

作爲軍方代表,劉大軍對於這款坦克的研發,是有很大的發言權的,他可以提出各種要求,讓軍工廠去搞研發。

如果要求提得太高,那麼,對於軍工廠和科研所來說,就是一場災難了,因爲指標過高無法達到而不得不最終放棄的項目,也是不少的,比如說,當年的三液坦克,就是好高騖遠的產物。

現在,軍隊如果要讓高原坦克達到主戰坦克的性能,那麼,就對發動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沒有兩千馬力的發動機,根本就支撐不起來,而如果真的提出這種要求來,那國內的技術,根本就實現不了,一千五百馬力的發動機還在測試呢,兩千馬力的,十年之內都沒有可能。

“它的懸掛,要具備承受45噸戰鬥全重的性能,這樣,在高原地區,只帶主裝甲,擁有36噸戰鬥全重,足以應付對面的威脅,在平原地區,加掛上附加模塊,具備43噸以上的戰鬥全重,應付各種威脅。”劉大軍說道。這種坦克,如果只能在高原上使用,那就太侷限了,必須要各種地形都能滿足才行。

“如果軍隊能夠提出這樣的指標,那咱們現在就能投入研製,保證在三年之內,就將這種坦克定型服役。”秦振華說道,現有技術,幾乎都能實現,主要還是坦克發動機的功率衰減問題,需要攻關解決而已。

第三千二十一章 不要學我們第三百七十六章 把我們的坦克賣出去第兩千九百六十章 新的設想第一千一百六十六章 發射車的討論第一千五百三十六章 測繪仿製的老本行第一千三百七十四章 爲了友誼與和平第九百一十二章 炮擊第一千三百五十九章 雙人制駕駛體制第二百一十九章 六親不認第一千四百四十五章 測試第兩千九百四十九章 大十輪車族第兩千九百零四章 兩級增壓第九百四十七章 籌備國際防務展第一千二百八十九章 亮眼的裝備很多第一千六百三十一章 希望小學第一千五百八十一章 不服輸的勁頭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故意來找茬第一千六百一十八章 運動員和裁判是一夥人第一百五十六章 廠招待所第四百九十四章 有信心第兩千九百三十五章 絕對的優勢第二百八十六章 我還回來嗎第一千六百四十三章 軍迷聊天室第二百六十四章 真正目的第一千七百七十九章 自研發動機第一千六百八十章 高科技的時代第兩千九百八十七章 增加無人機第九十九章 等着來求我去幫忙第七百零四章 動腦子的工廠第七百八十一章 責任感第七百零六章 相互幫助第四百五十六章 你們究竟有多蠢第五十七章 別在這裡出洋相第三百零八章 這就是人心第二百六十章 自研的意義第兩千九百八十一章 開場進入高*潮第一千六百一十四章 還有機會第十章 出醜第七百一十五章 長途測試(一)第四十二章 我聽力好第一千二百八十三章 誰會鬱悶第七百七十九章 技術上螺旋上升第四百一十章 我們是最有創造力的民族第一千三百五十五章 言談甚歡第一千四百七十二章 真理掌握在少數人手裡第兩千九百零七章 電動化的潮流第七百三十六章 坦克的自重第八百八十二章 少了一輛第三百六十四章 偶遇第一百四十三章 牛世龍的火氣第五百一十一章 惡性循環第七百九十二章 我們要年貨第七百四十六章 爲了80坦克而來第一千四十九章 比防護力第一千三百一十七章 東方大國人民的智慧第三千二十七章 小插曲第一千四百二十四章 老毛子的貨到了第七百二十六章 取經第一千五百零七章 發揮餘熱第六百章 兄弟對決第一千六百五十八章 二手的車體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 藍軍的福音第四百零九章 只賣產品,技術甭想第一千二百三十章 飯前一支歌第二百一十七章 緊急任務第四百三十二章 頂住壓力第一千六百零五章 不讓校炮第一百九十章 車刀走向有問題(求訂閱)第八百零二章 四步走第一千三百零七章 老熟人第一千七百五十六章 家人的疏忽第三千一十一章 驚心動魄第一千五百三十五章 主持公道第四百二十一章 有求必應第一百五十九章 攤上大事了第一千六百六十五章 技術路線第七百六十九章 設計思路第一千五百五十一章 湊熱鬧第七百八十一章 責任感第四百二十六章 迎接客人第一千一百九十八章 203毫米艦炮第一千五百三十三章 推銷T-80UD第一千三百六十一章 坦克主動防禦系統第一千二百一十九章 大忽悠第一千八百九十一章 造鐵路列車第五百二十三章 螞蟻再小也是肉第八百八十五章 輕鬆解決第二百三十八章 一條大黑狗第一百三十八章 你們學不來(求收藏)第兩千九百一十一章 自用和出口的不同第四百七十二章 上眼藥第三千三十三章 大國利器第一千八百八十一章 99坦克改進的新方向第四十四章 我真是來看書的第三百九十一章 當兵的出路第兩千九百九十三章 參觀海軍科研所第一千八百九十章 坦克模型第一千四百三十三章 合格的坦克動力第六百八十三章 專治挑刺和不服第一千二百六十四章 辦法總是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