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三節

大家帶着小雨,去了一趟盧龍塞,拜祭了田靜,姬明,以及盧龍塞所有犧牲的戰友,告訴他們,戰打贏了,胡人被趕去出了。

李弘一直以爲田重的朋友大概也就是徐無城城門口的一班老頭,沒想到卻是徐無城的首富,當地的世家豪門田家。田家世代都是讀書人,家裡有牧場,有田莊,有作坊。這一代家主叫田行,曾經做過徐無縣令。田重和他相交甚深。當年在戰場上,田行就是田重從死人堆裡馱出來的。田重老了在徐無城找了一個看門的差事,閒暇就和老戰友走動走動,這次回來就是看他的。

田行在家設宴款待李弘和田重一行,言行裡對田重老了,還在報效國家,在戰場上廝殺非常欽佩。田行極力挽留他們住在自己家裡,有事也好照應。大家盛情難卻隨即住在田家。

田行有個孫子叫田疇,長相俊美,聰明伶俐,小小年紀學識已經不凡,在徐無城有神童的美譽。他對李弘很崇拜,癡纏不休,要拜他爲師學武。李弘非常喜歡他,在徐無城的一段日子裡,天天帶着他,閒暇也傳授他一些武藝。至於拜師,李弘當然不敢答應。

穀雨自從李弘回來以後,好象變了一個人一樣,天天都很高興。李弘每天都帶她出城逛逛,有田疇這個小傢伙帶路,附近的山山水水都被他們跑遍了。

快樂的日子總是轉眼即逝。由於到上谷廣寧路途遙遠,李弘和部下們在徐無城小住了幾天後,立即踏上了返回的路。

穀雨一路相送,淚水漣漣,惹得大家心裡都很難受。李弘一再勸阻,囑咐田疇多多照顧這個姐姐。這幾天他們相處的非常好,乖巧的田疇知道穀雨只比他大兩歲,改口喊姐姐了。

“你什麼時候再回來?”穀雨輕輕問道。

李弘搖搖頭,望着她清秀的面容,笑着說道:“不知道。”

看到穀雨臉色黯淡下去,李弘心中不忍,趕忙接着說道:“再過幾個月我們可能就要回到盧龍塞。年底,年底我回來看你。”

李弘被田重推了幾下,驚醒過來。

“你在想小雨?”田重笑道。

李弘不好意思地笑笑,沒有否認。

“你對小雨說我們年底回去,你有把握?”

“我隨口亂說,什麼把握都沒有。”李弘苦笑着說道。

田重瞪了他一眼,假裝生氣地說道:“那你不就是騙她?”

李弘笑起來。

“我覺得我們年底可能回不了盧龍塞。”田重隨即嚴肅地說道,“我們從薊城經過,拜訪刺史大人時,他說的情況很嚴重。現在西涼的叛亂平定不了,冀州的黃巾又起來了。多事之秋啊。”

“皇甫大人被奸佞小人陷害,不能統兵出征,各處的叛亂當然難以平定了。”鄭信翻身坐起來,接過田重的話頭說道:“這樣下去,遲早都要出大事。你們說,公孫瓚這次領兵到西涼戰場,能不能打勝戰?”

“當然能。”李弘理所當然地說道:“公孫大人所帶的幽州鐵騎可以縱橫天下,西涼的騎兵怎麼是對手?他一定能凱旋而歸。”

李弘一行從薊城經過,拜見了新上任的刺史大人。楊淳新來咋到,對李弘這個聲名大噪的邊軍軍官非常客氣。這個時候李弘才知道自己升官了。行厲鋒校尉。他聽到校尉兩個字就已經心花怒放了,至於什麼“行”不“行”的他並不在意。雖然大家都覺得朝廷對待功臣太過刻薄,但看到李弘很高興,也不好說什麼,免得掃了他的興。其實在有些州郡裡,這個行校尉的頭銜還不如這個別部司馬有實權,它是臨時官職,隨時可以免掉的。幸好李弘在邊軍,否則他這個官能當多久不問自明。

李弘和部下們隨即和老朋友鮮于輔聚了一下。鮮于輔特意請他們到薊城最大的酒樓吃了一餐。李弘頭一次吃到這種美食,讚不絕口。

非常巧的是,他們再次遇見了公孫瓚。公孫瓚此時正領軍奔赴西涼戰場。

公孫瓚來薊城,一是拜訪新到任的刺史大人,二是催要補給,三是順道辭行。假如他在西涼戰場上立了大功,肯定要升職,再回到幽州的可能性就不大了。

朋友見面,分外高興,晚上又到那家酒樓喝酒。

公孫瓚和他的手下都很敬佩李弘。這次在上谷戰場,如果說李弘憑運氣贏了第一戰,那死守馬城,讓拓跋鋒一萬五千大軍無功而返,那可是硬功夫。後來在羊角山全殲魁頭六千大軍,在恆嶺全殲提脫八千大軍,那可都是沒有運氣的血戰,其功勳直逼前代先賢。不佩服不行。

公孫瓚直言不諱,他很嫉妒李弘。一年多來,南征北戰,屢立戰功,十九歲就做到別部司馬了,而且還是一刀一刀砍出來的,這在大漢國絕無僅有。他拍着xiōng部說,如果他有李弘這麼多參戰的機會,立下如此戰功,他現在可能都是將軍了。言下之意李弘的戰功顯赫,但朝廷的封賞卻太輕了。如今外戚宦官當道,朝綱毀壞,這也是沒有法子的事。

他絕口不提那個什麼行校尉的事,在他的眼裡,那個官職就是個垃圾,根本不是封賞,而是一種侮辱,對北疆勇士的侮辱。他因此想到自己,同樣也是懷才不遇。朝中無人莫做官啊。

李弘和公孫瓚兩人惺惺相惜,大有英雄相見恨晚的味道,猛喝酒。李弘不勝酒力,當場倒在了酒桌上,和上次在山口渡軍營一樣。喝酒他和公孫瓚相比,實在差得太遠了。

這次又是公孫瓚掏錢。鮮于輔是窮光蛋一個,李弘更是腰包空空。他的秩俸和上面給的賞賜除了留一點給小雨,其他的都充公或者賞給了下屬。所以臨到要付帳的時候,除了公孫瓚和自己的部下,桌上已經沒有清醒的人了。公孫瓚哈哈大笑,結帳而去。

“伯珪兄就是英雄豪傑,你看他那種氣概,走起路來都是威風凜凜的。我也願意跟在他後面混。”李弘想起公孫瓚,依舊是一臉的崇拜之色。

田重大笑起來。他指着李弘說道:“公孫大人臨走時說了,你一定要請他喝一餐酒,否則軍法從事。”

李弘尷尬地笑了起來,“他說了?反正我酒喝多了,不知道。下次等他在西涼戰場打了勝戰,立了戰功,升職做了大官,我們還去吃他的。他有錢。”

鄭信忍不住搖着頭說道:“現在所有的人都說你有錢。你不知道在酒桌上我們多丟人,連酒錢都付不起,只好假裝喝醉了敷衍了事。”

李弘大笑起來。

“我有錢?回頭我去問問鐵鉞,他是不是中飽私囊了。”

回到廣寧大營,鬍子,拳頭,射瓔彤,恆祭幾個軍候按照李弘的計劃,帶着沒有休假的士兵還在訓練步騎對抗。這些騎兵們雖然沒有久經訓練的步兵那樣非常具有戰鬥力,但基本的佈陣,尤其是對抗騎兵衝擊的防禦陣勢卻非常純熟。現在,兩千人的密集防禦陣勢已經完全可以擋住騎兵的衝擊了。

李弘非常吃驚,顧不上休息,立即讓他們列陣演示。

原來,李弘他們離開軍營之後,鬍子,拳頭他們召集部下,商議破騎兵的辦法。他們的手下過去都是馬賊,小門道多。大家議來議去,也沒有什麼好辦法,還是按照老套路防守,只不過把武器更新了一下。盾用巨型長盾,矛用巨型長矛,另外輔以長刀手專門剁馬腿,弓箭手專門射騎兵,盾陣之前如果再設簡單的車陣,鐵藜,鹿砦就更理想了。

李弘非常興奮,連聲叫好,下令重賞。鐵鉞不高興了。他說後衛屯爲了給他們準備這些武器,四下奔波,找材料,找工匠,士兵們也辛苦。也賞。李弘趕忙補充說道。恆祭和射瓔彤馬上找來了。騎兵們都是輪流做步兵參加訓練的,爲什麼只賞一部分騎兵,另外一部分就沒有了。李弘一想也是,自己疏忽了。都賞。

玉石從漁陽趕了回來,帶回來一批精製武器,給胡族士兵配備了一套普通的甲冑。田重開始罵人了。錢要這麼花下去,象流水一樣,到不了年底,大家都要喝西北風了。部隊一鬨而散的日子就在後面。

李弘好象沒有聽見一樣,依舊我行我素,整天樂呵呵的,陶醉在萬名騎兵對決的訓練戰場上。大家天天打來打去,邊境草原上熱鬧非凡。

有一天田重把他罵急了,李弘只好裝白癡,說過一天算一天,哪一天打仗了,不就有錢了,以戰養戰嘛。胡人都窮,還不年年靠打仗把日子過下去了。按你老人家這個說法,檀石槐怎麼統一的鮮卑?匈奴人怎麼和大漢朝打了幾百年的戰?

打。李弘大叫道。田重差一點氣倒。

九月底,先是傳來公孫瓚的部隊在薊城附近逃亡了一半的消息。李弘和大家聽說之後都很吃驚。西涼戰場的事他們也聽鮮于輔說了。西涼騎兵驍勇善戰,又有羌胡做支援,很難打的。就連皇甫嵩這樣的名將都不能戰而勝之,可見他們的厲害。現在公孫瓚只帶了五千騎兵到長安,實力大打折扣,前景堪憂。

隨即就傳來冀州黃巾張牛角部聲勢大振,攻城奪郡的消息。玉石几個老軍人立即從中敏銳地聞到了戰爭即將再次爆發的味道。部隊隨即針對平原上的步騎對戰,展開了非常有針對性的訓練,預防不測。

這一天,八百里快騎飛馳入營。

黃巾軍攻打幽州。李弘和大家面面相覷,覺得這個張牛角真是厲害。

“三天後大軍開拔。”

“大人,救兵如救火,爲何三天後纔開拔?”玉石奇怪地問道。

“假期三天後結束,還有幾百名士兵沒有回來。我們等他們回來了就走。”

“軍令如山。大人接到指令的一刻起,假期已經結束,大軍應該立即出發。”玉石嚴肅地說道。

李弘笑着搖搖頭,無可奈何望着玉石,幾乎是用請求的口氣說道:“從義(玉石的字),大家都是兄弟,這次南下去戰黃巾,有多人能回來?大家都有親人,讓他們休完假期吧。何況我現在怎麼去找他們?三天。三天時間很短的。”

“大人,從義說得對,我們應該立即出發。他們回來後可以追上大部隊,並不耽誤我們的行程。”田重立即接上說道。

李弘堅決地搖搖頭。

“現在部隊裡胡人士兵有七千多人,尊重和公平對待他們比什麼都重要。公孫大人的部隊裡烏丸士兵爲什麼會逃走?”

“雖然只有幾百名胡族騎兵,但我們在這裡等他們回來,會讓所有的胡族士兵都感覺到,我們大漢國尊重他們,看重他們,願意和他們同生共死,士兵們因此會受到激勵,他們願意誓死效命,爲大漢國衝鋒陷陣。這樣的部隊才能做到上下同心,拉到戰場上才能所向無敵。如果大家各懷異心,離心背德,即使到了戰場上,也是一觸即潰。”

“我要等他們,我要親自站在轅門下,等他們回來。”

李弘果然站在了轅門下,翹首以待縱馬歸來的士兵們。

胡族士兵看到校尉大人如此看重他們,許多人都非常感動,心中都有一股熱血在沸騰。爲這樣的人戰死沙場,有什麼不值?

最後一天的傍晚,尚有二十多名白山的烏丸士兵沒有歸隊。部隊實行的是連坐制,如果一隊士兵中有一個違反軍紀的,其他的人都要受到連累。李弘幾次提出修改,都給軍候們頂了回去。現在有這麼多人沒有回來,同隊的士兵們焦急了,他們三五成羣地站在大營門口,望着遠處。

夜幕降臨,這些人依舊沒有歸隊。

李弘心急如焚,內心裡隱隱約約有點後悔。他也擔心有人不回來了。

如果自己不堅持等他們,或許這件事的影響力要小一些。那麼,連坐的士兵怎麼辦,按律當斬的。

李弘急得在轅門下轉圈了。

午夜將臨,身爲刺奸的田重終於忍不住大吼一聲:

“來人啦……”

李弘嚇了一跳,趕忙制止親衛,拉住田重笑着說道:“時辰未到,老伯何必着急。你回去休息吧,我在這裡看着。”

田重用懷疑的眼光看着他,十分不信任地說道:“還是大人回去休息吧,我在這裡看着。”

突然,李弘聽到了從風中隱隱約約傳來的馬蹄聲。他朝身邊的弧鼎使了個眼色。弧鼎心領神會,趴到地上側耳細聽。

“大人,他們回來了。好象是一齊回來的。”

李弘一顆心頓時落了下去。

他高舉雙臂縱聲大叫起來:“回來了,他們回來了。”

一時間,大營內燈火通明,歡聲雷動。

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二十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二十四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三十一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十五節之人物傳記諸生傳五第5章 風雲突變 第十三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四十八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十七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二十四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二十六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五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二十一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二十九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三十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十五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二十七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三十二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十九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五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二十五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四十五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十七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六節(下)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十四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三十三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四十七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一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一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二十八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二十二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十八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二十九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二十五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十八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二十三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五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三十二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五十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十五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十八節漢民族主義者和大中華主義者的觀點分歧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二十二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三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七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二十二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十五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四十四節千古之謎傳國玉璽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六十八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一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二十五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十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十三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一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四十三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五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五十節(上)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二十九節第21章 求索復國路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二十六節(下)第4章 破釜沉舟 第九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四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七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十八節-第二十一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五十七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七十七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二十七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十四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二十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十八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一節彭林著中國古代禮儀文明二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二十二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一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五節-第六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十八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六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五十四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三十三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八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五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九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二十七節地理環境因素與漢末三國曆史進程第5章 勢如破竹 第十三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四十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三十八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四節(上)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三十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三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十九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十六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三十五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八節(上)第8章 劍拔弩張 第十九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六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十六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三十一節漢朝沒有馬鞍馬鐙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