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民族主義者和大中華主義者的觀點分歧

漢民族主義者和大中華主義者的觀點分歧

“漢民族主義者”和“大中華主義者”的觀點分歧(轉貼)

(轉貼)近幾年來,網絡上的“漢民族主義者”和“大中華主義者”的觀點分歧。近幾年來,網絡上的“漢民族主義者”和“大中華主義者”吵得是天翻地覆。而有很多問題是爭論的幾十遍。

其實主要爭論的問題在這幾點:

A,B,C,D分別代表四類不同人羣的觀點。

——歡迎對號入座。

A→B→C→D,大致可以代表下面的

極端的漢民族主義者→溫和的漢民族主義者→理智的大中華主義者→偏激的大中華主義者

的活動順序表。

當然,有很多其他的觀點沒有列舉出來。但是也可以歸類到上面幾種中。

下面問題列出的觀點,代表的僅僅是這個問題下,各種不同類別的人羣的對應觀點,不等於全部囊括這些人的所有觀點。

而實際上更多的情況是,有些人,可能在這一方面傾向於漢民族主義者,在另一方面卻贊同中華主義者。

還有就是,有些觀點,看起來,結論似乎一致,但是,出發點和看問題的角度不同,論證方法和依據也不同,因此沒有歸併到一起。

01.如何看待古代中國和現代中國的關係?

A,不認爲這個有區別。都是“漢”國。

B,古代中國的歷史發展和文化延續,產生現代中國。

C,歷史包括歷史事件和歷史認識,前者,古代中國到現代中國,是歷史發展的自然過程,從古到今;後者,現代中國到古代中國,是歷史評價的邏輯過程,從今到古。

D,現代中國的版圖和疆域,決定了古代中國的範圍。

02.如何看待在古代中國版圖上的少數民族的政權(指與中央王朝並立的割據政權,不包括元朝清朝)?

A,他們當然不屬於古代中國。

B,他們屬於中國歷史的範圍內,是中國歷史上存在的政權,而最主要的,後來他們被中央王朝(特別是清朝)納入版圖,所以,我們說他的歷史是中國歷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C,他們當然是中國政權,因爲這些政權進入了現代中國形成的歷史過程當中。

D,當然是中國政權,因爲1840年的清朝版圖決定的,自古以來就是

03.如何看待在古代中國版圖上的少數民族?

A,他們不是中國人,漢族=中國。

B,他們必須等到融合之後,才能夠算作中國人。畢竟融合是一段很長的時間,沒有確定的上限和下限(就是說有確切的紀年),只能夠根據模糊的年代,來判定。

C,第一,中國人……當時有中國這個國家麼?第二,怎麼看?看他是否進入到中華民族的形成歷史過程中。

D,毫無疑問是中國人。他們不是中國人又是哪國人,還能是日本人?

04.如何看待歷史上的民族戰爭(特別是蒙古滅宋、清朝滅明)?

A,那是侵略戰爭,元朝和清朝是中國的亡國時期

B,在當時看,就是侵略戰爭。但後來,他們的統治逐漸被人民認同和接受,他們也逐漸的被融合了,所以,他們的政權變成中國政權。

C,就是民族內戰。因爲雙方都進入到中華民族和現代中國的形成歷史過程中,所以當然是內戰。至於如何評價?肯定少數民族的統一,把遊牧文明和農耕文明統一起來,同時否定統一過程中的殺戮,並且肯定抵抗蒙古人、滿人殺戮的正義行爲。

D,統一就是好,反正都是中國人麼。誰統一我擁護誰。統一的一方是正義的一方,是人民解放軍;抵抗統一的,必定是腐朽的、沒落的,要被掃進歷史垃圾堆的。

05.如何看待民族戰爭中涌現出來的傑出人物?

A,他們是民族英雄,凡是漢族的一定是對的。

B,他們是民族英雄,我們同時也肯定少數民族在抵抗漢族壓迫中涌現出來的傑出人物。

C,他們是正面人物,永遠都是。此外,這屬於道德評判的內容,不要和其他的扯在一起

D,他們抵抗統一,是阻礙歷史潮流的敗類,應該被否定和打倒。

06.你對蒙古帝國和後來的元朝如何看法?

A,靠,蒙古韃子滅亡中國……

B,蒙古人打到了東歐多瑙河,打到了西亞,還有元朝強大不強大管我們什麼事情,值得我們自豪麼?那個明明是我們最低等的時代,要是蒙古人,自豪是可以的,我們中國人自豪做什麼?

C,這種問題,有意義麼?還是搞清楚蒙古帝國和元朝的區別再來吧。

D,元朝是我們中國人最爲自豪闊氣的時代,我們還打到了歐洲……

07.少數民族帝王如何評價?

A,韃子酋長我最噁心了

B,元朝除了忽必烈,其他的實在沒什麼可以稱道的;至於清朝的皇帝,總體上是好的,特別是康熙、乾隆,但是康熙之前的皇帝,還是抵制。

C,學術研究就要遵循學術研究的規範,價值中立就是其中的一條。……(省去史料中記載的幾百字)

D,他們是中國的皇帝……

08.如何看待漢民族的劣根性?

A,笑話,漢民族能夠有什麼劣根性?有,也是滿韃子帶進來的

B,C,漢族確實有缺點,宋朝、明朝的滅亡,教訓是慘痛的,這些原因,要從漢族身上尋找。一味的責怪外族入侵是不對的。

D,滿族和蒙古人是來幫助中國的,是來拯救漢族的……

09.統一和分裂的關係?

A,漢族統一就是好的,少數民族統一就是壞的

B,統一……分裂……歷史真會開無情的玩笑。不過,我承認元朝和清朝是中國王朝就已經是可以了,讓我肯定統一中的行爲,就……

C,對於統一的肯定,是對統一以後的積極後果的肯定,而不是對於統一過程中的暴力及其消極作用的肯定。還有,教育始終在灌輸一種認識:統一就是好,分裂就是壞。其實這是扯淡,統一未必好,分裂未必壞,統一無非是給一些措施在更大空間內推行創造了條件。如果措施好,那統一纔是好,反之就不是。

D,統一就是好,反對統一的就是混蛋。所以,XX戰爭中,那些抵抗清兵統一的,就是分裂分子。

10.元滅宋、清代明、日侵華三者的區別,元朝和清朝的評價。

A,完全一樣,不同的是,蒙古人、滿人侵略成功了,而日本人侵略失敗了。如果抗日戰爭失敗,結果恐怕跟元、清一樣。元、清,都是中國的亡國時期。

B,不完全相同。不同點:前兩者,是王朝國家之間的改朝換代,而日本侵華的實質是殖民主義帝國主義下的法西斯主義。相同點:在當時的條件,都是屬於侵略外戰,所以,抵抗蒙古人、抵抗滿人的行爲在當時完全合理,而且要被讚頌,這和抗日英雄一樣要受到頌揚。元朝和清朝,因爲後期統治被人民認可,他們被融合,接受了漢文化爲主體的中華文化,因此,他們由中國的征服者逐漸的轉變成爲中國的統治者,因此,這兩個朝代要作爲中國歷史上的朝代看待。特別是清朝,在近代把中國帶入現代國家體系,更要承認了。

C,首先,王朝更替和主權國家之間的征服性質不同。成功與否,就是最大的判斷標準,什麼正統,打贏就是正統。清朝成功了,成爲中國的主宰,就是正統,今天中國的領土規模就是清朝奠定的。至於日本,如果抗日失敗了,中國和日本合併了,成了一個國家,邏輯上(認日本人做正統),完全可能,怎麼了?不喜歡歸不喜歡,但邏輯關係和道德評價要區分開!

至於元朝和清朝,確立國家的主體性必須從確保歷史的延續性着手,必須將歷史上少數民族政權建立的朝代,作爲本國曆史的一部分,否則,就難以說明這種轉化的整體性之理由所在。這是國家認同方面的原因。

D,當然不同,前兩者是中國的改朝換代,後者是侵略中國的戰爭。因爲蒙古人、滿人是中國人,所以,就不應該抵抗他們的統一,他們就是不統一也是中國人,日本人不是中國人,所以就要拼死抵抗,否則如果失敗就亡國滅族了。

所以,前兩者,支持元朝清朝統一的一方,是正義的,抵抗蒙古軍和清軍的人,都是歷史罪人。蒙古軍和清軍=人民解放軍;投降蒙古軍、清軍的=投誠的國民黨將領,順應歷史潮流;抵抗蒙古軍、清軍的=李登輝、*。而對日本,必須抵抗。投降蒙古、清朝是光榮的,而投降日本是可恥的。

簡單的一句話:是中國人,就歡迎,不是中國人就反對。

第11條,中國落後的原因與資本主義爲什麼沒在中國形成

A,肯定是蒙古、滿韃的侵略。沒有他們侵略,中國肯定會強盛

B,主要原因是中國的體制的問題,這是主要原因;而蒙古和清朝的侵略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更是倒退。

C,中國落後的原因,有很多方面,把中國落後的原因,歸咎於元朝、清朝,是不妥當的。

D,中國的制度不行,漢民族懦弱無比,活該落後。沒有元朝、清朝,中國落後的更快,換了漢族,只會更白搭!1271年、1644年,蒙古兵、清兵是來解放漢族的,拯救中國的,是來幫助“反腐敗”的

[ 本帖最後由 thd 於 2006-8-2 11:39 AM 編輯 ]

有些少數民族,接受中原王朝授予的官職(最高爲王,但不是國王)其居住地爲中原王朝管轄,或雖有一定程度自治,但其最高首領絕對服從中原王朝,除最高首領,其下面的大小頭目也要經首領推薦接受中原王朝授予的官職,中原王朝對不滿意的首領可以隨時撤換,但新首領一般還由該族人擔任。這樣的少數民族,在當時是百分之百的中國人。

有些少數民族,其最高首領向中原王朝稱臣納貢,其下面的大小頭目也要經首領推薦接受中原王朝授予的官職,雖然不服從中原王朝的調遣,但在與外國打交道時,仍自稱歸中國的中央政府管轄,這樣的少數民族,在當時也可以說是中國人。

有些少數民族,其最高首領爲國王或相當於國王,只是在即位時接受中原王朝的冊封,向中原王朝稱臣納貢,但其下面的大小頭目確無須中原王朝的批准和任命,這樣的少數民族,在當時不是中國人。

大家不妨看看這篇

通篇看來,A類觀點雖有許多激進偏頗之處,但仍看得到年輕人的血性,而D類觀點則完全是可恥的投降主義了.

可以預見,如果在抗日戰爭時期,D類觀點的大中華主義者想必是很願意接受日本的改造,全身心的投入到‘大東亞共榮‘的‘偉大事業‘裡去的.

而所謂標榜理智的C的,恐怕就是汪精衛,周作人一流人物,雖貌似滿腹經綸,其實就是準奴才,毫無骨氣與立場可言.

個人比較認同B類觀點.

[ 本帖最後由 血色珊瑚蟲 於 2006-8-2 01:24 PM 編輯 ]

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四十八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五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四十一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三十一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三十六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四節三國人物介紹蜀下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十三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二十五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四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三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六十三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三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二十五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二十一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二十三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二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二十六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十三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一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十四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七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十六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十三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五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二十六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二十三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二十三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八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二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三十四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十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八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九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十二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二十五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六節(上)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二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五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二十八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一節(上)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四十二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二十五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五十八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五十節第13章 成敗轉頭空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十六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九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九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四十三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十二節第13章 成敗轉頭空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五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二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二十五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一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三十七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五十四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二十八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七十五節ttyang書友對長安兵變的分析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九節(下)第3章 狂風暴雨 第四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六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十七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六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二十八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三十一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九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七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九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二十六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二十九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十六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十六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十九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三十九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九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四十九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八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二十四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三十六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四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二十四節第3章 黃沙滿弓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十三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三十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四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五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四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九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五十二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二十八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二十二節第3章 黃沙滿弓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三十五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五十七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二十五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四十六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十二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