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2章 偉業

樑嘯在廬山住得正舒服,豈肯到長安去受罪,更不願意到水災現場去。倒不是說他沒有奉獻意識,而是他覺得莫名其妙。幹得再好又有什麼用?一句話不動聽,立刻趕出長安,多年的努力付之東流。

況且當初之所以被趕出長安,不就是因爲黃河決口的事麼。這時候出現在天子面前,豈不是往他的傷口上撒鹽,以天子那種爲了面子可以不顧一切的德性,他會接受這樣的建議?

所以,他覺得竇嬰是老糊塗了,否則不會出這樣的昏招。

劉陵卻覺得未必。樑嘯問他爲什麼,她也不說,只是笑,笑得很神秘。

八月末,天子詔書送到了廬山,沒有劉陵說笑的玉環,只是問樑嘯病情好些了沒有,沒說什麼朝政,卻說了一些閒話,諸如最近勞累過度,身體不佳之類的家常裡短。

樑嘯看完詔書,有些懵。這是唱哪一齣,打友情牌麼?拜託,我離開長安的時候,就沒什麼情份可言了好麼。這時候套近乎了,趕我出長安,讓館陶長公主來低價收購我的產業時,你幹什麼去了?

“去麼?”劉陵瞟着樑嘯,似笑非笑。

“呃你說呢?”樑嘯把皮球又踢給了劉陵。

“從詔書的內容來看,你可以去,也可以不去。畢竟天子也沒有明說要召你回京。你若是真不想去,寫一封回書,謝一下恩,也就完了。不過……”劉陵遲疑了片刻:“從長遠計,我建議你去。”

“爲什麼?”

“你如果真想退隱,那自然無需再去長安周旋。可是你若想辦成大事,就不可能長期脫離朝廷。位移勢異,借勢而行,才能勢如破竹。傷心的人容易勸服,受難的人容易感恩,如今天子焦頭爛額,正是需要你的時候,你不去,什麼時候去?”

樑嘯沒有說話,他來回走了兩步。“可是,治河的事,我也不在行,估計幫不上什麼忙。”

“未必要你去治河,你看天子的詔書里根本沒提治河的事。只要你出現在天子面前,就是對天子的支持。更何況你對治河也不是完全不懂,具體的細節有待研究,但是論眼界之高,又有誰能超過你?”

“可是……我好容易脫離長安,不再讓你們爲質,又怎麼能再入虎穴?”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劉陵走了過來。“況且,也不是所有人都需要留質長安的。”

樑嘯點點頭。留質長安是針對二千石以上的官員而言,普通官員是沒有這個要求的。像徐樂、主父偃等侍衛近臣就沒有這樣的要求,他如果不在邊疆做太守,不統兵出征,也沒有強制留質的規定。

“魏其侯老了,他只能利用他的威望搖旗吶鼓,左右輿情。具體的事務,還需要年富力強的人來承擔。如果讓魏其侯去做,恐怕他的身體也吃不消。我難道願意看着田蚡這樣的人佔據高位?”

樑嘯看看劉陵,點了點頭。“好吧,我去就是了。不過,你不能走,這裡一堆事剛剛起步,沒有你處理可不行。”

劉陵笑了。“你放心吧,我哪兒也不去。”

九月初,樑嘯帶着百餘騎,星夜兼程,趕往長安。

長安的冠軍侯邸還保留着,奴婢們也都在。得知冠軍侯又要回來了,他們都非常激動,提前把府中打掃得乾乾淨淨,恭候樑嘯入府。

樑嘯的靈魂來自兩千年後,對下人向來愛惜,自不用說。樑媌出身卑賤,吃過苦,也能體諒下人的難處,一向並不苛責,即使是出身富貴的劉陵也不像那些驕縱之人。在冠軍侯府做事向來是件美差,這是長安人都知道的事。

樑嘯進了府,走進後院,看着整潔乾淨,卻多少有些空曠的府第,一時感慨良多。

好在沒讓他感慨太長時間,竇嬰和董仲舒就連袂來訪,緊接着,陳氏兄弟也來了,吵着要給樑嘯接風洗塵。樑嘯不好推辭,只得應了。家裡雖然奴婢齊全,但是荼花兒等人都沒來,妻妾中又只有月亮同行,樑嘯本來以爲會比較麻煩,不料月亮再一次表現出了超出樑嘯想象的能力。她到廚房去看了一眼,查點了現有的食材,又安排人緊急去市中採買,時間不長,就安排好了堪稱豐盛的酒席。

樑嘯很意外,再一次折服於劉陵的眼光讓月亮隨行就是劉陵的主意。

酒過三巡,竇嬰主動說明了自己的用意。

“田蚡病了,據說是脖頸受傷,臥牀不起。至於真假,誰也說不清。不過這也是好事,如今御史大夫韓安國代行丞相事,比田蚡在行多了。如果能借此機會促成丞相易位,以後做事會方便很多。”

樑嘯端着酒杯,沉吟不語。一來一去,他在廬山住了幾個月,有機會跳出朝堂看朝堂,很多事情看得清楚了許多。竇嬰的確有能力,有抱負,但是他後繼無人,竇陳兩家子弟中,沒有一個能有他這樣的能力和眼界。陳氏兄弟就是最明顯不過的例證。和他們共事,不能期望太高。

“對眼前的朝局,竇公有什麼高見?”

竇嬰眉心微蹙,樑嘯的態度過來於隱晦,不如他預期的那般激昂。他看看樑嘯。“伯鳴,你這是怎麼了?是不是有些灰心了。這可要不得。人生事如日月,難免有明晦,豈能因一時失意而心灰意冷?”

樑嘯笑笑。“我不是心灰意冷,我只是知道自己能幹什麼,不能幹什麼而已。如今朝廷面臨的困難無非這麼幾個:一是匈奴人即將南侵,河西不穩;二是大河再次決口,山東水患已經一年多,還看不到解決的希望;再其次,恐怕就是……”

樑嘯停了下來,目光從諸人的臉上一一掃過,最後落在了董仲舒的臉上。董仲舒愣了一下,隨即無聲地笑了起來,尷尬中帶着幾分得色。他的文章雖然還沒有最後定稿,卻已經引起了不小的轟動,他爲此非常滿意,甚至有幾分自矜。以前他最不願意看到樑嘯,因爲樑嘯不按套路,常常讓他拙於應付,現在樑嘯看了他的文章,一句批評也沒有,他終於能在樑嘯面前心安理得了。

“文章當然要寫,但也不能只有寫文章的。”樑嘯露齒一笑。“董夫子,文因時而作,秦朝的經濟得失是不是可以告一段落,先研究一下大河的變遷史?”

“大河的變遷史?”

“是啊,欲治河,自然要先知河事。我想知道自有文字記載以來,歷代典籍中有關河水的記載。知道來龍去脈,方能因勢利導,治標務本,你說是不是?”

董仲舒沉吟片刻,有些犯難。“這事倒不難,只是繁瑣。那麼多的典籍要翻檢,耗時耗力,恐怕一時半會的完不成。治河是大事,耽誤一天,不知道會多死多少人。”

“夫子所慮甚是。所以我想請天子下詔,安排一些人給你做弟子,協助你完成這項研究。”

董仲舒的眼睛亮了起來。他有一些弟子,但那是私人關係,朝廷不負擔任何費用。這些人跟隨他的目的各不相同,有的人是真的爲了求學,有的人卻是爲了入仕。自從他被天子冷落之後,那些一心想入仕的人已經漸漸疏遠,其中就有他曾經最器重的呂步舒。

如果由朝廷出面給他配備弟子,這些人就有了官方身份,等於入了仕,自然能安心的協助他研究。

“能行嗎?”

“我不知道,我只是有這樣的想法,天子能否同意,我還不敢斷定。不過,我有一個要求。”

“你說。”

“你要堅持現在的研究方法,不能再面壁造書,徒耗精力,最後卻作繭自縛。如果再出現天人感應之類的言論,我還是會找你麻煩的。”

董仲舒頓時面紅耳赤,窘迫不堪。

竇嬰見了,連忙打岔。“伯鳴,董夫子的文章你看了麼,感覺如何?”

“沒有《春秋繁露》那麼宏大,但勝在紮實,言之有物。”樑嘯咂了咂嘴,露出一抹狡黠的笑容。“夫子,我毀了你幾十年的努力,你不恨我嗎?”

董仲舒顧左右而不言。

他當然恨樑嘯。一輩子的努力都被樑嘯毀了,豈能不恨。他如今已經年近半百,餘日無多,就算再努力,又怎麼可能寫出堪比《春秋繁露》那樣的大文章。不過,他也不好意思說這是樑嘯的責任。他創立的理論聽起來很宏大,天地萬物,無所不包,可是最精華的“天人感應”在現實面前碰得頭破血流,卻也證明了這個理論並不像他想象的那麼美,就算樑嘯不起來反駁,將來也要被後人恥笑。

“爲了表示歉意,我想爲夫子提供一個流名千古的機會。”

董仲舒怦然心動,卻又抹不開面子,遲疑的說道:“什麼……機會?”

“我得先問夫子一句,是要生前名,還是要身後名。”

“這個……怎麼講?”

“夫子先告訴我你的選擇吧。”

董仲舒略加猶豫。“身後名吧。”他笑了笑。“老朽如今也算有名,不用再追求了。”

“夫子高明。”樑嘯挑了挑大拇指。“我想請夫子做一部大書,不說三皇五帝,只說春秋以來之事,至項羽垓下而止。仿春秋例,依年紀事,考覈典籍,辨誤就正,詳加考證……”

董仲舒忽然想起了司馬遷說過的話,一時心潮澎湃。如果說司馬遷還是小孩子,最多隻能算是一個志向,那樑嘯的建議可行性就明顯大多了。只是如此一來,恐怕他的餘生就要全部投入進去了。然而,一旦寫成,他也就千古留名了,不說別的,僅是續春秋這個名頭,就足以讓他繼聖人之踵。

竇嬰也有些心動。“伯鳴,這可不比治河容易啊。”

“的確不易,所以我才覺得非夫子無人能當。”

董仲舒聽了樑嘯這句話,豪氣頓生。“既然君侯如此說,那老朽就當仁不讓了。只是不知道君侯打算如何安排。要完成這件事,不僅需要人力物力,更需要收羅大量的典籍。”

“如果陛下同意了,我會盡可能做出讓夫子滿意的安排,力保夫子不用爲瑣事擔心,一心一意的完成這項大事。”

“那好,我就等你的好消息了。”

樑嘯轉過頭,打量着陳須、陳蟜兄弟。“賢昆仲,你們也想分一杯羹嗎?”

陳須笑笑。“好啦,樑伯鳴,我知道,我們兄弟欠你的人情。只要能還上這份人情,你就隨便開口吧,我們兄弟理虧在先,今天就躺下來,任你宰割了。”

陳蟜也說道:“是的,反正你樑伯鳴也不是虧待朋友的人,我們相信你。”

樑嘯也忍不住笑了。“既然如此,那我就不客氣了。夫子修書,需要一個安靜的場所,也需要穩定的生活供應,你們兄弟是不是幫着解決一下?”

陳氏兄弟互相看看,不約而同的點點頭。“沒問題,我們回去商量一下,一定給你一個滿意的答覆。以我們手中掌握的生意,多了不敢說,每年支出三五百金,應該不成問題。”

竇嬰坐在一旁,看着樑嘯不經意之間就敲定了一件大事,心中暗自讚歎。他相信,樑嘯絕不是信口開河,他肯定是有了什麼計劃,只是沒有明說。

竇嬰眼珠一動,未語先笑。“伯鳴,董夫子有大事可做,我呢,可有用武之地?”

“小子豈敢安排竇公這樣的前輩。”樑嘯半真半假的笑了兩聲。“不過,有件事,也只有竇公能夠調度。不知道竇公有沒有興趣?”

竇嬰慨然道:“你說。”

“你送到淮南的文稿,我看到了一部分,歎爲觀止。這部書一出,雖然不能和董夫子將來要寫的大作相提並論,卻能令人眼界大開。我希望竇公可以再接再勵,讓他們走得更遠一些,直至天涯海角。”

“天涯海角?”竇嬰撫着鬍鬚,沉吟片刻。“你是要我再編一部《山海經》嗎?”

樑嘯撫掌而笑。“竇公果然慧眼如炬。沒錯,天文地理,天文的事有太史公在做,地理的事就請竇公一肩挑,再加上董夫子的人文,那可就是天地人三才俱備了。”

竇嬰等人聽了,愕然半晌。天地人三才,樑嘯果然好大的手筆。竇嬰目光一閃,嘿嘿笑道:“樑伯鳴,天地人三才都齊備了,那淮南王做什麼?論學問,他可是當世唯一能和董夫子抗衡的人物啊。”

樑嘯謙虛的笑笑。“他啊,現在一心研究物理,都是些不登大雅之堂的小技。”——

第356章 女神作證第642章 初戰第51章 借刀殺人第578章 拒絕第158章 以心爲眼第92章 邀鬥第445章 欲擒故縱第411章 夜襲第454章 高朋滿座第411章 夜襲第579章 出征第120章 後悔第478章 挖坑第448章 技術轉讓第644章 神兵天降第68章 鄭當時第567章 大獄第611章 大夏重甲騎第88章 大生意第405章 重兵壓境第17章 挖坑第84章 大隱隱於朝第480章 南越第130章 富不過三代第460章 弄假成真第191章 大行令第590章 仇人見面第337章 利害第531章 師弟第569章 盟友第191章 大行令第359章 爲臣之道第562章 首功第204章 少年荒唐第18章 弓意第349章 夜襲交河城(下)第160章 攻心爲上第261章 百騎襲營第273章 金山第636章 困境第316章 李廣立功第462章 帝王心術第3章 囚徒第9章 小心機第621章 奇襲第404章 主動進攻第45章 我要殺人第30章 翁主第271章 天意第614章 人心所向第52章 小心思第356章 女神作證第568章 逼宮第406章 舔犢之情第250章 指點江山第642章 初戰第17章 挖坑第100章 前夜第454章 高朋滿座第99章 野炊第486章 決口第595章 天狼授首第324章 縱橫揮闔第459章 天命第458章 主父偃第10章 手中無弓,心中有弓第325章 天山賦第29章 將錯就錯第635章 脫鉤第370章 書中有黃金第538章 不仁第540章 枚皋第455章 四兩撥千斤第81章 傳承與進取第554章 死士第3章 囚徒第11章 約鬥第217章 誘敵第466章 借勢第565章 利器第274章 計劃第136章 人比人,氣死人第291章 受挫第7章 藏龍臥虎第504章 雨季第534章 喜怒第108章 討債第597章 獵驕靡的發現第542章 新紙第185章 衛青的任務第279章 冤家路窄第517章 意志第370章 書中有黃金第373章 黑鍋第335章 陣前單挑第171章 糾結第142章 狩獵(下)第60章 殺人第588章 初陣第47章 主動出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