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_第二百零八章,兆國老夫人之死(二)



看着李皇太后這個樣子,符長寧嚇了一大跳,連忙喚人進來,“快、快些進來爲娘娘診治!”

“是!”那一羣太醫利利落落的應下了,顛兒顛兒的就掀簾兒進來了。

結果是,太后鬱怒攻心,沒別的辦法,只一個字,“養”!

那邊兒皇帝沈從景正在勤政殿和幾個大臣說龍州水利的事情,沈從景眉頭蹙的死緊,幾個內閣大臣也是爭的急頭赤面的,這事兒討論的是頗爲不順暢。就這會兒,眼瞧着皇帝臉上的黑氣都快泛出光兒了,誰趕緊去落埋怨刺兒不是啊?通報的太監也不敢進去打擾啊,但是那邊兒病的又是皇太后啊,不急不行啊!但凡是個別人呢,那都沒問題。可事關皇太后——“孝順”這倆字兒是頂大帽子,家國兩道,向來糾紛較多。

這會兒若在事情商討到白熱化的時候進去告訴皇帝,你娘急症,暈過去了,你說這是讓皇帝是這會兒放下各位大臣和黎民百姓,進內宮去瞧皇太后呢,還是將皇太后的事兒放在一旁,繼續跟大臣們討論天下大事呢?這、這哪個都不對啊!做人奴才的,不是要把燙手山芋扔給主子的——就算是你扔給主子了,過後兒主子緩過神兒來,能有你的好兒?這賤事兒誰敢幹吶?就算是皇帝身邊兒的福祿禧,也是不敢的。於是一個鳳藻宮的太監,一個福祿禧,就這麼在門外頭插着手,倆人兒急的是團團轉的。

最後,還是福祿禧咬一咬牙,說了句,“這事兒這麼耽擱着不行!”就提步要進去了——是呢,哪怕是不想讓皇帝爲難,這事兒也不能就在他們太監手裡頭耽誤着啊!於是福祿禧是打定主意要進去告訴沈從景了。

只是這主意是定了,也不能進去就冒冒失失的說了這話兒,也得看一看時機的。

福祿禧進去一看,這會兒,皇帝和大臣都喝上茶了,氣氛似也不那麼緊繃了。於是就悄悄的打量一番大殿上各人的神色,纔對沈從景小心翼翼的說道,“鳳藻宮的皇太后娘娘——

wωω ⊙ttk an ⊙¢○

暈厥過去了……”

沈從景那臉色,真叫一個七彩紛呈。

還好龍州水利的事情基本已經商討出了一個結果了,也就不需要再這麼急赤白臉的說些沒用的了。於是大臣們樂得給皇帝賣好兒,一個個聽了消息以後表情都是憂心忡忡的,勸慰皇帝,“皇太后娘娘鳳體要緊,陛下還是先去瞧一瞧太后娘娘吧——”

“是呢是呢,陛下還是先去鳳藻宮看望太后娘娘吧!”

——大臣們都很“善解人意”。

唔,其實人都知道,這位小皇帝未必有對李皇太后多大的孝順,畢竟李皇太后不是皇帝親媽,要說彼此關係親密上,皇后甚至都比皇帝要跟皇太后更加親近一些。但是話是這麼說的,事兒卻不該是這麼做的。在這皇宮裡,甭管你是哪個妃生的哪個嬪養的,真正是你母親的就只有那麼一個——就是正宮皇后了。而沈從景這位“來歷不明”的皇族血脈——當然現在並沒有人敢這麼質疑了——更是該以能得到正統嫡母的承認感覺到驕傲。所以說,在世人眼裡,你孝敬皇太后娘娘是理所應當的,你不孝敬她,纔是不對的。

尤其是還當,這位“嫡母”,她不是你親生母親的時候。你就是做面子,也得把嫡母給伺候的舒舒服服了才行!你是皇帝,天下人的表率好麼!所有人都眼瞧着您呢!

故此這會兒,眼見是沒什麼非此時辦不可的大事兒了,底下的諸位大臣倒都很“體貼”的叫皇帝先去看母親了。

沈從景也不跟人家多讓,撩袍子備輦就去了鳳藻宮。

沈從景到達鳳藻宮的時候,太醫都已經給李皇太后診治完了——這幸虧不是什麼大事兒,這要是得等着皇帝陛下親自下旨意才能辦成的事兒,就照着皇帝陛下您這效率,屍體都涼透了好麼?——這會兒見着皇帝沈從景火急火燎的樣子,卻也誰都不敢吭聲兒了。沈從景也顧不上什麼虛禮,一把給江提點抓住了,頗帶了幾分不知道真心還是假意的急切

的問道,“母后可有大恙?”

廢話,人都躺這兒了,您說是“有恙”還是“沒恙”?被逮住的江提點捋了一把他那花白的山羊鬍子,在“關心母親頗爲心切”的皇帝面前也不敢賣關子,顫巍巍的就說,“回陛下,皇太后娘娘是鬱怒攻心,老臣已經給娘娘開了方子,就照這方子食幾頓藥,再讓娘娘多加休養和調理,可也就差不離兒了——切記勿要讓太后娘娘大喜大憂纔是!”——這又是把方纔給皇后符長寧說的話,一字不差的又重複給了皇帝一遍。沈從景卻點了點頭,沒甚在意這些細節,他對江提點說道,“將方子給廚下,你日日來診治就是。”

皇帝又說了句廢話。不過大家都很諒解就是了。沒人在這個時候去觸皇帝的黴頭,這會兒皇帝說什麼,那就是什麼了。江提點和一干太醫唯唯諾諾的應下,見也沒他們什麼事兒了,就退出去了。

那邊兒其實皇太后也已經在裡頭醒了。

符長寧和嘉嬪正一左一右坐在皇太后牀腳和牀尾呢——皇太后暈過去這事兒,後宮裡面沒有特意瞞着,主要是,瞞也瞞不住的,皇太后暈厥的時候許多人都在,又大張旗鼓的去召太醫、找皇后、找皇帝,怎麼瞞?再說了皇太后生病,也是不需要隱瞞的,又不是什麼見不得光兒的事兒。故而稍稍注意鳳藻宮動向和風聲的人也就都聽說了。

但後宮之中大部分人在不明白皇太后到底是因爲什麼事兒而暈厥過去的時候,大家還都是保持着觀望的態度,不肯輕易來招惹黴頭的——畢竟誰都和這位李皇太后不大熟悉,也不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兒,萬一是那種聽了就得倒黴的秘聞呢?唔,還是不來爲妙。於是就俱都是紛紛關閉宮門,裝作並不知曉皇太后生病了的樣子。唯有嘉嬪,這是太后的親侄女兒,素來和太后感情很好。而且她也是李家女兒,她祖母死了,她知道的也很快——其實她祖母的死也並不是突然如此的,兆國老夫人的身體不好已經非是一日兩日了。

(本章完)

正文_第二百九十六章,蓬船聽雨聲(十二)正文_第七十九章,好宴不散(一)正文_第六百三十一章,生氣離開正文_第四百一十章,故意陷害正文_第六百八十六章,無休無止正文_第七百二十三章,太后賜婚正文_第三百六十五章,承寵封“瑜”(一)正文_第三百二十五章,後宮之中的胡女(三)正文_第三百八十三章,呆在天牢正文_第四百章,開始打老虎(三)正文_第三百六十一章,胡人女子(二)正文_第四十六章,初入宮(二)正文_第五百八十五章,後宮生叛變正文_第三十七章,穆太師怒闖沈府(一)正文_第一百零五章,出家修行正文_第四百四十一章,成妃之路(五)正文_第九十一章,異變突生起波瀾(二)正文_第二百一十六章,未能除掉正文_第五百九十二章,保守秘密正文_第三百二十六章,商量條件正文_第二百二十七章,血濃於水正文_第五百零七章,落葉歸根正文_第五百零五章,爭風吃醋正文_第七百二十三章,太后賜婚正文_第二百七十九章,紅衣女子正文_第十七章,入京都安身立命(一)正文_第四百七十五章,蜜瓜(三)正文_第五百三十七章,無關之言正文_第三十二章,金簪正文_第三百三十六章,遭人背叛(三)正文_第二百七十九章,紅衣女子正文_第四百二十四章,與生俱來正文_第五百二十七章,收買下人正文_第三百二十三章,後宮之中的胡女(一)正文_第五百三十八章,身敗名裂正文_第二百一十七章,八字相剋正文_第一百八十四章,莫逆之交正文_第三百零四章,打圓場正文_第一百四十七章,屢次前來正文_第二百九十八章,蓬船聽雨聲(十四)正文_第四百七十二章,出逃的一切(一)正文_第四百二十七章,慎敏公主正文_第六百七十八章,不安好心正文_第五百一十章,酩酊大醉正文_第二百三十三章,終於來信啦(一)正文_第二百八十八章,再次相遇正文_第六百六十四章,被逼入絕境正文_第四百三十三章,得到消息正文_第六百四十六章,安撫貴客正文_第七百章,無聊至極的人正文_第二百零三章,投之以桃,報之以李(二)正文_第六百三十章,再次動手正文_第五百九十二章,保守秘密正文_第三百五十七章,“妙不可言”(四)正文_第六百九十二章,無奈正文_第二百四十二章,麻袋有人正文_第七百零三章,玩笑開得有些過火正文_第五十五章,風華依舊(三)正文_第五百五十章,不甘示弱明嬪獻計正文_第三百零四章,帶人尋找正文_第二百七十四章, “太子”(二)正文_第三百九十九章,報仇雪恨正文_第四百三十三章,得到消息正文_第五百零一章,湊熱鬧正文_第三百四十四章,瓊嬪之女早夭(二)正文_第七百一十五章,她變了正文_第三百一十三章,名門望族(六)正文_第五百五十三章,口中無甚正形正文_第六十八章,入住郭府正文_第一百四十八章,君子之交正文_第六百四十六章,安撫貴客正文_第十四章,毀容正文_第一百二十五章,龍顏大怒正文_第一百二十一章,魚死網破正文_第六百四十六章,無回頭之路正文_第二百五十一章,已經長大正文_第三百四十七章,絕地反擊(一)正文_第一百二十一章,魚死網破正文_第三百九十二章,病情好轉正文_第七百一十四章,妥善安置正文_第七百二十六章,救下(二)正文_第五百五十八章,願者上鉤正文_第六百零六章,酩酊大醉正文_第七章,對於三年後的賭約正文_第三百一十八章,有何目的正文_第四百九十九章,捉弄正文_第五百五十五章,是福是禍正文_第四百五十二章,出逃(二)正文_第三百一十章,名門望族(三)正文_第六百四十章,如實交代正文_第六百四十一章,如此愚笨不堪正文_第四百七十七章,不知所蹤正文_第四章,自食惡果正文_第五百四十章,另有玄機正文_第五百四十二章,請入宮中正文_第五百零八章,察覺不對正文_第六百六十四章,靜心養病正文_第五十六章,災情氾濫(一)正文_第六百七十章,開口求饒正文_第四百五十章,後宮之事(四)